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可以这样写的-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叫人剖开那孕妇的肚子,以看个究竟。

  不管这些罪状是真是假,但最起码知道一点,就是妲己这个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

  四,商纣的暴行

  商纣的晚年,是为所欲为的,杀人性命,如囊中取物,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商纣连年征战,横征暴敛,农民自然苦不堪言,怨声四起。商纣为了镇压农民的反抗情绪,发明了一种酷刑,叫炮烙之型。什么是炮烙之型呢?就是在一堆火炭上面,架着一条铜柱,铜柱上面涂满密油,让犯人(反对商纣的人)在上面行走,这自然是走不稳,纷纷掉入火炭中,运气好的,脚被烧伤,成了残废,运气不好的,被活活烧死。

  这是对一般平民的刑法,对自己身边的大臣,那更是残忍到极点。

  当时,西伯昌、九侯、鄂侯是商朝的三公,职位很高,九侯有位女儿长得漂亮,九侯想得到商纣的进一步提拔,便把女儿送给了商纣。可是这位女人却不喜欢商纣(大概是有了意中人),但父亲之命,又不能违抗,只好哭哭啼啼的进宫了。

  进宫以后,看见商纣的荒淫之事,非常反感,所以商纣要来和她交欢时,多有不从,商纣一怒之下,就把她给杀了。

  杀了就杀了,这事应该就此打住,但商纣还不罢休,还把九侯也给杀了,而且还剁成了肉酱。这事就做得确实过分,实在残忍。

  作为三公之二的鄂侯看不下去了,三公三人感情一直很好,自己兄弟没什么大错,就被砍成肉酱,说什么也要跟商纣讨个说法。于是就跑去跟商纣争论,说些为什么要杀我兄弟,你这样做实在不应该之类的话,言词过于激动。

  这位仁兄大概忘了,坐在他面前的可不是一般人,是个杀人魔头,结果可想而知,也被商纣杀了头,还制成肉脯干。

  三公去掉二公,剩下一公便是西伯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西伯昌是聪明人,对这件事保持沉默。但一想到自己的好兄弟这样惨死,心情难免悲痛,暗自叹息。

  他的一声叹息,恰巧给他的死对头崇侯虎听到了,崇侯虎立即打了小报告,商纣大怒,叹息也不行,叹息就说明你西伯昌不服从我,便把西伯昌打入死牢。(后来又把西伯昌放了,但从此结下深仇大恨,西伯昌回去后,一心要灭了商朝,以雪耻辱)

  商纣采取这样的恐怖政策,来对付反对他的人,他相信,这个世上没有不怕死之人。

  但是他错了,在任何朝代中,有一种大臣不怕死,那就是忠臣。忠臣的下场往往有两种,一种是飞黄腾达,一种就是被杀头。

  很不幸,下面出场的这位人物,就是一个被杀头(准确来说是被剖肚而死)的忠臣,他就是比干。

  
  五,比干掏心

  比干是商纣的叔叔,帝乙的弟弟,比干在20岁时就被立为太师(相当于宰相),辅助帝乙治国。帝乙死后,又受帝乙重托,辅助商纣治国,可谓德高望重之人。

  这么德高望重之人,为什么最后会惨死呢?皆因一个“忠字”。

  比干是历史上第一个因“忠”被杀的人,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他修建了庙祠,供后人世代祭拜,这就是现在位于河南省卫辉市的比干庙。

  那么,比干到底是怎样因忠而死的呢?

  商纣一意暴行,各路诸侯多有不服,纷纷投靠西周。西周日益强大,商朝危危可岌。

  这时候一些爱国人士坐不住了,纷纷起来劝谏纣王,但商纣一个都不听,他说有命在天,谁能奈何得了他。众人就心灰意冷了,不再劝谏。其中有个叫徵子的大臣,看商纣无药可救,打理好行李,准备逃跑。临走时,问比干和箕子(另一个忠臣)要不要一起走,比干严词拒绝了他,比干说:“为人臣子,不能贪生怕死,主子有错,就要去劝谏,就是死,也要据理力争不可。”

