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汽车公司制定政策的原则,但是,除了它们的最初目的,这些政策能否适用于其他具体问题?
如果说分权理念是一种有效的工业组织原则,那么它必然也适用于通用汽车公司的各个分部。如果它能直接在各个分部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就有把握假设:分权原则对美国的企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因为大多数美国公司的产品和工序种类都多于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分部——由此推断,它们更加适合应用分权原则。
分部和最高领导层的情况显然有着天壤之别,公司按照产品组成不同的分部,每一个分部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分部经理主管;分部则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比如说工程部、销售部组成,每一个部门由一名部门主管负责,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单独存在。两者的差别越大,我们的讨论也将越深入。部门主管不能独立自主,不能享有与分部经理同等的自由。首先,一般政策就不可能等同于管理决策。最后——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分部无法直接运用市场竞争地位的客观标准评价职能部门的业绩。对于制造部门,我们可以用成本和投资收益衡量它们的效率,但是它们没有可直接投放市场的产品,所以其业绩难以衡量。
但是仍然有不少分部建立了分权体制,并辅之以客观评价体系作为补充。有一个生产飞机的战时分部,就沿袭了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模式。它下设的5个工厂像极了5个分部。但是消费者(政府)关系的处理有所不同,因为必须由分部统一处理,才能使所有的订单集中到分部经理手中。5个工厂的生产安排当然也参照了公司的模式,但是,分配给每个工厂的任务都是完整的,所以,每个工厂经理都可以自主决定如何完成任务。因此,这5个工厂即使比邻而居,其经营的方法和手段却天差地别。
这个分部是在1942~1943年间仓促建成的,它必须在尽可能最短的时间里培训4万多名工人和近2 000名工头。许多工头以前甚至从未在工厂中待过,也从未当过哪怕是非熟练的工人。5名工厂经理不仅要负责工程和采购,还要负责招聘和培训工头及其他员工。只要他们工作出色和完成生产指标,分部经理就不会干涉他们。与此同时,分部经理设立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小型核心职能工作组——类似于通用汽车公司的职能工作组,它的职责包括随时向工厂经理提供建议和帮助,以及协调各个工厂的经营方法和手段。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2章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第2章(37)
除了工厂经理外,这个分部还把分权原则推广到车间主任乃至工头一级。只要条件允许,管理者就会把分权原则运用到下一级部门中,由下一级主管全权负责,从事完整、统一的工作。分部经理还仿效通用汽车公司的做法,经常召开会议,及时把分部的政策和问题告诉所有部门的主管和管理人员。
另一些分部的做法虽然没有那么新颖,但是效果也差不多。有一个零件分部,无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在和平期间都有不俗的表现。它通过一个高级主管小组实行分权管理,小组成员包括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厂务经理、销售经理和人事经理,他们在分部经理的领导下紧密合作。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根据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在任何时候取代分部经理,所以他们会努力了解分部经营的各个方面。分部经理对每个人的独立领导能力也了如指掌。每个人也都接受过领导才能的全面培训,了解分部运营的整体情况。作为补充,更低级别的机构也建立了类似的组织。职能工作组管理人员和低级主管经常会晤分部经理和其他部门的同事。这个分部还实施了一项升职政策,系统地对有前途的员工进行全面培训,使他们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全面了解分部的运营情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对工头的培训政策。工头在第一次升职后会接受综合培训;他们也有计划地变换工种——先是在部门内,然后在整个分部内——以此发掘他们的潜力,促使他们了解分部的整体运行,不让他们局限于自己的部门之中。
还有一个分部——一个较小的汽车生产分部——深受手工业传统的影响,并依此实行分权管理。它经常邀请车间主任乃至工头参加管理会议,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发生的主要问题;不管这些问题是否与他们相关,他们有机会参与研究其他分部的问题。对于他们自己部门的问题,管理层也会征询他们的意见。这个分部的升职和人事政策十分强调对员工的全面培训;就我所知,这是唯一一个在提拔员工时对他们需要学什么和能够做到什么予以同等重视的分部。
上述的每一个分部本身都足以构成一个大企业。飞机分部拥有45万名工人,相当于一个很大的企业,比大多数美国规模最大的公司的生产单位都大。几乎没有一个大企业能像这个分部一样集中生产一种产成品。所以它的经验证明了:分权的管理原则不仅适用于大公司的生产部门,而且也适用于专门生产一两种而不是一百种产成品的企业。美国的企业很少能够简单照搬通用汽车公司的模式,但是,它们全都可以——或者说,几乎都可以——借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般原则。
分权管理的优点是什么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仍未回答:分权管理的优点是什么?如果其他公司也采用分权原则,会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远远超出了企业管理的范畴,触及社会组织的重大命题。
在通用汽车公司内部,也有一小部分高级主管——他们的数量虽少,经验和影响力却不容忽视——认为除去一些特殊情况,分权管理未必是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
通用汽车公司最大的分部之一——费希尔分部——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费希尔车身分部在战时生产中对机构进行了拆分。它根据5种主要的战时产品,把分部拆成5个分部,每个子分部的经理享有和分部经理几乎相同的地位。他们拥有自己的职能人员,有权直接处理子分部发生的问题。子分部以下,又分成多个自主管理的单位。费希尔车身分部的核心管理层按照通用汽车公司核心管理层进行组织,它负责制定政策、监督管理,而非直接控制生产,通过分部的职能工作组为生产部门提供建议、援助和指导。但是,费希尔分部在战前所采取的几乎是完全的集权管理模式。它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只要有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装配工厂,附近就必定会有费希尔分部的工厂,但是通常很小的地区管理事务也都必须上报底特律。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费希尔分部的氛围就像一个大家庭,并不像现代军队,但是它采取的大多是自上而下发布命令的集中式管理手段。
第2章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第2章(38)
费希尔分部的普遍观点认为:就和平时期的生产而言,集权管理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平时期,费希尔分部只生产一种高度复杂的产成品,只有很少一部分零件——如车身上的金属元件——单独生产在技术上可行或是在经济上有利。战争期间费希尔分部要生产5种各不相同的产成品,于是分权的管理方式才成为自然而然、有效和必要。但是到了和平时期,采取分权的模式没有必要,也不符合生产过程的逻辑。这种观点认为,分权原则虽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未必就是最有效的工业组织形式。换一个角度来看,费希尔车身分部显而易见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生产商。通用汽车公司得以坐上汽车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费希尔分部的效率和业绩功不可没。虽然我们没有公司的内部资料,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费希尔分部的收益率不会低于其他实行分权管理的分部。如果采取分权模式,费希尔分部能够获得效率上的提高吗?集权管理的缺点又是什么?
