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槭砹司堑淖灾魅Γ敝醒胝ㄎ榷ǖ氖焙颍侨醋蛔×耍羌刀市抡找胬┐蟮挠跋臁N烁髯缘睦妫行┚г诟鞯爻闪⒘苏巍胺只帷保冀约旱纳矸莺戏ɑK侵凶钣惺盗Σ⑶易畈话卜值模ê幽系姆胗裣椤⑸轿鞯难治健⑸蜓舻恼叛Я己涂刂票逼降陌壮珈⒗钭谌省⒗罴蒙睢!�

  清朝覆亡以来,中国军队的膨胀速度是惊人的(1929年大约为230万人,而清朝时只有40万人),为了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蒋介石在1929年1月召开了全国编遣会议,政府在会议上提出裁减军队的方案,理由是庞大的军队使得原本拮据的政府财政状况更加困难。如不裁减军队则新政府将无法展开国民经济的重建工作一一其理由是相当充分的,因为1928年仅南京嫡系部队即需军费亿,而国民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只有3亿元。此外,虽然地方军阀并不需要中央直接拨款,但他们各自占据了原本可以纳入中央的财政税收。

  在编遣会议上,中国的各大军阀尽管表面上同意将全国的军队裁减到80万人,限制军队支出占政府财政收入的41%,并设立统一的指挥机构,但最终的结局却令人失望——蒋介石的黄埔系军队实际上是中国军队中训练水平最好的,蒋介石希望战斗力差的军队首先复员,这自然要求地方军队做出更大的牺牲。而军阀们的主要政治资本就是军队,因此,这样做无疑使他们认为蒋介石是在刻意削弱自己的政治权力。

  那么这些旧军阀过惯了犹如地方诸候般的生活,真的会对听命于国民政府吗?

  答案是否定的。

  1930年山西军阀阎锡山、冯玉祥联合桂系李宗仁开始倒蒋。

  蒋介石决定要削蕃了。

  毛泽东在《清平乐》一词中曾这样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对当时军阀混战,互相争夺,各怀鬼胎,描写得淋漓尽致。

  1930年,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军,对阵以阎锡山为首的晋军、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以李宗仁为首的桂军、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以及石友三、刘文辉、何键等杂牌军,双方共动用兵力120多万,欲一决雌雄。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 其间诡谲离奇,风云变幻莫测,民不聊生。

  早在1929年5月5日,粤桂战争爆发。蒋桂开战之后,蒋介石命令何键部由湘入桂,陈济棠由广东的肇庆,龙云由广西南部,三路合击桂系。针对这一部署,桂系决定对湖南采取守势,全力进攻广东陈济棠部。5月5日,李宗仁通电组织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所部分兵两路,分别由黄绍闳、白崇禧指挥,合击广州。5月18日,桂军强渡北江,击败粤军,22日,两路桂军在白泥与粤军激战。方先觉随部开赴广东三水,配合友军抵御桂军的侵犯,并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半个月之后,桂军被赶回了广西,方先觉立了战功,凯旋而归。

  此时妻子周蕴华身怀六甲,小腹隆起。

  方先觉便向军中请了假,把妻子送到老家乡下养胎。

  “肯定是个儿子!”方先觉傻笑着对妻说。

  “你怎么知道是儿子?”周蕴华问

  “以前有个算命先生给我算过,我有12个儿子的命!”方先觉说。

  ……

  正在老家陪妻待产的方先觉,又收到了老长官卫立煌的信,告诉他:几个地方诸侯(指的是阎、冯、桂三个军阀)又反了,前线吃紧,督促他回前线。

  阎、冯、桂,三家打一家,方先觉接到信, 掰着手指算着,感觉事情严重,遂立即要奔赴前线:这些地方诸候,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三天不打仗就手痒痒。打打杀杀,何时是个头。如今校长有难,学生岂能坐视不管,我要立刻奔赴前线,消灭军阀,统一中国。

  周蕴华有点不舍,说:儿子快要是出生了,当爸爸的不在身边不太好,何况又是去打仗,前途未卜。

  方先觉笑道:我是军人,军人要以服从军令为天职!儿子要出世了,我这个军人父亲打个胜仗回来为他庆贺,不是更好。

  周蕴华拗不过他,也只好由他去了。

  回到军中,老长官卫立煌把他安排第45师任职,并被任命为第134旅(旅长李树森)第269团第1营少校营长。中原大战爆发后,方一度于6月随部移驻归德(今商丘地区),接替友军防务。

  没几天,方先觉带领第1营的士兵又打了一个胜仗,恰巧军中又捎来了家书,信中说:家里添丁,并且是个男孩。

  双喜临门,军中都为方先觉庆贺。

  就在同一个时间,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十万东北军入关勤王。中原大战以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胜出。

