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可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很不知识分子,他们从不关心我内心的痛苦,和我说话的态度一点涵养都没有。就在两个月前,母亲发现我胳膊上的伤痕后,就气急败坏地骂我,说我不争气,说我学流氓。我听了这话,差点拿刀自杀。我觉得自己很不幸地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一个15岁孩子的倾诉,让我们看到了十分可怕的一幕,一个被家长忽视的孩子那孤独和畸形的心态。她本来不应该这样,如花的年龄,不应拿起锋利的小刀割自己那幼嫩的手臂。如果郭菁当初和父母顶嘴时,母亲不是粗暴地用书砸她,而是坐下来,耐心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化解苦恼,孩子就不会孤独地一次次用小刀去割自己的手臂。如果郭菁的父母发现了女儿割臂的行为,能马上补回和孩子交流这一课,认真和孩子交心谈心,分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而不是简单粗鲁地骂一句“不争气,学流氓”,孩子就不会差点想到拿刀自杀,就不会“觉得自己很不幸地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孩子表示有烦恼和心事时,不愿对父母和老师说。“他们不理解也不关心我们!”一个上初中的孩子郁闷地说:“有什么事不如憋心里,谁也不告诉。”
“憋不过去怎么办?”我们问。
“憋不过去就自杀!”这孩子回答得很干脆,也让人很震惊。
我们想对家长和老师说:放下自己的冷漠,不要总说自己忙,再忙也不能忙到不要孩子,不要我们的学生!多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孩子交心,用温暖的话语去解开他们那小小心灵里的千千结。
3。 换位思考,角色置换中的相互理解
现实生活中,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常常不可避免,有时甚至还很激烈。遇到矛盾后,一些家长和老师总是感叹孩子不听话、叛逆、学坏了,而不少孩子又认为家长和老师霸道、不宽容、不理解人。双方各占在各的立场,越想就越气,越想就越想不通,往往会使矛盾更加激化。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认为双方不妨都冷静下来,站到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在角色置换中逐渐达到相互理解。
台湾著名企业家、经营管理家余世维先生,就曾风趣地介绍他和夫人运用角色置换的方法教育女儿的故事。他说,有一段时间,女儿老是不听话,不理解家长的艰辛,还认为家长对自己关照的不够。余先生夫妇认为,女儿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长期下去对成长不利。夫妻俩决定用一个星期天让女儿当一次家,家长和孩子进行一次角色置换。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女儿,女儿觉得挺好玩,愉快地接受了。
在角色置换的这个星期天早晨,余先生夫妇便以“子女”的身份把女儿当作“家长”,他们按照女儿平时起居、吃饭等习惯,一会儿要女儿上街去买吃的,一会儿要女儿上街去买用的,然后又要女儿做饭、做菜、洗涮碗盘等等。享受惯家长照顾的女儿哪经过这样的劳累,一天下来早已腰酸腿痛、四肢无力。经过这次角色置换,女儿一下子感受到了什么是生活,知道爸爸妈妈为了生计是多么辛苦,自己又是多么幸福,从此变得懂事了许多。
换位思考和角色置换,常常是一种生动、实际而又有效的教育方式。在这种角色的变换中,让当事双方相互去感受对方的不易,感受对方的所思所想,进而达到一种跳出自身思维局限的理解。
