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曰竦貌⒃黾铀翘赜械南∪毙裕荒切┯涤凶畲罅烤米时镜娜嘶嵊畔瓤悸蔷猛蹲识皇俏幕虢逃蹲剩蛔ㄒ等耸浚ㄌ乇鹗且缴肼墒Γ街肿时拘问蕉纪岣坏娜恕蚧嵩诤⒆拥慕逃绕涫俏幕导矫嫱蹲剩蛭馕蹲哦灾胁撞闵罘绞剿璧奈镏视胛幕侄蔚姆耪加校挚梢蕴峁┮桓錾缁峤煌淖时荆庠谟貌⒈3稚喜闵缁岬淖孕攀狈浅9丶ourdieu; opcit; pp120~122而在所有这些方面,中国新中产阶层在家庭出身、财富积累、受教育经历等各方面都没能享有一个延续与传承的机会。对那些有着早期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匮乏经历的人来说,在生存条件得到改善、自身地位得到提高的情况下,他们优先注重的只能是对经济资本的占有——这是布迪厄对上升过程中的中产阶层所做的精辟论述,我们发现,用它来说明现阶段中国新中产阶层在文化消费上所体现出来的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
中产阶层对阶层差异的强调,充分地证明这一新兴阶层对自身地位所怀有的焦虑感。即使在中产阶层号称已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美国,中产阶层也在为自身地位的稳定性而忧虑不已;米尔斯是较早系统地分析中产阶层的地位恐慌感的。C 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米尔斯在与汉斯·格兹共同研究上升时期的美国新中产阶层时,这样论述他们的行为方式与特点:鉴于自身的身份地位环境,中产阶层对声望有着强烈的要求,这种对声望的要求在所有的举止风度、习俗以及体现不同地位人们生活方式特点的消费方式上都有表现。Hans H Gerth and C Wright Mills; Character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Institution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53) ; Cf Vidich ed,opcit米尔斯认为,这实际上说明了中产阶层普遍存在着的地位恐慌。其他一些美国研究者也认为,新中产阶层虽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正日渐明显,但由于其自身并没有独特的东西,所以他们的生活模式都是对上层阶级的竭力模仿。美国许多高层管理、行政、专业、知识与官僚阶级的成员都来自承载乡村文化与道德传统的阶层,大学教育的经历成为他们新生活方式所赖以形成的源泉,他们已经抛弃其父母所在阶层的行为准则;很清楚的一点是,美国大学文化与这一文化的载体——大学教授已成为形塑新中产阶层生活方式模式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作为上流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学教授在绘画、文学、诗歌、音乐与戏剧等方面有着别人所不具有的优势——这些都是他专业的一部分,因而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绝对的垄断。大学已经成为中产阶层及其后代的新文化消费与休闲方式的打造中心。Joseph Bensman and Arthur J Vidich; The New American Society (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1971); Cf Vidich,ed,opcit保罗·福塞尔则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及外貌、言谈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挖苦美国中产阶层一味追求的“品味”与“格调”,认为他们在盲目模仿上层趣味的同时恰恰暴露了自己的低俗品味,暴露了对自身地位的焦虑与恐慌。他们唯恐自己资本的欠缺被他人窥破,因此总是处心积虑地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不俗品味来。福塞尔,同前引书。
相对于国外成熟中产阶层的地位焦虑之感,中国新中产阶层正陶醉于自己与西方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的亲近与了解上而洋洋自得。他们从国外中产阶层身上看到了更加光明的前途,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与方向,这目标正激励着他们为实现生活的梦想而不懈地奋斗。他们所推崇的不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更偏向于西方。西方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成了人们推崇与追随的榜样,任何事物一旦沾上了欧风美雨,都似乎立刻显得高雅了起来。这种情形已经招致人们的一些批评。一位建筑评论家就曾撰文批评中国房地产业盛行着的三大流俗,第一位的就是“媚俗”,其典型表现即在于“欧陆风格”。他举例说,在上海金茂大厦举行国际招标时,那些来自欧洲的建筑师们就被“欧陆风格”难住了,因为他们只知道“希腊古典”、“罗马古典”、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等源于欧洲的建筑风格,却不知道什么是“欧陆风格”。这位建筑评论家认为,国人所崇尚的所谓“欧陆风格”,大抵就是西方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的殖民地风格,但在目前的中国,它原先所具有的殖民成分已为时间所滤去而成为国人喜闻乐见的建筑形式。贺承军:《房地产界三大俗》,《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2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第107页。网上也有文章讽刺所谓“国人的九大中产趣味”,其中赫然在列的就有星巴克与LOGO以及听《拉德斯基进行曲》时的掌声。此文这样调侃所描述的中产趣味:(1)陈逸飞产品,足迹遍布时尚和流行文化的诸多领域;(2)余秋雨散文,旅行、怀旧、格调、煽情的中产趣味主要元素基本上都具备了;(3)怀念罗大佑,步入中年的怀旧群体的青春骚动;(4)王朔酷评,“躲避崇高”的“无知者无畏”精神;(5)组私家车队去西藏、“回归自然”,“回归”成了炫耀与炒作,多少有点小人得志;(6)看王家卫、周星驰,庸俗、通俗成了前卫、艺术与文化;(7)“……主义”,吃喝拉撒全套上了文化的名头;(8)星巴克与LOGO,因为它们的洋出身,连带着说的人都身份不同了起来;(9)听《拉德斯基进行曲》时的掌声,现场的鼓掌,体现出我们这些第三世界观众身上原来竟也流淌着跟欧罗巴皇室、显贵们同样的血液。//lady163/item/020326,2002年6月5日。布迪厄在讨论阶级之间的趣味区隔时,强调以家庭出身为代表的阶级属性对于个人的影响,以及教育经历在个人趣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对中国新中产阶层进行探讨时,我们不仅应该注意到布迪厄所讨论的这些方面,中国中产产生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外来文化对这一阶层生活方式及阶层趣味的影响,也应该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2)
