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天皇召开御前会议批准了内阁总理大臣和外务大臣共同起草的条款,并任命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为此次谈判的全权代表,同中国代表举行会谈。
却说大清帝国政府得知日本政府同意议和,遂立即转请美国大使田具代向日本求和,并委派户部侍郎张萌桓,湖南巡抚邵友廉为全权大臣赴日本求和。中国议和代表团到达日本后,要求会见日本和谈代表,共同磋商谈判时间、地点、程序。不料日本和谈代表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竞拒而不见,只派人传话道:“中国所派代表团职位低微,权力太小,和日本国和谈代表规格不相等,因此拒绝谈判。倘中国政府实有诚意议和,当派一亲王或执掌军机的大臣前来重开谈判。”清廷议和心切,对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不敢反驳。纵观亲王和军机大臣中懂洋务者唯恭亲王奕诉和中堂李鸿章。实际掌管清政府大权的慈禧太后权衡再三传下懿旨,令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与日议和。为避免议和再受波折,同时聘请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李鸿章原系曾国藩之得意门生,跟随曾国藩处军从政多年,受益颇多,后来渐踞高位。数十年的官场磨砺,经验十分老到,现任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身居高位后,对世界风云更是潜心研究,特别是对外交更是洞若观火,了然于胸。自知当今世界那里有弱国之外交。此去和谈无非是效彷当年俄人威逼中国人,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罢了。本不想奉旨,再细察各国驻北京使节之间,你来我往,言谈活动的种种迹象无非是互相勾结,明争暗斗,最终都是一样,为了保护其本国利益,以不惜牺牲中国利益为底牌,遂决定奉旨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求和。乃秘密晋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和慈禧言道:“日本自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以来,即谋求开疆拓土,以缓解其人多地少的矛盾。经数十年之备战,其兵锋之锐可想而知。其兵锋既锐,必志在必得。如今我水陆两路皆不能遏其凶焰,任其扩展下去,更是兵连祸结。当今之计只有迅速停战最为上策。不过要想停战,难保日本国不提出割地赔款的要求。为臣虽愿拼将一切去向日求和,但决不愿承当割让大清帝国土地的罪责,请万岁和太后另遣他人。”慈禧道:“既委你为全权代表,那么一切主张就是你拿,后果怎样,我给你担着。”李鸿章得了慈禧太后这一承诺遂于一*五年三月十四日率其子李经方,偕同美国顾问科士达前往日本议和。
李鸿章到达日本山阳道海口,地名马关时,日本已遣专使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在马关等候,双方寒喧毕,便定下次日在马关的春帆楼开始谈判。
(六十六)
三月二十四日中日双方第一轮谈判时李鸿章首先提出:“中日双方既然坐在这里议和,那么议和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停战。”伊藤道:“还是先订立议和条约,方可停战,如日方同意现在停战,而中方不能同意日方所提议和条款,那时不是两国还要开战,岂不麻烦!”李鸿章道:“你我都身为国家重臣,肩负全权代表使命,先叫双方军队各守现状停止作战,这才是两国邦交通过谈判走向和平的正当途径。还是先通知各自军队停战,然后再议和约。”陆奥宗光言道:“停战可以,那就请李中堂先以山海关、大沽口、天津三座城池抵押给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国可以向阁下保证命令军队维持现状停战待命,如中堂不能以此三处抵押的话,那么就等帝国军人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后再停战。”李鸿章面对伊藤咄咄逼人的气势,陆奥宗光玩世不恭地调侃,憋了一肚子气,但是既不敢反唇相叽,又不能答应对方的无理要求,只好软磨硬泡,拖延时间,今天谈不行,明日再议,明日又谈,又复明日再谈,真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料连着几个明日下来,激怒了日本国的一个名小山半太郎的,躲在李鸿章从春帆楼回往宾馆的途中准备行刺李鸿章。这日双方谈判又无结果,李鸿章坐着马车回往宾馆突听得一声枪响,本能地将脑袋一偏,被击中左额,鲜血直流,从人急忙呼叫,日本警察捉拿刺客。李鸿章也不管刺客能否捉到什么情由,在众人簇拥下,捂着面颊逃回宾馆养伤调治,双方谈判遂中止。李鸿章在马关遇刺的消息一时轰动各国,各国报纸皆纷纷评论,指责日本霸道,替中国代表鸣不平,日本自知理屈,害怕列强干预,日本国难以应付,其实日本国自与中国开战一年多来,兵员伤亡,财政消耗已成强弩之末,即使跟中国作战也已无力组织新的战役了,谈判时不肯停战,还要继续扩大战争只不过是故作声势,以助讹诈勒索而已。遂一面遣医给李鸿章治疗,一面遣使至李鸿章病榻前谢罪,并暗示李鸿章可委派代表商谈。李鸿章抓住时机,电告清廷在养伤期间由其子李经方代理钦差大臣与日本谈判。