  比干说完,就跑去找商纣,冒死进谏,指责纣王的过错,要纣王纠正,重振朝纲。商纣对这个叔叔早就不耐烦,整天在自己耳边唠叨个不停,这次更大胆,既敢指责他,就有心杀他,便对比干说:“听说忠臣的心七窍玲珑,叔叔你是忠臣,挖出你的心给我看看,到底是真是假。”然后也不等比干同意不同意,叫人剖开比干的肚子,掏出比干的心来。如果换成医学发达的今天,把心掏出来再放回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在那时,就无疑等于砍头一样,比干立即丧命。

  箕子是赞成比干死谏之人,见比干死了,不觉害怕,就装疯卖傻,希望可以逃脱商纣的惩罚。但商纣管你是真傻也好,假傻也好,照抓无误,把箕子投入大牢。

  其他忠臣见了,人人自危,都纷纷逃跑,投奔西周。

  一时间,偌大的商朝,既然没有一个忠臣。留下来的,只剩下如费仲,恶来这样的奸臣小人。

  商朝,你的末日来临了。

  六,商朝的末日

  让商朝走向灭亡的第一个人是西伯侯,也就是周文王。西伯侯被商纣抓过,自觉受了奇耻大辱,跟商纣结下深仇大恨。回国后,便筹划灭商大计。他注意品德修行,力争人民支持,又广收人才,联络已叛商各诸侯,共图大事。只可惜命短,没看到胜利的一天,就已经病逝。

  他的儿子周武王不辱父命,再接再厉,在商纣众叛亲离的时候,出兵攻打商纣,牧野之战,彻底摧毁商纣的军事力量,商纣大败,逃回城中,登上鹿台,穿上镶有珍珠宝玉的衣服,引火自焚而死。

  商朝就此灭亡,下一个朝代,便是周朝。 。 想看书来

第十一节  文王兴国
一,周部落

  周部落的始祖叫后稷,后稷是什么人呢?咱们前面已经提过,他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所以,尧帝在位时,很赏识后稷,就给了他一块封地(封地名叫邰,具体位置不清楚,大概在西北方向),这就是周部落的起源地。

  周部落在后稷后人的一代代经营下,日益壮大,由于是遗传关系,后稷的后人一直都很注重农业发展,这其中,两个人的贡献比较突出,一个叫公刘,一个叫古公亶父,这两人奠定了周国迅猛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到了周文王的时候,周国已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富民强。

  二,文王入狱

  周文王本来不叫周文王,周文王是他的儿子周武王后来所追封。周文王原名叫姬昌,又叫西伯昌。

  据史记记载,西伯昌一出生,他的爷爷古公亶父就觉得此人不凡,长大后一定会有大作为,就有心要把王位传给他。可是西伯昌的爸爸公季是幼子,在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老大叫太伯,老二叫虞仲,为了防止他们哥俩几个在他死后争权夺位,古公亶父就对这两个做哥哥的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应该是昌吧。

  太伯和虞仲是聪明人,知道父亲的言外之意,就离家出走,到了南蛮一带定居,并表示永不回中原,把王位让给公季继承。公季去世后,这王位如古父所愿,传到了西伯昌手上。

  西伯昌当然不会辜负爷爷的厚爱,即位后,仁政治国,爱民如子。周国在他的打理下,有条不紊,按正常发展的轨道进行。因此,西伯昌很得商纣的赏识,与九侯、鄂侯三人,被立为三公(具体什么官职,史记没有记载)。但同时,也遭到一个人的妒忌,这人就是崇国的崇侯虎。

  九侯送女事件发生后,西伯昌当然不会像鄂侯那么愚蠢,去指责商纣。他保持沉默,远离是非。但崇侯虎却认为这是个绝好机会,派人日夜监视,西伯昌的一声叹息,恰巧被崇侯虎的手下听见,报告了崇侯虎,崇侯虎便加油添醋,诬陷西伯昌,商纣一怒之下,就把西伯昌抓了起来,囚禁于羑里(河南汤阴)。

  也不知道商纣是出于何种考虑,杀人如麻的他,这次对西伯昌却是格外开恩,没有杀西伯昌。商纣啊商纣,谁都可以不杀,唯独西伯昌必杀,因为这个人,将是你走向坟墓的推进人啊。

