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经济猜想-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鲁经济学家索托①,在自己的著作《资本的秘密》里是这么解释资本的——资本其实是蕴藏在资产中、能够开展新的生产的潜能。照这样看起来,我们前面提到的货币,其实只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而已,真正的资本,实际上是藏在资产当中的,我们前面说到的种种“本钱”,归结起来都可以算作资产。
  在索托先生的书里,为了说明资本究竟从何而来,打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方:
  “就象爱因斯坦所指的砖头里的潜在核能量一样,没有提取并确定砖头里的潜能这一转化过程,爆炸就不会发生;砖头毕竟只是一块砖……资本的创造也需要一个转化过程。”
  为了再把这个转化过程说清楚,索托又让自然界的湖泊现身说法:
  “位于高山的湖泊,它的作用只限于划船和捕鱼,但若将湖泊开发,让向下奔流的湖水作为动能带动涡轮旋转,湖水的能量就转换为电能,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湖水需要水电站才能将它的潜在能量释放出来,同样资产要转换为资本也需要一个适当的转换过程。”
  这么一看,我们就明白多了,资产是藏在山顶湖泊里的水,只有经过水电站转换才能变成可用的资本。那么,这个从湖水到电能的过程,以及那个关键的水电站,究竟应当怎么称呼才好呢?于是,我们在这里就得到了一个不太新的新概念——资本化。
   。。

资本化是个怎样的过程
其实,在前言的宏大叙述里,我们已经叙述过了资本化的定义,只不过那时候我们刚刚翻开这本书,既没有听张之洞的故事,也没有看到索托先生的形象比喻,对资本的概念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想要弄明白的话,还确实存在着一定难度。
  当然,如果你确定已经理解了前言中给出的定义,那么大可以跳过本节,去读下一节中的故事,如果你还希望加深一下印象,那么我们不妨再次重温一下资本化的定义。
  所谓的资本化,指的就是把“死钱”变成了可以用来支持生产的“活钱”, 这种将“死钱”变“活钱”的运作过程,就像索托的“湖水”变“电能”的定义一样,都是资本化的真正含义。
  这么看起来,与其说资本化是一个过程,倒不如说这是一种能力。于是在前面我们还说过,在经济活动中,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数量最庞大的资本,将其最有效地投入运营,就意味着谁能够在竞争中抓到最多的好牌,成为最终赢家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了彻底把这件事情说清楚,我们下面要专门拿出一节的时间,看一看这个资本化的过程是怎么运作起来的。
   。。