中产者的品味意识
不少受访者都相信,品味确实是个人文化修养、文化素质的一种表现。人们普遍强调品味与个人素质的高度相关性,高校教师N4说:“品味跟他有多少钱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关键是看他的气质,你说那些整天出入宾馆酒店的人就是有品味的人吗?我看不一定。”年轻人说得更为直率,27岁的G7直言,品味其实“就是你这个人,就是你个人的选择水平。”经济因素与消费模式也受到人们的强调,G3说:“什么是品味?什么是格调?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我认为品味就是钱的问题,很廉价的东西常常没品味,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基本上是这样子。你在地摊上买东西,你能有品味吗?你能买到有品味的东西吗?我们常常说的有品味的东西通常价格也不会太低。另一方面,我觉得品味也不纯粹是钱的问题。有些人打扮得珠光宝气,但你也会觉得俗。这中间可能牵扯到个人的内在修养的问题,就是说衣服是一样,但穿在不同人的身上可能效果就不一样。一个没有内在修养的人可能花钱很大方,但他没有品味。因为消费本身就是个人个性的一种展现,你可以时尚,但你如果只是别人怎么样,你也怎么样,你说你有品味吗?你连自己的选择都没有,没有个性,就没有品味。……所以我认为有品味,就是你自己会发现适合你自己的东西,你的生活会得到与众不同的表现。品味可能是一种内外结合的东西,只有高档消费并不能说是有品味,还要会选择,会自我设计,这也是很重要的。”同时接受采访的G6认为:“品味也罢,格调也罢,都是与你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相关的。如果你的经济状况差一些,消费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就谈不上什么品味……只有经济水平上去了,当你的需求也上来时,你才会顾及到这些。有了衣服还不行,要式样好看的,还要布料好的,做工比较精细的,这时你可能就慢慢开始追求品味了……当然,品味还与个人的消费选择有关,有些人有些钱,可他舍不得花,只买一些便宜的或者是处理货,他也没有什么品味。你如果有钱了,只是买贵的豪华的东西,也不一定有品味,那些土老板穿的也是名牌,可是人们不一定认为他们有品味。也就是说你这个人还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有一定的水平……我觉得人要有品味,就必须要有文化、有修养才行。”虽然在细节上存在不同,但人们对品味都有一致的观点,即:良好的教育与财富的积累,实际上是个基础,生活上的基础。仅仅达到了这一点不够,人们所拥有的精神上的追求,自由的思想、生活中的一些优雅,还有对他人的尊重,都是品味不可缺少的条件。N2说:“品味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气质,这可能和许多方面有关系,和你的文化,阅读,包括你对时尚的认识(都有关系)……我觉得品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最本质的体现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它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体现得出来,工作中,生活中,交往中……你是个非常愚蠢的人,你钱赚得再多,也是个没品味的人。品味的方面有许多,智慧的,道德的,意志的,人格的……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都体现了一种个人的品味。如果一个人表面上房子住得好得很,一身名牌地跑出来,但这个小子是坏种,是个人渣,做人非常不行,那他有什么品味?所以,品味总体上和文化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网上也看到人们对某些先富起来的人的粗俗行为的反感。参见《中国人富得太快了 来不及知道怎么做富人》,//cnbizyahoo/050106。由此也可看出,人们目前对品味的评价,常常自然而然地落在对他人衣食住行等方面消费行为的判断上。
高雅的尴尬
中产阶层作为合法文化(亦即高雅文化)的主要消费者,他与文化的关系不是因为其阶级本质而是因为它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造就的。中产阶层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他对合法文化的关系,决定了他的渴望然而焦虑、天真然而认真地要抓住它的行为。”由于对文化的解码能力来自对文化获得符码方面的熟悉程度,“小资产阶级充满了对文化的崇敬”。Bourdieu; opcit; pp327 ;321故而,在法国,一个拥有再多物质财富的人,如果他缺乏欣赏古典艺术的能力,缺乏有关的专业性知识,也很少去参观艺术展、听音乐会,那他也绝非一个典型的中产,更不是会受到人们尊敬的有品味的人。凡勃伦说过,审美力的养成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他要在多少带些刻苦的情况下进行钻研,学会怎样在适当的方式下过他的表面的有闲生活。这位绅士必须痛痛快快地消费符合其身份的那类事物;同时与此密切相关的一点是,他必须懂得怎样用恰当的方式来消费。他必须在恰当的方式下来过他的有闲生活。凡勃伦,同前引书,第57页。所以布迪厄才会说:“资产阶级品味的公式是以时间、金钱及精力方面最大的投入来换取最小的‘收益’。”Bourdieu; opcit; pp379~380吉登斯有言,各国中产阶层的发展轨迹之所以会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文化的不同。Giddens; Cf Vidich; opcit; pp103~129比如美国中产阶层已不再是以欧洲文化为楷模的成长时期,它发展出自己独有的文化;用甘斯的话说是培育出了具有独特区隔标准的趣味文化与趣味公众。趣味公众以阶级变化而变化;趣味文化则以相似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为基础。每种主要的趣味文化都有自己的绘画、音乐、小说、纪实、诗歌、报刊、电影、电视节目、建筑、喜爱的食品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而且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作家、艺术家、表演艺术家、批评家等等。美国高雅文化的趣味公众多为文化专业人员,主要来自上中层阶级。Gans; opcit;pp7; 92~95而在目前的中国,中产阶层与高雅文化之间则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之中。
。 想看书来
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3)
只要一提高雅文化,中国人总是把它与西方文化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接受我们采访的中产阶层人士一谈到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