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门三代-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溥杰的毛笔字是写归写,但决不“出圈儿”,在“内容”上他从来是很有分寸的,从不越雷池一步。有人曾心血来潮地求他写些“怀旧”的词句,他便严厉回绝。因此,他写的字大多是朗朗上口的唐诗、自己的感怀诗作、格言警句,有的甚至就是“革命口号”。他给我写的第一幅中堂,就赫赫然然地写道:“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这语句出自当年高呼“驱逐鞑虏”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之口,现在溥杰则当作箴言大字书写,不能不令人感叹:历史的大潮的确可以“推陈出新”!
  溥杰在写字时的落款和钤印,亦甚是讲究“规矩”的。一般他的落款多为“溥杰”或“溥桀”,有时候用“爱新觉罗溥杰”。钤印除“溥杰”之外最喜“用笔在心”、“闲可挥毫”等闲章。某年我以“铁线篆”为他制了两枚满文印章,杰二爷觉得挺“好玩儿”,只是很少用上。我便以为“拙印”难配好字,其实是溥杰不大喜欢这带着点儿“复古”味道的玩意儿。
  有一回在某拍卖会上,我指着一幅“溥杰”的书法说:“这是赝品!”于是语惊四座,有人就和我叫上了真儿。我说:“此瘦金体写得如何姑且不论,这章子就大错特错了。”那“闲章”居然刻着:“梦回白山黑水”,莫非杰二爷“思念”太祖努尔哈赤了?扯淡!作伪者太不了解溥杰的内心世界了,这必定是潘家园书画摊儿上的货色。人们非让我说的再“明白”些,我就说:“如果那闲章刻的是‘为人民服务’,保不齐倒是个真品!”我说的这句话,估计在场的没人能听得明白。有多少人知道?杰二爷他可是“左”着呢!
  

“康德诏书”
几年前有朋友从美国给我捎来一件“文物”,是一张镶在镜框里的,伪满洲国时期溥仪“登基”时的诏书。那“诏书”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我国肇基 国号满洲 于兹二年 原夫天意之爱民 赖友邦之仗义 其始凶残肆虐 安忍阻兵 无辜吁天 末能自振 而日本帝国 冒群疑而不避 犯众咎而弗辞 事等解悬 功同援溺 朕以藐躬 乃承 天眷 假我尺柄 授我丘民 流亡渐集 兴其讴歌 兵气潜销 化为日月 夫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而生民有欲 无主乃乱 吁请正位 询谋佥同 敢不敬承 天命其以大同三年三月一日 即皇帝位 改为康德元年 仍用满洲国号 世难未艾 何敢苟安 所以守国之远图 经邦之长策 当与日本帝国 协力同心 以期永固 凡统治纲要 成立约章 一如其旧 国中人民 种族各异 从此推心置腹 利害与共 无渝此言 有如皎日 无替朕命 咸使闻知
  御名 康德御印 御玺
  国务总理大臣 各部大臣
  康德元年三月一日
  这张烟熏火燎、面目可憎的“儿皇帝”诏书,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九。一八”事变以后,国破家亡的东北父老,还有那首唱了大半个世纪的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常以史为鉴,方知民族振兴乃国之大计,吾之己任也。于是,我把这“诏书”挂在了我的书房墙上。看着不太顺眼,就“别出心裁”地把杰二爷的一首热情诗作“配”在了旁边,让这“哥俩”在我的书房里“对阵”。那诗作是80年代中期,我陪溥杰在民族文化宫观看满族歌舞剧《珍珠湖》时,杰二爷写给我的。诗曰:
  “欢仰灿辉民族策,曼殊神祇谱新篇。同趋四化朝前看,妙舞翩跹沸管弦。 癸亥腊月书襄咏初观民族歌舞剧珍珠湖,口占诗即贻白明同志留念。爱新觉罗溥杰。”
  于是在我那书房陋室里,时空撞击,人性拼搏,好不“惊心动魄”。这又让我想起溥杰过去常对我说过的:“牛不喝水强按头,是共产党和新中国挽救了我们,我和我哥哥溥仪自从离开了抚顺战犯管理所之后,无时不在感念党和人民政府的恩德!”这的确是杰二爷的肺腑之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如今,从昔日紫禁城神坛上走出来的这对“兄弟新人”,均早已作古。这两张散发着不同墨香的字迹,权作我为后人“收藏”的、为翻阅这段历史时提供方便的两枚“书签”,只不过其中一枚已经因腐朽而发黄……
  

我所知道的一点儿“故事”
溥杰十七岁就订了婚,是端康太妃的侄女,叫唐怡莹,一个端庄秀美的王府闺秀。但没过多久便被日本关东军给拆散了,于是为了“满洲国的利益”,他必须得娶日本华族一位叫嵯峨实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杰二爷说:这原本是强迫的婚姻,不成想却“歪打正着”,撮合出了一对儿跨国籍、越民族的旷世之恋。溥杰与嵯峨浩(后改名叫“爱新觉罗浩”)的爱情,可称得上是感天动地,金石为开。至少,这对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那恩爱的晚年,让我有幸见证到了。
