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我”,如虫子吃木,偶然成字,并非自觉、主动地去成字。所以,佛在佛法中讲“无我”,这是为了调伏众

  生,从而根据时机而对他们讲无我,但又根据众生的接受能力,有因缘时而讲有我。这就像良医对症下药一样。我

  所说的“有我”不是常人所说的“我”。常人往往认为有人体内有一个固定的有形物质作为“我”而存在(如被称

  为灵魂、神我、元神等),或者其认为大如拇指,或者认为其大如芥子籽,或如微尘。我不这样认为。这些说法迷

  失了真正的主人公,执着于非我为我。所以,我说诸法无我,不是真的无我,而是有我。那么什么是“我”呢?那

  就是不生不灭(常)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真心佛性。&;nbsp;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理解什么是四颠倒,进而远离四颠倒,从而达到真正的常乐我净。为此,我们不

  妨从现在就做起,远离私我,向大我前进。不断增加我们的慈悲心,开扩我们的心胸,珍惜时光,不断提高我们的

  业务能力和修养,同时也积极劝化更多的人这样做;同时,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驾驭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做一个

  缺乏自制,喜怒无常的人;不断净化我们的心灵,永远保持纯洁的本性;积极乐观向上,不悲观,更不可以懦弱自

  杀。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真正的常乐我净四德。&;nbsp;

  当然这也许是非常长久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信念坚定,守住本性,谦虚、勤奋、节俭,克服虚荣

  心,积极反思自我,积极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稳重沉着,克服各种不良习气和嗜好,真诚待人,稳扎稳打,增强

  责任心,肯于付出,为人随和,那么就一定会矢志不移地前进的,即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退缩。

  2008年1月15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71 永远做善良的人
371 永远做善良的人

  郭旭东

  博友留言:郭老师讲解的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让我从一种愤恨的心态中解脱出来,郭老师的言行进一步

  为佛法精神做了证明:佛法是慈悲一切众生;佛学精神是众生平等的。您没有世俗人的爱憎偏见,无论是对待大

  盗、苦难的百姓、为非作歹的官僚,都是同一慈悲、没有检择,只要有机缘,就要宣扬向善的道理,让众生获得大

  利益。你的厚德载物的博大博爱胸怀,不为原来心怀分别、憎恨的我所理解的。在此为自己的无知和轻慢深深忏

  悔,深深恭敬郭老师处乱世安忍、慈悲普度的真实境界,我愿跟寻您的教导,阐露慈悲,心不怀分别,同等恭敬,

  爱护佛法,抓住任何机缘,让受苦的人、作乱的人、欺压百姓的人、杀人的人等听闻善法,生善根,获得解脱。老

  师我的理解对不对呢?

  上面留言的朋友过奖了。不过我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nbsp;

  我在尽最大可能决裂自己自私的心理和行为,朝着更高的目标和理想前进。为此,我一直是乐观、积

  极而并非颓废的。我也一直在不断地思考着人生的哲理,一直在感恩和回报于这个世界。

  我的能力很有限,甚至很浅薄,但我会积极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我尽我所能在上理解、关心照顾

  好老人,在下照顾好孩子,在周围和同事、朋友们处好关系。不断自责,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忏悔,不断精

  进。&;nbsp;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并不断以此激励自己的言行,与小时候受的家庭教育有点关系。在我很小的

  时候,大约五、六岁吧,爸爸对我说,他在军政大学读书的时候,陈毅校长接见了他和别的同学,他兴奋得几夜没

  有睡好觉。他说,和陈毅校长见面很不容易,校长很忙,很少有时间在学校,何况自己是学校的一名普通学生。从

  那以后,他学习和工作更加卖力了。他对我说,你长大了,一定要服务于天下劳苦大众,永远做善良的人,不要为

  做好人而后悔,要向陈毅校长和更多的好人那样,为人民的幸福和平做贡献。&;nbsp;

  我当时不懂事,很不以为然。后来,稍微大了一点,我才知道这些话对我多么重要。爸爸临终前没有

  给我留下任何遗言,只有生前的这些话成了我永久的怀念和指导我一生行为的座右铭。

  每当我工作、生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每当我受到莫名的冤枉而感到委屈的时候,每当我因为家

  境的贫寒而时常感到清苦的时候,每当我因为自己和亲人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撕心裂肺地疼痛的时候……爸爸的那些

  话,就是救治我心灵创伤的最佳良药,它使我在痛苦的炼狱中得到心灵的洗涤,一次次如凤凰涅槃般获得新生;爸

  爸的那些话,陪伴我度过了十分漫长似乎又非常短暂的人生岁月,帮我历练了理想、誓愿……直到今天,我仍然在

  牢记爸爸的那些话:“一定要服务于天下劳苦大众,永远做善良的人,不要为做好人而后悔……”

  所以,我真心希望朋友们努力服务社会、造福社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应尽的

  贡献。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内心世界的驾驭做起,努力行善,无怨无悔,珍惜前途和生

  命,谦虚进步,积极奋斗,让善行陪伴自己的一生……

  2008年1月18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72 不断升华价值观
372 不断升华价值观

  郭旭东

  博友留言:我也有类似问题,被好人好事感动的可以泪流满面,也觉的应向他们学习,但同时怀疑自己

  能做到吗?感觉缺少勇气,想到佛舍身饲虎我就会冒出多疼啊,我可受不了的想法,想到跳水为救人牺牲的烈士,

  我就会想淹死多难受,先害怕了。我也想做一个无私无畏的英雄,但觉得我差的那么远,好惭愧。好内疚,看同学

  们进步快,很着急,自己怎么这么差劲。是根基的问题吗?怎么办好呢?&;nbsp;