雪佛兰分部的经历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它的规模也很大,生产效率也很高,对通用汽车公司的发展也同样功不可没,但是雪佛兰分部也没有遵循分权的原则,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应用了分权原则。它没有把分权原则当做一种工业组织原则,而是把它用做加快管理速度的手段,并且大获成功。在通用汽车公司看来,分权原则是对立宪政府原则和法律规则的一种应用;而在雪佛兰分部眼中,它只相当于交通法规。可以这么说,“分权”(decentralization)一词的第一个字母在通用汽车公司是大写的“D”,而在雪佛兰分部却是小写的“d”。战前,雪佛兰分部的集权观念比起费希尔车身分部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生产效率。
费希尔分部只生产一种产成品,它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工艺复杂,而且如拆开生产既在技术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无利,这使它失去了代表性。但是雪佛兰分部却不存在这一问题:它的产品多种多样,虽然最终产品都是汽车,但是每一种产品都是独特的,很多产品的生产方法也不相同。表面上,这似乎是一个运用分权原则的明显案例,但是它让我们看到,即使一开始就不遵循分权原则,也并不会降低效率。
分权管理是否一定比集权管理有效,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这其实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否和自由企业制度同样有效的问题。自由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说得好听一些是集体主义的优劣不应该由经济效率来决定。对于这一问题,它首先是自由社会的组织问题,其次才是充分就业的问题。但是,经济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市场调节
自由企业制度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依赖市场决定诸如价格、盈利能力和生产。赞成自由企业制度效率更高的主要观点认为,竞争性市场调节的有效性;主要的反面观点则认为成本会计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单单成本效率就足以代替市场调节。
通用汽车公司会根据各个分部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获得的成绩对它们做出最终评价,即使规模最大的分部也不例外,但是大型分部的个别部门或单位与市场联系甚少,它们的业绩也就很难与市场成绩挂钩。比如负责零件生产或局部装配的部门,它们的生产成果无法单独出售或单独估价,所以只能采取成本会计体系作为客观评价标准。通用汽车公司认为仅仅这一个标准还不够,必须以市场标准为补充,因此公司提倡通过分权管理促使个别生产单位直接与市场发生联系。但是,很多超大规模的分部虽然没有实行分权管理——也就是说,把成本会计体系作为唯一的标准——却也实现了极高的内部效率。
第2章 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第2章(39)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通用汽车公司的超大型分部就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它们的内部组织与苏联的“托拉斯”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苏联企业管理方面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指出,基础价格体系调节着“托拉斯”之间的竞争。同样令人惊讶的是,通用汽车公司超大型分部的管理人员在解决工业组织的问题时,采取了与书中描述的苏联企业经理相同的方法。如果大企业——苏联几乎没有像雪佛兰或费希尔分部这样大的单位——无论采取分权还是集权的体制,都能达到同样的生产效率,那么自由企业就未必是最有效的生产商——尽管生产效率不是检验社会制度的唯一标准,也不是最高标准。
《苏联工农业管理》,格雷戈里比安斯托克、所罗门 M施瓦兹和亚伦·尤戈著,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1944年。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说集权管理没能促进通用汽车公司的超大型分部提高效率,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其实,它们的组织方式实际上并不更有效,但是,这种相对低下的效率妨碍了它一年更新一次车型。一年更新一次车型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惯例,它迫使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不断推陈出新。结果,连大型分部集权体制下的各个部门也受到了持续,即使是间接的市场压力。它们本身并不生产最终产品,因此无法根据市场竞争地位真实地衡量它们的经营成果,但是竞争压力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所以,即使这些分部不实行分权管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分权管理的效果。
这正吻合理论经济学的著名论断: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中,成本会计体系才能成为衡量生产效率的客观尺度。如果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一个“客观的”市场,不能被任何受它评价的人操纵——成本会计体系就缺乏一个有效的参照系,就不再可靠,就容易产生*。根据这一论断,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