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居易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居易传 三 越中孤旅
三 越中孤旅

  大历年间,有唐一朝发生了连延八年的“安史之乱”,大乱之后,地方军阀割据,中央政权力不从心,李唐王朝转入衰败。

  当时,淄清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占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曹、濮、徐、兖、郓等十五州,拥兵十余万;幽州节度使朱滔,占有河北北部的幽、蓟、涿、营、瀛、莫、平、沩、檀等九州;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占有河北中部的恒、定、易、赵、深、冀等六州;魏博节度使田悦,占有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的魏、博、贝、卫、相、磁、溟等七州;襄阳节度使梁崇义亦占有襄、邓、均、房、隋、郢、复等七州之地。这些强藩剧镇,招集亡命之徒,缮阅兵杖,自署将吏,意在土地传付子孙,不禀朝旨,不输贡赋,俨然以独立王国自居,有的还“结为婚姻,互相表里”。他们时而互相攻战*,时而连兵抗拒朝廷,导致战祸连年,民不聊生,河南一带,为害更甚。

  建中二年秋天,淮宁节度使李希烈联合各路大军进讨粱崇义,时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新丧,其子李纳擅领军务,据淄、青、齐、海、登等十五州之地,背弃李唐,为支援梁崇义,乃派重兵扼守徐州埔口,企图截断汴河航道的粮运。

  时任徐州刺史的李洧本是李正己的从父弟。彭城令白季庚趁机劝说李洧归顺朝廷。李纳由是更加忌恨,不顾其族侄身份,派遣劲兵二万围攻徐州,攻打李洧。徐州并无戍守兵卒,白季庚说服吏民坚守危城,奋勇抗敌,甚至站上城头,亲掌矢石。苦苦坚守四十二天,各路救兵方至,城池解围,航道得通,徐州一郡七邑及埔口得以保全。

  徐州守卫战后,白季庚因功受奖,破格升迁,由朝散郎超授朝散大夫,自彭城令擢拜徐州别驾,并受赐绯鱼袋。

  白季庚升官不久后的建中三年,白居易便随着母亲,离开了新郑,来到父亲的任所。然而他们并没有能在徐州久住下来,因为战事照旧频繁,生民依然度日艰难。

  建中三年冬天,李希烈和李纳等四五个节度使各自称王,攻城略地,徐州不断受到侵扰和威胁。为家庭安全计,白季庚只好把家眷转移。他将夫人孩子寄居符离城北埇桥村,一年之后,建中四年冬天,又送白居易投靠亲友,避难于越中。

  这年,白居易十四岁。

  当时的苏、杭二州,是东南地区的两个大郡,由于未经战乱,加上韦应物、房孺复两位刺史的治理,所以依旧是一派繁华富庶的景象。那“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的钱塘江,“江南丘壑之表”的虎丘山,还有许许多多巧夺天工的杰作——楼台亭阁,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然而这优美的湖光山色、精巧的建筑布局,非但不能填补少年白居易空虚的心灵,反而勾起了他的无限乡愁——

  江湖漂泊,无可寄托,惟在朋友相聚时,靠碰杯遣散乡愁。谁知深夜醒来,但听得山馆窗外,淅沥雨水敲打梧桐的枝叶,浓深的乡愁又将人淹没。

  遥望故园,还能怎么样呢?楚水吴山,万里相隔。忽然有友人返回河南,赶忙拜托代为看望家中兄弟们,家书没有修完,早已流下数行乡泪。

  白居易十五岁时得知朝廷之进士试,于是在越中游历期间,发奋读书,准备应进士第,诗文成就,已见不凡。

  但白居易当时毕竟年少,远方孤处,病魔时袭,寂寞难以排解,除夕之夜,阖家团圆之时,不惟思亲尤甚,更其挂念家族中众位弟妹——

  感慨时世艰难,长夜不寐,百忧丛生。离家万里,一别经年,面对书案上的如豆孤灯,只有夜夜梳理思念啊。

  早春之季,万物复苏,越中莺飞草长,北方也将次第迎回春色,但那里兵连祸结,身处异乡的游子不能归去,只有愁绪满怀,于明月当空之时独登江楼,怅望北方,遥托心事——

  云水苍茫难辨,楼头孤客旅愁无限,春来入越,季节流逝,总是深夜梦归乡里。遥远的北方不断滚动着战尘,南北国土间的通道上早已生满荆棘,兵荒马乱,何日是个尽头呢? 。。

白居易传 四 长安诗名
四 长安诗名

  离乱使年轻人早日成熟,十六岁的白居易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操心。

  豪门贵族的后裔,可以借赖祖上的荫庇,过上富足的生活,白居易不是,他只能靠勤学苦读去博取功名。

  京城长安,文化隆盛,人才荟萃,可以切磋学问的人很多,真正有学问的人也容易得到达官显贵的赏识,受他们举荐而取得一官半职,也能实现“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白居易决定到长安去。

