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不如不说,免得自找难看,蒋介石见众人默不作声,心中想道:“还好,能识大体顾大局。”遂说道:“既然大家都无异议,现在我宣布,收回撤退命令,你们仍返回原阵地坚守,阵地已被日军占领的,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来,原来是谁的阵地,由谁负责。正在此时,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刘斐起立言道:“校长,请等一下。这里有很多用兵的老前辈和方方面面的大员,学生我位卑职小,无权对委员长所决定事加以评说,只是责职所在,不能不敬职尽责。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事,学生有看法又不能不说出来,说出来供委员长决策时参考,也算学生尽心尽力了。松沪会战自八月十三日始,至今刚好八十天,我们以伤亡二十万军队的代价,歼灭日军六万余人。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粉碎了日军妄图一个星期占领上海,三个月战胜中国的梦想。在此八十天内,我们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大的工厂迁往内地,也为持久抵抗暴日,保存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们战略取得了重大胜利。战略上中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迫使日本军部决定往松沪战场大量增兵。如此一来,对我有利态势出现了逆转,据可靠情报,日军在最近一两天,还将向松沪战场投入大量兵力。因此我认为委员长在松沪战场已经出现如此大幅度逆转的态势,再坚持两个星期根本不可能办到。阵地很多已经失守,防线也以被攻破多处,久战之军队已经颓痿,以疲惫久劳之师与强敌争两周之短长,学生认为很难实现预期之目的,是将五十余万大军置于危险之境地,假如委员长要我军在上海再坚持两个星期;是为了九国公约组织会议的需要。学生认为大可不必。第一九国公约组织会议能否作出制裁日本的决定,我们先不考虑。我们先考虑九国公约组织,即使做出了制裁日本侵略行径的决定。日本国在军事态势对其极为有利的情况下,能放弃灭亡中国的国策而停止其侵略行径吗?九一八事变,国联组织调查团,可曾停止日寇的进攻,又何曾归还中国之东三省。因此,学生认为对待暴日,只能是依靠自己,依靠我全体国民。对暴日,以暴对暴,持久抵抗,消灭暴日之军队,耗损暴日之国力,坚持国防会议所定,持久作战,逐次消耗,累计歼敌之国策。因此学生建议委员长收回再上海继续抵抗日军的成命。”刘斐的讲话得到了与会将领的一致赞许只是碍于蒋介石不便表态支持,只在心中暗暗说道:‘这个黄埔一期生对形势分析的如此透彻,真是不简单。’蒋介石很不高兴的盯了刘斐一眼说道:“现在我军撤出上海,上海则意味着放弃,中国政府既然已经放弃,难道九国公约组织还会为中国去挣回上海吗!为赢得世界舆论的同情,和九国公约组织的支持。我们必须在上海再坚持一段时间。这是政治和外交的叙事诗生生世世事实的需要。你们这些高级将领,不仅要懂军事,也要懂点政治。好啦,你们还有那个有不同意见啊!”众人皆不做声。蒋介石遂宣布道:“现在散会。各位请回,抓紧时间立即行动。” 两军对阵,攻守进退,本属寻常,关键在于指挥得当,令行禁止。兵法云,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战场之上,朝令夕改,再勇猛的军队也会因为朝令夕改而使将士感到无所适从,试想在无所适从的境况下,部队能有战斗力吗?能不吃败仗?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一片混乱,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正在撤退,接到新命令向原阵地返回的部队又向前线折返。拄着小树棍的,吊着胳膊的轻伤员艰难的行进,马拉炮车,骡驴拉载给养的木制马车,在拥挤不堪的道路上走走停停,撤退的部队和折返的部队在同一条道路上相互夺路,拥挤着,争吵着,还夹杂一些焉头耷脑的情绪不好的下级官兵在怒骂着……。
