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蜜蜂有神性,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有神性。遗憾的是,随着人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人的惰性增加,人的神性逐渐消退。
让我们做一个小结:
※ 第一,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年龄,父母最好亲自陪伴孩子的成长,不要轻易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祖父母或保姆。如果父母实在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那么,“事业型父母”和“谋生型父母”需要采取一些补救的办法。如果家长还没有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就把孩子的成长完全交给学校,这是危险的。家长必须让孩子在 “入学前”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在孩子“入学后”持久地关注孩子的成长细节。
一旦有了孩子,做父亲或母亲的人最好减少外面的应酬,下班之后尽快回家,和孩子在一起。即使不能长期地留守家庭陪伴孩子,至少,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年龄,父母最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的祖父母或家庭教师也可以陪伴孩子,但任何他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家庭环境是孩子的“后天遗传”,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生活习惯一直在持续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为了让孩子逐步过独立的生活,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父母自己需要过独立的生活,只有父母独立,才有可能让孩子独立。不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
※ 第二,在陪伴孩子时,家长最好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让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和劳动量,“野蛮其体魄”;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文明其精神”。“性格好”和“身体好”本身就有独立的价值,人的幸福与知识和学历没有直接的关系,却与性格和身体有直接的关联。性格好和身体好除了能增进人的幸福感之外,它也以某种“看不见”的方式影响人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却可能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如果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不妨从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并责令孩子努力学习,类似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
※ 第三,在陪伴孩子时,最好培育孩子的强力意志,坚持“意志第一”的信念。
第一节 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哪些差异(1)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并理解孩子。一个世纪以前,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发表《童年的秘密》,呼吁教师和家长尊重孩子的身心规律,不做反儿童、反教育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个任务依然没有完成。也许,这个任务原本就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和完成,因为,任何一个父母或教师,一旦他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他就不得不从头开始,亲自去了解和尊重“童年的秘密”。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成长的秘密,这些秘密构成了儿童之间的差异:一是性格上的差异;二是智力上的差异;三是性别上的差异,即男人(男孩)和女人(女孩)的差异。
一、性格的差异:A型、B型和AB型性格
美国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斯曼首次提出“A型性格”并发现“A型性格”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A型性格的典型特征为:热衷于竞争;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控制欲望强烈,在任何地方都希望做领袖——B型性格的典型特征为:从容完成任务;随遇而安,即使参与竞争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有秩序感和纪律感——很少有人属于纯粹的A型性格或纯粹的B型性格,大多数人的性格在A、 B之间,属于AB型性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位美国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斯曼(Friedman,M。& Rosenman,R。)首次提出“A型性格”,并发现“A型性格”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问题:
被称为A型行为的模式包括如下特征:(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热衷于竞争。(2)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并为此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任务之中。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3)控制欲望强烈,在任何地方都希望做领袖。
B型性格与A型性格完全相反。B型性格的典型特征为:(1)从容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寻找新的挑战。(2)随遇而安,内心平和,即使参与竞争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3)愿意服从他人的领导,有秩序感和纪律感。
A组被试长期为承诺、抱负和内驱力所牵制。而且,他们显然渴望在所有活动中都力争上游,不管是专业活动还是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承认有强烈的获胜欲望。B组被试与A组被试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尤其表现在缺乏时间紧迫感上。B组被试似乎满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而且不愿意追求多个目标并避免竞争性的情境。他们很少担心自身的提高问题,而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在一起以及参加非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A组中有28%的被试出现了明显的冠心病发病迹象,而B组中只有4%的被试有明显的迹象。