  我认识杰二爷的时候,浩女士还健在,只是因患肾病而身体很差。浩的中文不灵,我串门的时候她只会说:“你好。”便没别的话了。可有一回我陪二老出门,汽车行至府右街一带时,望着车窗外的红墙碧瓦,“杰二奶奶”突然高声叫道:“国务院……周总理!”呀,这红墙的里面就是国务院?我头回听说,却是听一个从不出门的日本老太太说的,惭愧!杰二爷告诉我:“几十年前周总理在这里接见过我们,从此我们家才得团聚,所以她一直记着。总理逝世的时候,哎!我们俩哭了好几个月……”我着实又为浩子的“周恩来情结”所感动。
  溥杰夫妇送过我两本书,都是浩写的,一本叫《流浪的王妃》,一本叫《流浪的王妃之昭和史》,书的扉页上有杰二爷题字:
  “白明同志留念并指正。一九八四年甲子十一月,溥杰赠。”我能“指正”什么呀,我一个字儿都看不懂,整个是日文原版。
  有一次我刚进溥老家的小院,杰二爷就说:“您来得正好,奶奶正挑食呢。”我问:“步阿姨呢?”他说:“回家探亲去了。”我说:“我可不会做饭呀!”杰二爷乐了,说:“咱买着吃吧,您等着我里边请示一声。”少顷他出来说:“烤鸭,全聚德的。”我骑上自行车就去了。回来后气儿还没喘匀,杰二爷不好意思地说:“改戏了,还得麻烦您一趟,她想吃‘仿膳’的小窝头儿……”我二话没说,蹬车就走。从北海公园回来,见老爷子正站在大门口等我,一脸无奈地说:“真没办法,又改了,又想日本生鱼片儿了!”我说:“哪儿有卖的?我这就去!”杰二爷拉住我说:“别去了,这也太折腾人啦。您歇着吧!”我们都知道,浩子病得很重,她不是存心“折腾人”,是病“拿”的。我坚持要去,杰二爷就在院子里给我鞠了个躬,我眼泪差点没掉下来。待我从建国饭店把次生鱼片买回来的时候,杰二爷无奈地说:“二奶奶的‘饭’已经吃完了。”我气喘吁吁地问:“吃什么啦?”杰二爷说:“咳!别提了,就吃了俩糖炒栗子。”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带着悲哀和焦虑。溥杰再三地谢我,我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心里却踏实了。作为晚生后辈,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我做了,因此日后我才敢承认,我与杰二爷之间,的确有过一段互相帮助的“忘年交”。
  溥杰曾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慧生,次女叫觳生。慧生聪明漂亮,却死于豆蔻年华,据说是在日本因恋爱而“殉情”的。某海外“艺术家”看上了这“传奇故事”,非让我说服杰二爷,把它搬上银幕不可,说是宣传“中日友好21世纪”,还邀请溥杰做“顾问”。我也觉得这是件好事儿,就找杰二爷商量,溥杰沉思良久,咬着嘴唇答应了,在那“顾问”的聘书上写道:“蒙白明先生之邀,姑且不顾不问之。”
  我不太明白杰二爷这话的意思,杰二爷就说:“我给您些资料,您看看这戏怎么编排吧。”说着他从书柜里取出了几大本材料,上边写着“雪泥鸿爪”四个字,里边尽是些信札、老照片还有“事件报道”之类的文章。
  这年的春节,我没干别的,把溥杰给我的这蔚为大观的“雪泥鸿爪”仔仔细细地研读了一遍。还没等读完,我的汗毛孔就都“起来”了。这哪儿是什么“恋爱殉情”呀?这分明是谋杀!是五十年代发生在日本伊豆半岛天城山深处的一桩“变态谋杀”!凶手是一个叫他妈什么“大久保”的日本浪人(此为慧生之死在日本的一种说法)。
  资料中本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那人对善良而又美丽的慧生姑娘垂涎已久,慧生并不爱他,只是出于善良的“救助”精神,陪他来到了天城山,那厮残忍的枪杀了慧生之后,饮弹自尽。这在当时的日本是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还别以为我白明成了福尔摩斯,人家日本的心理学家老早就有“定论”,白纸黑字,无可辩驳。
  慧生之死,对溥家来说是一大不幸。事件发生之时,杰二爷尚在东北抚顺战犯管理所,后来在周总理的关怀和帮助下,浩子带着次女觳生与溥杰团聚,觳生捧来了姐姐的骨灰,溥杰方才知道长女已遭不测。那“雪泥鸿爪”里,有不少是杰二爷伴着泪水写下的对女儿的“悼亡诗”,我曾抄录过溥杰对爱女慧生的《“哭慧女”三首并序》,其一阙曰:
  呜呼慧儿!吾为汝父,负汝实深。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
  有母飘零,有妹无告,罪咸在我。
  苦汝深矣!负汝深矣!!
