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37节:三位老师(2)
正当留学生活逐渐变为现实的那年十月,有一天英语学院院长告诉我金玉吉校长找我。当我走进校长室时,带着特有的微笑的校长向我抛出了两个问题,我顿时就愣在那里了。
“在进校长办公室之前,你毕业后的计划是什么?”“你的兄弟姐妹都做什么?”
在听到这两个问题的瞬间我的留学计划也被改写了。结果四年级考试之后的那个十二月开始,我成了校长秘书。当时离二月份的毕业典礼还有三个月。
和金玉吉老师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毫无经验的我就这样成了一个社会新鲜人。金校长豪放的笑声,总是面带微笑的慈祥的脸,优雅隽秀的字迹、温暖的手……她用这一切关怀着尚未成熟的我。我在校长身边做了一年半的秘书,之后决定到美国的密歇根大学学习人类学。
金校长偶尔也来美国。有一次她在纽约跟我联系。虽然离我在的地方并不近,但我还是跑去见她了。在宾馆大厅见到老师的那一瞬间我却忍不住哭了。当时一旦来美国留学,几年内都很难回一趟韩国。老师手心传来的温暖抚慰了我,让我忘却了在他乡求学的艰辛。每次老师都会给我买好吃的,想到她对我的关爱,我就会信心倍增,再次武装起自己,迎接艰苦的留学生活。
到我完成博士学业时,老师已经不是校长了。梨花女子大学没有人类学系,我当教授的前途也颇不明朗。这时老师告诉我,“你应该为国家工作,不要固执于大学教授这个职位。”
这句话在此后的十年间始终提醒着我。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在我出版《韩国华侨的种族性》时,老师还在她家里招待其他教授,为我举行出版纪念会。这样的老师告诉我要为国家做事,缘由何在?我不能理解。但在我抛下大学讲义,开始环境和文化的研究之后,尤其是过去十年中,作为有关环境领域的韩国政府的代表参加联合国会议、参与各种环境委员会政策决议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师的话。我会仰头望着天,问自己道:“这些就是老师让我放弃大学教授而为国家做的事吗?”不管怎样,我应该不是唯一一个拿到博士学位而未成为大学教授的人。如今,我体验到一个教授无法经历的社会活动,领悟到什么才是真正为社会而做的事。此时我也更加感激金玉吉老师给与我的关爱和信任。
如今老师辞世也有15个年头了。我好想再握握老师温暖厚实的手,好想望着她微笑的样子,飞奔向她的怀抱。
。←虫←工←桥书←吧←
第38节:三位老师(3)
一个人走入社会时,会遇到很多珍贵的因缘和瞬间。比起学习特定的知识强化自己,和老师的相遇和对话更能升华成一种惊人的力量,推进你的成长。三位老师的教导、激励和关爱,激发了我对人生的自信,它们是伴随我一生的珍贵财富。也许这世界,就是由无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赞美编织而成的。
梨花女子大学英文专业毕业,后前往美国攻读人类学。1990年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在各种国际会议中作为政府或NGO代表出席。在此过程中放弃了大学教授生活,作为环境文化研究所所长,力图改变利己主义膨胀的韩国社会现状。现任环境市民联合大会代表、世界YWCA联合会副会长、国家和谐发展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咨询会委员,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
“自从开始写赞美日记,现在我被妈妈责骂也不会恼火了,因为我感觉到他们很辛苦,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真希望明年我的学弟学妹们也写赞美日记。”
这是完成了两个月的赞美日记后英美说的话。
我和她一样高兴。
。←虹←桥书←吧←
第39节:英美的赞美日记(1)
仁川黔丹中学教师 金相福
。c。英美的赞美日记
我是初中道德品质课老师。我从来都不把教科书上的道德理论强加给学生。学生读再多的道德书,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变成道德高尚的人。但自从开始写“赞美日记”后,孩子们都变了。他们开始关心别人,学会对小事心存感激。作为赞美日记创始人的我,目睹了孩子们的变化,感觉很吃惊,却也很新鲜。