  恰在此时,背叛朝廷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被其部将陈仙奇毒死,豫南、淮西战事停歇,越中至长安的路途恢复通畅,于是满怀希望的白居易,于贞元三年夏天走进了都城长安。

  繁华的大长安,殿堂楼阁星罗棋布,房舍屋宇鳞次栉比,大街小巷纵横交错,红男绿女人山人海。店肆罗列,商业忙碌,有时兴的刺绣、绫罗、锦缎,有精美的陶瓷、铁物、铜器,有西域来的石榴、葡萄等水果,甚至还有夜明珠之类的稀奇珍宝,琳琅满目,多不胜收。

  白居易初来乍到,长安的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和兴奋。但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心思欣赏这飞光溢彩的都市生活。在驿站中稍事休息,就袖着诗文遍访京城大家,其中就有享有盛名的著作郎顾况。

  顾况担任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朝廷重要文件的著作郎,无论在朝在野都极负盛名,求见的人极多,常常门庭若市。他既是大诗人,又是宰相李泌的挚友,十分高傲,一般士子求访不易,更难得到他的赞赏。

  白居易去拜谒顾况,一方面是想得到这位前辈诗人的指教,另一方面也企望得到名家褒扬的荣誉。

  初见时,顾著作很瞧不起白居易这个初出茅庐的陌生少年,接过他所呈诗卷,看到书衣上的姓名,借而调侃道:“居易。哈哈。不过,长安物价高贵,居留大为不易啊。” 及至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诸句,不由大为赞赏,随即改口誉扬:“青年才俊如此,长安居亦易矣!”

  顾况对少年诗人的刮目相看顿时惊动长安,白居易的诗名不胫而走,大著于世。不久,白居易乘着激情写出《咏王昭君》,在长安城被争相传抄——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时在夏天,长安天气酷热难忍,达官贵人抢购冰块祛暑,以至于货缺价奇,不得如愿,然而,白居易需要冰块,售冰者却用筐装送,分文不收,他们喜爱这位难得的诗才,愿意无偿为他服务。

  白居易在长安刻苦攻读,不敢有片时懈怠。时光荏苒,日月替递,不料这年冬天气候奇寒,白居易偶染小恙,遭遇未曾经过的低温,酿成了长久连绵的病痛,直到贞元五年上元,仍难痊愈——

  帝王之都逢佳节,灯火辉煌,车骑喧嚣,自己却被病痛困于斗室,无心也无力前往追逐热闹。第一个月圆夜,春风沉醉之中但闻万家行乐,独我一人这般愁苦。

  长时期的攻读劳碌,也不知晓摄生之道,青少年已然杂病相扰,这样的身体,到老来可该如何将养?

  都城长安虽然繁华,但“安史”乱后,灾荒频仍,物价飞涨。白居易这样的清贫书生要想长久居住,已经日见艰难。恰在此时,他又接到父亲来信,说家中生活日渐拮据,已无法维持他在外的开支。他真正体会到顾况所调侃在长安“居大不易”的滋味。

  重要的是,白居易看到“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的书生,专凭自己的诗才而没有功名,是不能进入“仕宦之途”的,他决定回家养病,病好之后,参加科举考试,求取一官半职。

  出身寒门的读书人都是这样凭借学问步入仕途的,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贞元六年,白居易离开长安,经过长途跋涉,回归符离埇桥。

