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演义-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设在上海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内见到了奉命前来的*中央情报部副部长兼上海行动站站长潘汉年。周恩来对潘汉年说道:“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兼独立团团长的叶挺叶希夷将军因连战皆捷,在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的战役中都立下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后来因国共两党分裂,叶挺也因为信仰问题,改弦易辙,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可是我们党内的少数领导同志,不顾当时敌强我弱、众寡悬殊的实际情况,对叶挺采取了不公正的态度,硬说叶挺是国民党打入共产党内的内奸,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归咎于叶挺对共产党武装革命的出卖,对叶挺横加指责和批判,以致叶挺愤而出走,至今仍流亡于国外。可是近十年来,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很少有人知道叶挺究竟流落在什么地方。我今天来找你,目的就是要你查出叶挺究竟在哪里。查出后设法联系,劝其归国,共赴国难。据我对叶挺的了解,这个人爱国心很强,如今国共两党已经又合作在一起,团结在抗击日寇、共同救国的旗帜下,他很可能主动地回国,参加到抗击日寇的洪流中来。因此,你要尽一切力量,花最大之努力,做好两手准备,无论叶挺从陆路还是从水路,总之不管是从哪里归国,只要他一进入国门,你就要设法不露声色地将其滞留住,并及时地通知我与其相会。我最近一段时间因国共合作后需在全国十八个城市设立办事处,大多数时间要逗留在南京,届时动用密码与我联系,但是一定要注意保密工作。”潘汉年的眉头不经意地皱了一下,善于察言观色的周恩来随即问道:“怎么?有困难?”潘汉年微微笑了一下说道:“是有点困难。”周恩来笑道:“不是有点困难,而是难度很大。可是你要知道,要是没什么困难我怎么会劳动我党的情报部副部长亲自出马呢,你说难,难道叫我让延安将情报部长李克农派到这儿来,帮你完成这项特殊的使命不成?”潘汉年笑道:“不用,不用。”周恩来又说道:“不管你怎样难,你一定要办到,而且要办好。”“请周副主席放心,我一定办好!”

