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演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椅子上的义律身边,躬作腰轻声问道:“司令官阁下,叫下官来有何吩咐?”义律稍稍坐正了身躯,把脸转向余保纯,面带愤怒的斥责道:“你们的人民太不友好了,你们应该立即制止你们人民的粗暴行为!否则,帝国军队要采取报复行动的,你们可千万不要后悔呦。”“是,是,是,请司令官阁下息怒,我向你告辞,立即去弹压。”

  (十六)

  余保纯走出义律的指挥部,掏出丝帕,擦了下额头的汗水,匆匆赶回向奕山报告。奕山当即责成余保纯率同早已赶到广州向奕山禀报,民众暴动的番禺,从化、佛山、增城、花县等各县的县令,梁星源,张熙宇等一同统领巡兵 ,耀武扬威地登上广州城楼。余保纯对围城的民众大声说道:“英国军队占领广州,朝庭自有主张,现在双方代表正在和谈,请各县民众自行回归乡里,不得聚众生事。有不听本府劝诫,仍聚众闹事生衅,致误朝庭议抚大计者,一律杀无赦。”迫于官府的压力,围城民众纷纷退出。

  出于对民众威力的恐惧,义律于六月七日率占领广州之英军退出广州。英军退出广州后,士气大减。一日卫士来报,有美国人旗昌洋行的经理福士来访,义律出舱亲至甲板迎接。原来那福士是早就经营向中国倾销鸦片的美国巨商,和义律私交甚厚,双方见面寒喧了一阵后,携手步入船舱。就坐后,福士直陈来意对义律说道:“司令官阁下率军对中国政府实施惩戒,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愿意给予支持,现已派加尼为司令官决定在最近对中国采取一次大的行动。”“贵军对中国实施攻击时,为了减少贵军的损失,也为使中国措手不及,扩大贵军的战果,更为了体现贵我两国的真诚合作,贵军的军舰可以悬挂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到临近地点和准备实施攻击时再换上英国国旗,岂不是更容易麻痹中国军队而收到突然袭击的效果。”“ok”。义律高兴地站起,神采飞扬地拍了拍福士的肩膀。“老朋友,我们的女王陛下一定会好好地感谢你的。”却说义律从已占领的广州撤出的消息传到伦墩。维多利亚女王甚为不满。对巴麦尊等大臣道:“这个义律也太不能办事了,既然拿下了广州,逼得中国军队退出广州,和约未签,大英帝国所图利益并未得到,就擅自撤出占领地,再说,大英帝国军队在占领中国广州时,并未曾听说中国政府在军事上有什么不利于大英帝国的任何军事举措。仅仅是中国民众围城两日就吓得撤出广州,这种人能干什么大事,真是丢尽了帝国的颜面,损尽了大英帝国的军威,这种人还能当什么统帅,现在我就罢免了他,由璞鼎查接替义律职务,火速往中国赴任,璞鼎查到任后,义律速回伦墩,听候裁处。”又命巴加为国家军队总司令,兼任侵华海军总司令。璞鼎查接替义律后,重新部署一番,即率军北上。一八四一年八月二十六日攻占厦门,九月底二占定海,十月侵占镇海、宁波,再攻吴淞。大大加快了侵华步伐。中国的东南沿海,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战事愈演愈烈。东南沿海守将几经易人仍难扭转危局。两江总督裕谦,江南提督陈化成,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等相继阵亡。四二年三月慈溪失守,五月浙江海防镇又告沦陷。璞鼎查又率领海军数千人,战舰八十余艘朔长江而上,不战而克江宁。时任两江总督牛鉴一面向英夷乞降,请求璞鼎查暂先按兵不动。一面向道光帝上奏告急本章。告急文书接二连三地传至道光帝的龙案上。

  (十七)

  道光帝看了各地告急文书暗自思忖。“南京是中国江南重镇,控驭着长江和运河两大水道,长江以南的漕米税银都要先运到南京,然后由镇江顺运河北运京都,如果南京被英夷攻占,岂不是被英夷卡住了我大清政府的咽喉,遂即令盛京将军耆英速往南京,会同两江总督牛鉴与英夷议和。耆英到达南京后派人至英军旗舰皋丽华号向璞鼎查呈递议和照会。璞鼎查傲气十足地说道:“本全权代表不愿与琦善,伊里布二人以外的其他人进行和谈,请大清帝国政府慎重考虑。”耆英、牛鉴无计可施,只好将英全权公使璞鼎查的要求具实上奏道光皇帝。道光明知琦善、伊里布早就与英夷勾结,出卖大清主权,如今英夷又指名道姓提出要此二人主持和议,只会把大清的主权去献媚英人,绝不会为大清利益而据理力争,有心不从,但又惧英夷炮舰之威。只好重新起用琦善、伊里布。