赞美日记是我在上课时留给孩子们的作业。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天赞美一次自己的父母,然后把当时的情形和父母的反应记录下来。赞美日记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开始的。
两年前的秋天,我在课上讲授关于家庭生活的礼节。我要求孩子们讲讲关于父母或家庭的故事。可是那天课堂气氛很不活跃。孩子们都不愿谈论自己的家人,更有的皱起了眉头。我觉得不太对劲,为了了解家庭的状况,我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出人意料。甚至让我觉得事态已经十分危急。一个年级的40名学生中,因为家庭不和而不能同全家人一起生活的孩子有6人,对父母不满的学生也有22名,达到总体的59%。在关于家庭氛围的调查中,有80%的学生认为家庭不和睦。而且这还不表示余下的学生都是家庭和睦的。对于“是否有可能成为和睦家庭”的提问,有近70%的人选择了“否”。孩子们都认为自己是不得已才生活在这样不和睦的家庭里。
但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导致家庭的不和睦。性格、金钱、父母之间的差异、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些是孩子们认为不和的原因。本应快乐成长的儿童,却不能感受家庭的幸福,这让人很心痛。甚至有的孩子认为是自己性格的原因,带有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更让我难以接受。
我问孩子们:
“你们最想从父母那里听到什么话?”
孩子们都说是“你很棒”之类的赞美,或是“我相信你”这样表示信赖的话。看来孩子们很渴望得到父母的赞扬。他们会因为父母的微笑或点滴的关爱而又哭又笑。
听到他们的话,我想起自己一段关于赞美的记忆。曾有一段时间我和妻子参加了一个改善夫妻关系的课程。不是说我们夫妻关系不好,而是妻子认为我们应该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通常这种情况都会听到“夫妻之间要依靠爱和信任”之类的说教,但那个课程的老师却给我们布置了作业,那就是每天夫妻之间相互赞美一次。然后课上发表赞美的内容。因为是作业,我和妻子回到家后开始寻找彼此值得称赞的事情。
“老公,谢谢你帮我洗碗。”
“老婆,今天的晚饭很好吃。”
虽然知道是作业,但听到赞美的瞬间,我和妻子都很高兴。我们就这样坚持每天互相称赞对方,至少一次。
我发现妻子可赞美的事情很多。为我洗衣服、收拾东西、给我做可口的饭菜,这一切我都很感激。在不断的赞美中我们更多地理解了对方,成了心怀感激的朋友。当家庭变得和睦、相互珍惜时,就算你在外面遇到困难,也会有力量支撑下去。我就是想到了当时的感受,所以决定给孩子布置作业。
不过当看了孩子们交的赞美日记,我怀疑自己是否做了错误的决定。很多父母意外地对孩子的赞美表现出不适应,他们的这种反应很容易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不过赞美的力量还是渐渐地崭露头角了。
英美(化名)也是其中的一个孩子。她是我去年教的一个漂亮女学生。可漂亮的英美在写赞美日记期间让我揪心了很久。学习不是很突出,也没有其他特长的英美在班里并不引人注目。她的赞美日记写得很真实。双职工父母加上两个弟妹,英美在这个普通家庭里写的赞美日记,让我看到的是她对父母反应的失望。
情形:对正在准备晚饭的妈妈
赞美之词:妈妈,今天的饭闻起来特别香。
←虹←桥←书←吧←。
第40节:英美的赞美日记(2)
父母的反应:你吃错药了吧。
显然父母对英美的第一次赞美很惶恐。可是接下来的赞美也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英美对早下班的妈妈说:“妈妈早下班真好!”妈妈却反问道:“为了让你更开心我每天得几点就回家啊。”英美说因为父母的这种反应心情很糟。父母因为小事吵架时,为了缓解气氛,英美也试着去称赞。
“爸妈偶尔斗斗嘴还挺有意思。”
英美本想让父母消消气,结果母亲却斥责英美:
“我让你更有意思点怎么样?”
