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面通胀-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津巴布韦自2001年起就深为经济大幅衰退和通货膨胀率飙高所苦,最近数月情况更见恶化,津巴布韦的老百姓们似乎正在走向爆发的边缘。尽管国家安全机构的特工们无处不在,但他们还是公开发泄不满,在他们的口中,没有对现任政府的一句好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
商品本身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相应地具有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两种表现形式。商品的自然形式,也就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指商品的种类、形状、性能等,如分割物品的锯,古代是手工锯,现代有手工锯,也有电锯,还有激光锯等。使用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而商品的价值则不然。商品价值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像人们想要看见自己的脸必须通过镜子一样,商品价值只能通过它和别的商品发生交换时才表现出来,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表现出来,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先后采用了四种形式,最后发展成为货币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在进行简单的或偶然的商品交换时,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前出现,当时还不存在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氏族和部落之间只是把偶尔剩余的产品拿出来交换以调剂余缺。交换是物物交换,以物易物。所以,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的公式是:
  一只绵羊
  =
  两把石斧
  在这个简单的等式中,绵羊和石斧两种商品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绵羊起主动作用—它主动地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在石斧上面。而石斧则起被动作用—被当做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在这个等式中,绵羊的价值不能由它自身表现出来,而是借助于石斧相对地表现出来。所以,绵羊处在相对价值状态的地位上。而石斧作为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成了绵羊价值的等价物,成了价值的代表,因而处于等价形式上。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绵羊的价值不能由它自己直接表现,而必须通过交换,由它的等价物石斧的使用价值做相对表现。这如同物品的重量通过秤上的砝码得到表现一样。石斧的使用价值在这里是作为价值的存在形式,作为人类一般劳动的化身。一只绵羊通过与两把石斧相等,不仅取得了一个和自己的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表现自己也是一般人类劳动的生产物;而且还表现它同两把石斧具有相等价值,即包含有同样的抽象劳动,相对价值形式随价值形式的发展而发展。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是简单的相对价值形式,在扩大价值形式中是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在一般价值形式中是一般相对价值形式。最后发展到货币形式时,一切商品都要用货币来反映它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另一方面,从量上来考察,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量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上;而且商品的相对价值量取决于相交换的两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假定生产1只绵羊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200小时,生产1把石斧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100小时,如果生产1只绵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不变,而生产1把石斧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减少到50小时,这样,就变成1只绵羊=4把石斧。可见,相对价值形式价值量的变化取决于等式两边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因此,这只是一种相对的价值量,即价值量的相对表现,而不是绝对表现。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或者说,以其自然形式来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取得的特殊价值形式,这样的商品叫等价物。绵羊通过石斧来作等价物,并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只充当绵羊的价值表现的材料,因此;石斧能直接和绵羊相交换,即取得了等价形式。在货币价值形式下,黄金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即取得一般等价形式,而不像其他商品要间接地换成货币以后,才能用货币去换其他商品。等价形式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发展。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是个别等价形式,在扩大价值形式中是扩大的等价形式,在一般的价值形式中是一般的等价形式,最后,在货币形式中,一般等价形式便和货币商品的自然形式固定地结合在一起。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2)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征:(1)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一个特征,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本是一种使用价值,它可以砍柴、伐木、制作工具等。但是在这个公式中,它不是使用价值,而是绵羊的价值的表现材料。绵羊的价值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现在通过石斧表现出来了,石斧的使用价值成了绵羊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二个特征,在上述等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是生产者具体劳动的产物,但它和绵羊交换时,却由它证明了绵羊中凝结有一般人类劳动,否则,绵羊是不可能与它相交换的。石斧的具体劳动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个特征,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等式中,石斧本来是石斧生产者私人劳动的产物,但是,由于绵羊能和石斧交换,从而证明生产绵羊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这样,生产石斧的私人劳动就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随着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就一步一步游离出来成为货币。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称其为价值形式了。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它们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以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外部的对立,即表现在两种商品之间的对立。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只是当做使用价值而存在,其价值要通过另一个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是当做价值而存在,其使用价值变成了表现另一个商品价值的材料。这表明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已经蕴含着货币的胚芽。
  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价值虽然得到了相对的表现,但这种表现是很不充分,很不直观的,还没有真正表现出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这一本质,在量上也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双方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耗费,因此简单价值形式会自行过渡到更高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当人类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分离之后,不同所有者之间需要交换的产品就多起来了。商品交换成为经常的事情,用于交换的商品种类也增加了。一种商品不是偶然地而是经常地和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它的价值形式也不是偶然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而是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这时,简单价值就扩大了,出现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这种形式的公式是:
  2把石斧
  1件上衣
  1只绵羊
  =
  3公斤茶叶
  20公斤小麦
  若干其他商品
  扩大的价值形态,反映了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在有了发展的条件下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在这一价值形态里,由于有许多商品成为绵羊的等价形式,于是绵羊的价值就能够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同时,由于交换已不再是偶然的而是经常的事情,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也就同它们各自的价值大体相适应了。
  但扩大的价值形式本身还有缺点: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为一个无穷无尽又各不相同的特殊等价物系列,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是未完成的、混乱的、不统一的;反映在等价形式上则是没有统一的、大家公认的等价物,必然给交换带来不便。这个缺点表明,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随着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在商品交换的实践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终于为一般的价值形式所代替。
  一般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它是随着生产力和分工的不断发展,随着交换实践的不断深入,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一种商品来,其他一切商品都需要和它相交换,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在换到这种商品以后,能用这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去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种价值形式是: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3)
2把石斧
  1件上衣
  3公斤茶叶
  =
  1只绵羊
  20公斤小麦
  若干其他商品
  表面上,一般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似乎差别不大,只是互换了位置,其实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事物发展的质的反映,它反映了商品交换关系的巨大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偶然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交换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间没有任何媒介物,发生很多困难。而一般价值形式,由于一切商品都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只要有一种商品处在价值形式上,形成了媒介物,物物交换场合出现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了。如上所述等式,由于石斧、上衣、茶叶、小麦和其他无限系列的商品都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绵羊成了一切商品的“价值镜”。任何一种商品,只要同“价值镜”绵羊相交换,就可以拿代表一切商品价值的绵羊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在这里,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就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
  在这种价值形式中,各种商品的价值只表现在一种商品上,因而真正使商品作为价值互换发生关系,简单明了地反映了互相交换商品的价值关系。这时,商品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地表现出来了。
  一般价值形式虽然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困难,但在这一阶段上,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往往是因时因地而不同。例如,有的地区用贝壳;或是一个时期用牲畜,另一个时期用贝壳。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还有布匹、兽皮、盐等,一般等价物的这种不固定的状况和地方性的特点,随着商品交换发展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显露出不适应性。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要求,一种新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应运而生了。
  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就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金或银就成为货币商品。它产生于手工业从农业和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货币形式用等式表示:
  2把石斧
  1件上衣
  3公斤茶叶
  =
  1克黄金
  20公斤小麦
  若干其他商品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不同的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固定地由贵金属来充当。在货币价值形式中,一切商品都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只有金或银处在等价形式上。金银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因而,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便转化为价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的货币,便成为社会公认的唯一的一般等价物。
  金银等贵金属之所以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不是金银有什么神秘的地方,而是因为贵金属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同时,贵金属还具有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然属性: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藏;二是不易变质和磨损,便于长期保存;三是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合并。这些属性是别的商品所不具备的,而又是一般等价物所要求的,这些使贵金属成为理想的货币材料。所以,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