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司机接近更慢的匀速状态,他们不需要在路口停车,那么就可以找回一些浪费掉的启动时间(如果这个速度过慢,还是会有时间浪费,因为绿灯时间就在一个没有车通过的十字路口浪费了)。现在很多浪费的时间都是〃加速时间〃…在变换信号灯的间隙,这一瞬间岔路口处没有车辆。这是因为道路工程师延长了〃全红灯时期〃,意味着:如果有一个方向的交通灯是红色,那么对面的路就要等候接近2秒钟的时间,然后才会变成红灯。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似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红灯亮起时不停车。
现在想一下走走停停的交通。就像那些司机见了红灯要停车,然后在一片拥挤中重新开始驾驶,这就是在制造〃浪费的时间〃。由于不确定前面的司机在做什么,我们驾车时态度摇摆不定。偶尔我们不够专心,忘记了加速。或者因为我们对刹车灯反应过度,猛然间停车,也丢掉了更多时间。而打电话的司机无法及时做出反应,而且速度较慢,所以失去的时间更多。汽车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对彼此的影响越大。整个局面变得很不稳定。〃这个系统控制各种混乱场面的超能力此时都消失了,〃柯伊夫曼说道。他做了5个槌球的比喻,〃如果你把它们分开放置,间距为1英尺,轻轻地敲打其中一个,其他4个都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一个紧挨一个,再轻敲其中一个球,那么移动的是距离它最远的一个球。如果道路承载量接近最大值,那么稍有动静的话,很多车辆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在一组距离很近的车辆中第一辆车加速或者停车,它会造成〃冲击波〃,影响到后面的车辆。第一辆车减速或者停车,下一辆车稍后接着减速或者停车。这种冲击波传播的速度可以达到时速12英里,在理论上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因为一串车辆的相互距离很密集。即使双车道公路上只有一辆汽车,这辆车不规律地改变车速,或者没有道理地变速[似乎人们经常这样做,我愿意将之称为〃速度关注度不足的混乱〃(speed…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那么它可以将这种冲击波向后面的一系列车辆传递。而且,如果这辆车的平均速度相对较快,这种不稳定状况可以导致更多的混乱。这就是荷兰隧道实验背后的秘密,冲击波的发生范围只局限在整个组内,成排的车辆像槌球一样分散开来。
◇欢◇迎◇访◇问◇BOOK。◇
第72节:为什么蚂蚁不会遭遇交通堵塞(15)
很多时候,似乎没有明确的原因我们就被堵在路上。或者是我们通过堵塞的道路,开始加速,看上去车辆在前行,结果却迅速地加入了另一处交通堵塞。这种被称为〃幽灵堵塞〃的情形着实让有些人厌烦。〃幽灵堵塞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迈克尔·斯莱肯贝格(Michael Schreckenberg)提出了这种让人感到震惊的说法,他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对交通的研究很有造诣,德国媒体称之为〃交通堵塞教授〃(jam professor)。他说交通堵塞不会没有原因,即使原因看上去不明显。一个看起来不过是小范围的干扰,深层原因可能在于下游正在发生大范围的交通堵塞。斯莱肯贝格教授认为,把一切都叫做停停走走的交通是错误的:〃停停走走在交通堵塞中呈现的是动态行为。〃
我们都会经历这种幽灵堵塞,因为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交通。你可能开进交通拥挤的场所,或者你没有加入任何拥挤队伍,相反,交通堵塞找上了你。柯伊夫曼说:〃在我的水桶比方中,司机可能是其中一个水分子。一旦水超过一定限度,司机就会遇到交通堵塞。〃我们也在一种历史状态下驾驶,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通过驾驶回到过去。如果我们真正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引发冲击波,这可能是场灾难,可能这种情形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个记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队伍可能要僵持一会,〃柯伊夫曼说道。〃就像桶里的水,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放大了桶底的洞,堵塞现象却不会立即消失。〃
或者繁忙交通会在你身上发生一点小插曲,而这却是很多他人的行动对你产生的影响。在空间上,这些人位于你的前方,在时间上却落后于你,他可能做了件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说变换车道。这样的话,他的车辆占据了新车道上的空间,它后面的司机只好减速;同时又为原来所在的车道释放出一些空间,原来车道上的车辆开始提速。这种行为引起的后果波及后面的车辆,产生一种〃跷跷板效应〃。这解释了:如果把旁边车道上的车辆当做你的参照物,你常常发现自己超过了这辆车,又不断被它超过。这是平衡原理的自我验证。交通如手风琴一般,时松时紧,大家都认为自己可以获益更多,于是导致了不易消失的连锁反应。
一旦交通超过了临界密度,再次恢复顺畅便需要很长时间。为了避免这种堵塞带来的坏影响,最佳的办法就是不要加入到这种堵塞,首先你自己不要被卷进去,在华盛顿大学物理实验室工作的比尔·贝蒂(Bill Beatty)在几年前的一个下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贝蒂自称为〃业余交通物理学家〃,当时他正驾驶在202号公路上,参与完一次国家事务之后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他描述道:只有〃区区四车道〃的道路,〃你可以开得很快,几乎能达到时速60英里,然后要慢下来,开到一处停车站,几乎要停留2分钟的时间,〃他说道。
所以贝蒂决定做一个实验:他把时速限定为35英里。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冲击波的影响,他自己〃吃掉冲击波〃,或者克服这种疯狂变化又〃时停时走〃的交通。他不会撞到他人的车尾,也不反复踩刹车,而是匀速行驶,和前面的车辆保持很远的距离。当他看后视镜时,他看到很多车前灯:他车后的那些司机都表现正常,而另外一个车道上则聚集了很多停停走走的车辆。他减弱了这种冲击,使一些极端现象平稳下来。〃这种办法削平了高峰,填平了深谷,〃他这样描述道,〃所以避免了时速60英里的驾驶速度,你被迫保持35英里的时速,但不需要停车。〃
BOOK。←红←桥书←吧←
第73节:为什么蚂蚁不会遭遇交通堵塞(16)
如果不对公路上的全部交通流量进行分析,你不大可能确切地知道贝蒂的实验有什么好处。人们不过是在他前面并进车道,使他的位置后移(如果他希望保持同样车距),而他后面的那些人认为他开得很慢,于是驶到旁边的车道,情形变得更加不稳定。贝蒂只是利用了十分拥挤的交通堵塞这一条件,再把这种办法延续到后面车辆,这样的话每辆车通过这一路段花费的时间同样多,还可以省油,同时减少追尾事故,这是两个额外的好处。那么,如何让大家配合你?如何阻止他人不占用你让出来的空间(这种事似乎经常发生)?实际上,问题还是:我们如何在公路上模拟蚂蚁留下痕迹的行为?