却说柳川平助中将奉命率十六师团与从华北抽调的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等部组成第十军加入上海派遣军序列,柳川平助中将接到松井石根大迂回战术的命令后想道:“派遣军司令官的这一招果然厉害,目前上海战场中日双方激战正酣,而且中国军队已经显露出阵脚不稳的现象,从中国军队很多无作为的行动看来高层指挥方寸已乱,此时我第十军近十万兵力猛烈投入到淞沪战场,取得淞沪战场的胜利,尽早占领上海是毫无疑问了,只是要多多的消灭中国军队,削弱其抵抗能力,动摇其政府的抗战意志,使其失去战斗能力才好。现在中国军队正高密度地集结在淞沪战场,并仍呈现出胶着状态,无力照顾侧翼及其纵深地区,从侧翼登陆,采取大迂回之态势绕道中国军队侧后,切断中国军队之退路,对中国军队呈包围之态势,将大量中国军队歼灭在淞沪战场及上海附近地区确是很有可能的,遂下令于十一月五日拂晓与海军舰队协同,以舰炮对中国军队阵地猛轰数小时后,第十军三个师团近十万兵力分别在南线杭州湾之全公亭,金山卫,漕泾,乍浦,北线,北峁渡至浒浦登陆。原先本已采纳叶挺之建议,在杭州湾,预设之八十八、八十七两师兵力因为接总参谋部命令撤退之命令已经撤退,后因为遵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命令,此两师兵力又转用于他处,致使杭州湾一线只有几个连防守,以致日军在几乎无防的情况下轻易登陆。
第十军从中国军队侧翼登陆,严重地威胁淞沪战场中国军队的生存,中国政府统帅部,军事委员会从淞沪战场的态势,感到了事态的严重,遂决定各部全线后撤,由于失去了撤退的先机,几十万大军的撤退实际演变成舍弃阵地而逃的溃退局面。日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占领了整个上海及上海近郊地区,恰在此时日本东京侵华日军的大本营又下达了迅速扫荡上海附近之中国军队,结束淞沪会战的命令。松井石根遂下令各部乘胜追击,中国军队在混乱的溃退中又加大了伤亡。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十一回 阎百川会议保太原,卫俊如忻口战强敌
却说坂垣师团自入侵中国以来,仗打得很顺手,分兵数路,掠地攻城,所到之处,皆所向披靡。因此手中连预备队也没有留,二十一旅团在平型关被围,三浦敏事急电坂垣向其要兵增援时,坂垣手中无兵可派,急了,只好向察哈尔兵团司令官东条英机求援。东条英机和坂垣征四郎私交甚厚,二人皆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坂垣是第十六期,东条是十七期。在校读书期间,坂垣征四郎以才思敏捷和颇有政略而驰名于校,东条英机虽晚一届,但东条英机之父东条英教在甲午战争时就以智将闻名海外,晚年所著兵书《战术麓之尘》被日本军界称之为陆军之宝典。东条英机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可以说一出生即受其父军阀思想之熏陶,因此而养成一个倔强顽皮的个性,少年读书时即以“打架王东条”的绰号在同学中享有盛名。在陆军士官学校读书时,东条以刻苦学习、优异成绩和不惜以死报效王室的志向而名扬全校。坂垣和东条二人的共同志向就是愿为天皇效忠为大和民族开疆拓土,而二人开疆拓土所选择的第一个目标都是中国。平时二人相聚时时常就迟早要对中国用兵进行讨论和研究,坂垣常说:“中华民族,国弱民穷,人不修德,也不求知,夜郎自大,不谙世间时事,应该受到惩罚,我大和民族是伟大的具有才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是能够主宰世界的民族。”东条英机说道:“只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蜗居于三岛是天道的不公,中国的丰富矿产应归大和所有。中国辽阔的土地应该由大和民族来主宰。”共同的志向成为连接二人的纽带,二人相约,将来驰骋疆场政坛之时,一定要互相提携,互相支援。从多少年的交往中,二人也确切地认识到只有互相提携,互相支援,才能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因此,东条英机一听说坂垣师团之第二十一旅团在平型关受挫,当即命令:混成第二旅团,混成第十五旅团,独立第一混成旅团分别由大同,右玉,怀仁南下,攻击前进,增援第五师团,向中国军队实施报复。二十九日突破三十一军的防线茹越口,骑兵第一军的防线平鲁等地,进而攻占繁峙,崞县,平型关西面的铁角岭。和坂垣师团互为犄角,相互呼应,在晋北形成钳形攻势向中国守军步步紧逼。平型关的中国守军几乎陷于被包围的态势。三十日拂晓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一面命令中国军队撤出平型关向五台山转移,一面急电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阁下,日寇攻势甚急,晋北数县失守,且还有大举南下之势,请委员长速派精锐之师驰援山西,以保太原。”