一般说来,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发生矛盾时,孩子往往处于弱势,作为“强者”一方的家长和老师,不管孩子肯定不行,但管孩子老用霸道方式更不行。老师和家长不是神,也不是万能的,有时也会出现观察和思考判断上的错误。这个时候指责和教育孩子,孩子不服,甚至委屈万分,家长和老师就要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千万不要因孩子有不同意见而大发雷霆,强行“霸权”。强行“霸权”,孩子受了委屈,表面上不敢和你争,但心里不服,会认为家长和老师不讲道理。不讲道理的家长和老师就不值得他们尊敬,以后你再说话发令,威信就会降低。
要想不行“霸权”,不以强势姿态对孩子指手画脚,老师和家长就应不时“蹲下来做个孩子”,以孩子的视角换位思考,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
前不久,朋友王硕在讲他教子的故事时就感慨万千:“不了解孩子真是不行,会犯主观错误,会是个糊涂和不讲理的家长!”原来,王硕对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王仪一直管得很严,放学后从不让儿子独自外出,不让儿子结交朋友,除了一心学习,竟不给儿子一点自由。儿子整天郁郁寡欢,一点孩子的朝气也没有。爷爷奶奶看在眼里,十分心痛小孙子,便要求王硕不要对孩子管那么紧,王硕就是不听。爷爷气不过,想了个办法,今年“五一”长假时和颜悦色地对儿子说:“你是我儿子,再大也该属我管。这样,这次‘五一’长假你就听我的安排,做什么事由我说了算,老爸也就要求你完全服从这一回。”儿子不知70多岁的老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看到老爸那认真样,就答应了。老爸要让听他的,不就是假期不让自己再出去打牌、钓鱼嘛,就听他这一回,憋不坏自己。
爱孩子更要了解孩子(4)
放假期间,王硕在老爸给他安排事情之前,毫无例外地先给儿子安排了一大堆作业,加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感觉儿子这几天长假会学得很扎实。然后他便等着老爸给他安排事,谁知老爸笑眯眯地对他说:“这几天长假,你就陪王仪在家,王仪做什么作业,你这个老大学生也跟着做什么作业,到时候你俩的作业我要一块检查,看看是我小学生孙子做得认真,还是你这个大学生儿子做得好!”
听了这样的安排,王硕哭笑不得,老爸真是老糊涂了?让我做小学生做的事!他刚要反驳,老爸抬手制止:“你不要说话,就听我的!”
接下来的几天,王硕在老爸的监督下,和儿子一人趴一张桌子,老老实实做起了“作业”。整整三天过去了,儿子的作业没完成一半,他也整整辛苦了三天,屁股坐痛了、手写酸了、眼看花了、脑子用麻了。他开始后悔这个倒霉的长假不该给儿子布置那么多的作业,没想到老爸用这种方式来整自己。第四天,他想打退堂鼓,连续好几天不出门,没完没了地算啊写呀,这滋味实在不好受。“你不能老是让我在屋里坐牢!”他对老爸发牢骚。可老爸板着脸说:“不行!你答应过,这个长假听我的。王仪的作业写到哪儿,你也得写到哪儿!”
到了第六天,王仪的作业仍有不少,都是王硕布置给儿子的。王硕的老爸对儿子和孙子说:“你俩的作业都不用写了,王仪出去玩,我和你爸爸在家有点事。”
看着王仪走出去的疲惫身影,老爸对王硕说:“你和王仪打了六天疲劳战,王仪的作业还有一大截没做完!你也当了六天‘特殊学生’,老爸想听听你的感受。”
王硕望着老爸说:“其实从第三天,我就感到你的用意了,我平时对王仪管得是太严,这次和他一块做了次孩子,才知道我以往有多冷酷。老爸,往后教育王仪是该宽松点,找出更适宜他学习和成才的办法。”
老爸听了,连连点头:“王硕呀,这几天的作业你算没白跟我孙子做!”
蹲下来做了一次孩子,使王硕这位当老爸的得以换位思考,小王仪的境遇也因此而得到改变。小王仪是幸运的,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王仪这样境遇的孩子,如果他们的爸妈不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的青少年时期将会是多么的苦涩啊!