  西伯昌入狱后,自知没有几年时间,是出不来的,倒也不着急,研究起八卦来,《周易》这玩意,就是他在监狱完成的。

  西伯昌不急,他的家人可急得如锅上的蚂蚁,全家上下,乱得一团粥。西伯昌的一帮大臣也急,除了安慰西伯昌家人外,还要商量怎么把西伯昌救出来。

  商量来商量去,觉得最好的选择,就是送财送色,收买商纣。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伯昌家人的同意,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能救出人,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

  于是,以闳夭为首的家臣派就开始出动了,他们找到了奸臣费仲(给了不少好处费),把一份大礼送到了商纣手上。

  这份大礼包括一个绝色美人,三十七匹好马,和无数的奇珍异宝。好家伙,看来,伯昌家人几乎把全家的财产都给押上了,赌的就是要商纣放人。

  商纣当然眉开眼笑了,笑嘻嘻的说:“单凭送一个美女我就可以放了伯昌,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好东西呢?”由此可见,当时送的这位美女,肯定异常漂亮,只可惜史记上没有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来自有辛氏。

  商纣一高兴,就得意忘形了,当时就命令放了伯昌,放了就放了,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可商纣在当时,还做了一个极为愚蠢的事情,就是赐给伯昌弓箭斧钺,这是最高荣誉,代表伯昌可以不经过纣王的同意,对任何一个不听话的诸侯国进行###。

  天啊,这商纣喝酒喝多了吧,真的是愚蠢到家了,赐给伯昌那么大的权力,这跟自杀没什么两样。事实证明,酒喝多了,真的会误事。

  看来,商朝灭亡的日子,不会很久。

  三,文王复仇

  文王出狱后,虽然得到商纣的适当补偿,但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不是为了自己的那些钱财好马,是耻辱。

  锒铛入狱对他来说,就是个天大的耻辱。

  说什么自己也是名人之后,你商纣算老几,你他妈的别得意,老子要把你从王座上拉下来。

  此时的伯昌,已是一股怒火,复仇的火焰,已经在他胸膛熊熊燃烧。

  可是,你一个方国,拿什么跟人家中央打呢?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伯昌陷入了沉思。

  看来,在没有行动之前,还需要做几个工作。

  伯昌的这几个工作是做得极其漂亮的,爆破商王朝进行了倒计时,就等他的儿子武王轻轻按一下按钮。

  是什么工作那么重要呢?换个角度来问,周文王为什么能够打败商纣王?他凭的是什么?

  下面就来好好讨论,我把它归纳为三点。

  第一点,广纳贤才。

  西伯昌历来很重视人才的挖掘。史记记载,西伯昌礼遇下士,求贤若渴。还说他,为了跟这些贤才谈话,常常连饭都忘记吃。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西伯昌提出的条件是很优厚的,只要有能力,升官发财那是很容易的。

  因此,西伯昌的手下集聚了一大批精英,如伯夷、叔齐、太颠、散宜生、鬻熊、辛甲,太公望等人,在当时,都是顶呱呱的人物。其中,太公望这个人物,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可以这么说,周文王两父子灭商建周,太公望有一半功劳。

  那么,太公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太公望姓姜名尚,又叫姜太公。姜太公这个人名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姜太公钓鱼,愿者上勾。”中的姜太公,就是本文中的这位人物。

  姜太公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但姜太公不舍不弃,努力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可是并没有人赏识他,姜太公默默无闻了五十多年,再也等不下去了。那时候人的寿命比较短,活到五十多岁已经是高寿了,到底还能活多少年,姜太公心里也没有底,说不定活多一两年就挂了,那自己一身本领,不是白学了。

  看来,是该找个主的时候了。

  听说西伯昌求贤若渴,待遇非常高,跟他混吧,应该有好前途。

  那要怎样才能吸引西伯昌的注意呢?姜太公想了个计策,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法。

  姜太公开始迷上了钓鱼,一天到晚都在江边垂钓,但他钓鱼很特别,鱼钩是直的,又不放鱼饵,这样钓法,钓上几百年,也不会有鱼上钩。人们就很好奇,问他怎么这样钓鱼呢?姜太公笑笑回答:“愿者上钩。”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勾。”的典故。

  姜太公的异常举动,也引起了西伯昌的好奇,西伯昌也来凑热闹,来看个究竟,两个人就套个近乎,聊起天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