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但恰恰是这种靠个人能力把企业做大的方式,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也导致了中国企业“富不过三代”的怪现象。
何况,格力作为国有企业,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独自操控它,即使在接班人的继承上,也要比私营企业多一些规则框框。在这种情况下,格力要想成为百年企业,就必须靠规范的管理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来获胜。
事实上,董明珠的认识要更高、更远、更让人敬佩。她曾经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说:“我的目标很清晰,作为格力品牌,不属于我个人,也不属于珠海市,我认为是属于中国人,我把它看成是中国人的品牌,打造成世界品牌,我们的奋斗目标离我们所达到的目标还有距离。我认为从技术上提高还要从市场占有率上提高。”
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董明珠说:“要成为一个世界名牌并不是一个广告就能够决定,而更多是你的技术领先。我们现在的专利已经有700多项,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从家用到商用空调现在用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技术,特别是离心机的核心技术,是我们自己研发出来,我们第一台8万平方米的离心机,已经安落在黄山的一个五星级大酒店,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标志。格力没有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并不因为做到了而满足了,而是我们要更多提高自己,更多更苛刻的要求,希望格力在这个环境下能够领先于世界。”
明眼人很容易从董明珠的这段讲话里看到一个从容不迫,又时时刻刻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中国空调制造业巨人的身影灵魂。20多年的“拿来主义”造就了中国空调制造业的繁荣兴旺。但是有谁敢说,中国的空调制造业打破了日本、美国的技术垄断,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谁又敢挺直腰板在全球空调业内与国际巨头对垒,把原汁原味的中国空调挂到发达国家的墙上?
遍览中国当今空调制造行业,只有格力电器能够担此大任。因为只有格力电器相继打破了空调压缩机、多联中央空调等核心技术的国际垄断,逼迫国际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商用空调市场上丢失一个又一个阵地,将技术垄断带来的价格垄断优势丧失殆尽。
中国的制造业需要有这样的勇气和胆识来表达自己的实力。
而在不久之前,在日本人心目里的中国知名产品中,有6种是香烟和酒。这就是中国制造业品牌给世界的全部印象。
作为中国的一个知名品牌,格力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今天的格力电器已经完成了技术创新、文化定型、制造力量集聚、人才培养和营销模式完善等各个环节的储备,等待着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示“中国创造”魅力的契机。也许这个契机还需要10年或者20年,也许这个契机并非爆发性而是潜移默化式的,但是这都无法改变格力电器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来自中国的世界级制造力量、国际级的著名品牌带给世界的变化,而不是在国内市场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争夺一时一事的作为。
霸气的董明珠从来不隐瞒自己的“野心”:“我们的企业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还不是简单的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方面,是综合实力的领先。我们已经不像以前说自己是中国第一,我们认为这个话已经没有分量,也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要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0%,这就是格力的目标,百年不变。”
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4)
“格力的目标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信赖格力空调,就像人们信赖‘奔驰’、‘宝马’一样。”
正是因为有这样伟大的目标,格力才会有“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的企业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格力才会在大家都还没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的时候,已经默默开始了自主创新的艰难之路。
大工业精神(1)
“我想我是寂寞的,至少在中国的制冷工业界。我一直把踏踏实实做事的‘工业精神’作为格力的发展信条之一,但真正读懂其中含义的人又有多少?”
这是董明珠读《亨利?福特自传》后的一段感言。每次看到这段话,我得眼前都浮现出董明珠在万人追捧中无比辉煌却又无比孤单的身影。我明白,那是心灵的孤单,是没有知音的寂寞。
董明珠注定是孤单的,这不但因为她对自己个性的坚持,还因为她在一个浮躁的社会,自觉地承担起了“工业精神”的领跑者。
这让我想起了《阿甘正传》中的阿甘,那个世人眼中的“另类”,坚持自己的理想,四季如一地孤单地跑着。当然,阿甘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他无法去改变别人,也没想过去改变别人。虽然他最终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了一些人,可从本质上来说,他并没想过去改变别人的生活,所以,当有一天他感觉到累了,就停下了跑动的脚步,其他人是否继续跑下去,与他无关。
董明珠不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也是“工业精神”的领跑者,和阿甘不同的是,她在自己的身上加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她不光要自己领跑,还要影响其他人一起跑。如果说阿甘是一个无意识的精神领袖,董明珠就是一个有意识的精神领跑者。
“工业精神”是董明珠进入商海多年提出的唯一一个概念,2006年3月,在全国人代会上,她提交了倡导在中国企业中弘扬“工业精神”的议案,建议一方面要在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多干实事、少说空话、长期作战,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消费者的根本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同时,她还提议设立“中国工业家”奖项,由国务院每年举办一次评选,专项奖励中国制造业界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企业及企业领导人,成就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强国”的民族梦想。
很多人对董明珠的做###感到疑惑,一个做企业的人,努力把企业做好,让企业赚到钱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搞这些不实际的“形而上”的东西?再说,那是全社会的问题,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在很多人的眼里,董明珠这个人太不“实际”。
我想,董明珠的寂寞,恰恰来自国人的这种“实际”思想。而董明珠之所以喜欢福特,是因为福特恰恰是“缺乏”这种实际思想的人。如果我们了解福特的故事,就会发现董明珠和福特之间是何等的相似。福特一次次地放弃自己稳定地工作,一次次地进行研究、试验,只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不需要马拉的车的梦想;汽车造出后,他又一次次地进行研究、试验,最终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流水线生产,这一切又因为他的另一个梦想,要让每一个美国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能开上福特汽车。
如果我们读懂了其中的含义就会明白,福特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去造汽车,他是因为“要每一个美国人都能开上福特汽车”这个梦想而赚到了钱。格力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大家都在走多元化扩张之路的时候,它却坚持专业化的道路,一心把空调做好,目的不也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到好空调吗?这一点,在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的“专业人士”眼里,又如何不显得另类?