三月二十四日中日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周(即二十一天)的停战协定。同日向中方提交了和约底稿。在提交和约底稿时,伊藤博文对李经方言道:“和议倘若不成,日本决定进攻北京,只要我的命令一下,七十艘运兵船舳舻相接,直往战地,那时不知全权代表离开此地可否安然回到北京,我大日本帝国也就不能保证了。”四月中旬,李鸿章伤渐愈,再说离停战期限已经不远,李鸿章、李经方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春帆楼进行了议和条款的谈判。伊藤博文道:“停战多日,期限已无多,议和条款当从速定夺。中堂对我方条款所提各条,只有‘允’和‘不允’三字可说。”李鸿章心中暗怒,但表面仍保持平静,不动声色地驳斥道:“既是两国谈判,难道不准分辨?”
(六十七)
伊藤博文道:“辨论可以,但是所提条款不得减少。”李鸿章道:“阁下是知道我国近况的,近数十年战祸连年,原本富足的我国现在已是国困民贫,贵方所求者当以我国力所可及为好。”伊藤博文嘿嘿一笑道:“这样吧,停战期限已经无多,中堂所言对和谈也确有诚意,为免徒争口舌多方辨论而浪费时间,我以实告诉阁下我们现在所议的条款是我国政府因对阁下保护不周,致使中堂受伤以后所作的最后修定稿,比原来向贵方提交的和约底稿已经作了很大让步,以表示对阁下的谦意,倘阁下再欲徒争口舌,我想也是枉自劳心费神罢了。”李鸿章早将前后两次议和条款作了比较,认为日方所提条款确比原来和约底稿作了退让。权衡再三,遂于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一*五年)四月十七日在春帆楼和伊藤博文签订了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为屈辱的《马关条约》。大致内容如下:
一、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二、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三、赔偿军费二万万两白银。
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为商埠,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五、中日旧订之约章一律废止,以后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自由制造产品,运往中国内地时按进口货物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条约中还规定,为保证中国履行条约,日军暂时占领威海卫。
中国国内闻知《马关条约》的内容后,全国大哗。各阶层人士纷纷要求拒和废约,迁都再战的呼声震遍全国,台湾人民骤闻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皆惊吓无人色,复奔走向告,继之跺脚号哭,于市井乡里,声震于天,达于四野。痛定思痛,遂联名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而决不愿拱手让台,并集队*,高呼“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北京城中则高呼“杀李鸿章以谢天下”。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日本侵略者便堂而皇之地对台湾发起了进攻,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面积35760平方公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享有中国宝岛之称。中法战争后,台湾成立行省,升原三宣总督刘永福为台湾巡抚,此时,刘永福已是花甲之年,在反日分子唐景淞、林朝栋、杨汝翼等纷纷内渡后,毅然挑起抗日重担,和副将杨泗洪等组织起“宁为义鬼战死,不作顺民苟活”的台湾人民抗击日寇的侵略。从1895年6月至10月,与日寇顽强作战达5月之久,战斗一百余次,击毙日军中将白川供能久亲王及山根信成少将,歼灭日寇三万二千余人,终因日军兵力太大,孤军无援而战败。但台湾人民保卫祖国的斗争仍在前仆后继地继续着。