  以下仅供参考。

  一个人衡量事物的价值观是逐渐树立起来的。也就是说,人是不断进步的,当然也有随波逐流或后退

  的。人的价值观的进一步形成与提高,往往伴随着知识、技能和阅历的增加。人的性情、思想固然有一定的先天因

  素,但后天的培育更为重要。因此,就不要再琢磨什么所谓的“根基”了,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克服自私自利的想

  法和行为,克服自己的娇气、任性、无意志力等习气,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建立新的更高的价值观,自己的

  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也一定会随之提高的。更高的价值观树立了,特别是通过对很多道德典范等的学习,可能以往

  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现在认为也值得,而且不会再反悔,同时会进一步增加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

  心。&;nbsp;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观。健康的身心、高尚的生活是快乐生命的基本保证,

  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使自己真正幸福起来。我们学习理论

  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使我们的身心健康,使我们的生活高尚,使我们更幸福、更欢乐。&;nbsp;

  所以,让我们积极参加活动,积极了解社会,了解一下众生的痛苦,增加我们的慈悲心,发扬奉献精

  神、团队精神,远离孤僻自私的性格行为,服从大局,不计名利,进一步树立更加高尚的理想,为了他人的安康,

  端正工作、生活、学习、处世和人生态度,坚守岗位,做好岗位工作,积极抵御不良风气的污染,不断总结经验教

  训,勤勉努力,勇于实践,稳扎稳打,开阔心胸,团结协作,同心同德,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不断进步,向着更

  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2008年1月20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73 关于意外不幸
373 关于意外不幸

  郭旭东

  博友留言:我想请老师讲一下关于在现实社会里种子生现行的问题,例如有人年龄很小,有的人这一

  生也很善良,出现突发的疾病,意外车祸,各种不幸?&;nbsp;

  以下供参考。&;nbsp;

  佛家认为,万事万物是无常的,但同时也是有因缘的,这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我们应该注意认真观察

  事物,领悟万物因缘和合的本质。看上去突发的疾病,意外车祸,各种不幸实际上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仍然是有

  必然的原因的。例如虽然看上是突发的疾病,实际上可能很早就已经有了,只是当时没有察觉而已。意外车祸的出

  现,可能当时不谨慎造成的,也可能平时没有注意交通规则和谦让,从而导致悲剧。其他不幸也可能是这样的。当

  然,有的事情看上去不好,但实际上并非是坏事,正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就是“因缘”。

  对于各种不幸,我们应该尽量以豁达的心态坦然地面对。我们祈祷平安,但一旦痛苦出现时,我们还

  要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定力,努力找自己的不足并尽快提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2008年1月23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74 关于宝钗的美德
374 关于宝钗的美德

  郭旭东

  博友留言:郭先生赞赏宝钗成全他人的美德,我们要看她成全的人是谁?几乎无一例外是她的“上司”

  和她用的上的人。在香凌请她教写诗时,我们没有看到成全。在王夫人逼死金釧后,她开导王夫人,多给几两银子

  就可了了,我们没有看到对生命的尊重,没有看到罪不至死的人被逼死后的惋惜和愧疚。在这件事上,没有看到对

  弱者的成全。尤其在宝钗冒名顶替黛玉与宝玉成婚的事上,我们看到的是杀死黛玉的帮凶,而不是美德。她若真有

  德,最起吗可以要求以真名真身份成婚。若换成黛玉,她会这样做吗?一个人在关键事上体现出的品德才是大德。

  汪精卫私德很好,不嫖不赌,但因为在该抗日时却与日本合作,助纣为虐,成了千古罪人。什么是道德的取舍,立

  见高下。黛玉和宝钗的品德熟高熟低,也见分晓了吧。&;nbsp;

  以下仅从佛学的角度探讨一下,仅供参考。&;nbsp;

  我们知道,宝钗受佛学思想的影响非常深厚,她一直在探讨人的本性、解脱和慈悲的问题。佛家认为

  众生平等,所以慈悲是针对任何众生的,并非仅仅是自己的上司或自己用的上的人。&;nbsp;

  香凌在请宝钗教写诗时,宝钗为什么没有答应呢?我们看一下《红楼梦》第48回《情人情误思游艺慕

  雅女雅集苦吟诗》。看一下这一段:&;nbsp;

  香菱道:“我原要和奶奶说的,大爷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

  顽,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只是没个空儿。就每日来一趟,慌

  慌张张的,也没趣儿。所以趁着机会,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个作伴的,你也遂了心。”

  可见,宝钗还是对人善解人意的,尽量成全别人的。那么,宝钗为什么不答应香菱教她写诗呢?因为

  宝钗主张解脱,不主张“自寻烦恼”。宝钗认为香菱有点呆笨,领悟人生真谛、寻求自在解脱应该从事情的学习和

  磨练中克服自身缺陷、不足去悟道,从理上或文化上入手领悟会相对难一些,甚至是自寻烦恼。我们看宝钗是这样

  对香菱说的:&;nbsp;

  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

  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

  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nbsp;

  也就是说,宝钗要香菱先在事上学习、磨练,克服一下发痴发呆的习气。&;nbsp;

  在香菱学诗学得发呆的时候,宝钗对香菱说:“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

  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验证了宝钗的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