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算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8年父亲之江大学毕业后,去了杭州一家私立新群高中教书,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父亲脑子不笨,好像看出改朝换代的大势所趋了。第二年3月,在杭州的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介绍下,他率领八个高中学生,据某人自己吹嘘,月黑风高革命夜,匕首在握,满怀杀人越货之心,跌跌撞撞,冲破好几道封锁线,日夜兼程,直奔诸暨枫桥,参加浙东游击纵队去了。后来我发现,父亲在申诉书上一直自以为是强调的弃暗投明,只能说明他在青年军混过的做贼心虚,弃什么暗,投什么明,完全牛头不对马嘴,谈不上弃暗,因为杭州一向是天堂,天堂从来亮堂堂,说不上投明,因为明天谁也不知道,光明就是一个形容词。革命固然不分先后,但是否有投机之嫌,就不好说了,说父亲心明眼亮,在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作出关键选择,倒是说得过去。眼看我就有一个革命的父亲了,父亲也与南下的解放大军一起解放了绍兴,有功之臣封官加爵,父亲被分配在绍兴市军管会办事处,享受每月一斤猪肉四两黄烟的供给制待遇了。
  可好景不长,父亲自高自大自说自话的毛病又必然爆发。一个堂堂之江大学毕业生,一个深明大义的革命教师,带去八个高中生,八个青年才俊,父亲后来告诉我,按当时起义的政策算,起码也弄个连长排长干干。父亲显然经过精心策划,懂得革命是需要资本的,八个学生就是父亲的资本,可以向共产党讨价还价。父亲在学生中看来也混得不错,没有一点号召力,没有一点人格魅力,要拉八个学生去赴汤蹈火,搞得好升官发财,搞不好人头落地,也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不知道父亲是怎么蛊惑人心煽动学生,怎么对学生甜言蜜语封官许愿,后来自己不得志,患得又患失,一个人半途而废,显然也是自说自话,不负责任,按江湖说法,背信弃义,很不仗义。父亲与那位办事处胡主任,出身性格各异,一个南下干部,一个革命教师,一个大老粗,一个大学生,两个天生冤家,冲突不可避免,老革命看不惯父亲恃才傲物,父亲看不惯老革命盛气凌人,用父亲后来和我说的话,哼,他算老几。老子不理老几,一拍屁股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毛主席后来批判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臭毛病,在父亲身上暴露无遗。算起来,从3月投身,到8月走人,历时五个月,不到半年,父亲机会主义的革命生涯早早而且草草结束了,我们家的历史由此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此彻底改写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03嫁鸡或嫁狗(3)
父亲还有机会自说自话。他不以为然离开绍兴后,到了上海,那时上海刚刚解放,一派生机勃勃,到处在招兵买马,父亲昂胸阔步走进华东军政大学的招生考场,红旗飘飘,喇叭声声,随便一发挥,金榜就题名。离开学尚有时日,父亲春风得意回到杭州,这时他的身份已经非同小可,请看这一串头衔:
  萧山南阳镇一个地主家庭的阔少,
  之江大学教育专业的高材生,
  国民党嫡系青年军203师的上尉教官,
  杭州最有名气的新群私立高中教师,
  率领热血青年投奔共产党浙东游击总队的革命人士,
  绍兴市军管会文教处的革命干部,
  华东军政大学最新一届前途无量的革命学生。
  年方二十七,天生我才,文武双全,我想起我在27岁的时候,只有两个头衔,一个是初中毕业生,一个是下乡知青,凭这种履历,现在去打工都没人看得上眼的,与父亲同时代相比,让我惭愧无比。父亲一大串响当当头衔,躲都躲不过,逃都逃不掉,不想显赫都不行,不想威风都不行,天高云淡,不到长城非好汉,身后提亲一大串。其中就有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大人,一看这个姓丁的小子,戴眼镜,穿军装,一张毛驴脸,两只招风耳,走路八字步,讲话公鸡腔,真是百里挑一,当即决定拿下,把他的千金小姐,发配给这位前途无量的丁无量了。母亲是外公的掌上明珠大美女,是外公在儿女婚事中唯一亲自上门提亲的,外公亲自送货上门,据说母亲的嫁妆金银首饰一应俱全,资本家的女儿嫁给地主的儿子,强强联手,门当户对。其实,外公是一个文化人,中国末代秀才,喜欢书画,喜欢收藏,所以就喜欢父亲这样的文化人,终于收藏了一个最后被革命洪流收藏到青海去的女婿。