所以,傲气的董明珠敢于吐露自己的心扉:“在聪明人居多的美国,只有一个发明汽车的福特。而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工业界,也很难找到与格力惺惺相惜的同行知音。”
一百多年前,福特因为执著的“工业精神”而成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做企业、做事也同样需要工业精神。
工业与商业是不同的。这是一座用思想与汗水、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构造起来的大厦。大厦的高度,取决于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侥幸与投机在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种“工业精神”,朝着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走向未来。
这是董明珠的理解,也是董明珠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工业精神(2)
和“工业精神”相对立的,是我们热情追捧的“商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整体浮躁,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在用“商业精神”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一切以赚钱为目的,完全抛弃了对社会负责任的精神。其实,这不仅是企业界的一种现象,即使是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社会的协调、整体发展。
与传统的“商业精神”不同,董明珠所理解的“工业精神”,应该是指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所有行为都必须抱着对未来负责任的精神,简单说,就是“吃亏精神”。有了这种“工业精神”,就可以把人的力量和智慧无限地聚合起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向前发展,并与世界接轨。
在董明珠心中,真正的从事工业的人,必定是“工业精神”的实践者,即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了这些而放弃眼前的利益。真正的从事工业的人,会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事业的核心,而非简单地赢取利润。当代中国要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真正的从事工业的人和他们的“工业精神”,他们也需要获得利润,但并不仅仅为了获得利润,他们的利润来自于自主创新而实现的核心技术的发展。
毫无疑问,制造业过于强势的商业精神,只会使企业更富于投机性,更短视,产生更多的不正当竞争,会使工业家们也像商人们一样行事,其结果必然是工业行为的短期化和商业化。
这是董明珠在带领格力成为世界冠军后的一种慎独与思考,这是一种来自独特视角的特别关注,也是让中国的制造业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对于“工业精神”的执著,让董明珠和格力的奔跑变得更有力量,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加入到跟跑的队列之中。
以工业精神为核心的格力,要打破“价格低廉—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限—资金短缺—提升产品结构受限”的怪圈,必须同时拥有独立的技术和市场。为此,不喜抛头露面的朱江洪,专注于技术;而董明珠则以雷厉风行的营销手段闻名于业内,两人正好互补。不过这么一来,人们更多谈到的是董明珠。
“先做事再赚钱”,董明珠经常对经销商强硬地说,“你不能说今天卖格力,明天卖其他品牌,然后再卖一个什么。空调不好卖,卖洗衣机;洗衣机不好卖,卖冰箱。我就要你一辈子都做格力空调。”
全国各地的格力经销商们,被董明珠要求对格力的企业文化“绝对认同”。董明珠要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把她的工业精神推进到格力的渠道里去。
董明珠如此做,是因为她看到了“商业精神”所带来的极大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商业精神带给大家的不是共赢,而是两败俱伤。
对利润的绝对追逐是商业精神的最大特征。但是,由于我们的社会缺少商业伦理的监督,加上整个社会精神的缺失,这种对金钱的追逐已经被放大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要能赚到钱,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一点在零售业和制造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众多的案例表明,如果一切都以商业精神来指导,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谁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赢家。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中国家电业的盈利率为061%,濒临亏损的边缘。格兰仕2005年实现了120亿元的销售额,但是仅有1000万元的盈利。在国美等众多家电大卖场和部分大型家电企业的主导和实施下,已经“尸横遍野”的本土家电业每年都要上演几次价格大战,市场上一片泡沫化的虚假繁荣景象。这足以说明中国众多家电企业面临着共同的困境。
而国美、苏宁这类家电零售连锁企业,2005年在取得历史最高营业额的同时,利润率也仅为2%多一点。而来自供货方的巨额进场费、促销费,以及漫长的付款账期为这个微薄的数字做出了高达两成的贡献。对比国际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盈利5%以上的数字,本土零售商应该感到汗颜。在以往的交易游戏中,虽然渠道控制者从制造企业身上攫取了利益,但它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赢家,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
大工业精神(3)
从表面上,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都需要追求利润,但诚如董明珠所说,我们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如果从获利的方式来看,就会发现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的本质区别。与商业不同的是,工业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而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