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的在那时雅安《青衣江》文学季刊上出现,《青衣江》的主编就是地山老师。地山老师那时五十多岁了,睿智的脸上总是挂满和蔼可亲而又乐观的笑容。我是文学写作者,就像一个刚学步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搀扶与关爱,而地山老师给予我的,正是父母般的关爱与期望。
记得是八六年吧,我和几个文朋诗友筹建了“荥经县文学创*好者协会”。那时,我们的热情都很高,在县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经常举办文学讲座,邀请《青衣江》的编辑为我们作辅导,我因此而有缘结
识了地山老师。地山老师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情奔放的率真个性!
记得就在那年的夏天,我们协会组织了“泡草湾笔会”,邀请地山老师和王庆老师参加。那天早上,我们坐“吹风牌”汽车到了泡草湾,然后,沿着树叶铺成的崎岖小路行进。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斑斑点点,令人格外的惬意。陈年的腐叶,一踏即陷,但我们兴趣盎然,涉小溪翻山梁,过了一山又一山。一路上,地山老师与我们说说笑笑,忘了穿行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中的怯意。后来我们在大森林中迷了路,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乱转,走得精疲力竭。
“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九……”五十二岁的地山老师这时兴致勃勃的唱起了他当年南下时唱的歌。地山老师十六岁参加革命,随军南下到了雨城,57年后蹲了二十年的监狱。今天他的谈笑风生使文朋诗友们受到感染和鼓舞,我们很快走出歧路。一路上,他和我们一起采瓦松,捉木叶鱼,摘野花,他既像一个宽厚的长者,又如一个热情奔放的少年。
“轰轰轰……”快爬上一条山脊时,一阵气吞山河的声音振荡在耳中,他和我们一起快步跑上山脊。当透过密密的树叶,看见天生桥的雄姿屹立眼前时,他激动地和我们一起纵情高喊:“我看见天生桥了!我看见天生桥了!!”这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天晚上,我们就宿在泡草湾伐木场部——一个美丽的“森林公园”内,晚饭后,我们围在一起联欢。地山老师的表演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说:“现在我给大家上一堂课。嗯!同学们,现在讲动物,请大家把书翻开。所谓动物者就是会动的物,比如手表,它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动,所以我说,手表就是动物。好!现在翻到植物,啥叫植物呢?植物就是有生命的会开花的物质,比如原子弹、氢弹,爆炸会后开花。所以原子弹、氢弹就是植物。同学们,现在学矿物这一课,矿物呢就是埋在地下能开采的物质,比如马铃薯、甘薯,他们都是埋在地下开采出来的……”他的表演引得大家开怀畅笑。
在地山老师悉心指导下,我接连写了几篇文章发在《青衣江》上。地山老师与我的书信也从未断过,直到《青衣江》停刊。他的书信热情洋溢,充满了青春的朝气,给了我深深的教诲和激励。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无情的岁月早已磨平了我孤傲的棱角,我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个平凡的小女人。而在这十多年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地山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始终微笑着去面对一个个的困难和挫折。
作者题外话: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16)附录
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17)后记
后 记
为了给历史留下一点什么,我从l979年走出豆豆溪起,无时无刻不想写这本书。皆因工作纷繁和忙于生计,几次动笔,几度搁浅,直到上世纪末辞去某报编务,视力不行了。
1999年和2001年冬,我曾两次作白内障手术,视力略有好转,伏案奋笔疾书,2002年3月至7月,初稿约十万字,颇有遗珠之憾。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用了大约十五个月时间,放手写二稿,厚积薄发,文思泉涌,得48万字,似嫌芜杂零乱,冷处理一年。在朋友敦促下,2005年再写三稿,未及一半,天不助我,视力又不行了。看稿吃力,落笔出格,求医无效,空自嗟叹,我陷入深深的绝望。
大学同窗陈国福与我有缘。l987年8月,他作为四川省文化厅要员之一,到雅安地区审查参加全省调演剧目。我们剪烛西窗,畅叙别情,惺惺相惜,十分投契。一次校友聚会母校,国福风闻此书,以先睹为快.曾几番索稿,成为拙著第一时间的第一读者。难忘今秋七月酷热,国福不惜辞去报刊约稿,挪出许多宝贵时间,殚精竭力,审订本书,大笔删繁就简,大胆润色匡谬。没有他鼎力玉成,拙著是无法付梓的。
“宝剑赠勇士,红粉赠佳人。”本书敬赠关心我命运的朋友们,送给关注那段历史的广大读者。感谢命运,我能活到今天,值得珍惜。对这个变化着的世界,我仍充满期待、内疚与感谢。
作者 王地山
2007年8月
作者题外话: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17)后记 txt小说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