  呜呼慧儿,偏有此父。
  已矣已矣,恨何有极!!!
  ……  。。。。。。
  溥杰把悲剧发生的责任全部归罪了自己,聊慰那飘逝了的倩女幽魂,稍遣这柔肠寸断的茫茫哀思。读起来实在令人心碎!
  读着读着我已然是泣不成声,我爸不知道我关着门儿憋在里屋“哭”谁呢,就嚷嚷道:“我说这是怎么茬儿嘿?大年三十儿的你给谁哭丧呢?还让不让人过年啦!……”我走出房门,抹着眼泪儿把这压在杰二爷心底多年的悲剧给我爸讲了,并找出当年慧生写给父亲溥杰的一封中文来信让我爸看,那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阿玛:
  我们接到阿玛的很可怀念的两封信,就高兴极了。就(其)中给我们的诗,看得(了)就明白阿玛想我们的心情,我们感到了无量(限)的幸福,阿玛挂念的两封信中,一个就是这样的,可是有一封〔里边有沈阳野花的〕还没有接到了(呢)。
  上月初旬,五叔傥老师回到香港去了,现在景先生给我教中文。其(此)外,星期天到于小姐的学校〔东京中华中等学校〕去,学习中国话。大学里也有“中文讲课”的课(科)目,现在看冰心女史(士)的《陶奇(淘气)的暑期日记》。暑期时,学生们跟老师一块儿“合宿”去,一个星期(我)整天(在)家用中国话说,写中文,学习得很坚实。今年我不能去,明年要去(这里可能是指回中国内地)。
  (在)大学的生活里,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比喻(如)说,因为我以前视野又狭窄又皮相(表面),我的想法也是又狭窄又皮相(表面)的。可是大学有各种各样的环境的人,他们说话说得很简直(要),简简直直(简单扼要)地给我教我的不对的地方,因此我能改得了很多的短处。我喜欢他们这样又简直(单)又诚实的地方,这是在以前的学习院里,不能看到的好地方。他们衣服也不穿华美的。
  虽然学生这样,可是一般人中,还有喜欢有钱的,或者有位的多(有地位的)。就(其)中我住在的环境里,现在还是这样的人很多。我想这样的“看人的方法”是错的,人的价值不能量从(衡量)他所有的东西或者地位。虽然他没有什么突出的本领,也没有很多的钱,但是他喜欢用功,劳力(动),就是可以尊重的人……
  这段文字中的( )部分,是我夹注的。看得出这封信是慧生在努力学习中文时写的,听起来虽然有那么点别扭,但却掩不住少女的慧外秀中。她信中所提的“没有什么突出的本领,也没有很多的钱”的那个人,可能就是日后枪杀她的“大久保”,据说这也是慧生最后留给父亲溥杰的来信。
  我爸看完之后,亦是黯然神伤,叮嘱我要把事实真相跟那位“艺术家”讲清楚,咱们不参与这黑白颠倒的勾当。
  我把情况向某“艺术家”说明了,可这主儿还是不甘心,说要找个“写手”改编。我说:“把一桩罪恶的凶杀案件改编成美丽的爱情故事,难道您不觉得恶心吗?要编你们自己编去,就是别再打杰二爷的主意了!”随后,我将所有资料通通归还溥杰,我对杰二爷说:“老爷子,我算彻底明白您那‘不顾不问’的含义了。什么都甭说,真太难为您啦!”
  日后那位“艺术家”又找我商量:“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