你不知道的历史:资本化打造的工业区(1)
1946年的春天,对于中国东北来说,堪称一个复苏的季节,不仅是冰封的大地得以沐浴春风,更具意义的是,这块沦陷了十四年之久的土地,再次迎来了中国军队。
  这并非是一支我们印象中的乌合之众,与此恰恰相反的是,这支军队隶属于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序列,不仅拥有全副的美式装备,更直接接受过美军的专门训练,甚至于在缅甸与印度的土地上都曾留有他们的足迹。
  此时,他们接受的指令是重回故土。
  尽管装备先进,尽管有着在异国他乡的经历,然而眼前的一切仍然令这批吃惯了美国罐头的军人们目瞪口呆。
  这些军人从未见过如此雄伟的工矿设施,从没见过如此密集的高压电网,从未见过遍地飞驰的火车与林立的烟囱,这些壮观的景致不仅在中国堪称异景,即使在国外也难觅踪迹。
  于是,在惊呆之余,一位富有浪漫情怀的军人脱口而出:“将军全国都走遍,发现工业聚南满”。
  更令人惊讶的还远不至于此,因为军人们所看到的,令他们这样惊呆与感动的景象,仅仅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空壳而已。
  从1945年8月开始,在长达七个月的时间里,抢先占据东北的苏联军队,就开始了宏大的拆运工作,包括工厂、电站、矿山设备等物资,悉数被拆运回国。在这七个月的时间里,开往苏联的火车昼夜不停,仅仅从沈阳一地,每天就有多达200辆货车开向苏联。
  苏联军队的拆运无分巨细,大到厂矿设备,小到桌椅门窗,甚至于连农民的耕牛也一并收拢。仅仅一座鞍山钢铁厂的拆运工作,就耗费了四十天,用掉了60列货车之多。在这样的力度之下,截止1946年年初,沈阳90%的工厂业已成为一具躯壳,全东北75%的客车和93%的货车,也都尽数成为了苏联的囊中之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抽空了血的东北工业基地,却还仍然能够让那些接受过西方熏陶的军人们心惊不已,那么,处于鼎盛时期的东北,又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呢?
  下面的一组数据,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形成一个准确的印象。
  在张作霖父子的两代经营下,截止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工业化的水平已经取得相当的水准,其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时隔70年之后,中国才重新接近于这一数字。
  在1943年,位于吉林的丰满水电站开始发电,其发电能力达到每年22亿千瓦时,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数字,因为直到1949年底,全中国的发电量,也仅仅达到了这个数字的两倍。
  在1943年的一年里,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的煤,93%的钢材,的电力,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依此形成了一整套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尖端企业。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东北已经占据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5%,台湾占据了10%,套用一句古语来说,是“东北独占八分,台湾一分,天下共分一分”。
  根据老人们的回忆,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的烟囱林立,城市勾连成片,后来的辽中南城市带、工业带正是藉此成型,而贯通整个东北大地的铁路网线,其总里程仅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1万公里,在1949年全国的总里程,才仅仅20000公里有余。
  当我们在史料中看到这一连串数字的时候,任何一个对经济保持着敏感的人,都不会不明白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在那个连年内战,一穷二白的时代,中国经济唯一的亮点,大概就是东北工业区上空飘过的缕缕青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你不知道的历史:资本化打造的工业区(2)
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才铸就了那一段岁月中东北的富强与辉煌呢?
  在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资本的秘密。
  从表面上看,重工业是一个产出高,投入也高的行业,然而这个行业能够强大的秘密,却存在于规模经营之上,早在100多年前,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打造自己的钢铁帝国时就明确地指出——价格的低廉和生产的规模绝对成正比,只要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利益!
  尽管东北的历代建设者们未必有过同卡内基同场演练的经历,然而他们却无不将这条准则奉为圭臬,而实现大规模的唯一秘诀,就是大资本的投入。
  早在张作霖父子主政时代,政府当局对于近现代工业的投入便可谓不遗余力,为配合军事上的需要,以兵工厂为核心的一系列工矿企业随之建立起来,结合东北丰富的工业资源,东北很快便形成了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
  正是在这样的力度下,东北地区的工业化水准,早在20年代末就已经超越了江浙财团控制的长江流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甚至于已经令东北的民族工商业成为日本满铁株式会社的威胁,而这正是九一八事变在经济上的主要诱因!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随着日本军方力量侵入东北地区的同时,大批日本财阀的资金也开始迅速涌入当时东北地区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1937年,伪满洲国开始大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按照“一业一社”的原则,在每一个行业内都成立了一个垄断性的公司。
  正是在这样的措施之下,一个庞大的经济帝国出现,它不仅垄断了东北地区所有的钢铁、煤炭、化工、电力等产业,更自行成立了一系列配套的现代企业。
  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的行为是出于方便日本资源掠夺的目的,然而假如我们抛开历史含义不谈,单从经营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决策却不失为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的是,资本能够实现自我增值,但如果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将资本运用在正确的领域,无疑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的最高效率,正如我们的理论所表述的那样,资本化不仅仅包括了如何聚拢资本,更包括了如何调配资本。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在管理方面,这种“总公司——子公司”的结构,更是深得现代大集团管理的精髓,在总公司的调控下,分属于不同行业的子公司很容易发生产业间的写作,从而形成一条顺畅平滑的产业链,节省大量不必要的中间开支,既避免了金钱上的浪费,也避免了管理上的许多弊病。
  正是在这样的准确规划之下,东北地区很快便形成了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工业形态,钢铁、化学工业集中于本溪、鞍山地区,煤炭工业集中于抚顺、本溪、阜新;油页岩和合成燃料工业集中在抚顺、吉林;菱镁矿业集中于海城和大石桥;水力发电集中于吉林和鸭绿江;机械、军火、飞机工业中心为沈阳;纺织、造船和食品等轻工业则集中在大连、丹东、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
  这样的分布格局错落有致,合理而有效率,很明显,在进行这些项目的规划时,以及在资本投向这些行业时,是经过深思熟虑与仔细规划的,而历史事实也证明,这种布局模式综合考虑了交通、原材料、地理、气候、人口等多方面因素,能够保证各行业的产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供求链中,从而实现资本的高速运转!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鞍山拥有规模宏大的钢铁厂,并非仅仅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还因为附近的本溪拥有丰富的煤矿,而优质焦煤正是钢铁工业所必须的燃料;不仅如此,当鞍山的钢铁被制造出来之后,由于其处于沈阳与大连的中轴线位置,凭借着沈大交通线的便利优势,可以以最快速度满足沈阳的军事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所需,实现行业间的高效率协作。
  凭借着资本化的力量,尽管当时的伪满洲国在法统之上,并非一个合法存在的政权,但在经济规律上却做到了正因为如此,它才在当时成为了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凭借着如此迅速的发展势头,东北地区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就铸造出令人称奇的成就,并在饱受战火摧残之后,仍然能够以其侥幸残存下来的工业基础,给49年后的新中国以莫大的支持,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充当着工业动力的角色,之所以能拥有这样的功勋,几乎完全要拜资本化的力量所赐。
  

靠什么来加速资本化
既然,资本化的过程如此重要,那么让这个过程变快一点,岂不是一件非常理想的事情?
  道理是没错,但是事情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行驶着的车想要加速,就要先挂档再踩油门,让发动机的转数变得更高,不过这里面就包含了一个前提:无论是靠油门驱动的摩托车,还是更复杂一点的汽车,总要有汽油才能加速。
  那么,为资本化过程加速的“汽油”,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货币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我们在前面说过,货币是资本的表现形式,那么货币的数量多了起来,是否就代表着资本将会以更多的面貌展示出来呢?
  想要弄明白这件事,我们还要专门用一节的篇幅,
  

资本的又一个故事:战争赔款带来了什么(1)
提到战争赔款,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
  的确,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诸国列强的侵略行为,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难以忘记的,而和这些侵略行为伴随在一起的,就是战后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巨额赔款了。在这些赔款之中,数额最大,也最为著名的,大概要数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的2亿两白银,和1900年那一次的亿两“庚子赔款”。
  不过,战败赔款倒并非是中国的专利,就在“庚子赔款”生效的18年后,列强之一的德国,也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不得不同样“屈辱”地负担了数以千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