  却说叶挺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为考虑叶挺的安全,将叶挺派往莫斯科学习,以此来逃避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通缉。不料在莫斯科学习期间,时为中国共产党中央负责人之一,同时在共产国际担任要职而且极喜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王明见叶挺来到苏联,随即纠合米夫、越飞等人对叶挺组织批判。王明道:“广州起义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叶挺受国民党中央派遣,打入到我党内部,实际上是为国民党提供情报,是国民党隐藏在共产党内的大内奸,是蓄意扼杀中国共产党的武装起义的。”叶挺生性倔强、沉默寡言,面对这些无端的指责、诬蔑和诽谤,虽不置一辞,但内心怒火沸腾,一气之下遂离开苏联,流亡到德国,几经辗转后又回到澳门;居住在岳父家中。为了解决生计,叶挺先是生豆芽卖,后来又改卖豆腐。说来真巧,历史真会捉弄人,三国时解良人关羽在未发迹时,在家也是靠卖豆腐为生。真想不到过了一千数百年后的今天,叱咤风云、敌人闻之丧胆的百战名将竟落得个依靠卖豆腐以谋生的困境,竟是何等的相似。可是尽管生活穷困,十年来,叶挺仍以赤子之心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卢沟桥的枪声,唤起了叶挺军人的警觉,倾全力关注着中日之间的战争态势以及国共两党对战争的态度,和全国民众迫切要求抗日的形势。平津沦陷,淞沪战争爆发,自己的老部队开往上海与日军作战,叶挺再也忍不住了,决定重跨战马、挥戈上阵、杀敌报国。遂只身来到上海,想通过老部队中的老关系找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以寻求报国之门。叶挺乘坐的轮船刚进入上海港,潘汉年就接到了密报。潘汉年不敢怠慢,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电台和周恩来取得了联系,并向周恩来报告道:“叶已到沪。”周恩来闻听叶挺已到上海,当即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匆匆赶至上海,在潘汉年的指引下,在叶挺的寓所和叶挺不期而遇。叶挺刚见到周恩来时先是一愣,等辨清确是好友周恩来时当即放下手中所提物件,冲上前去,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过了好长时间,周恩来问道:“请问希夷将军此次回来作何打算?”叶挺见周恩来发问遂松开周恩来说道:“近十年我虽不在国内,但我每闻日寇对我国步步紧逼,以致我国权沦丧、国土日蹙之时,便怒愤填膺,多少个夜晚睡梦中都梦见我带兵杀敌,梦见打了胜仗时笑醒,但更多的是梦到军情紧急时惊醒,梦到作战失利时、战友牺牲时、国土又沦陷时哭醒。特别是‘七七’事变以来,我更是天天做梦、夜不能寐,恨不得立即跨上战马,冲向沙场,杀退倭寇,方以为快。”周恩来说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聊一聊。”于是周恩来将叶挺带到中国共产党设在上海的另一个秘密联络点内。双方入座后,周恩来对叶挺说道:“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开谈判,现在国共合作已成大势所趋,北方的红军已决定变为一个三师,每师两旅四团制的军。对我党领导的南方游击队蒋介石也答应编为一个军。只是双方在军长人选上争执不休。后来张冲竟然故意刁难,提出寻找一个无党无派的人来当军长,我想希夷兄曾被国民党通缉,又因不堪忍受王明等人的无理指责而愤怒出走。尽管我兄坚信马列之志未改,忧国爱民之心也丝毫未泯,但在世人看来,特别是在蒋介石的心目中我兄也是与共产党早就脱离关系了。因此我认为这个军长由你来干最为合适。在谈判时我向蒋介石提名由我兄任我党南方游击队改编后的军长时,蒋介石十分高兴,还煞费苦心地想出‘新四军’这么个番号来。可见蒋介石也是十分器重我兄,并愿意由我兄来担任这个军的军长的。南方游击队中许多骨干曾是北伐时期“铁军”的成员,现在只要你振臂一呼,他们就会聚集到你的身旁,成为一支了不起的抗日力量,不知你是否愿意挑起这个担子。”叶挺笑着说道:“只要你认为我合适我就愿意。只是由我这么个无党派人士来当国民党垂涎欲滴的共产党军队的军长,为了以后工作的便利,我还得拜会拜会我的那些老同学、老同事、老部下,然后再到南京去一趟向蒋委员长报个到,以后才能到南方各省区把游击队组织起来,你看如何?”周恩来答道:“完全可以,也有这个必要,你的那些老同学、老同事、老部下,他们很多人现在就在上海。而且你的同窗好友,我们共产党人一直视为朋友的张治中,现在就担任京沪杭警备司令一职,他在蒋介石的心目中印象一直很好,你可以先去见见他,由他为你向蒋介石引见一下岂不更好。”“好!就这样,我明天就去。”“那好,关于就任新四军军长一事我们就算说妥了!”“一言为定!”“好,那就此告别。”周恩来和叶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又摇了几下,互道珍重后,匆匆分别各自而去。叶挺告别周恩来后,因为知道了保定军校的老同学张治中现任京沪杭警备司令,遂急乘车赶往设在苏州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张治中听卫兵报告叶挺来访,喜出望外,亲自出门迎接,老友相逢,寒暄一阵后,张治中便即通知现在上海参战的保定军校的同学,以及叶挺的老同事老部下陈诚、张发奎、黄琪翔、胡宗南、杜聿明、吴奇伟等一齐来警备司令部参加宴会,为叶挺接风。席间,众人对叶挺争相邀请。言道:“叶将军当年北伐率独立团攻打吴佩孚,以少胜众,以弱制强,能一举击溃吴佩孚之主力。如今你来参与指挥淞沪作战,一定能战败倭寇,振我国威。”怎奈叶挺心有所属,并不为之所动,因此客套地说道:“感谢诸位对叶某的深情厚谊。可是我已多年不习武,虽以前徒有虚名,犹恐有负众望,请各位原谅。至于谈到要我参与松沪作战的指挥,希夷更不敢当。只是从目前松沪战场双方投入兵力的态势来看,松沪战场还有扩大之可能。希夷不知目前我军可曾在杭州湾预伏下一支奇兵?”张治中等皆答道:“不曾。”叶挺说道:“松沪战场的扩大,意味着双方还将向松沪战场大量投入兵力,因此我方必须严防日寇援兵从杭州湾登陆,采大迂回战术,兜击我军侧背。因此我军须在杭州湾预设一支重兵,阻止日寇在此登陆,以保我侧翼之安全。诸位未虑及此,也是百密一疏。希夷偶然想到,不揣冒昧,斗胆陈词,万请勿怪。”张治中说道:“希夷兄建议派一支精锐部队在杭州湾设防,待我禀报委员长后定当从速派兵前往,以保我松沪数十万大军侧背之安全。不过希夷兄既然从海外归来,我倒不信你不想为抗日救国大干一番。”叶挺笑道:“至于我为何不能在此和诸位并肩杀敌,实不相瞒,听说委员长想用一个无党无派的人为军长,到南方八省收编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后来在国共两党谈判时选中了我,共产党也同意了,蒋委员长还给了‘新四军’的番号。因此,我决定以我这特殊的身份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为国家和民族抗击日寇统率这一支武装力量。”“好。”众人皆赞不绝口。张治中问道:“委员长知道你回国吗?”“没有。还没来得及向他报到。”“那我现在就打电话告诉委员长。”张治中将叶挺带到办公室拨通了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专线电话。话筒中传来了蒋介石的声音。张治中说道:“委员长,我这里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人要和你讲话。”“是谁啊?”叶挺从张治中手中接过话筒,对着话筒高兴地说道:“委员长,我是希夷啊!”“啊呀!希夷呀!真的是你啊!你这十年躲到哪里去啦,一直没有你的消息。不管躲到哪里,也该透个消息,有事好联络嘛!”“我先是在德国流浪了四年,后来六年一直居住在澳门。从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紧接着平津沦陷、淞沪战役开始,我在澳门待不下去了,一心想着回来,做梦都想驰骋疆场,杀敌救国,这不昨天回到上海,今天来到苏州。”“好啊!好啊!正有一项重要的差事等着你呢!”“什么差事?”“打算让你到南方去收编共产党的游击队,将共产党的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由你来担任军长。因为你原来所在的四军,北伐时曾被誉为‘铁军’,希望你统率这支队伍,能够发扬铁军的传统,在抗击日寇的战争中,成为一支新的铁军,因此给你的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共产党方面也同意由你去收编并领导这支队伍,只是不知你愿不愿意去啊?”“谢谢委员长对我如此器重。只要委员长认为我合适,我就愿意去。”“好,你马上到南京来和何部长商谈筹备组建新四军的具体事宜。”

