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的父母常以自己的经验来决定、判断“孩子是这样的”,“我的孩子应该要这样”。其实这大多是强迫推销自己的好恶。
孩子就算受到责备,还是不听父母的话,是因为当他长到一个年纪,就看穿父母口中的“为了你好”,只是父母的好恶而已。
所以在责备的时候,如果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或许责备的方式也会改变,孩子的反应也会不同。
同样的,当我们说“为了顾客,我会全力以赴的”、“即使这么做,也称不上是为了顾客好”之类的话时,通常都决定、判断了“我们的顾客是这样的”、“顾客应该要这样”。这种情形非常多。
所以一旦业绩不佳,就想说自己这么努力,现在的顾客却不太捧场,于是开始责备起来。其实,现今的顾客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卖方是在强迫推销自己的好恶。
重要的是,经常“站在顾客的立场”来思考。我之所以禁止在公司里说“为了顾客好”这句话,就是为了除去这种先入为主、强迫推销,贯彻经常“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方式。
虽然说顾客的需求变幻莫测,但如果说是谁引发变化的,不是别人,我们每个人就是引发变化的当事人。
每个人只退离工作一步,就成了顾客。所以每个人都是卖方,同时也是买方。
当我们身为卖方,面对销售一空后才来的顾客的抱怨,虽然嘴里道歉,心中却想那是顾客的任性。但是当自己身为顾客去购买时,如果想买的商品卖完了,就会心生不满;如果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失去了光顾这家店的意愿。
任何人都持有任性、自私的顾客心理。正因为我们拥有这种顾客心理,才需要能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最不该的是,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
“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就能挖掘自己本身的顾客心理。就像这个例子——
在“和乐融融的店”莲沼店里,关于迎接圣诞节的企划,老板征询工读生、兼职人员的假设。其中就有这样的提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阶段 要如何充足供应热卖商品?具备假设能力(11)
“圣诞节时,为了保持约会的好口气,男女都会买口香糖吧!”
“新年期间,来奶奶家玩的小孩,会收到红包,所以很有钱。就为他们多进些口袋怪物吧!”
提案人就是读高中的女工读生。两个提案都以自己作为假想对象,也是三十多岁的老板难以想出的假设。
“任何一个假设,我都给予‘两个圈’。点子新奇,连我自己都受到刺激,所以才会将订货全权交给工读生、兼职人员。”山岸老板说。
11。不是用眼睛,而是以心中的意识看事情
看相同的内容,听相同的内容,所留下来的印象却因人而异,是因为对于问题意识的态度不同!
保持着问题意识来看世界,你就会发现,许多事情是具有意义的。以此为线索,而突破障碍的情况也不少。
比方说,就有这么一件事。有个技术员正在开发电动洗烘衣机,他将热风送进洗衣槽中,烘干衣物。但他一直思索着,如何才能没有死角烘干衣物呢?某天,在他经常光顾的中华料理店,他的视线突然停留在老板搧着炒锅做炒饭的情景上。他想出了将“搧”的动作运用在机械上的方法,而解决了问题。
日清食品的杯面系列中,有种西式咸汤点“盐”,如果看包装上的标示“SiO”,化学家会看成“氧化硅”的分子式,也可能因此得到某种启发吧!
