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股市风云二十年(上)-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5岁的经叔平在全国工商联“七大”上当选为执委会主席,成为继陈叔通、胡子昂、荣毅仁之后的第四位主席。1995年筹建我国第一家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要入股对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董事长,民生银行当时的大股东有万通集团的冯仑、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泛海集团的卢志强、东方集团的张宏伟等,个个都是商界的一方霸主,而经叔平本人在民生银行里不持股,却能坐上中国首家民营银行的头把交椅,并享有投票权,这在中国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商界大腕能在经老的旗号下团结起来,经老的号召力是不容置疑的。2009年,经老去了。
  也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81级、82级的研究生吴晓灵、胡晓炼(现在经济界的人士对这两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等20多人共同执笔撰写了《中国金融改革战略研讨》,其中也提到了要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
  产、学、研,海内外,大家都想到一起了。
  

从柿子树下到中南海内
1988年,36岁的华尔街马基罗斯律师所合伙律师高西庆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员王波明相约从纽约回到北京。他们回国的目标是:筹建中国的股票交易所。两人相约,回国后干5年,如果干不成事,一个去修自行车,一个去卖包子。
  那个夏天,一群30岁出头、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常常聚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宏观司女处长李青原的家里热烈地讨论,李家在北京城西的灵镜胡同,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大家常常在树下讨论建立证券交易所的细节。据记载,当时高西庆开玩笑说,以后交易所建起来了,这棵树就和美国那棵树一样有名了。
  美国的那棵树在曼哈顿,1792年,纽约24个股票经纪人聚在一棵梧桐树下决定成立一个新的股票市场,至今纽约证券交易所楼前还立着一块铜牌:“这个买卖证券的中心市场,1792年为每日聚集在附近一棵梧桐树下的商人所建。”
  1988年3月,由王波明、高西庆、王巍执笔,联合李青原、刘二飞、茅桐、王大伟、盛溢,8人共同写成了《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
  1988年5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到中国拜访了*。*对他说:“你们有个纽约证券交易所,我们中国也可以试试嘛。”
  1988年7月9日,北京万寿宾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会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牵头,王波明、高西庆参与,历时近1个月,编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主要内容包括《筹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想和可行性报告》、《证券管理法的基本设想》和《建立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的建议》。中国证券业的整体框架朦胧出世,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周小川是这个整体框架的设计者之一,是《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
  1988年11月9日,王波明、周小川等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向中央领导汇报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的内容,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共同主持了汇报会。
  关于新中国股市的建议终于进入了中南海。
  

20年前的讨论
此次汇报会上,高手云集,这些20年前说的话,到现在思量都很有意思,而中国股市很多基因性的东西,在此次会议中也初现端倪,比如交易秩序、企业质量等。
  在此次会议上,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项怀诚谈的问题很有前瞻性,他谈到了中国情况特殊,规范化的市场应该是好的企业上市,但我国则是买卖亏损企业,这正是中国能走的一步。在设计、创立之初,“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股市似乎就被贴上了“血型不吻合”的标签。
  在当时的会议上,与会者对股市的监管机制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周小川当时表示:市场管理与组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要分开,中央银行是市场的操作者,作为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本身出面不合适。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则疑问:以哪个交易所为中心?如北京。要不要成立国家证券交易委员会领导小组?是由体改委牵头还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
  项怀诚则表示:目前还是体改委牵头为好!财政部一定参加。
  这种关于监管机制的讨论,实际上牵扯到市场监管、企业发行、上市、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对股市方向具有真正的决定性。
  讨论归讨论,汇报归汇报,此次汇报会最终并没有拿出具体的操作方案。
  1989年3月,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成立,简称“联办”,后改名为“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研究中心”。
  “联办”成立之后没多久,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工作实际陷入暂停。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联办”工作的暂停,并没有阻碍中国股市的孕育、分娩,上海起锚了。
  