  蒋介石在徐州开庆功会,并对作战勇猛的方先觉加以嘉奖。在他看来,对他忠一不二,只有他的学生了。因此这也是蒋介石重用黄埔系的原因。

  徐州,五省通衢,古为华夏九州之一,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遥想当年,楚将项羽徐州起兵,率江东八千子弟,诛暴秦,破釜沉舟,火烧阿房宫,问鼎中原,而成霸业,何等快意。

  而今天蒋介石又是亲率黄埔学生军在徐州排兵布阵,陇海线大战,大败冯、阎、李三路军阀而问鼎中原,再续传奇。

  应该说,蒋介石率军北伐一事深得民心,许多敌对部队及其将领都投到他的麾下。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尽管蒋介石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而不时与各地的军阀进行激烈的战斗,但他却从没有真正地控制他的对手或征服他们的地盘,这也为他以后的统治留下了隐患。

  为了统一全国的军制;1932年6月4日;蒋介石以军事委员长的身份;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通令全国军队实行统一编制;规定以军为单位。

  在国民党军界中派系众多,仅中央军里就有“保定系”、“日本士官系”、“ 黄埔系”三大系统,另外还有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粤军、晋系、桂系等等。其中中央军代表国民党军队的嫡系,其余被称之为“杂牌军”。

  “保定系”,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自1902年起,保定先后开办了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正式创办陆军军官学校。 它所培养出的大批活跃于民国舞台上的著名军事人物,被人称之为“保定系”。 

  “黄埔系”,可分为黄埔教官和黄埔学生。为嫡系中的核心与骨干,是国民党在历次战争中,特别是蒋介石实行军事大权独揽的重要支柱。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独揽国民政府党、政、军大权,喜欢他的人视他为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则骂他是独*裁者。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1、疯狂的岛国
日本,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东洋”、“东夷”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日本,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处”,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时也被称为日之国。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典型的岛国。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代。到了唐代,日本效仿唐王朝的模式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两国交往频繁,唐代文明进入日本。

  然而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强国,从此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迅速膨胀……

  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天皇制政体和武士道精神相结合的明治政权的产生,这为日本后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祸根。

  日本大力宣扬和发展其封建的“武士道”精神。例如,1878年发布《军人训戒》,要求军人效忠天皇,为天皇而死。1882年颁发《军人敕谕》,要求军人遵守“武士道”的忠节、武勇和礼仪。同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军事训练中还用棍棒、皮鞭、剑道、柔道等方法训练培养士兵的野蛮性格,后来则将“武士道”精神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因而“武士道”精神不但成为近代日本军人,而且成为日本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之一。

  作为战前就开始进行的一项秘密研究的参与者,日本经济学家稻叶秀三曾经警告说:“如果日本加入战争;我们的生命就会被摧毁,不光是日本的经济,还有日本这个国家本身也会在巨大的痛苦和绝望中崩溃。”但日本政府并没有理会这些警告。

  被同盟国视为恶魔化身的战时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曾说:“只要还有忠诚和爱国的伟大精神;我们在与美英的战斗中就无所畏惧。”

  本州北部山区的一个小学生在被命令解剖青蛙时哭了起来;老师就在他的头上狠狠地打了一下;并教训道:“你为什么会为了一只小小的青蛙而哭呢?等你长大以后;你将要去杀死100个或者200个中国人。”(摘自《疯狂的岛国》)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输给了昔日的蕃属之邦,大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俄国乘机占了东北。中日签署的《马关条约》激怒了俄国,特别是关于割让辽东半岛的规定,日俄在远东的利害冲突进一步激化。于是在1904年—1905年间爆发了日俄战争。 

  结果俄国战败。

  日本迅速取而代之,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时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大连、旅顺的统治权掌握到自己手中,经营“南满铁路”,占据着入侵中国的桥头堡,开始窥视东北……

  面对日本人的疯狂挑衅,脆弱统一的中国准备好了吗?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本人的疯狂侵略,刚刚完成形式上统一的国民政府居然采取不抵抗政策。

  于是乎,近20万的东北军对2万鬼子的挑衅竟然不放一枪的撤出东北,三千万东北同胞一夜之间成了亡国奴。

  东北沦陷,让日本一口气吞下了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面积的中国领土。东北地区的优质农业资源、优质矿产资源、优质工业资源、优质军火资源及优质劳力资源,这些都为日本提供了“以战养战”的可能。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的煤炭资源,采取野蛮的“人肉开采”政策,无数矿工死亡……

  改革开放后,一些民营企业家承包了东北一处被日军遗弃的金矿,打算继续开采,等开井后才发现该座矿山已经被日本人掏空……最后只能招些民工在废弃的矿渣里淘金……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日本投降前夕,甚至当日本本土受到轰炸时,日本军方就有“宁可放弃本土,绝不放弃满洲”的口号了。

  东北沦陷,致使日本人把侵略不断扩大,以致战火燃遍大半个中国,以致几千万同胞死于非命,千亿元财产损失,…… 

  齐齐哈尔是当年日本关东军516部队的大本营,这个部队以制造化学武器见长,齐齐哈尔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