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局相媲美,鼎鼎大名的摩萨德是由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掌管的。
经过简单寒暄之后,达甘便匆匆把内塔尼亚胡和另外一名军官带进简报室。此时,在简报室内早已经等待着一组暗杀组成员,当内塔尼亚胡和梅尔·达甘进去后,他们已经坐在那里敬候多时了。内塔尼亚胡听取了一份简短的暗杀计划汇报。摩萨德方面称,他们收到情报,马巴胡赫不日将前往迪拜,他们已预备好在其下榻的酒店展开暗杀行动,为此特工还包下特拉维夫一酒店房间,秘密进行模拟暗杀演练,行动不太复杂。
听完摩萨德的汇报,内塔尼亚胡沉默了很长时间。接下来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会议,经过反复的讨论和策划,在会议的最后,内塔尼亚胡最终拍板了这项举世震惊的暗杀计划:在迪拜暗杀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指挥官马哈茂德·马巴胡赫。
实际上暗杀计划并不复杂,风险也不大,对于多次执行过类似任务的摩萨德特工来说,暗杀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尤其是暗杀一个独自出行的人,就更是不在话下,根本不必劳师动众,更不用说要以色列总理和摩萨德局长梅尔·达甘亲自主持。
但是,由于暗杀人物身份的特别,这件事却必须征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支持。这也是梅尔·达甘之所以要将内塔尼亚胡请到摩萨德总部的原因。内塔尼亚胡拍板授权摩萨德对马巴胡赫进行暗杀,并且最后亲自签署死亡追缉令。每每此时,这位强硬的以色列总理在这种场合都会不紧不慢地吟诵:“以色列人民信任你们,祝你们好运。”
这是对于摩萨德特工的祝福,同时也是正式对马巴胡赫宣判了死刑。
经过了内塔尼亚胡亲自授权的摩萨德特工开始了暗杀前的准备工作。为了置马巴胡赫于死地,杀手们准备了很长时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哈马斯高官命丧沙洲(13)
几个月前,当20多名欧洲人、澳大利亚人一无所知之际,杀手们就利用他们的名字制作了假护照,尾随马巴胡赫在巴黎、法兰克福、罗马、苏黎世等各大城市游走,寻找伺机下手之所。马巴胡赫最近数月频繁往返迪拜,杀手们也使用伪造的护照和身份证明数次来迪拜“踩点”。
当1月20日马巴胡赫乘坐的叙利亚航空公司飞机降落在迪拜机场,他就进入了为其精心准备的圈套中。
按照迪拜警察局长达西的分析,杀手们分成了数个小组来执行这次暗杀使命。有些人负责侦查,有些人负责监视,还有一些人负责下手。他们全都改变了身份,并且通过戴假发和频繁换装来伪装自己。
幕后策划者
真正策划并且实施暗杀马巴胡赫的是摩萨德局长梅尔·达甘,已经谢顶的达甘无疑是众多也许永远无法为人所知的秘密行动的幕后之手,可是他在媒体眼中却被描绘成一位“素食主义者、画家、居家男士”。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人物。一个笑眯眯的、和蔼可亲的、热衷于绘画和雕塑的、有着艺术家素质的居家男人,他的另外一面却是世界顶级情报组织的头子,一个专门以策划暗杀、渗透、策反为业的幕后推手。
和众多犹太民族利益坚定的维护者一样,达甘本人就是“二战”大屠杀幸存者,他1945年出生在西伯利亚奔驰的一列火车上。18岁那年加入以色列伞兵部队,曾经参加过六日战争和黎巴嫩战争,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曾指挥一个连在西奈半岛作战。20世纪70年代初,他领导一个便衣特战队负责*巴勒斯坦人的反抗活动。1995年,达甘从军中退役,此后加入以色列政府,并于2002年8月被沙龙任命为摩萨德局长。据称,他曾经直面一个手持手榴弹的巴勒斯坦人,结果就是受伤后拄上了拐杖。
如果单从日常接触来看,达甘绝对不是那种你想象中的冷血杀手,他甚至看上去不像个硬汉,熟悉达甘的人说他“说话轻柔”,而且是个颇有成绩的业余艺术家,钟情于绘画和雕塑。不仅如此,他的生活朴素,这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那就是他出国出差只选择住中等酒店,而不是和他身份与地位相匹配的高档酒店,甚至什么总统套房。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在做艺术家的同时在全世界策划诸多的暗杀事件。
总体来说,达甘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节俭、爱国,以家庭为重。这其实和他的职位并不矛盾,一个安静、和善、说话轻柔的人并非不可能同时是一个冷血杀手。这中间其实并没有不可调和之处。从生活态度和行事风格来判断人,这对于辨认一个间谍来说,可以说没有任何帮助。
当然,达甘也绝对不是靠着安静、和善这些花花草草的品质来执掌摩萨德这个世界知名的情报机构。这从他的另外一个方面也许可以看出。在他位于特拉维夫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醒目的照片,照片上,一个纳粹军官的步枪瞄着一位站在堑壕边上的犹太老人。这张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恐怖的照片让每个进入房间的人都会立刻产生一种紧张感,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让你不得不马上变得严肃起来。因为,没有人能在面对一场谋杀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梅尔·达甘为何要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挂上这样一幅照片?是激励还是警醒?或者说,是*裸的仇恨?应该说几者都有。照片上那个正在被枪杀的人正是达甘未曾谋面的祖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哈马斯高官命丧沙洲(14)
“那是我的祖父,”达甘告诉每个来参观的人,他的话语充满了煽动性,“我们只有强大,运用我们的头脑,保卫我们自己,才能不让大屠杀重演。”达甘以自己家族的惨痛经历警告每个参观者,你们必须和我保持一致,必须从言论和行动上支持我,支持摩萨德。毫无疑问,达甘是一个负责而且敬业的摩萨德局长,其手段也非常的摩萨德。
