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演义-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严阵以待、誓死杀敌报国,以雪国耻。现双方仍在激战中,特此上达。职秦德纯庚晨。”蒋介石听陈布雷念完电报,随即想到:“倭寇已经挑战,是不是就抓住此次倭寇挑战之时机动员全民族进行抗战呢?”正犹豫间,长子蒋经国、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急匆匆地走进客厅。蒋经国上前几步叫道:“父亲。”“什么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好!快念啊。”蒋经国念道:“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抵抗,全国上下应立刻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打算。全国的同胞们,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华北当局与国土共存亡的宣言。我们要求宋哲元将军立刻动员全部二十九军开赴前线应战。我们要求南京中央政府确实援助第二十九军。并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的爱国运动,发扬抗战的民气,立即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准备应战。立即肃清潜藏在中国境内的汉奸,卖国贼和一切日寇的侦探,巩固后方。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蒋经国读完后,一声不响的站在一旁,蒋介石紧抿双唇,面色严峻,良久说道:“毛泽东又走到前面去了。”

  (二百二十九)

  说完叹了一口气,停了有两分钟,又接着说道:“向山东乐陵发报。”口头电文道:“明轩兄,兄省亲故里,殊不知倭寇又起战衅,兄当速回北平,主持大计,以驻保定指挥为宜。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站在一旁的宋美龄对蒋介石说道:“大令,日寇挑衅,关系国家存亡和民族尊严,孰亲孰重,当请汪主席和孔院长他们一起来商议商议。”“不用去请,他们马上也会来的。战和之事嘛,我心里有数。”正说着,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行政院长孔祥熙,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军事委员会训练部总监唐生智,军令部政治部部长陈诚,委员长侍从室二处主任兼侍卫长黄绍竑、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军统局副局长戴笠、军统局主任秘书郑介民一起来到牯岭别墅。蒋介石一见众人来到,当中还有结义的大哥冯玉祥遂站起来道:“大哥,你好,请坐。喔,兆铭兄你们大家都坐、坐下谈。”各人就坐后,蒋介石表情冷漠地问道:“北平方面的事你们都知道啦。”“知道了。”“共产党就卢沟桥事件已经通电全国了,你们知道吗?”“真好快啊!是不是又唱国共联合,统一抗日的高调?”汪精卫阴阳怪气地问道。“兆铭兄,倭寇如此贪得无厌,我们再不抵抗,恐怕是不行的。再不应战我们是要失民心的。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民众中站住脚,就在于他们善于拢络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不能让共产党把民心都笼络去,那样我们是要*亡国的。”“我和你的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对日本开战必导致亡国,因为我们还没准备好,根本不具备战的条件和力量。勉强应战岂不是拿鸡蛋去碰石头。和嘛,也未必乱,因为共产党的势力很弱,困居在陕北一隅,小泥鳅也翻不起来大浪,乱也乱不起来。”“兆铭啊,我们不能再做有违民心的事了,当前民意的潮流是要抗日,我们的政策若不顺应历史的潮流,我们的后院是一定要起火的,整个国家都要乱套的。说句丢脸的话,你忘了前年在国府门前的三枪,我可不敢忘去年西安的张杨事件哟,据后来查证,这两起事件都和共产党无干,事前共产党都是不晓得的。”“蒋公,我对在国府门前的那三枪虽然记犹昨日,但是对刺客的仇恨远不及对共产党的仇恨。因为我始终没忘你说过的外患只是股癣之疾,共产党才是腹心之患!”坐在一旁的冯玉祥听汪精卫在如此国难当头时刻,仍然不想抗日,欲把抗日的重心移于剿共上,直气得牙根发痒,遂不紧不慢的说道:“难得汪主席如此大度,我看汪主席何不索性更大度些,给那个叫孙凤鸣的青年在国府门前立一铜像,也可以引发我们这些政府大员的深思,那个姓孙的青年为什么不顾自己的性命而当刺客了。”宋子文在一旁看出蒋汪二人在应对日本挑衅在策略上有严重分岐,自己的观点虽倾向于蒋介石,但又因自己和蒋介石的特殊关系,不便表态,更不能象冯玉祥那样直言不讳地抨击汪精卫,致使场面尴尬,遂主动圆场道:“我看对日是战是和,委员长和主席不必争执,现在庐山有许多省长地方长官、军事大员在这里,再把那些未在这里的各省省长、地方长官、军政大员及各界社会名流召集来庐山商讨一下战和大计如何?”“也好,此事宜早不宜迟,请孔院长现在就办,各党、各派都通知一下,叫他们一周内齐集庐山议事。”“好的,我马上就办。”孔祥熙答道:“必要时可叫子文和你一起办。”蒋介石嘱毕。孔祥熙复又对陈诚言道:“辞修,你发个电报给何部长,要他由四川速反南京,筹划对日应战事宜。”“遵命。”陈诚走后蒋介石对王宠惠道:“你现在要办几件事,第一坐飞机立刻回南京,通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董道宁向日方提出抗议,这件事,今天就要办。第二,尽快与英国大使许阁森、德国大使陶德曼、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大使联系,请他们转告其本国政府,申明中国政府不愿事态扩大,请国际方面斡旋、调解。第三,要尽快摸清日本政府对此次事变的态度和意图,及时向我报告,记住没有。”“记住了。”“那你现在就回南京去吧!”“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一回 老夫人教子福寿堂,皖一郎爆毙海光
(二百三十)