一个办法就是实施〃可变限速〃体系,现在,从英格兰的M25〃受限公路〃到德国的高速公路,再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西环路等很多道路上都应用了这一系统。这种系统把线圈探测器和可变限速标志联系起来。如果系统发现交通的运行速度减慢,它会向上游发出警报。后面的司机只好被迫限速(由车牌摄像头执行)。理论上,这种做法可以降低冲击波带来的影响。虽然很多司机都怀疑将时速限制在40英里以下的做法会导致交通拥挤,但对M25公路进行的一项调查却发现:这比司机在停停走走的道路上花去的时间要少,不仅降低了20%的撞车率(本身对车流有利),而且降低了近10%的车辆废气排放量。适应了这种系统之后,司机的行驶时间减少了很多,这再次印证了〃慢即是快〃的道理。
设计高明的公路也需要聪明的司机。可悲的是我们的驾驶方式带来了很多交通问题。我们不是加速太慢就是刹车过慢,或者相反。当我们没有保持适当车距,想回到车道上时,这种影响就被放大。交通是一种非线性系统,这意味着系统的输出不等同于输入。在长长的车队中,第一辆车开到了停车标志处,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料到后面的车辆可以多及时地把车停下,或者应该在多远处停车(或许根本不需要停车)。后面的车辆距离越远,情况就越难以预测。
司机过度反应(或者反应不足)会突然之间引发冲击波,就像一条鞭子断了一样。后面的几辆车开始发生撞车事故,而前面的司机已将车开走。研究人员对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公路上的一次撞车事件(连续7辆车被迫紧急刹车)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队伍中的第7辆车撞上了第6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会设想:如果车辆之间的距离够大,那么不论发生什么情形,后面的车都可以及时停车,不会造成任何事故。
不过,研究车队里车辆刹车轨迹的调查人员发现:可以肯定的是,第3辆车应该对整个事故负主要责任。这是为什么?因为第3辆车迟迟没有做出反应。对于分配给汽车刹车距离的所有〃共享资源〃,它〃消耗〃了大部分。这导致后面的车辆没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停车。即使第7辆车比第3辆车的反应迅速,由于它跟第6辆车跟得太紧,在这种极端情形之下,它还是无法及时停车。如果第3辆车迅速做出反应,那么撞车事故很可能避免。研究人员指出,那些追尾的车辆司机并没有保持〃团体最优化〃(socially optimal)车距,这样增加了他们撞上前面车辆的危险性,也使他们面临被后面车辆撞上的危险。
如果通过精度计算能够对反应速度进行预测,那么情形又会怎样?最终答案是:这需要设计高明的公路和聪明的司机的结合才行得通。如果有人能知道〃聪明技术〃(smart technology),可能就不会发生什么事故。这种技术是指发生在人力控制范围之外的事。L·克雷格·戴维斯[L。 Craig Davis,一名物理学家,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了多年,他也是对安装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简称ACC)进行模拟实验的一员,现已退休]发现:在高端车辆安装模型上安装这种系统,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的最佳速度来保持车距,可以提高车流速度。但这也无法完全消除冲击波的影响,戴维斯说道。即使整队车辆步调一致,同时加速也如此,他说,〃如果它们在时速60英里时加速,并保持适当车距,这种冲击波的影响依然存在。〃
很显然,模拟实验说明:如果有十分之一的车辆安装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那么交通堵塞的问题就不会如此严重。如果10名司机中有2名司机的车辆安装了这种系统,大家就可以共同避免这种堵塞现象。在一次实验中,在另外一辆汽车上安装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之后,戴维斯计算出了避免交通堵塞的精确时间。这种极其脆弱的平衡让人们想到了蝗虫的例子。如果达到了临界密度,那么再多一只蝗虫,它们的行为全都开始变得截然不同。
然而,戴维斯的模拟实验中存在一个问题:安装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之后,如果模拟车辆和其他车辆之间保持很大车距,倘若没有安装这种系统的车辆从匝道上开过来,那么想在车辆之间找到一个安全位置就很困难。而且像人的驾驶一样,安装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车辆并不觉得自己应该给开进来的车辆让路。即使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充分解决,但我们在公路上依旧无法相互合作,因此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不过我们可以接受的一个让人宽慰的教训便是:有时,连机器并道都难免会遇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