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ff0000》【8萨评:明治政府这样做是有理由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去剥削农民,哪儿来的钱呢?】另外,农民们反对建立学校、征兵制度、丈量土地、散发令、给贱民以法律上的平等、官方极端限制佛教、改用阳历,以及其他许多改变他们早已习惯的生活方式的措施。
那么,是什么导致政府采取如此激烈、不得人心的变革?那就是日本那种下层武士和商人的“特殊联合”,甚至是在封建时代,日本特殊的习俗就已经培养了这种联合。这些商人都曾是大名的心腹家臣,亲自经营和管理过各藩的垄断企业,如矿山、纺织、造纸等。他们购买了武士身份,并在武士阶层中普及了生产技术知识。这种武士—商人的联盟迅速把那些有能力并且自信的管理者推上前台,为明治政府制定政策,并组织实施。9【9萨评:值得玩味的是天皇在这一次剧变中的态度,他的做法不能不说非常明智而且机巧——尽管维新人士显然不是真的要复古,天皇却默认他们对传统的攻击。结果,天皇并没有成为多数立宪国家中象征性的元首,却成了权力的核心!这是因为,尽管新政府中的人员来自各个阶层,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忠于天皇。所以,如果不是天皇来做他们的真正领袖,日本此时就面临崩溃的危险了。天皇显然也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成了这次巨变中最大的受益者。】不过,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们出身于哪个阶层,而在于他们为什么能变得如此有能力和务实。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日本才刚刚脱离中世纪不久,它的国力与今日的泰国一样衰弱,在这种情况下,却能产生出这样一批审时度势的领导人。他们成功地实施了一个最需要政治手腕的大事业,这是其他的民族都未曾尝试过的事业。10【10萨评:我的看法是因为采用了变革而不是革命的手段、拥有一个共同效忠的对象——天皇,加上日本人民族性中对规则的强烈服从心理,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的旧有精英能够团结在明治政府之中,共同实施变革,而不是全部重新选拔一批人才,这是走了利用人才的捷径。】这些领导人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根植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探讨这种民族性格在过去如何,现在又如何。这里,我们只能了解明治政府的政治家是如何完成这一事业的。
明治维新(3)
明治政府从未想过要把这次改革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革命而进行,他们只是把它当做一项工作。他们的意图就是要使日本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他们并不想进行彻底的改革,因为他们既没有彻底否定封建阶级,也没有完全没收其财产,而是对他们实行利诱,使他们最终能支持自己的统治。他们最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这方面改革之所以迟缓了十年,与其说是从阶级立场拒绝农民对政府的要求,还不如说是由于明治初期国库的空虚。
不过,明治政府中那些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却都反对废除日本的等级制度。通过将天皇的权威置于最高的位置并且废除将军,“复辟”运动简化了社会的等级结构。他们废除了藩,使忠于藩主和忠于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复存在。这些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等级制度的习惯,只是赋予了这些习惯一个新的位置。为了迫使人民接受自己杰出的施政纲领,那些被称为“阁下”的新领导人甚至还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他们交替使用强权和恩惠的手段,使改革计划能够贯彻下去。但是,他们却从未打算去迎合公众舆论,虽然公众不赞成改换日历、建立更多的公共学校、废除对贱民的歧视等等。11【11萨评:日本人一旦认准了什么事儿,有一种钻牛角尖的精神。当时日本的政治家多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等等理论并不明白,但认识到了学习西方是强盛的捷径,于是就一丝不苟地学习起来,其中虽有食古不化之嫌,可是对于反对意见也的确是给予了坚决的抗拒。】
统治阶级赐予的恩惠,有一条就是1889年天皇向他的臣民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并建立了议会。“阁下”们在对西方各国宪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之后,精心起草了这部宪法。12【12萨评:自古以来,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多都是在下层强烈的要求下被迫出台的,比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土地改革,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下层人民的革命。然而,日本这个宪法的出台却有些与众不同,它基本是上层强行推进的一次改革。当时日本社会的矛盾尖锐不假,但假如询问下层的日本人到底想要怎样的改革,那结果肯定五花八门,而要求复古和闭国的绝对不在少数。制定这部资本主义性质宪法的“维新志士”反而显得另类,因为他们提倡的那套资本主义观念,普通老百姓既没有经历过,也难以理解。所以,出台这样一部宪法,从直接意义上说,根本不是为了避免老百姓的起义。那么,日本人为何会制定出这样一部宪法呢?理由在于,这些日本政府的高层人员已经对西方的文###服口服,并且因为对西方的钦服而认为他们的道路就是自己唯一该选择的道路。在这种对强者钦仰的心理作用下,这些“维新志士”要做的就是不加选择地全盘照搬西方的一切,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宪法,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个核心,无论日本是否急需,自然也在照搬之列了—有人的利益会受损失?这不在考虑之列,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利益被更优先地考虑。】