  却说宋哲元为避免日寇纠缠,自五月回家乡乐陵至今已两月。为父筑墓事也早已办妥。本想早日回北平。但又惧怕日本人纠缠不休。故迟迟未回任所。七月八日晨七时,副官张友德匆匆送来秦德纯之电报,宋哲元接过一看,顿时面色苍白,缓缓说道:“意料中的事果然发生了。”旋又说道:“张副官,你速拟一电回给绍文要他镇定处之,相机应付。即使作些让步,力谋与日方谈判,求得局部解决,以避免事态扩大殃及全局。”正说着,又一随从副官匆匆走进报告:“蒋委员长来电。”宋哲元一声不响接过电报看后自语道:“情况不会那么严重吧!喂,张副官,给绍文的回电上再加上一句,日方情况,特别是军事动态,请随时报告。”十日下午四时张友德又匆匆觐见宋哲元“蒋委员长又来电了。”“念。”“卢沟桥战火未熄,有扩大之可能,兄当速回保定指挥,余已令孙连仲、庞炳勋率四师北上,为兄之后援。”“张副官,蒋公要我速回保定,你的意见如何?”“我看,军长应遵令行事。再说值此外患进逼之际,明公也应早回北平决断和战大计。”“唉,不是我不急着回北平,只因我回北平后于事无回旋余地,反为不妥。日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早就视我二十九军为眼中钉,逼我将二十九军撤离北平。我现在回北平,正值日方寻衅,气盛之时。倘田代再逼我将二十九军调离北平,你说我该怎么办,答应不答应?不答应;彼一贯恃强凌弱,盛怒之下,战事必将扩大,给国家带来无妄之灾。答应等于将北平拱手相让;国家主权又遭沦伤;我们又将何以面对全国之父老百姓。你想这几年,撤出热察、天津,我们受倭寇的屈辱还少吗?我现在不急着回北平,正欲让绍文、荩忱等与敌周旋,我方的回旋余地大些。如今蒋公已派四师北上。究竟是为我后援,还是别有企图可也说不清啊。这几年我对蒋公纵横捭阖的手段是了如指掌;心存余悸的呦。真难啊!前方日本人步步进逼,背后蒋公难为靠山。二十九军夹在夹缝中日子不好过啊!”说完,一边摇着摺扇,一边耷拉着脑袋在客厅中烦躁地踱来踱去。且不谈宋哲元在客厅中烦躁不安。再说宋哲元母亲宋老夫人。宋老夫人为人深明大义,待人也极宽容。家中所有丫环仆妇皆受其恩宠,因此对老夫人是无不敬畏,老夫人深居简出,闲暇无事,常以看书为乐,有时也和丫环仆妇们说说笑话,逗逗闷子。老夫人所居之处宋府等皆称为福寿堂。老夫人今年七十六岁,生得比较肥胖,常有头晕之症;经医生检查患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连日来,因天气署热,睡眠不足,更觉得头晕得厉害。因此,今日吃过午饭即上床午睡。幸好睡着。一觉醒来,觉得头晕好些,只是觉得天气闷热难受。遂想到:“不如到前面逛逛,再说明轩这几日怎么未来请安看望,是不是那儿不舒服了,看看去。”想着遂往前厅走来。当走近前厅时,看见宋哲元正在厅内一边摇扇、一边踱步,有时唉声叹气,有时又呈烦躁不安之状,从紧皱的眉头来看,似有很重的心思。