感谢妈妈每天为自己准备盒饭——对这样的赞美母亲的回应是,“你觉得妈妈就只是个会准备盒饭的人?”看到妈妈和爸爸关系很好,心里好高兴——对这样的赞美母亲说,“你先管好自己跟弟妹。”英美觉得很伤心。每天日记里出现的总是“别说这些没用的话了。”“赶紧学习去。”这样的话。或者父母认为是英美想要零用钱故意在撒娇。
英美说很讨厌这样的父母。赞美日记就这样从第一个月写到了第二个月。然后我开始在日记里发现了父母的变化。
父母开始向英美的赞美回报以微笑,有时还会夸奖自己的孩子。加班晚归的父亲会从女儿的赞美中得到力量,全家人聚集的晚餐上也开始有了气氛祥和的对话。
“自从开始写赞美日记,现在我被妈妈责骂也不会恼火了,因为我感觉到他们很辛苦,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真希望明年我的学弟学妹们也写赞美日记。”
这是完成了两个月的赞美日记后英美说的话。我和她一样高兴。作业的最后是让父母给孩子写一封信。
“亲爱的英美,毛毛躁躁的我们家英美原来已经长大了。听到你的赞美妈妈反而觉得自己变成了孩子。这段时间每天听着你的赞美,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你,我的女儿能这么坚强、努力地成长,我很欣慰,也很感激。”
英美从母亲那里收到生平第一封信,嘴角浮起的微笑是那么美丽。
因为今年我转校,再也见不到英美了。但在这个学校里,我在实施赞美日记期间同样见到了很多小孩从刚开始对父母伤心失望,到最后让整个家庭都充满欢笑的情景。当第二个、第三个英美诞生时,也意味着又有一个家庭找回了幸福,这让我很满足。
有一个小孩,看着妈妈很艰辛却总是对自己微笑的样子,说道:
“妈妈,难过的时候就哭出来吧,您不是已经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吗?”
▲虹▲桥▲书▲吧▲BOOK。
第41节:英美的赞美日记(3)
妈妈的眼睛里闪着泪花,但还是笑了。
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赞美吗?还有什么话能让人感到如此欣慰?母亲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承担家庭的重担,但小女儿却在这一刻成了朋友,渴望与自己分担。世上任何困难都不能打垮这个幸福的家庭了。
1958年生于忠清北道,毕业于忠北大学、仁川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韩国多所中学担当道德品质课程,拥有二十余年的丰富教学经验。通过本人的道德教育和赞美行动,让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看到濒临崩溃的家庭重拾幸福的情景,就会感到作为教师的自信和意义。去年3月编辑出版了孩子们的赞美日记《妈妈,累的时候就哭出来吧》,成为当季畅销书籍。
崔前辈总是这样无私包容我的不足,甚至赞美说这是我的长处。我离开中央日报后做过大学教授、创业者、到现在经营服装公司,在变化无常的生活中,总有崔前辈无私的支持和鼓励陪伴着我。
←虹←桥书←吧←。
第42节:被预约的成功传记(1)
原中央日报记者,西宁创作公司代表 金杏
。c。被预约的成功传记
“我将来一定为你写传记,条件是你要成功。真的很想看到你成功的样子,我相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还会有比这更棒的赞美吗?况且这出自报社最权威的前辈之口。给我写传记,这可是最高礼遇了。中央日报的崔哲洙顾问,1994年我作为中央日报公开招聘的专业记者入社时,他是经济版的总编。中央日报在舆论界中首先试行专业记者制度,因此非常重视。崔前辈就是确保这一制度安全、成功进行的核心。所有的专业记者都要向崔前辈汇报工作。
履历丰富的专业记者们,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都在暗自努力。但是在等级分明的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