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孩穷着养 女孩富着养-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运的是,这个看起来似乎有点多动症的莽撞的小男孩有一对知识丰富、聪明的爸爸妈妈。他们理解小男孩的攻击性、冒险性和破坏力,懂得如何释放和引导小男孩的精力,对他的调皮捣蛋予以容忍,正确对待他的固执和发火,最重要的,是让他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而有些却不能,还有,如何作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志强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健康快乐地长大,变成一个彬彬有礼,又富有朝气的小伙子。
  

精力充沛的男孩
有攻击性的小机器 
  志强曾经被认为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有一次,妈妈的朋友带着女儿来串门,刚一进门,就遭遇了伏击——躲在一旁的志强挥起手中的“金箍棒”向客人打过去,把小妹妹吓得直哭。
  还有一次,志强跟同学良良扭打在一起,被老师纠到办公室。老师问明了情况才知道,良良把志强同桌小美的辫子拴在椅子上,让小美摔了个跟头,在家看了“奥特曼”的志强正摩拳擦掌,看到这一幕,就“理所当然”地把良良当作怪兽来“消灭”了。
  教会男孩自律 从表面看,男孩的攻击行为有很多原因,也许是仗义执侠,也许是调皮捣蛋,有让人理解的原因,也有一时间的头脑发热。不管怎么说, 男孩的攻击性是潜在的因素——一个例证是,女孩一般不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即使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女孩也不会将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至于女孩的刻意攻击,则一般表现在语言上。
  家长应该正确对待男孩的攻击性。在大人看来,志强欺负小妹妹是极不礼貌的行为,那么志强怎么看待这件事呢?他只是觉得好玩,礼貌对他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汇。家长们与其斥责孩子,甚至用体罚的方式,加深孩子对于这件事的认识,不如先用简洁的语言告诉他什么是礼貌,以及懂礼貌的孩子是好孩子的观点,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通过不断举例(例如公交车上个老人让座)加深他的“礼貌”意识。
  给男孩灌输道德观、价值观是必要的。让男孩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该怎样做。不要一味地对男孩大唬大叫,应该尊重男孩,并教会男孩懂得自己的宝贵价值——当男孩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自觉地学习用规范来约束自己。
  对于孩子的自律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脾气急躁的家长更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并不能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让他们感觉难堪、压抑和痛苦。
   。。

破坏王
漫画家蔡智忠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趁父亲不在,溜进书房玩耍。
  看到桌子上的瓶瓶罐罐里的墨汁,蔡智忠玩兴大起。他拿毛笔沾满红墨汁,东寻西找“作画”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客厅通往书房的墙壁作为画板。片刻之间,一个个小圈圈组成的小人跃然墙上。
  父亲回来后看到了蔡智忠的大作,不由得火冒三丈。他追着儿子,看样子要大打出手。然而,父亲后来并没有这么做,他只是骂了蔡智忠两句,然后居然给他买了一块小黑板和一些画笔。
  蔡智忠喜出望外,从此,这块小黑板成了他艺术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天地。
  尊重男孩的“破坏能力” 如果蔡智忠的父亲没有给儿子买小黑板和粉笔,而是给他一顿打骂,我们现在是否还有机会看到那些精彩的漫画作品?也许,一位漫画天才的艺术生命就此夭折了,那将是多么让人惋惜的事情啊。
  与女孩相比,男孩对于自己所置身的空间以及这一空间的东西,有着更为强烈的好奇心。同样是玩变形金刚,女孩可能会给玩具安排一个动人的故事,男孩却可能把它拆得七零八落。男孩可以找到很多种有创意的玩法。他们希望知道玩具的用途,以及它如何起作用。如果他们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就会不甘心地把玩具拆开来看个究竟。这看似破坏的举动显示着男孩的独特能力——曾经有调查表明,在拼图和组装其他三维物体上,男孩子的速度比女孩子快2倍,犯的错误比女孩子少一半。
  是的,男孩有着想要触摸东西,并把东西拆开的强烈愿望。当志强将妹妹好不容易搭造的积木“宫殿”一举摧毁,继而盖起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当他把爸爸的闹钟拆得一塌糊涂,却又奇迹般地重装好,还修好了其中的小毛病……爸爸妈妈意识到,这些破坏力的背后,隐藏着呼之欲出的天赋。对于儿子的破坏行为,爸爸妈妈并没有简单地采取“绥靖”策略,而是针对行为“一分为二”,既指出其中不对的地方,同时又为他找到更为合理的发挥渠道。
  爸爸妈妈的一项举措,是把志强的爱好拓展到建筑领域。他们带志强参观各种风格的建筑,给他买图片书,跟他做搭积木游戏,看谁搭得最别致。志强发现这正是他想要的。他对那些“小房子”着了迷。在把 研究“小房子” 作为业余爱好的几年后,志强顺理成章地进入建筑学专业,他的天赋、创造以及知识积累让老师们惊讶不已。
  