李鸿章在全国一片竭力反对和咒骂声中不敢骤回北京,躲在天津装病。慈禧知李鸿章久不入朝,系怕朝堂中诸大臣讥笑指责,乃下旨令帝师、现任户部尚书翁同和入值军机,令荣禄接任直隶总督,降李鸿章为两广总督,即日赴任。李鸿章大喜,乃往广州赴任去了。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图中兴光绪帝变法,雪国耻义和团抗敌
(六十八)
却说甲午战后,大清帝国与日本定下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后,中国的北方近邻——沙皇俄国,去年刚刚即位的皇帝尼古拉二世见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大怒。立即召开御前会议,尼古拉二世对群臣说道:“俄国的国土多半是冰天雪地;俄国的疆界应该是向南、向东拓展,俄罗斯皇帝的尊号应该是:俄罗斯皇帝加中国皇帝再加上日本国的天皇。如今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是削弱自己以资敌国,我们希望中国弱下去,但是我们不希望日本因之强大起来。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岂不是阻碍了我们向南发展了吗?众位爱卿有何妙计?”时在中国任俄国公使的喀希尼奏到:“为今之计,政府当尽快和法国、德国取得联系,指责日本向中国索要太多,令其将辽东退还给中国。法国向为我之友邦。料其肯定愿意和我们并肩对日本施以干涉。德国虽然不愿意干涉日本,但见俄、法两国行动一致干涉日本,恐其孤立,我国政府再利用其恐惧的心理而邀之,彼必同意与俄法两国一致行动。日本国虽然强盛,也只是和如中国、朝鲜这类落后之弱国相比而言,比之与英美,则显其弱,比之与俄德法,在微臣看来,也只能是伯仲之间。今日本在与中朝两国鏖战之后,国力已经困乏,俄德法三国任何一国日本也难对付,今见三国一起向其发难,料其必有所忌惮而允之。”尼古拉二世大喜,遂照计行事。数日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外务省发出联名公文。责令日本将辽东还给中国。日本天皇睦仁乃聪明睿智,颇具雄略之君主,怎肯将到手的东西轻易放弃,不允。俄德法三国见睦仁天皇不肯答应,遂各派舰队迤逦东来,摆出要与日本国决战的架势,停泊在辽东近海之上。日本国虽称强大诚如喀希尼所言,只能在如中国一般落后国家前称雄而已。今见俄德法三国联袂而来向其挑衅,只好忍气吞声答允三国之提议,可以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不过中国需再出白银一亿两。俄德法三国各派公使,替中国与日本斡旋。最后议定:“由中国以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
三国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后,俄国政府以大清国恩人自居,遂遣喀希尼为特使准备效前朝,伊格那提耶夫向咸丰帝索谢之故事,往中国向光绪帝索谢。喀希尼受命后不久,恰逢俄皇加冕,清廷遣李鸿章为特使向俄皇祝贺。喀希尼遂乘机以软硬兼施之手段,诱使李鸿章再度上当。李鸿章不得以在征得慈禧太后同意后于一*六年六月与俄国政府签订了《*》密约规定:一、中国俄国从俄国境内建造一条铁路——中东铁路穿越中国之黑龙江,吉林境内,直至海参崴。不论在平时,战时均可用它运送兵员,武器,及各项物质。二:俄国军舰战时可以进入中国的一切港口。
(六十九)
俄国在干涉还辽在中国获利后,德国急而效仿之。于一*七年以钜案为借口。派遣军舰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强迫中国政府于一*八年三月六日与其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将山东变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政府见俄德两国在中国相继获利,自然不甘落后。遂强迫中国政府宣布不把海南岛让给别国。又逼使清政府于一*九年十一月与其签订了《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条约规定:一、法国可以在广州建立海军基地。二、法国有由广西龙洲至镇南关的铁路修筑权。三、中国僻河口、思茅为商埠。自此,将广西、广东、云南纳入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侵略中国并强迫中国政府与之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英国政府为了保持英国的侵华优势,不让别国势力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