上海起锚
1989年2月,“上海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召集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等单位开会研究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方案。
  1989年12月,上海康平路市委小礼堂,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朱基在会上表示,他来上海后,一直在抓财政,但收效不大。他认为要调整部署,从金融改革抓起,建立证券交易所和引进外资银行。在此次会议上,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三人小组成立,由上海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上海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贺镐声组成,三人小组直接对市长负责,不需要通过单位和所属系统领导机构层层汇报。
  也就是在1989年年底,北京“联办”正在和计划经济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共同调研全国主要城市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前景。“联办”理事长经叔平应召飞往上海,商讨建立证券交易所。最终“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三人小组”决定让北京“联办”协助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大力量正式会合。
  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筹建股市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据三人小组成员上海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回忆,朱基曾对他说过:你们不用害怕,出了事我和刘鸿儒(时任体改委副主任)负责,你们还在第二线呢。
  1990年春,朱基访问美国、新加坡等地,在中国香港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朱基说道:“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成立。”
  1990年年初,三人领导小组在汇报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方案中,曾根据筹备进展情况,建议1990年实现交易所的试运行,正式开业时间安排在1991年的四五月间。但1990年2月28日,朱基对此的批示是:请抓紧一些,可否力争今年开业。
  1990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上海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请示》。
  两天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请示》。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10月8日,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李贵鲜批示同意。
  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成立大会。时行市长朱基现场致辞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它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标志着我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第二,它是我们把中央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第三,它表明,我们在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的过程中,把发展金融事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采取国际上通用的形式,利用证券筹措资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股市的三重意义,值得股民细细玩味啊。
  

深圳悄然起步
在上海人向全世界宣告成立证券交易所之前,深圳人已经悄悄起步了。
  1989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成立,禹国刚、王健被任命为负责人。1983年,中国就曾选派了两名青年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禹国刚位列其中,在那个年月,国内受过系统证券知识培训的人屈指可数。但专业人士对交易所什么时候能成立没谱啊,其中牵扯的不光是专业问题。
  禹国刚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够弄成,因为,我说过这件事情是非常敏感的事情,首先,是政治上的风险,姓资还是姓社争论不休,谁都明白股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是资本主义的象征,我们不知道这个事能否做成,更不可能去估计它什么时候能够开业,但是有一条,翻译这些东西,移植借鉴写成我们的法规,不断地讨论,这些都是我们夜以继日拼命在干的。”
  不但开业的时间、工作的进程确定不了,交易所的名号也定不下来。
  一开始,禹国刚他们筹备工作的时候,名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到了1990年春天,筹备组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汇报工作,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监管司司长的金建栋,要给交易所改名,他说:“老禹,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个谁敢给你批啊,这个事没人敢给你弄啊,我给你改个名字,叫深圳证券市场,你如果同意,现在我就可以批给你,你回去马上可以运作。”
  禹国刚说:“这到底是菜市场还是肉市场,那边挂个菜市场,这边挂个肉市场,我这叫深圳证券市场,跟它有什么区别?”
  结果金建栋说:“老禹你不懂,我给你改这个名字,我马上就能批,回去马上就能运作,你运作起来了,以后做成了,你可以更名啊。”
  筹备组听从了金司长的建议,更名了,后来,“深圳证券市场”名字又被换成“深圳证券交易中心”,最后终于定为深圳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运作的证券交易所。王健、禹国刚先后被深圳市政府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
  禹国刚曾经回忆道:“一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问我,上海说自己是第一家,你说深圳是第一家,到底谁是第一家,我先给你讲一个1分钟的故事,中国生小孩先要有计划生育的出生证,如果拿这个比喻,上海证券交易所先拿,1990年北京先批了它,1990年北京也同意我,但是我比它晚拿了几天,要讲小孩,谁先呱呱坠地,深圳是1990年12月1日,上海是1990年12月19日,我比它早18天,要给我补这个户口,也只能从1990年12月1日算起,不能是其他的日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根据地和先烈
交易所是1990年开张的,但资本江湖却在早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渐渐汇流成河了,在交易所还没有成形之前,中国股市的第一代暴富神话就已经诞生并开始流传了。在两大交易所成立之前,上海、深圳的股票黑市已经风云跌宕了。
  改革开放前,咱们讲的是“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证券这个东西少见得很。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这才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证券行业才有了自己的场子。
  正如前文所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家公司相继开始发行股票,成都工展、深圳宝安、北京天桥、上海飞乐等股票相继出现,证券行业的场子有所扩展。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有了在社会上流通的股票,那自然就需要交易场所了,上海、深圳交易所那是后来的大手笔,早年间,老少爷们想玩股票,得去黑市,好似投机倒把的黑户商贩。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尽管场地不大,在以后股市火暴的时候,经常挤得密不透风,但老少爷们好歹有了地盘了,这可以算是中国股市的第一个根据地。
  1987年我国首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不过这个“第一券商”以后的发展历程可颇不顺利啊,算是行内的先烈了。
  其后,上海陆续成立了申银、万国、海通三家证券公司,其中申银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操办,万国是股份制证券公司,海通证券由交通银行操办。全国各地证券公司也相继成立,但大多依托在银行门下。虽然在以后的几年里,证券行业相继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