  后来父亲没有去华东军政大学,据我考查,一方面可能与母亲结婚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他在上海到杭州的火车上,碰到一个之大同学有关。同学何姓,小个子,热心人,心直口快,在浙江金华师范学校当教导主任,火车咣当咣当,一路故乡,风光如画,两人在画中相见,相谈甚欢,从天下大势到个人隐私,无所不在话下。何同学或何教导扫一眼周围乘客,忽然压低声音对父亲说,你不知道啊,这次华东军政大学招生,说起来好听,实际上充军,统统当炮灰,你去送死啊。父亲眼睛立刻放大,警觉万分,说哪里来的消息。何说,这么大的事你都不知道啊,你真是一个书呆子,你们这批人,培训几个月后都分配到大西南去的,是为解放大西南准备的,已经有好几批走了,你还蒙在鼓里啊。父亲眼睛突然缩小,迷糊半天,最后听见何同学或何教导说,人啊没什么搞头的,什么都是过眼烟云,革命反革命,乌龟王八蛋,到时候都是打混账,一本糊涂账,谁都搞不清的,不如到我们那里去教书,职务薪金都好说,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教书,当官一蓬烟,教书万万年。
  我曾经设想,如果父亲去了华东军大,去解放大西南,在解放军解放到底,解放一个新中国,不弄个师长旅长干干,起码也弄个革命军人,不求开国有功,至少功大于过,到1957年,父亲这个历史反革命就绝不会存在了。当然,也有一种牺牲的可能性,为国捐躯了,那我们都是烈属了,就是一人牺牲全家光荣了,或者说一人光荣了全家享福了,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树底下好乘凉了。看来,父亲作为一个男人,和某些女人一样,在人生的嫁鸡嫁狗问题上,也是稀里糊涂,虽然鸡犬之声相闻,但事实证明,鸡和犬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嫁给学校,绝对是鸡,嫁给军队,绝对是狗,狗的地位,绝对要比鸡高级,狗的命运,绝对要比鸡风光,狗是人类的仆从,鸡是*的外号。不是我拿父亲的生命说三道四,而是火车上的一次邂逅,再一次改变了父亲与我们命运的轨迹,父亲就这样去了金华,金华这个鬼地方,从此成为我们家历史的转折点。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03嫁鸡或嫁狗(4)
历史拐点上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父亲到金华没几天,就开始想念如花似玉的新娘子了,想念的结果开始是*中烧,浑身难耐,最后就是男人的事男人自己解决,自己解决的最好方法就是自说自话,父亲搞了一个让母亲记恨一辈子的自说自话。我不得不说,父亲的这一手,干得很绝,父亲不但是煽风点火青年学生的高手,而且是阴谋诡计年轻女孩的老手。事实上,母亲和父亲结婚时,不仅是资本家的千金小姐,她刚刚毕业于杭州立新会计高专,还是一名时尚女青年,是浙江省卫生厅的一名会计师,按现在说法不是国家公务员也是高级白领。父亲去金华之后的某一天,领导忽然通知母亲把工作移交一下,让母亲一下子目瞪口呆,以为哪里犯了错误。领导笑嘻嘻告诉她,金华有关方面已经疏通省里,组织上应她丈夫的请求已将她调往金华师范学校了,支持地方上的教育事业嘛,再说夫妻分居两地毕竟不方便,丁先生的要求合情合理,调动的手续一切就绪了。父亲竟然煽风点火到组织里头,父亲的先斩后奏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结果,母亲一味沉默,死不开口,死不开口的意思是死不想去,但又不好自己说出这个意思来,据说为此绝食了两餐,第三餐本来也不想吃的,被外公骗到了官巷口知味观,吃了一碗阳春面。面对父亲这个先下手为强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外公中庸之道,左右奉劝,兄弟态度暧昧,模棱两可,只有姨妈坚决反对,旗帜鲜明。