然而,在起草的过程中,制定者采取了“一切预防措施,以防止公众的干涉,以及舆论的影响”,13【13萨评:以“反动手段”行“革命之事”,可谓一大奇观。但此后直到二战日本对于言论自由和人权的藐视,就此种下根苗。】负责起草宪法的机构隶属于皇家内务部的一个部门,因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明治政府的政治家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期间,宪法的草拟者伊藤博文公爵派遣木户侯爵前往英国14【14萨评:伊藤博文和木户孝允都是长州人,明治维新中属于坚定的倒幕派人士。伊藤博文在日本被视为名臣,但由于在甲午战争和此后对朝鲜的吞并中所实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政策,在亚洲其他国家则被视为恶魔。不过,这个日本首相在明治维新中留下的照片,是一个极似今天电影中忍者的形象,他的太太又是一个艺伎。关于日本宪法的形成,这里的记述可能有误,因为木户孝允在1877年已经死去,不可能在1880年前往英国。倒是伊藤博文自己曾经在1882年前往普鲁士,为日本宪法寻求蓝本。普鲁士当时推进资本主义发展,以王室为国家中枢的体制,与日本颇为相似,日本明治时代的宪法也与当时的普鲁士宪法更为接近。而英国皇室徒有虚名,所以难以为重视天皇作用的日本人所仿效。】听取斯宾塞15【15萨评:斯宾塞,即赫伯特·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原理》一书的作者,被认为是“最高明的保守主义者”。确曾于1880年写信给伊藤博文,阐述关于他对日本宪法的看法。】对日本目前遇到的问题的意见。经过深入的交谈,斯宾塞将自己的意见以书面形式呈递给了伊藤。在提到等级制时,斯宾塞写道:日本社会中存在着一个任何国家都无以伦比的国家富有的基础—对“长辈”的传统义务,特别是对天皇的义务,对日本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资源。日本将在“长辈”的领导下稳步前进,并克服很多个人主义国家中无法避免的困难。斯宾塞的评价证实了他们的信念,明治政府非常满意。他们力图在现代世界中仍保持遵守“各安其位”带来的好处,他们不愿破坏等级制度的习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明治维新(4)
不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宗教领域和经济领域,明治政府都对国家和人民间的义务作了明确的划分,要求“各安其位”。16【16萨评:也就是说,没有“人人生来平等”这回事。】这种划分与美国和英国完全不同,因而我们很容易忽视这些基本点。当然,日本的统治阶级进行着强有力的统治,不必完全受公众舆论左右。政府由上层人物进行管理,由选举产生的人物是不会被包括进来的。在这一阶层中,人民没有发言权。1940年,政府最高层的组成人员大多是可以直接拜见天皇的人、天皇的顾问以及天皇亲自任命的官员,这些官员包括内阁大臣、地方官员、法官、各局局长以及其他官员。17【17萨评:这也有些偏颇,这种现象是日本在军国主义化以后的情况。经过对华战争,军部——相当于德国的总参谋部已经执掌了日本的国柄。在这之前,日本的首相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只不过选举的方式与美国有些不同,不是国民直接选举,而是先由国民选出执政团体,再由他们指定首相(还要天皇批准)。但“九一八”以后,日本的军人仗恃武力,已经不再服从选举产生的文官政府的领导,甚至发生了军官佐藤贤了在国会喝令议员“住口”的事件。】由选举产生的议员在内阁大臣、大藏省18【18萨评:相当于败政部。】、运输省领导的人事任免上就更没有什么发言权了。###产生的众议院代表,代表选民的意见,虽然有一定的权利对政府高官提出批评和质询,但却在人事任免、决策、财政预算等方面没有真正的发言权,也不能提出立法要求。众议院还要受到不经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制约。参议院中的议员一半是贵族,另有四分之一是经天皇特别任命的。19【19萨评:贵族院的议员有很多本身就是军人或者预备役的军人,因此抗日战争中日本贵族院的议员比如高月保、乘兼悦郎多被我国军队打死打伤。】在对法律批准问题上,参议院和众议院有平等的权利,这又是一种等级性的制约。
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阁下”们占据了日本政府中的高级职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各安其位”的体制下日本地方没有自治权。在所有亚洲国家中,不管采取何种政治体制,权力总是从上端慢慢往下延伸到中层,在那里与地方自治权发生碰撞。这些国家之间的差别是,民主的范围达到了什么程度;责任的大小;地方的领导是对整个地方负责,还是会被地方大资本家所垄断,从而损害公众的利益。德川时代的日本就像中国一样,最小的单位只包括五至十户人家,也就是我们现在称的“邻组”,20【20萨评:所谓和中国一样,应该指的是和中国国民党政府当时实施的保甲制度类似。保甲制度起源于宋代王安石进行的新政改革,国民党时期重新起用,用来加强对于基层政权的控制。不过国民党的保甲制度实际贯彻得并不彻底,在很多地方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已。】这是居民中最小的责任单位。“邻组”的组长对组内的一切事务具有领导权。他要确保其成员行为端正,报告可疑的行为,发现在逃犯要立即交给政府。明治政治家们最初废除了“邻组”,但后来又恢复了它。在市镇中,政府有时甚至积极培植这样的组织。但在今天的农村中“邻组”已经不起什么作用。和它比起来更为重要的单位是“部落”。21【21萨评: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经常将中国的村子称为“部落”,而中文中“部落”指的是不开化民族的聚居团体,所以仅仅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中国人怒火中烧。】“部落”既没有被废除,但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编入政府的行政体系。它往往是一些国家行政权利管辖不到的地方。这些部落由十五户左右的人家组成,直至今日,22【22萨评:这个“今日”指的是1944年的日本,到了二十一世纪,“部落”在日本已经渐渐成为历史名词,代替它的是“自治会”,其性质倒是相似的。管理的财产也不过是大家一起打扫街道时使用的扫帚、推车等等,当然,组织居民巡夜防火之类的事情还是要做的。】部落首领由大家轮流担任,仍然发挥着组织的作用,他的重要任务是“管理部落的财物;对部落帮助遇丧家庭或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