  临行前道光帝对琦善、伊里布二人言道:“卿为议和重任,唯望专意议和,府顺夷情,必要时可便宜行事,务期妥速办理,不可稍涉游移。”琦善,伊里布辞别道光帝,离开京师于八月中旬到达南京会同耆英,牛鉴与侵华海军总司令,特命全权公使璞鼎查会谈。璞鼎查特意将会谈地点订在英侵华旗舰之上,会谈前,首先陪同中方谈判代表参观“皋丽华”舰,“皋丽华”舰长数十丈,排水量达六千余吨,甲板坚厚,舰上配置重炮七十二门。琦善等人何曾见过如此巨舰,一个个看在眼里,惊吓在心中,待至参观过后,惊怵之心都不能安定,又心惊胆战地坐到谈判桌前。

  璞鼎查一面摸着唇上撬起的棕色八字胡,一面眯虚着双眼斜视着不断拿出丝帕擦拭额头上汗水的中方代表缓缓说道:“本代表受英吉利帝国政府女王陛下亲自委派全权处理对华事务,不知各位是否受大清国皇帝陛下委派全权从事议和呢?”“是的”。“那好,现在我代表大英帝国政府向贵国政府提出议和条款:第一,赔偿军费银两千一百万银元,缴纳广州赎城费六百万元。赔款全部用银元支付。第二,割让香港给大英帝国暨嗣后袭王位者长远踞守主掌,任使立法治理。大清帝国不得有任何干涉行为。第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通商,并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英吉利帝国兵船有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和保护英吉利帝国商民的权利。此后英国商民来华通商所应纳进口之关税由双方秉公议定并按例缴纳。第四,英人在华犯罪或和中国人发生冲突,英吉利帝国领事有权裁判。第五,将来大清帝国有新恩施及各国,英人应一体均沾。”中方如答应上述五条条款,大英帝国同意双方罢战,重修盟好。

  (十八)

  耆英、琦善、伊里布、牛鉴,相互望了望,表示无有异议。遂将璞鼎查所提条款成文,定名为《中英南京条约》,双方代表签字。时闽浙总督邓廷桢闻讯琦善、耆英,伊里布,牛鉴等人与璞鼎查签订此五项丧权辱国之条约,悲痛万分,遂联名上书道光帝云:“琦善、伊里布与英夷久有勾结,皇上不应受英夷之要挟,起用此二人参与议和。英夷虽强,但远隔重洋,向我用兵,我国若倾全国之力,英夷也未必获胜矣。今英夷虽在沿海获利,乃一时之胜也,因我一时小挫英夷一时之小胜,即定此丧权辱国之条约,我大清帝国国威何存,况割让土地乎,香港虽小,有关国体,国土割让,国权尽失,国格不保。况国土割让,大有被外敌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从此我中华则外患无穷矣。况南京条约的五条均系丧权辱国,请万岁三思,内惩权奸,外绝条约,振中华之雄风。躯英夷于海外,则中国幸甚。道光帝览邓廷桢等联合之奏章后,沉吟良久,搁置一旁。于九月十三日批准了《中英南京条约》。十二月二十八日,维多利亚女王也批准了《中英南京条约》于是中英双方息兵罢战。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美国,美国政府立即下令美国在中国领海扬威的舰队司令加尼,国会外交委员顾盛为专使,强迫中国政府也要求割地赔款。一九四四年二月,加尼顾盛率战舰到达澳门,向中国政府正式发出“要求割地赔款的照会。道光帝慌忙派耆英与之周旋。顾盛对耆英道:“广州禁烟。美国和英国一样蒙受巨大损失,只是美国政府本着息事宁人之态度没有对中国以兵戎相见,是等待贵国政府的觉悟。如果贵国政府置美国政府和善睦邻的邦交政策于不顾的话,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可能有使中国人民再尝战祸之必要。”耆英听到这里,内心惊惶,脸色也为之一变,急忙答道“贵使息怒,一切好商量。”顾盛道:“大清帝国政府如想使其人民免遭涂炭,必须根据《中英南京条约》文本使美利坚合众国享受利益均沾之条款,美国兵舰也有在中国开放口岸,停泊巡查、贸易和保护美利坚合众国商民的权利。贵钦差倘能促使贵国政府答应上述条款,合众国对阁下以朋友相待,并且会一定重重酬谢阁下的。”耆英暗思:“先例已开,驳之无益,我纵然不允,换个旁人也未必不允,再说皇上要我对美国主持和议,因我不允诺美方所提条款导致和议破裂,再启战祸,皇上不光会说我无能,说不定还要治我办事不力之罪,唉,算了吧,落得个顺之吃好酒,免得讨人嫌。”遂同意顾盛所提各项条款,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就在美国胁迫中国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后不久,西方又一帝国主义国家法国也趁火打劫胁迫大清帝签订了《中法黄浦条约》,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回 洪秀全举义金田村,英法国再兴鸦片战
(十九)