  姨妈比母亲小4岁,性格与母亲完全相反,母亲柔弱,姨妈刚强,母亲内向,姨妈外向,所以命运也完全与母亲相反。姨妈是一个比母亲更先进的时尚青年,一天到晚,不知道先进到什么地方去,疯疯癫癫不见人影,大会小会联谊会,一忽参加青年团,一忽慰问解放军,声嘶力竭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手舞足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后先进回来一个新时代最吃香的新郎君,一个新四军,据说当过名将徐海东的警卫员,后来官至省厅级,名副其实的老干部。姐姐嫁了一个反革命,妹妹嫁了一个老革命,命运泾渭分明毫不留情给了她们两个结果,你说历史改变命运也行,你说性格就是命运也行,都说得通,都在冥冥之中注定好的。许多年之后,一个老革命与一个反革命偶然相遇,老革命离休了,反革命出狱了,两人在西子湖畔相见恨晚。几杯酒下去,我惊讶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牢骚,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方方面面事无巨细的牢骚,竟然能谈出如此的惊人一致,不由感慨人类谁也逃脱不了殊途同归。
  母亲沉默也没用,绝食也没用,死不开口也没用,吃了阳春面也没用,姨妈反对就更没用了,自己天天抱着老公睡,饱汉不知饿汉饥,我似乎看见了父亲在金华很阴险地笑着,他成功了。我想,这可能是父亲这个老反革命一辈子唯一的成功,在女人方面父亲总是手到擒来如愿以偿。他知道如果事先征求母亲的意见,百分百不能与娇妻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就像现在的风气一样,北京的不愿到外省,上海的不愿到外地,省城的不愿到县城,县城的不愿到乡镇,中央的不愿到地方,地方的不愿到农村。母亲不来,夫妻分居,一来他会*中烧浑身难耐,二来他也不放心美女放空在外,以父亲之江大学教育专业这样的男人思维,他绝对想到了这一层。只是父亲的脑子转动太快,今天跑到东,明天跑到西,一会儿杭州,一会儿诸暨,一会儿绍兴,一会儿上海,一会儿金华,一会儿青年军,一会儿解放军,一会儿革命,一会儿反革命,最后自掘坟墓,尸骨都不知道在哪里。父亲的机会主义行径,父亲的流浪汉心态,导致最后注定青海的命。当然了,改朝换代的非常时期,机会多如牛毛,有点投机心态,有点流浪行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是不可以理解,问题是不能不算算八字,一头就往坟墓里钻。可怜母亲,嫁鸡随鸡,最终还是被父亲一个小小阴招,弄到了金华,从此大家一起走上一条不归路。以父亲的性格,老革命都不怕,反革命都不怕,还会怕老丈人吗,老婆就更不怕了。父亲一开始就没把外公一家放在眼里,所以他一贯自说自话。
  母亲的恨,就完全有道理了。不到金华这个鬼地方,即便你自己死到青海去,她在杭州也会好过得多,父母兄弟姐妹都在一起,遇事有商量,困难有照应,至少还存在一个大家族的庇荫。而且,按杭州人一贯的思维,杭州天下第一,老子杭州第一,杭州是天堂,杭州有西湖,春天桃红柳绿,秋天桂子飘香,有什么烦恼事,西湖边一走,喝喝茶,聊聊天,马上烟消云散的。而且,从小在杭州长大,杭州的亲戚朋友不说,杭州的同学同事不说,杭州的山山水水不说,杭州的小菜,味道都不一样的。东坡肉,叫花鸡,老鸭煲,西湖醋鱼,龙井虾仁,油闷春笋,一个一个都叫得响的,放之四海而叫绝的。按最新的科学理论,所谓思乡,无非一种化学反应,从小吃惯霉干菜,长大了,霉干菜的基因,时不时骚扰,时不时造反,不想都不行,不吃都不行,想吃就想家,吃了等于回家了。自己一个人在脏兮兮的金华,戴着一个反革命家属的帽子,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举目无亲,孤苦伶仃,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这日子明摆着没办法过下去的。
  没法过下去而终于过下去了,三五年过去了,七八年过去了,几十年也过去了,把母亲过得心如止水,身如止水,体如止水,整个人都没有水了,死水一潭,最后过得只剩下上面说的那两句简简单单咬牙切齿的话了,第三句话都没有了,多一句话都没有了。我想当一回父亲母亲媒人的浪漫想法,过于天真了,异想天开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04隔离或惩罚(1)
母亲被父亲两眼一摸黑弄到金华后,黑暗的学校之旅从此开始,就像走进师范学校那座衙门似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