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魔鬼说服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见的相似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地域相似

  这里的地域是指人们居住、工作的地方。有些人虽然不相识,却或先或后地在同一个区域居住、学习或工作过。这一地区的山水风情、人物世态都是他们共同的话题。

  例如:在某次学术交流会上,一南一北两位教授相遇了。

  王教授:“李老师,听口音是北方人。”

  李教授:“是,我老家是×××。”

  王教授:“今年春天我去过一次,那地方偏僻了一点,果木种植业发展得很快,很有前途。”

  李教授:“我过年回去了一次,果树是种了不少,但技术不行,管理也跟不上。”

  于是,两个人从果木种植聊到玉石制品,从一个小山乡谈到了全县的建设,亲亲热热的。

  2. 经历相似

  相似的社会经历,会使人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切身感受,容易互相理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一方讲述的生活经历,能引起另一方对往事的回忆;一方吐露的心声,会成为双方共同的感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与琵琶女邂逅相逢时,能很快地倾心交流,并为之挥泪,就是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经历、遭遇上的相似,使他们暂时排除了地位上的差别,有了共同的语言。

  3. 职业相似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同行易相知。”即使是初次见面,彼此间并不熟悉,但对于共同从事的职业的性质、特点、作用、工作方式、内中甘苦都了如指掌,谈起来就有话可说,不会感到陌生了。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火车上,两个农民打扮的人,谈得热火朝天,从旱涝灾害、庄稼长势到土质肥力、耕作方法等,一直聊到下车。这就是职业上的相似因素,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话题,因此偶尔相遇就谈得这么火热。

  4. 兴趣相同

  共同的兴趣与爱好能促进交往双方相互接近,它在人们的心理上往往诱发出一种特定的吸引力。

  有一次,相声演员姜昆到地方上演出,当地的多位记者前来采访时都被姜昆婉言拒绝。只有一位李记者敲开了姜昆的门,他说:“姜昆老师,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你的节目有些意见——”姜昆一听便热情地接待了他。这位记者正是利用了他和对方共同的爱好及兴趣做文章,巧妙地打开了姜昆的话匣子,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主动拉近双方距离

  
  直接称呼名字,会给对方极亲切的感觉,能消除双方的距离感。

  和初次见面的人交谈,我们常常会问对方:“是哪个地方的人?”“毕业于什么学校?”等等,这些都是潜意识之中,寻找和对方共通性的一种行为。知道了对方的出生地,马上接着说:“原来是×××,我去年刚去过呀!”对方就会觉得很亲切,心理上的距离便会因此而拉近许多。

  要想拉近双方的距离,增进说服的机率,我们一方面要注重交谈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等其他方面。

  1. 谈话中经常提到对方的名字

  准确地叫出别人的名字,是拉近距离,打开戒备之心的重要钥匙。当你听到别人喊着自从出生以来,就已经听惯了的,感觉非常亲切的自己的名字时,你难免会对此人产生一种亲近感,无形之中打开了心扉。

第三章 改 变 位 置
话说很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车送进白宫时产生了一段小插曲:当新车送进白宫时,为罗斯福总统制造座车的机械工人也被引荐给总统。这个工人有些胆怯害羞,见了总统后,便一声不响地站在角落里,总统则非常高兴地和来看车的人欢谈。

  当这位工人将要辞别的时候,罗斯福总统突然把他叫到自己的面前,叫着工人的名字,向他表示感谢,并且和他握了手。而这位工人的名字,只不过是在引见的时候,向总统通报过一次而已。

  机械工人的激动,自然不在话下。假使罗斯福总统没喊他的名字,只是说了一声“谢谢”,那这个故事,就不会流传到现在了吧。

  所以在谈话之中,不妨经常加入对方的名字,如“×先生也认为这样就可以了吗?”“正如×先生所说的。”此外,即使只是使用“你”这个称呼,但经常在谈话中出现的话,也同样会消弱对方的戒备心,使其向自己靠近。

  2. 注意使用对方喜欢的语句

  如果在谈话中遇到了有损对方自尊心,或是会伤害到对方的话时,还是直接指出对方的姓名,就会使人心情不快,增加戒备心理。

  譬如,避免直接说:“你的想法是错误的。”而是说:“任何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请注意用“年纪大了是自然过程”来代替“你的岁数不小了”。用大人、孩子、男人、女人、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等的族群类别来代替称呼对方,对方因为自己包括在这类人群当中,所以不会存有戒备心,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同意你的决定。

  除此之外,使用对方所习惯的语言,更能打动对方的心,从而使其失去抵抗力。例如:客家人喜欢听客家话,闽南人自然对闽南语特别感到亲切。另外,要想说服抱有戒备心的年轻人,具有时代性的流行语言则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小贴士:怎样找出对方和你相同的地方以去除其戒备心?