  叶挺遵照蒋介石的指令来到南京后,寓居在中央饭店,适逢中日双方在淞沪战场,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战场越打越大,战况也越打越惨烈。军令部忙得不可开交,何应钦也顾不上和叶挺一起商谈筹备组建新四军的具体事宜,叶挺只好在中央饭店等待!等待!!等待!!!十数天后,军政部长何应钦通知叶挺到军政部。叶挺到后,何应钦递给叶挺一份文件。叶挺接过一看,原来是军事委员会的一份任职通报。通报全文如下:

  关于叶挺等任职的通报

  兹奉委员长核定

  <;一>;任命叶挺为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二>;升任夏楚中为第七十九军军长;

  <;三>;任黄维为陆军第六十七师师长;

  <;四>;调任第九十二师师长陈烈为第十四师师长;

  <;五>;升任刘绍光为第八十军军长。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叶挺看完通报,暗叫不好,我这是做的国民党的官,带的共产党的兵。既然国共两党都同意我任新编第四军军长,为什么国共两党不共同起草一份文件来公布我的任职呢?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单方面通报我的任职命令,肯定会引起共产党猜疑我被国民党收买而对我怀疑,我纵生百口也难辨白。遂在内心告诫自己以后行事,定要小心谨慎才是。刚想到这里,只见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张冲带着两名随从来到自己身旁。一个随从双手捧着一套配有中将军衔的呢制军服。另一个随从捧着一个放着装有薪金大红纸袋的托盘。张冲笑眯眯地说道:“快点换上吧!委员长还要见你那!”叶挺望着阔别多年的戎装喜不自胜,遂走入更衣室。换好军服后出来又从张冲手中接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