  当时,他的父亲白季庚仍在徐州任上,哥哥白幼文已经长大并且功名有成,当上了浮梁县主簿,符离城北的的家中只有他的母亲、外祖母和两个弟弟。

  贞元七年,小弟白幼美不幸病殁。金刚奴的逝去给幸福美满的家庭投下了一层凄惨的阴影,这抹阴影将近一年才慢慢消散。

白居易传 五 鸳鸯琴瑟
五 鸳鸯琴瑟

  符离小城,位于水陆交通要冲,物业十分繁华,风景非常秀丽。汴河缓缓流过城南,濉水汤汤来自西北,奔向洪泽,城内港汊纵横,清幽的陴湖,碧波粼粼,水禽飞舞,令人心旷神怡。

  白居易经过越中、长安等地八年漫游,阅历、见识大有不同。他明白,要想出人头地,博取功名,惟有苦读,方为出路。故而从未为符离的山水风景所惑,而是一如既往地志存高远,埋头苦读。

  符离,时在徐州治下,任官徐州的白季庚不失天时地利,在符离城北埇桥一带还置买了一处庄园。这里成了白居易读书交游的一方仙境,在符离北苑,白居易结识了年长于己的刘五、二张、二贾等“符离五子”,登山临水,诗酒高会,相互唱和勉励,使其积极准备的科举应试大获助益——

  刘五文采俊美,行为独立,跟白居易的兄长白幼文同为符离主簿。白居易于符离相识刘五时,行年二十,而刘五已三十矣,但得意之交,心迹亲近,年齿俱忘。寓居同县,每日里均能听说对方消息。刘五感到寂寞时,一大早就来找白居易,白居易觉得萧条时,哪怕天晚也要去走访刘五。

  白居易和刘五,朝来暮去;携手同游,春雪初晴,共暖寒酒,秋夜拨灯,写诗联句。碧绿的陴湖,两人一起观赏白鸥轻翔,清冽的濉水,两人一道目送红鲤潜泳。聊天不管时光,手攀树枝站到日暮霞飞,共饮哪有数量,相互扶将醉踏落花归来。

  二张、二贾几位兄弟居住得更近了,每得闲时便结伴访白居易、白行简兄弟。明月之夜,大家悠然散步在蜿蜒的小路上,落雨天,则连日同宿在草堂中。

  有一日白居易把镜自照,看到唇间冉冉有髭须生出,不觉大惊,年岁渐长,还只知游玩,功名怕要耽误啊。心下畏惧,乃与二张、二贾相语,友谊长存,需要保持,但你我几位须得早日清醒,发愤立志,刻苦不懈,博取功名,才是大道正途。二张、二贾听后俱为憬悟,约定各各苦读,相聚只在诗文交流。

  白居易在符离的生活还是轻松愉快的,他和行简在攻读之余,有时去流沟寺前古松下盘桓,有时去横山头欣赏桃花,有时跑到陴湖边上静看波涛碧绿,有时坐在濉河边上垂钓鲜肥的河鱼。

  这年,和白居易青梅竹马的东邻农家女儿湘灵十六岁了,出落得非常美丽,而且略通音律,嗓音婉转悦耳,在熏香醉人,秋高菊黄的季节,白居易与湘灵开始相互爱慕,很快沉人热恋之中——

  娉娉婷婷的姑娘,十六岁的花季,像美丽的莲花,像下凡的姮娥,在白居易心里,她胜过一切天仙。

  白居易常常单独外出,或袖诗,或携卷,禀告母亲曰访刘五,会张、贾,其实是私约湘灵。白居易为湘灵吟诵新成的诗句,湘灵为白居易轻唱刚刚学会的新词,在傍晚的幽静小路上,你情我意,悱恻万端,直到清月高挂,犹是难舍难分。

  实际上,白居易和湘灵,心身俱已合一,只是不敢告知双方大人。

  暮色朦胧,月华如练,花蕊笼罩轻烟,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雕饰凤凰的琴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动蜀琴,又怕触鸳鸯弦。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递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忆情郎啊——

  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听着湘灵姑娘深情的歌儿,白居易觉得只有自己理解她的九曲柔肠,他起誓道:灵儿,你唱这《长相思》的意思我明白,我决不会忘记你的。等到得了功名,我就会娶你的。

  湘灵更深地依进白居易的怀中: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我也不求你娶我,只是能有一天做你的下人也就心满意足了。白居易紧紧地抱起湘灵:不,一定要做成夫妻,做成众人周知的夫妻。

  但当有一日白居易的母亲知道了他们的恋情之后,立即表示强烈的反对。她的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