  ● 主动询问对方的籍贯、居住的县市、毕业的学校等,表示你对他的亲切和关心。

  ● 以与对方亲近的第三者作为话题。

  ● 把自己的内心坦白地表露出来,软化对方的心防。

  ● 谈话中尽量称呼对方的姓名。

  ● 遇到有损对方自尊心的时候,不要直接用人称代名词,改用抽象的话语。

  ● 用对方喜欢的言语或流行语,使其失去抵抗力。

  本 章 总 结

  
  利用相似原理说服对方的七个要领:

  要领一:进行说服工作时,遇到抱有戒备心的人,不妨在谈论主题之前,说说题外话,譬如双方的经历、兴趣以及家庭等,寻找一些共同点,成为对方某种意义上的自己人。

  要领二: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吸引中的相似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年龄与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价值观、信念、态度等的相似。

  要领三:一旦被说服者认为说服者是“同路人”,那就很容易被说服者引导和感化。

  要领四:要想说服别人,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说服对方之前,我们必须透彻地了解被说服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

  要领五:只要寻找,双方之间一定会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要领六: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共同点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校友、被同一老师教过、去过相同的地方、同样是工薪阶层等。

  要领七:要想拉近双方的距离,增进说服的机率,一方面要注重交谈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措辞和语气。

  第三章 改 变 位 置

  ——让对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是你自己通过辛苦思考得出的结论、观点,另一个是别人想好了打包扔给你的结论、观点,这二者之间你更信任哪一种?能更好地贯彻哪一种?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一定是前者。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最相信的永远是自己。

  如此一来,在进行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心理准备,被说服者一定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要想说服他们,最好是能改变他们的被动地位,让他们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思考。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利用话语尤其是问句,逐步引导听者,让他们自己得出你想让他们接受的观点,就像是他们自己思考出来的一样,这样,他们在行动的时候也会更加坚定。

  ■

  
  
  让他人变得比你更主动

  
  如果你想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贯彻你的想法,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觉得那是来自他自己的主意。

  不要总是想着把你的思想硬塞到别人的脑袋里。事实上,最巧妙的方法是,在说服过程中提一些建议,让别人自己去得出结论。

  绝大多数人都会更信任自己领悟的思想,贯彻起来也会更加全心全意。 。 想看书来

利用疑问句引发对方思考
李先生最近进入一家新的公司,他发现他的属下是一群自由散漫、失去斗志的推销员,他必须作出整顿,幸运的是,他非常善于开动脑筋,用一套与众不同的说服方法打动他们。

  在第一次全组会议中,李先生先鼓励大家说出他们希望能从他身上体现出的东西。在他们说话的同时,他把他们的想法都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李先生说:“我会把你们要求的我的个性全部展现给你们。现在,请你们告诉我,我能从你们那儿得到些什么?”

  答案自然有很多,都是属下们自愿提出来的,包括:忠实、诚恳、团结、勤奋,每天热情地工作8小时,积极加班,甚至有人表示愿意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最后,会议在群情振奋、信心百倍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从此以后,一切都朝李先生希望的方向前进,他的属下们再也没让他失望过。

  李先生的做法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他认真探询了所要说服的对象们的希望和愿望,将他们引导到一个非常自觉的状态,让他们自己说服自己,最终形成了一个道义上的交易。它的好处在于,只要李先生遵守他的诺言,他的属下们也会遵守自己的承诺。这样的说服非常有效。

  我们每一个人总是希望一切的行为都是出于自愿,或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做事,不愿意被别人强迫,硬塞进我们脑袋的想法总是不能让人心服。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我们总是很高兴有人来询问我们的愿望、需要,或是想法。

  在与一些大人物说话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他们的微妙心理,尽量把自己的想法变得像是他们自己思考出来的一样,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鼎力支持。

  众所周知,罗斯福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政治家,他在当纽约市长的时候,完成了一项很了不起的政绩,就是一方面和州议员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促使他们同意一些令他们十分不高兴的改革。让我们看看他的说服方法吧。

  当某一个重要职务空缺时,罗斯福就会邀请所有的州议员推荐接任人选。他说:“起初,他们也许会提议一个很差劲的党棍,就是那种需要照顾的人。我就告诉他们,任命这样一个人,大家很难赞成。”

  “然后,他们又把另外一个党棍的名字提供给我,这是一个老公务员,他只求一切平安,碌碌无为。我告诉他们,这个人无法达到大众的期望。接着我又请求他们,看看他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显然很适合这个位置的人选。”

  “他们第三次提议的人选,差不多可以,但是还不太合格。”

  “接着,我谢谢他们,请他们再试一次,而他们的第四次所推荐的人差不多就可以接受了。于是他们就提出更好的人选,我对他们的协助表示感谢,接着就任命那个人——我把这项任命的功劳归之于他们……我告诉他们,我这样做是为了能使他们感到高兴,现在该轮到他们来使我高兴了。而他们也真的使我高兴。他们以支持像‘文职法案’和‘特别税法案’这类全面性的改革方案,来使我高兴。”

  罗斯福懂得身处低下的妙用,尽可能地向他人请教,并且表现得尊重他们的忠告。当罗斯福任命一个重要人选时,他总是让那些州议员们觉得,那是他们选出来的适当人选,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主意。

  
  利用疑问句引发对方思考

  
  说服,总是在一“说”一“应”中产生。“疑问句”在说服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有些疑问本身就具有非凡的说服力量。

  一个经典的广告案例:1984年,美国曾播出这样一个电视广告,一个老太太在一家速食店买了一个牛肉汉堡。等她撕开包装一看,汉堡里面只有一块很小很小的肉,她于是既惊讶又生气地问:“where is the beef?”(牛肉在哪里?)意思是指这个汉堡里的牛肉实在是小到了极点。

  这是温娣汉堡所制作的一个知名广告,暗喻竞争对手麦当劳的汉堡里牛肉太少,对不起顾客。这个广告引起了消费者极大的共鸣,结果一炮而红,不但使温娣汉堡的销售额提高了26%,连当时的*党总统候选人蒙代尔在总统竞选时,都使用这句话来攻击他的现任总统对手:“牛肉在哪里?总统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