  (二百三十一)

  老夫人驻足观之良久,宋哲元也未察觉。老夫人看宋哲元这个样子。遂想到,我儿这几年官虽越做越大,但好象心思也越来越重了。如今肯定是又遇到进退两难的大事了,自古道儿女再大,但在父母的心目中仍然还是小孩子。父母对之关心仍然是胜过关心自己。宋老夫人儿子有事哪能不问,况宋哲元待其母又极其孝顺。宋老夫人在厅外,想了一会近年来,宋哲元主政冀察后的表现,愈想愈觉得情况严重。遂唤道:“明轩,随娘来,娘有话问你。”宋哲元随着老夫人来至宋老夫人住处福寿堂。宋哲元扶着母亲坐下,弯着腰对宋老夫人说道:“母亲,唤儿来有何吩咐。”宋老夫人言道:“你这次回乐陵来已近两月,虽说是为你父修墓,可是为娘看你好象有什么进退维谷之事有意回避似的,几次问你,你都闪烁其辞,有意回避。娘料想你定有难言之隐,因而也不强儿所难,谁想你的心思似越来越重,自儿从北平回来,即使前些日子为你父修墓那几天那样忙碌,儿对娘也是晨昏定省,到娘这儿来看看为娘,陪娘说会儿话,可是最近你已经几天都没到为娘这儿来了。娘耽心你是不是病了。因此娘不放心到前面去看看你,娘看你那个样子,一会儿长吁短叹,一会儿烦躁不安,神色也不对,怎么如今五十多岁了,反显得不及青年时稳健了。纵然是军国中有什么大事,你身为国之上将,主政一方之大员也不至于举棋不定,呈现出如此慌神,烦躁不安之状啊!莫不是小日本在北平有什么大的举动吗?”“娘猜得不错,如今日本军队在卢沟桥……” 接着,宋哲元将日军在卢沟桥挑衅之情节一一告诉宋老夫人。“明轩啊!不是为娘说你,照理说你心里不好受,为娘应该安慰你,不该在你受伤的心上再擦一把盐。可是基于民族大义,娘又不得不说。你想想,你这几十年的戎马生涯都是怎么过来的。今天跟这个打,明天又跟那个打,今天向着张,明天又向着李,成天如同老鼠造反窝里斗,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死的都是炎黄子孙,伤的都是咱中国的老百姓,糟蹋的是老百姓的血汗。削弱的是中国的国力。你们一个个还都以为自己是英雄。可是在外寇强敌面前,你又有几次挺身而出,以舒国难,你算什么英雄?在为娘和天下明眼人看来,你不配做英雄,简直是狗熊。要说是英雄的话娘也不埋没你,前年在喜峰口,你率领二十九军挥舞着大刀杀退倭寇,抖露出俺中国人的威风,你也算是为国家和民族争了光。每想到此,为娘总是喜不自胜,就连俺宋家老祖宗的坟头也觉得高了三尺。如今日寇又在北平寻衅滋事,那是对咱中国的侵略啊!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你为国之上将,主政一方,为冀察最高长官,更应率部下守土尽责。可是你倒好,身为军中主将,地方最高长官竟然畏头缩尾、滞留在家。叫你的部下何以抗敌报国。”“母亲教训的是,可是母亲却不知道儿子这几年这个冀察委员会委员长当的有多窝囊。偌大的一个地方大员,受那日本人的气真是不好说啊!说出来丢人啦,泱泱大国的一个上将,连人家的大佐都能在我面前作威作福,吆三喝四,呼五骂六的。我还得象孙子一般向人家低头哈腰赔笑脸。

  
  (二百三十二)

  儿子这次回来省亲,明说是为父筑墓,实则是在逃避啊!满打满算儿子不在北平能使矛盾有所缓解,可是日本人欺人太甚,竟在卢沟桥把战火点燃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