我还记得,儿子,在你年幼刚学会说话时,看到路旁绽放的花朵,你说:“花在笑。”因为你刚学会“笑”这个词,在心里“笑=快乐”的意识很强烈,所以看到争奇斗艳的花,就感觉到“花在笑”。
有句话说,“眼睛本身是看不见的。耳朵本身是听不见的。看的是精神,听的也是精神。”这是四十多年前,当日本的足球还很弱,相关人士前往德国找寻有力的指导者时,一间狭窄的教练房里所挂出的话。足球也会随着选手所持有的意识,而有不同的看法。相关人员为此人深入的洞察力所感动,马上聘请他。而日本就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进入八强;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摘下铜牌(根据《朝日新闻》2005年7月19日晚报)。
如果持有问题意识,不经意的情景也会上钩,成为资讯。牛顿若没有问题意识,即使见到苹果掉下来的情况,也不会发现地心引力吧!不具有问题意识,工地现场就只是工地现场,但如果经常以探寻顾客动向的眼光来看,就会产生意义,成为前置情报的宝库。
“能碰上有用的资讯,偶然的要素也很强,但如果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像是用磁铁吸过来般,某种程度而言是自然而然的。”铃木先生说道。
要时常保持着问题意识,自己就要有心有意识去挑战某件事,那是比什么都必要的。抱怨业绩差,抱怨工作和每天的生活无趣的人,欠缺挑战。调整态度,只要具有挑战的企图与问题意识,就能发现各种资讯。自己建立假设,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态度也就此产生。如果顺利运转的话,业绩也会提升,生活也会变得愉快。
比起妥协,人其实在想东想西时,更能感到安定。即使在工作上,人也是无止境地追求着什么。想要挑战新事物的意识与企图,才是活着的目的,不是吗?
第二阶段 要如何使更多顾客愿意购买?具备销售能力(1)
12。将排面一口气扩大,商品就会飞快地卖出
进货的商品会依时陈列上架。陈列上架之所以与订货同等重要,是因随着陈列方式不同,商品的销售也会大不相同。
购买商品的方法,有事先决定好购买的商品种类、品牌,上门的“目的购买”;还有看到某件商品,很想要买,不自觉地伸手购买的“冲动购买”。至于超市的情况,多数人以为目的购买居多。但铃木先生说:“这个时代,冲动购买是主流,所以陈列的方式发挥了极大的功效。”
比方说,前来超市购买晚餐食品的顾客中,事先决定菜单,要买什么都已明确决定好的目的购买,有三成就不错了。其余的就是逛着卖场,偶然看见某件商品,立即判断,放进篮子,属于冲动购买。
所以,比从前更重要的,就是商品的陈列方式。须特别注意的,就是顾客眼目所及的排面宽度。例如卖苹果时,摆放在长米的陈列架上,一排的摆法,与一口气排两三排扩大排面的摆法,其销售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牛仔裤的卖场过去分为男士用及女士用,各自分开;但合并规划成宽敞的卖场,排面扩大成两倍之后,给人只要去那里,任何尺寸、种类的牛仔裤都很齐全的深刻印象。于是客人就会光顾,购买商品。如果是狭窄的卖场,顾客就不认为是卖场,连上门都不肯。
在物资不足的时代,以卖方为主的市场,目的购买是主流,人们积极地寻找、购买所需的商品,所以苹果怎么陈列都卖得出去。即使再小的卖场,需要牛仔裤的客人都会光顾,寻找是否有所需的商品。但如今物资过剩,消费已呈饱和状态,对消费者而言,商品泛滥,没什么想要的商品,所以冲动购买就成了主流。如果你去7…ELEVEN,在新商品推出之际,常会目睹大排面、大量摆设的情景。
假设有力的新商品推出,在自己的店里也很可能大卖,就要大量进货。同时下架滞销货,确保空间,扩大排面来摆放,就会引发顾客的冲动购买。这正是7…ELEVEN的基本销售策略。
为了加倍诱发顾客的冲动购买,各分店是如何努力、下工夫的呢?在这次采访的分店中,有位称得上是“展售高手”的工读生,那就是在“战斗的店”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工作的佐藤求美小姐。
她大学四年级时开始工读,也是受了山田老板“要不要做个生意人”的建议影响,并没有找一般工作,而是持续在此做了八年。目前的她是自由工作者,但老板似乎在考虑“将来要让她独立创业”。
一进入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只见架上摆满了大量商品,强烈促销的气势令人震撼。因为每个架上都是排面整齐(商品的排面对齐,商标朝向正面)。