再来一次,太刺激了 
志强读高中的时候,爸爸买了一辆白色的“宝来”。哇噻,一辆车!对每天骑自行车上学的志强来说,这辆车简直“酷毙”了。志强对“宝来”充满向往。但是他太小了,还不到可以自由驾车的年龄。
  志强太想去尝试一下了。他偷偷地学习驾车的技术,观摩爸爸的举动,从网上查找驾车的指导,终于在一个下午,他跟几个同学偷偷地把车开了出去。几个高中生把车开到海滨公路上,因为是旅游淡季,路上的人很少,甚至也没有发现交通警察。这种感觉太棒了!景色这么美,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开着车!
  天空下起小雨,好像问题不大。可是——突然,前面出现一个急转弯,志强猛转方向盘,两个车轮悬空,汽车急速地向着悬崖冲去。所有人都尖叫起来。然后,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汽车开始后退,四个轮子着地,退回到公路中间。汽车终于停下了。
  震惊过后,这帮小伙子兴奋得大叫:“再来一次,太刺激了!”当然,他们没有再冒这个险,志强说他得把车原封不动地还给爸爸。
  回家后,志强把车擦得很干净。爸爸出差了,妈妈也上班去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直到后来,志强拿到了驾照,才跟爸妈提到这件事。爸妈相视一笑,对他说:“儿子,我们知道。当时我们多么担心你啊!”
  给男孩系上安全带 男孩的冒险倾向经常让他的父母做恶梦。家长们不明白为什么小男孩那么不顾一起地往前冲。他们不知道前面有危险吗?
  然而对于男孩还说,尝试更重要。如果一个2岁的小男孩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没有什么可以吓倒他。妈妈说,你太小了,现在还不能玩这个。——如果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我爬不上去呢?妈妈的说法显然没有说服力。男孩根本不理会这个。通常情况下,家长们只好拉着孩子离开。可是如果孩子想去爬,他可能会偷偷地采取行动。
  做不倒也要做,男孩就是这么固执。从襁褓期开始,他们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男孩们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也不能够很快地接受,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这种冒险存在催化剂。例如一个骑单车的中学男孩飞车捡地上掉落的书包,只是为了在漂亮女孩的面前表现一下。
  在安全的前提下,让男孩自己接受事实是最好的办法。家长不妨提供一些机会,让男孩自己去体验。如果最后还是不能做,男孩会自己离开的。这没有什么。但如果家长把他拉走,没有给他尝试的机会,男孩就会有挫败感。
  对于父母的说教,男孩更倾向于接受从实践中得来的结果。其实,我们的小男孩也有自己判断问题的能力。他只是需要缓解情绪的时间。
  

停不下来的男孩
在“走出性别平等的误区”部分,我们曾提到男孩在学校里也会面临被歧视的境遇。我们谈到,中国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女性优势发挥的,而男孩优势相对容易被抑制。
  男孩特性在学校里没有“用武之地”,不仅仅表现在学习知识的方面。本部分我们要谈到的现象是,男孩在学校里没有得到充分的精力释放。有一位少先队辅导员收到一份来自35名孩子的“联名上书”,孩子们投诉他们的老师,在中队长的选举中诱导同学将选票投给一个老师喜欢的女生,而不是同学们拥戴的男生。对于这件事,被投诉老师振振有词:“那位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频繁提问,甚至离开座位跟老师争论,这么不听话的学生怎么能当中队长呢?”
  这位老师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正如一名男生说:“老师喜欢安静乖巧听话的女孩,不喜欢淘气、任性、有想法的男孩。” 那么,如果“淘气、任性、有想法”被称为“不守纪律”、“不听话”, “听话”的男生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的中队长就是个男孩。知道我们都叫他什么吗?我们叫他‘姑娘’。”
  男孩的说法切合了我们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的观点。我们的教育在约束孩子的行动,试图将孩子们统一培养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可能不会给女孩带来困扰,但却给男孩造成问题(如果女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男生,也难保不会出现问题)。男孩女孩怎么可能一样呢?换言之,如果男孩的性别表现同女孩一致,那么性别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我们的教育,就是给所有的学生穿上一样的鞋,然后让他们去走不同的路。他很形象地表达了孩子们的困惑。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曾经对前来咨询的4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统计,其中男孩有“问题”的竟然占到70%以上。其中除了学习问题之外,更多的就是行为个性给他们带来的麻烦。
  然而,这些“麻烦”真的是问题吗?它们应该被当作问题处理吗?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8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男孩一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而在我们的教育中,男孩们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为了防止孩子们发生意外,学校往往采取限制学生行动的做法,校外活动自不必说,甚至在学校操场的活动对男孩来说也是奢侈。在学校里,男孩的天性并没有得到承认,他们在被强迫放弃自己的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这样的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们变得“安分守己”,而他们的特殊才赋也终于被钝化甚至扼杀。
  同意刚才那位老师做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很多在学校里“停不下来的男孩”因为调皮而被勒令“请家长”,被请的家长则会为自己的男孩感到羞耻。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真正受到伤害的可能是男孩。或许男孩的行为是让人生气的,然而这些无奈举动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男孩们的精力得到释放了吗?如果学校没有给男孩提供这样的机会,家长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对男孩们表示理解和支持了吗?还是刻意忽略,让男孩把宝贵的课余时间用到学书法、练钢琴上去了呢?
  

提高男孩的耐心指数(1)
男孩是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带给他们攻击性、冒险欲和破坏力,释放精力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从中他们感受到成长和满足。如果男孩不能找到一个有创意的、合法的方式来获得这种感受,他的冲动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这种欲望受到压抑,男孩就会变得抑郁,自我贬低,并伴随一种痛苦的无助感。
  聪明的家长们会试图帮助男孩寻找恰当的释放渠道,给予男孩充足的缓解时间,最重要的,是帮助男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他们最牢固的防线。另外,提高男孩的耐心指数也是必要的。
  看起来,男孩子到处跑来跑去,片刻也不得安静。但这并不意味着,男孩子们将来都是一副火爆脾气。事实上,男人们的性格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是急脾气,很容易就发火;有的却慢条斯理,性格沉稳。当然,很多因素会对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产生影响,正如耐心——下面的一些措施可以帮助男孩提高耐心指数:
  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正如成长没有速成班,任何事情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对家长而言,看着孩子成长就是一种乐趣,为什么不把这种乐趣传递给孩子呢?学习着是美好的,工作着也是美好的,没有过程的获得便失去了收获的乐趣。成长给予我们另外的启示是:由浅入深才是科学的学习规律。
  坚持有规则的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