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劝世良言》,递给冯云山说道:“你看,既然洋人能用这小册子灌输和麻醉我国民众,我们何不利用这小册子作掩护来唤醒和组织我国民众呢?”
(二十)
冯云山拿过小册子翻看了几页,高兴地说道:“哈哈,真有你的,你原来是早就成竹在胸啊,好吧!你说怎么办,云山听你的。”“你明天即回广西,抓紧宣传和组织民众,建立起准备起义的民众组织。我看这个组织就叫《拜上帝会》,把民众聚集在拜上帝会的旗帜下,逐渐灌输天下民众不分男女,本应平等,所以不平等皆是官府盘剥和列强掳掠所造成。号召民众自尊,自强,奋起自救。若不奋起自救,中国必亡。而我民众也将被他人所奴役的道理。冯云山说道:“好,明天我即回广西,照洪兄的吩咐抓紧组建《拜上帝会》组织。从今天起,我算是跟定你这条龙了。不过,请洪兄恕我直言,你也得抓紧组织民众,掌握时机好揭竿而起呦,不要真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那就有负我们今日之盟了。”“贤弟,请放心,弟去广西后还可经常来广东看看嘛。”“好,告辞了。”数年后,‘拜上帝会’形成了以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石开达组成的核心领导。一八五0年七月拜上帝会民众两万余人遵洪秀全密令齐集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按团营编组训练,准备起义。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洪秀全,率杨秀清、冯云山、肖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来到金田村,走到已经结合的队伍前,庄严宣告:“我们准备已久的起义的庄严时刻今天来到了。我们要推翻腐朽透顶的清王朝的政权。从今后,我们要内杀贪官,外驱强权,重整河山,建立起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钱同使,有衣同穿,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太平天国。我们的国号就定为《太平天国》。我们的军队就叫《太平军》。周围会众一阵骚动。紧接着一阵阵‘太平天国万岁’的欢呼声响彻天空。良久,洪秀全以手示意,让大家静了下来,接着说道:“太平天国的建立要靠我们去奋斗,去拼杀。所以我们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但是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是不会强大的。我宣布,从今以后,我们太平军所有将士要听指挥,遵条令,要别男行,别女行。所到之处要秋毫无犯,所有缴获全部缴入圣库,不准占为私有。要同心协力,各遵头目约束,不准临阵退缩。以上几条作为太平军的军纪有敢违犯者,不问亲疏,一律不贷。大家可记下了。”接着又爆发出一阵“记下了”的高呼声。由于太平军所有将士本着救国救民救自己的宗旨,深得人民拥戴。所到之处各地无不箪食壶浆。争相迎接仁义之师。虽频繁战斗,队伍仍发展迅速。九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占领永安后,太平军又进行了整顿,并颁布了新的各种制度。洪秀全自封为天王。同时颁发了封王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冀王。”从此,太平军声威大振,一路攻州掠府,势如破竹,朝野为之震惊。急忙调遣数十万大军委派大学士赛尚阿,亲王僧格林沁,提督向荣,制台胜保等率数十镇总兵层层堵截和围剿。怎奈太平军人人骁勇,个个善战,冲破清军层层堵截,毙杀清军总兵以上将佐数十人,官兵十数万,到第二年年底发展到五十余万人。一八五三年三月十九日攻占南京。洪秀全决定在南京定都,正式建立与清庭对抗的太平天国政权。
(二十一)