商品一旦售出,产生了空位,在里面的商品看起来就像是“卖剩的”。所以,要将商品推向前,排面摆放整齐,给人强烈促销的印象,才容易下手购买。
排面整齐看似简单,却得经常眼到手到,注意到所有的商品。所以这是件难事,对任何分店都是个大课题。
而在圣迹樱之丘站前店,却能维持在近乎完美的状态。如此整齐的排列,担任指导工作的,正是佐藤小姐。这家店的特色在于充满气势的订货,看来是由排面支持着的。
在采访的当天,特别令我惊讶的是,仅仅一种新商品——附有玩具的零食,就摆了两上横排架,排面就约有20个商品。真让人目瞪口呆。附玩具的零食,玩具才是主角,其中海洋堂这家模型公司所制造的公仔,出了各种系列,很受中老年人欢迎。而且,就因为不知盒子里装着哪个公仔,所以有不少人会大批购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阶段 要如何使更多顾客愿意购买?具备销售能力(2)
大胆的陈列,摆了两个架子的排面,也是为了诱发冲动型的大批购买,称得上是“主攻型的陈列”。于是我向高手请教了陈列的秘诀。
“基本上是以顾客的视线来考量。顾客看了会怎么想?展售要考量到看来舒服、买来容易这个关键。当我自己在购物时,偶尔会觉得这家店的商品摆放凌乱、难找,所以我不想让客人在我们的店里有一丝这样的感受。”佐藤小姐说。
13。一切都已进入“心理战”的时代
为何扩大排面,陈列大量商品时,人们就会不自觉地购买呢?因为那是“切合人类心理的销售方式”。铃木先生有如后说明。
运用顾客的心理,在日本为数众多的经营者中,没有人像铃木先生一样,在经营上如此重视顾客心理。
“在物资不足的时代,只要以经济学来思考即可;但在物资过剩的时代,其消费社会就不只是经济学,也得以心理学来掌握。”——这就是铃木先生一贯的主张。
7…ELEVEN经营的最大特征是:能巧妙地应对在各种情况下显露的顾客心理。因为人有“与他人区隔的心理”与“渴望与人同类的心理”
顾客之所以经常要新商品,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与他人区隔的欲望,就是从并列中脱颖而出,与众不同的欲望。
另一方面,人也有与此相矛盾的欲望,那就是渴望与众人成为同类的心理,这与赶流行追潮流的心理是相同的。卖苹果时,使用两三排陈列架来展售的话,顾客之所以伸手购买, 就是因为大家都买了,自己也想买的心理在发挥作用。
在7…ELEVEN的店内,之所以大量进新的畅销商品,并将排面扩大,就是运用了想与他人区隔,同时还有大家买自己也想买的矛盾心理。所以,现今的卖场规划,是不可能无视于顾客心理的。
7…ELEVEN自创业以来,就持续运用在一个地区集中开店的“高密度多分店策略”。这方法就是,当某个地区开了一家店,就在四周以商圈紧邻的模式逐渐增加分店。我家位在东京下町人口密集地区,四周也正是这个典型。在步行3~4分钟的范围内,有5家7…ELEVEN,30分钟的范围内有30~40家。其密度之高,你每天也都感受得到吧!所以,虽然7…ELEVEN的总店数已超过1万家,却还有15个县没有分店,就是因为这个高密度多分店策略所致。这与业界第二名的罗森已在47个行政区都开店,刚好形成对比。
这个高密度多分店策略,因为分店集中在一定区域内,所以提升了物流、广告效率;也因为OFC移动的时间缩短,便能充分确保商议经营的访问时间。这种效率面的效果,也是可预期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地区顾客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分店密度达到一个定值,业绩曲线就会急速攀升
在今天的消费社会,当消费者的认知度、使用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个曲线急速上升的“引爆点”。
在高密度多分店的方式中,也可见到相同的现象。当某个地区开了几家7…ELEVEN,对新事物感兴趣的消费者,其认知度就会提高,而在某个机缘下前往分店消费,心理上的距离感就迅速缩短。甚至,通过这个顾客的口头宣传,口碑便如感染般地逐渐扩散,地区整体的使用率就会急速地攀升。
因此,在新的地区开店,最初每家分店的平均日营业额都不高,但分店的密度一旦提高到某个程度,日营业额的曲线就会急速地爬升。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