不仅家长要改变不合理的教子方式,我们一些老师也应经常检讨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换位思考。
如有位带小学四年级语文的王老师,每次讲完课后,总要为同学们布置下一大堆作业,学生们都很怕上他的课,可他却认为这是为孩子们好。一次,因班上孩子没按他的要求背好课文,就一怒之下加罚孩子们当晚回家将没背出的千字课文抄写五遍!他的“成命”一出,孩子们立即露出一张张惊恐、委屈、无奈的小脸。他知道除了语文课,孩子们还有不少其他课的作业要做,但他就是要惩罚这些不听话的孩子。
放学时,他站在办公室门口,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怯生生地从他身前走过,飞快地跑远,感觉像是在逃,他的心陡然一震。这天晚上,他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自己也抄五遍课文,和学生同甘共苦!明天对同学们好有个说服力。相信到时候,同学们一定会为他这个当老师的良苦用心而感动。
晚饭后,他开始抄课文。第一遍、第二遍都较轻松地完成了,第三遍开始变得艰难起来,手已有些酸痛,但他仍憋足劲抄完了。当抄写第四遍时,他感到又疲又乏,手表的时针也快指向午夜12点了。这时,他似乎才真正发现:他要学生们抄写五遍课文的惩罚是多么的严厉!那些十岁刚出头的孩子,紧张上完一天的课,晚上不仅要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进行数千字的机械抄写。想到这儿,他深深为自己的做法自责和脸红。第二天,他没问孩子们抄写课文的情况,而是向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抄写情况和心情,并向同学们表示了自己深深的愧疚。
这以后,王老师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既教同学们知识又教同学们能力,他给同学们添加的课外负担最少,而所带的语文课每次考试成绩又是最好。
如果我们广大老师和家长能经常从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我们的孩子也能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相互间的关系就一定会逐渐变得更加融洽。
让孩子远离“群羊效应”阴影(1)
好孩子怎么就变坏了呢?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意思是一个人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巨大变化,有时一些变化还会令人惊诧不已。眼下,我们一些家长虽然天天守着自己的孩子,却也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变了,很多孩子变得让父母都不敢相认了,尤其那些公认的好孩子变坏时,许多家长都难以接受这一现实。
上初一的小启,小学时曾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不但各科成绩拔尖,思想品质也很好,经常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还被学校评为“助人为乐”标兵。但自从上了初中,环境变了,小启的朋友圈子也变了,一些同学常约他下餐馆、进网吧,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他刚开始还有些顾虑,怕自己无钱,搅进去会出洋相。但看到新校园里同学们相互吃请成风,网吧里挤挤拥拥的也尽都是学生,便经不住诱惑,每次同学一约,总是跟人家一起去。好在约他的同学知道他家的经济状况,很少叫他出钱,这让他很感动。
但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时间长了,他总觉得欠了人家的,人家有什么事要他办,他总是爽快地答应。一次,两个经常约他吃饭和进网吧的同学与他商量:“没钱了,咱在学校整几个有钱的学生,搞点钱花!”小启一听,这事非同小可,有点害怕,没表态。一个同学便激他,看你个大老爷们,还怕这点小事?白长这么块儿了!原来,这些同学老攀他瞎混,就是看上他块头大,又喜欢运动,整起同学能吓住对方。经不住这俩同学三激两将,小启终于点了头,答应和他们一块干。此后,他们便在学校周围专门拦截敲诈同学,开始还是三元五块的要,后来几十上百的他们也敢抢,一时间校园内外人心惶惶,一些同学甚至不敢单独来上学了。
在学校和公安人员的联合打击下,小启参与的这个小混混团伙和另外一个混混团伙被打掉了,当小启参与抢劫敲诈的行为曝光后,家长和他原来的老师怎么也难以相信,这么一个好孩子怎么就会变坏了呢?
是啊,小启这样的好孩子怎么就会变坏了呢?其实“小启变坏”,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并非个别现象,很多像小启这样的孩子,当家长和老师不注意他们的交友情况,不注意他们成长的环境,弄不好就变成了“问题”少年。
钱惠梅的变坏也是这样。钱惠梅是一所省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曾经以勤奋好学、朴素上进、尊敬师长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但自上了高中以后,女大十八变的她被一些同学的穿着打扮所强烈吸引,这些同学常常穿高档名牌,打扮得花枝招展,三五成群、谈美论阔,成了高中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这道靓丽风景不仅招来了一些男同学的频频注目,就是一些女同学也相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