太平军定都南京后,刚刚即位的咸丰皇帝大为恐慌。聚集文武于圆明园勤政殿商议剿匪平叛。六部九卿,军机处大臣一致公推。“洪匪势力强大,已占据南方各省,当今善能用兵,精通谋略者非曾国藩莫属。只可惜曾侍郎现在湖南老家居丧。如能及早起用曾国藩,当能遏制洪患,请万岁定夺。”咸丰帝道:“国事如此紧张,不必遵循旧例,着曾国藩就地组建湘军,南方诸省驻军,在籍官员措办的团练,一并听任调遣。务其迅速剿灭洪匪。”曾国藩接咸丰帝旨令后,立即行动起来,率领十余万湘军和所调各地团练与太平军对垒,不久战败太平天国西征军林风祥,李开芳,胡以晃,赖汉英等部。西征军受挫。洪秀全遂令翼王石达开亲临西征军与曾国藩对垒。石达开时年二十三岁,不独骁勇善战。且善权变,识军机,可算是文韬武略无不具备。从金田起义直至夺取南京,几千里征程,数百次战斗,石达开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曾国藩虽善用兵,但和石达开对垒只能是棋逢对手略输一筹了。接连几仗是屡战屡败,几乎全军覆没。气得曾国藩连呼:“屡战屡败,有负皇恩。我还有何面目立于人世乎。”说着就往水里跳幸被部属拉住,方得保全性命。时部将淮军统领李鸿章闻听曾国藩因兵败欲图自尽的消息,遂奔赴曾国藩大营相劝道:“兵无常势,胜败也系兵家之常,汉高祖曾屡败于项羽,垓下一战而获天下,大帅又何必轻生致贻他人耻笑耶。末将有一计,可破洪杨乱党。”曾国藩一听有计可破洪杨急忙问道“何计。”李鸿章道:“洪杨作乱以来,所到之处,使洋人利益大受冲击。英美法三国使团一再表态。愿意帮助中国政府*洪杨之乱,其条件是对《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进行重新修改。我想,洋人要求修改条约无非就是想从中多得点利益,借洋人之兵勘洪杨之乱,息我之兵,省我国之军费,以省军费之银而酬洋人,有何不可。且洋人中,有一美籍人华尔,系海盗出身,在美国犯有重罪,现逃在上海,幸上海地方官为其周旋,说通美使,赦免其罪。华尔其人擅长军事,且特爱冒险。洪洋部将李秀成攻苏洲后,兵进上海。上海地方官吏和外国巨商组织了一支洋枪队,与乱党抗衡,华尔任洋枪队司令,其始建之初,其成员大多是华尔为海盗时的一些部属,后又从菲律宾、西班牙等地雇佣一批亡命之徒。为了与乱党抗衡,又吸收了上海当地的一批流氓、地痞、混混。如今洋枪队已发展到四千余人,全队装备一律是洋枪洋炮。加之其成员皆系亡命之徒,因此战斗能力特强,以往和乱党巨首李秀成曾多次交锋,乱党均未获得便宜,只是也要花很多银两。
(二十二)
时曾国藩帐下有一很受器重的部将,名左宗棠,向来对李鸿章其人过于圆滑不满,且极鄙视李鸿章崇洋媚外,而且不顾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行为。如今一听李鸿章欲借洋人之力剿灭太平军,忙向前一步,对曾国藩道:“英、美、法三国助我勘乱,意在换约,此兵决不可用,华尔之洋枪队倒可用之。曾国藩遂对李鸿章言道:“你速派人去上海和华尔联络,许以重金,叫他袭扰淞沪,苏锡常,并告淞、沪、苏、锡、常各级官佐之地方守备部队皆应为之臂助,共同袭扰洪匪后院。我这里将兵分六路,分攻九江、岳洲、芜湖、武昌、江宁。”
却说洪秀全在南京城内,派冀王石达开率军西征,丞相林风祥北攻,李秀成,陈玉成分堵江南,兼顾淞沪后,自觉万无一失,静等捷报,遂做起太平天子来了,整日里耽情酒色,歌舞弹唱,在后宫里行乐,把天国大权统交东王杨秀清料理。偏这杨秀清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犹不满足,渐渐地把洪秀全也不放在眼里,所有军事文报,刑赏黜陟,任意所为,根本不奏报,更不与诸王商议,北王韦昌辉虽为东王所节制,但其势力与东王不相上下,屡向洪秀全进言“谨防东王篡谋。”洪秀全也有所察觉,遂对韦昌辉言道:“如今天国重权皆归东王,朕又何能奈何?”言毕泪如雨下。韦昌辉见天王如此,遂暗下决心“誓除东王,以绝后患。”是夜,率众围困东王府,假传天王圣旨。杨秀清谋逆不轨着即加诛。“众将官率兵一拥而入,将东王砍死,合府人众,一个不留,越数日,北王正在府中高卧。东王余党集众围攻,双方争斗,相持不休,洪秀全遣使密召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入靖内乱。石达开,秦日纲为之调停,韦昌辉不服,恼了石达开大声道:“你如此削弱我天国力量,恐怕天国要亡在你的手中了。”说罢愤然离去。是夜韦昌辉又密遣部众围攻燕、翼两王府,石达开闻警,独自逃亡缒城而走,翼王,燕王两府人众均遭北王杀害。洪秀全在宫中闻听翼、燕二王府也遭北王杀害,暗思韦昌辉如此凶残暴虐,不能与之共事矣。“遂暗遣兄弟洪仁发,洪仁达,抚慰东、翼、燕三王余党,并与之联合,围攻北王。韦昌辉率众与敌,不敌败走,逃至清江浦,仅乘十余骑,被围遭擒,押回南京,洪秀全命斩于市,将韦昌辉首级割下,送与石达开,好言慰之,召石达天回南京辅政。太平天国遭如此大乱,东、北、翼、燕四王部下将佐几乎丧失殆尽,四王部下士卒混斗,加之,天王剿杀北王,前后伤亡将士十余万。太平军所存将士无不为之心寒,士气从此也就一落千丈,逐渐走向了败亡的道路。