有关人的性格的研究一直在继续。相关的研究显示:人和人的性格是有差异的。为了便于研究和理解,可以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性格和B型性格两种主要类型。不过,很少有人属于纯粹的A型性格或纯粹的B型性格,大多数人的性格在A、B之间,属于AB型性格。AB型性格兼有A型性格和B型性格,是A型性格和B型性格的综合。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AB型性格,它是A型性格和B型性格的比较完美的稳定的综合,可以称为O型性格。但是,所谓O型性格,实际上也还是AB型性格,它是特殊的AB型性格,最好称之为BA 型性格。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哪些差异(2)
人的性格也许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相应的改变。教育者往往对“后天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教育”的影响比较看重,也比较乐观。教育者往往愿意相信“性相近,习相远”。他们相信教育能够改变人的智力甚至能够改变人的性格。教师的乐观是可以理解的。要是人的智力或性格不可改变,教育以及教师职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但是,改变人的天性(先天的性格)并不容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心理学界虽然也承认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比较而言,心理学比教育学更重视人的先天因素。为了探测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心理学界比较看重双胞胎研究。
2007年10月28日新华网有一则有关双胞胎的报道:葆拉?伯恩斯坦和埃莉丝?沙因是一对双胞胎。她们1968年出生,出生后被分别领养。她们35岁时初次见面。
葆拉就读纽约大学,而埃莉丝就读纽约州立大学。两人在大学期间均修电影学。后来她们都选择了文艺工作。她们一个是制片人,一个是作家。
见面后,姐妹俩很快发现,尽管她们分离了35年,但她们仍从对方身上迅速找到许多共同点,她们发现俩人其实过着非常相似的生活。葆拉谈论孪生姐妹埃莉丝说:“她说话的节奏、她的面部表情,她的手势动作都和我一模一样,我们是绝对的双胞胎。”后来她们才知道,当初将她们分开的竟然是一项科学研究,研究者为了继续探索那个困扰几代科学家的研究项目——“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更重要”。
另外一对双胞胎的“相似性”更令人不可思议。Kalat主编的《心理学导论》中讨论过这对双胞胎的现象:
1939年,一个贫穷的移民妇女生下了他们两个,他们生下来没几天就被不同的家庭收养。他们的养父母分别给他们取名Jim Lewis和Jim Springer。
39岁时他们终于见面。当他们见面时,Jim Lewis说看到对方就像“看到镜子中的我”。他们俩人的相似性令人惊叹:
他们都结过两次婚,他们的第一任妻子都叫Linda,他们的第二任妻子都叫Betty。
他们的儿子的名字很接近,一个叫James Alan,另一个叫 James Allan。
他们小时候都养过一条小狗,而且他们都把自己的狗叫 Toy。
他们住的房子的颜色和样式都很像,他们的屋后的花园里都有一棵树,并且都围绕树做了椅子。
这两个有关双胞胎的报道所隐含的信息是:双胞胎的先天因素是相同或接近的,这种相同的先天因素并没有因后天环境的不同而得到改变。人的天性(先天因素)很难通过环境或教育而发生的影响改变。反过来说,后天的环境或教育并不能改变人的天性(先天因素)。
有关双胞胎的心理学研究还在继续,但这些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完全否定后天的环境或教育对人的影响。后天的环境或教育能够影响人的成长,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没有人怀疑这个常识。但是,有关双胞胎的心理学研究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原因在于:它提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考虑孩子的天性(先天因素),尤其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之间,究竟哪个因素对人的影响更大?现在仍然没有定论。我们无法从双胞胎的个案来确认先天因素比后天因素更重要。个案不具有普遍性。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双胞胎有 “惊人的相似”,就断言所有的双胞胎都有“惊人的相似”。
第一节 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哪些差异(3)
二、智力的差异:多元智能
按照加德纳的解释,人的聪明或智能有七种,这七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不是学生围绕家长或老师转,而是家长或老师围绕学生转——不是特长发展围绕全面发展转,而是全面发展围绕特长发展转——“全面发展”容易被误解为“均衡发展”甚至是“平均发展”。
传统的智力理论相信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某人聪明,就认为那人的智商高。愚笨的人则被视为 “弱智”。
与传统的智商理论不同,美国学者加德纳(Gardner; H。)提出“多元智能”的说法。按照加德纳的解释,人的聪明或智能有七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后来,加德纳又增加“自然观察” 智能)。
这七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有的人长于语言智能,有的人长于数学逻辑智能。有的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不发达,但是,他却长于身体运动智能或人际关系智能。
按照“多元智能”的思路,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人和人之间有不同的聪明,而且“生来就不同”。
如果承认这个结论,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必须发生一个“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一个“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学生适应家长或老师的教育方法,而是家长或老师主动适应学生的特点。不是学生围绕家长或老师转,而是家长或老师围绕学生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力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
第二个“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特长发展围绕全面发展转,而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人和人之间有不同的聪明,而且“生来就不同”。是全面发展围绕特长发展转。“当代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 既然没有人能够学会所有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学习所有的知识,而应该顺应孩子的优势智能,让孩子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现在看来,中国的高考制度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高考以及招生制度虽然通过文科和理科的分类方式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提供相应的选择。但是,选择“文科”的学生依然要学习大量的理科知识;选择理科的学生依然要学习大量的文科知识。高考制度的考核依据是“全面发展”,这是对的。但遗憾的是,“全面发展”容易被误解为“均衡发展”甚至是“平均发展”。高考制度所警惕的是“畸形发展”,这个警惕也是对的。但遗憾的是,这个警惕容易让人“神经过敏”,把原本美好的“特长发展”“优势发展”一律视为“畸形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放弃“百科全书式的人才”的幻想,进一步减少文科考生的理科含量,进一步减少理科学生的文科含量。文科考生如果愿意学习理科,理科考生如果愿意学习文科,随个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