  书接上回,就在《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相继签订之时,激恼了广东花县一位英雄,此人姓洪名秀全。洪秀全自幼好学,胸怀韬略,腹藏珠玑。但因家境贫困。无钱买通考官,因而屡试不第,只在乡村当一名教书先生。眼看着清政府的*无能,列强屡犯,国权沦丧,资源外流,而西方的宗教和鸦片一起涌向中国,冲击着中国的古老文明和社会经济,而心怀忧虑,郁愤难平,一朝又想起,国家、民众受洋人凌辱,愤而提笔疾书七绝一首,以泄心中怨愤。诗曰:“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横扫六合定乾坤。”写毕,拿在手中左看右看,端详,揣摸,看看有无不当之处。恰好此时同窗好友冯云山来访。洪秀全遂即放下诗而起立相迎。因为是老朋友聚会,双方也没什么讲究,客套几句后相对坐下。冯云山见桌上一首七言绝句,遂伸手拿过,细看一番后,笑言道:“洪兄所题新诗,明眼人一看,即知兄抱负非凡,且有谋反之意。莫非洪兄真打算轰轰烈烈地干一场不成?”“什么谋反?只为天下苍生焦虑耳!你看如今堂堂中华古国,如今*到何等地步?奸佞谄媚之臣,充塞朝堂,肖小苟且之徒举目皆是。文官贪婪,借国难敛财,武将惜命,遇强敌则乞降。外强乘机而入,丧权辱国之约接踵而来。四万万人民如处倒悬。你我身为中华儿男,怎能偷闲,置之不问耶。”冯云山道:“问又如何问法?”当今之世,济世良臣并非没有,不过皆郁郁不得志也,你说那林则徐,邓廷桢、可算是文韬武略,常人难及,广州禁烟何等轰轰烈烈,可是却遭充军革职。关天培赤胆忠心,虎门一役,尸横沙场,这些有材有识,忠贞不二之臣到头来还不是只落得个一声长叹。琦善,伊里布之流,弄权卖国,可算是罪大恶极,反倒位列朝堂。外强屡犯,国权沦丧,究其原委,根子就扎在朝廷*,你我虽有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也只好是望洋兴叹,除非是推倒清廷,江山换代,方能内救黎民,外逐列强。洪兄为人向来是志向远大,若果真有推翻清室江山,重新整顿山河之意,冯某愿以吾兄马首是瞻。”洪秀全笑道:“造反可是要杀头的。”“头砍掉不过碗大一个疤,过二十年又是一个好汉。”“好,好,好!那我们琢磨琢磨看,应该怎样才能干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总之,既不能象世人所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不能象有些地方一声呼唤,揭竿而起,可是还没等形成气候即被官府*下去剿灭精光。”“洪兄所虑极是,要想干得轰轰烈烈,非唤醒民众不可,我中华民族素有不堪忍受外来压迫之习性。今民众见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掠夺自己的财物,欺压自己的同胞,既仇视外国人之强暴,又怨恨本国官府之*与无能。现在只要有人领头登高一呼,民众必纷纷响应,踊跃参加。只有组织起广大民众,才能干得有声有色,可是官府是绝不会让我们组织民众而置之不理的。”“我想现在清廷极怕洋人,我们何不利用洋教作掩护呢?”说着洪秀全从书架上拿出几本小册子,乃是洋人宣传基督教的《劝世良言》,递给冯云山说道:“你看,既然洋人能用这小册子灌输和麻醉我国民众,我们何不利用这小册子作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