蒋介石接到阎锡山的电报后沉着脸倒背着手在室内来回踱步,一圈,又一圈,也难以抑制心头的烦躁,派兵吧,手头却无多余部队可派,不用说要精锐部队了,淞沪战场中日双方鏖战正酣,连保卫首都的部队都派往淞沪战场了,哪来的精锐部队。再说远水解不了近火啊!不派兵吧,山西在华北的战略地位又极其重要,晋军的战斗力又特别差,日军突破内长城防线后,太原的形势已相当危急。踌躇了半晌,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只好这样了,先转用平汉线兵力以巩固山西罢。”当即下令,“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华北日军猖獗,南下数日,夺占晋北,威胁太原,现据华北战局需要,晋升你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令你率所部及第九军、第十四军和八十五军速赴晋北,以扭转败局,利用忻口要隘,与日决战,抑其锋芒,巩固山西防御。”卫立煌,字俊如,生于1897年,安徽合肥人,军事上很有建树,时为陆军上将,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其用兵,调度有方,指挥刚毅,日寇攻占平津以来与日寇打过几次仗,日军知道卫立煌是中国军队中的一员虎将,称卫立煌是*虎。卫立煌接蒋介石电令后,当即下令:“通知各部,星夜兼程,赶赴太原。” 翌日,卫率所部到达太原至长官司令部晋见阎锡山,阎锡山亲自出迎:“老弟,辛苦了,百川等已恭候多时了。”“俊如不才,奉委座谕,听候阎长官差遣,特来报到。”“你来得正好,因日势猖獗正在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方略。”卫立煌随阎锡山来到会议室,诺大的会议室内坐了不少人,到会的有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以及各部军以上将官,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三十四军军长杨澄源,十五军军长刘茂恩,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等,*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刚好也在太原,对保卫山西的作战,中国共产党极为关注。毛泽东特派*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与阎锡山频繁接触磋商。当然阎锡山也不客气,凡是有关抗日大计的,都要恭请周恩来等一起磋商,今天请周恩来,朱德等来是研究如何保卫山西,保卫太原的高级将领会议。
会中阎锡山讲道:“敌华北方面军之一部会同察哈尔兵团的部分兵力突破内长城防线占领晋北并向南步步紧逼,大有南下太原之势。我意利用忻口要隘与其决战,有效的歼灭其有生力量,挫敌锐气,阻敌南进,各位可有不同意见。”众人皆说同意阎司令长官决策。“既然各位无有异议,现在我命令将所有部队编为左中右及总预备队四个集团军。由杨爱源率第六集团军并指挥第六十八师,第七十一师,第一二一师为左路军,在黑峪至阳方口一线占领阵地,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第十四集团军并指挥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第十九军为中路军,在南怀化,大白水一线布防,利用一四八二高地至阳方口一带既设阵地集中兵力,不许日军南下,即使有日军侵入也要抢在其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歼灭之。副司令长官朱德率第十八集团军之一一五师,一二零师及第七十三师,第一零一师和新编第二师为右路军在五台山至峨口一线占领阵地。傅作义率第七集团军并指挥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等为总预备队,驻于定襄,忻县地区,控制定襄忻县一带以策应各方。左、中、右三路大军以中路为主,采取攻势防御,左右两翼依托五台,宁武等山脉配合歼敌,各位还有什么意见。”“百川将军。”周恩来说:“我认为在中央地区以配置小股兵力以钳制敌之正面进攻,加强两翼兵力,敌不向我进攻,我则以两翼兵力依托山地广泛游击,歼灭敌军,削弱其攻击力度,破坏其南进计划。敌如果向我进攻,中路我军则边打边退,诱敌深入,左右两翼则迅速向中央靠拢,对敌形成合围之势,侧击其南进之敌。并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