却说英美法三国公使,屡次向清政府提出换约,以扩大《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所规定的在华利益。咸丰帝下旨委派两江总督怡良与之周旋。咸丰帝对怡良道:“卿一向刚正不阿,但愿此去与洋人周旋,能多动脑筋仅防堕入洋人的圈套之中,有伤国体,以污卿刚正之名。”“遵旨。”
(二十三)
怡良遂领命与英美法三使洽谈。怡良在林则徐广州禁烟时受林则徐影响甚深,对英美法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在与三国使团谈判时坚持维护国权,拒绝英美法三国使团的要求,慷慨激昂地说道:“怡良受命于大清帝国皇帝陛下与三国贵使洽谈。三国贵使在以往和中国官员谈判时从中国得到了巨大利益,与贵使谈判之中国官员因而也得到了贵使与贵国的回报,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的丧失。这些事绝非怡良所为,怡良对他人事向来也不愿妄加评论,但求自己上不负君命所托,下不负民众之倚望。因此,将国家主权奉为至上。今日与三国贵使洽谈换约事,凡丧及中国主权之条款,请三使免开尊口。”英美法三使相互望了望,仍然坚持,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要在长江自由通航,增加镇江、南京、温洲、杭洲为商埠,鸦片贸易合法,减免货物进出口的关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条款。怡良凛然说道:“怡良奉劝三国贵使,不要得寸进尺,请三国贵使上覆贵国政府,倘怡良奉我国皇帝旨令。率一旅之师,侵夺贵国主权,并一再得寸进尺,贵使,贵国政府和臣民当如之奈何,能容忍并一再退让乎。如三国贵使不体谅怡良之苦衷和敝国政府睦善友邦之愿望,怡良不妨直言:中国有可断头之怡良,决无卖国之怡良。”怡良之正义陈词,驳得英美法三国外使默默无言,修约之要求只好作罢。
怡良与外使洽谈得胜,适值此时,又传来洪杨内乱,匪势大减,曾国藩六路调兵,频频得胜,洋枪队华尔助战,洪匪兵穷势竭之报,咸丰帝大喜。朕自即位以来,外寇屡犯,洪杨猖獗,从未有一日之安宁,今日早朝迭闻喜报,朕也要回后宫好好庆贺一下。想到这里遂宣旨道“无事退朝。”自回后宫奔坤宁宫找皇后去了。皇后钮祜禄氏幽娴静淑,温文端庄,咸丰帝对其实是敬之有余,爱恋有差,这日早朝迭闻喜讯来找皇后倒实是想与皇后竭力温存一番,以补昔时爱恋有亏之憾,偏是不凑巧,皇后竟去了慈宁宫,不免有点懊丧,加之*难奈,遂往慈宁宫来寻皇后。正行间;突见一簇宫嫔中有一女婷婷玉立,袅娜异常,咸丰帝唤至近前一瞧,身材体格生得恰到好处,增一分嫌长,减一分嫌矮,花容月貌,俏丽动人,不觉把对皇后温存情意移到此女身上。暗思:“我终日忙碌,竞然连这样一枝鲜花也无暇顾及,实是憾事。此女名兰儿,叶赫那拉氏。咸丰帝愈看愈爱,愈觉秀色可餐,看得兰儿一张粉脸晕起桃花,那兰儿,情窦早开。自选进宫中,一年多来,天天巴望着能引得皇上注意而得到宠幸,正如同是大旱之盼云霓,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误打误撞的见到咸丰帝,如此注意自己,暗觉受皇帝宠幸今日有望。想到这里不免心头如同鹿撞,粉脸之上,更增三分春色。若得咸丰帝情不自禁,遂将兰儿拥进别宫,着实温存一番。那兰儿也是时来运转,虽说是初次破瓜,怎禁得虎扑龙腾,自然是痛楚不堪,一声声莺啼燕啭,更激起咸丰帝的龙马精神。恣意虎扑龙腾,把个兰儿揉搓的如海棠带雨,愈显娇娜。那兰儿毕竟是女中魁首。知道咸丰这次宠幸将关系到自己以后一生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