是的,为了不让屠杀重演,严格地说,是为了对于犹太人的屠杀不再重演。所以,达甘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去维护以色列的利益。为此,他甘愿冒着下地狱的危险,去谋杀另外一些对于以色列可能构成危险的人。
当然,达甘不会为此而负疚,甚至他不会感到一丝不安。因为在他的大脑里,他认为上帝是站在犹太人一边的。
达甘能走到今天,并不仅仅靠着他的爱国心和甘愿终生忍受头顶上祖父的审视的意志力,更加得益于他在以色列国防部门深厚的人脉和他绝对的忠诚。从2002年起,他就开始领导摩萨德,而他的升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在中东问题上持特别强硬立场的以色列前首相沙龙。
达甘的前任是著名作家和哲学家以赛亚·柏林的外甥——哈列维。这位优雅的前任以色列摩萨德局长是一位有着纯粹英国趣味的绅士,他不喜欢粗鲁的暗杀和暴力,而更喜欢用外交方式解决问题。出生于伦敦的哈列维因为喜欢和外交人士长谈,而被人戏称为是“鸡尾酒男士”。
对于性格强硬的以色列前总理沙龙来说,哈列维这位鸡尾酒男士根本无法胜任摩萨德局长一职。
“以色列之王”和“贝鲁特屠夫”
提到梅尔·达甘,就不得不提沙龙,因为达甘之所以能够上台主政摩萨德,并且成功地策划暗杀包括马巴胡赫在内一系列事件,一切正是源于前总理沙龙的杰作。
这位因为严重中风,已经昏迷了4年的以色列前总理被许多人称为“以色列之王”。
沙龙1928年出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一个农村。原名阿里埃勒·沙因诺曼,后来因所住地名为沙龙,改姓“沙龙”。沙龙的父母沙廖尔和维拉原籍俄罗斯,都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多年惨痛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相信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这一点对于沙龙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沙龙从小生活在动荡年月,深受父亲好斗秉性的影响。他6岁就带着大棒保护果园,从此棒不离身,以棒护身或恐吓同伙,被称为“大棒小子”。1922年,沙龙的父母怀着对“应许之地”的情感,加入当时世界各地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定居巴勒斯坦,从事农业。怀着强烈的“犹太复国主义”的情愫,父亲沙廖尔在从事农耕的同时还建立了一个准军事组织“加德纳”,随时对抗*人排犹活动。
父亲独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对沙龙影响极大。在沙龙14岁那年,他就参加了“加德纳”组织,在与*人的频繁械斗中练就了一身胆量。而就在这一时期,他也成为犹太人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的成员之一。1945年,沙龙作为未来犹太军队军官的培育对象,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1948年5月14日,根据联合国224号决议,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不到24小时之后,由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家组成的*联军就向以色列发动了进攻,刚刚正式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立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此后的34年里,伴随着以色列和*国家战争的一次次爆发,沙龙在战场上一步步脱颖而出,由士兵到班长直至当上国防部长,直至2001年当选以色列总理,最终被称为“以色列之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哈马斯高官命丧沙洲(15)
沙龙的强悍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就已经显露无遗。
1948年5月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沙龙只不过是位名不见经传的排长,在一次阿以交战中,*联军抓住了两名以色列士兵,以军司令官——以色列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决定抓几个*联军士兵,以便交换以军士兵,但参谋们为制定各种营救方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火暴性格的沙龙对后方的扯皮深恶痛绝,穿上*的长袍,伪装成约旦的农民,径自带了几个士兵,驾着吉普车,冒着*联军的枪林弹雨冲过停火线,智擒几名*士兵。一小时后,达扬的桌上留下了沙龙的纸条:“摩西,俘虏在地下室”。沙龙的突袭成功令达扬震惊不已。
在以后的战斗里,沙龙的勇猛善战感动了以色列的将士,他们为了对沙龙表示钦佩之情,特意在坦克的炮塔上用白漆写上“沙龙,以色列之王”,沙龙的赫赫战功已经赢得了以色列人的普遍崇拜和尊重。
然而,与沙龙的赫赫战功相伴随的,是他嗜战成性、动辄诉诸武力的作风的一次次暴露,他因此成了一个毁誉参半、极富争议的人。
在沙龙的极力主张下,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在此之前,沙龙亲自秘密访问贝鲁特,带着保卫人员走遍贝鲁特的大街小巷,对每一条街道、每个重要的建筑物都作了仔细的观察。1982年6月,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沙龙在当时的内阁会议上表示,以军只向黎境内推进40公里,但实际上以军包围贝鲁特时,已向黎境内推进了90多公里。黎巴嫩战争进行还不到一个月,以军阵亡的人数已达数百人。以国内一些和平人士开始呼吁沙龙立即辞职。
1982年9月,在以军的默许下,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组织进入贝鲁特附近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屠杀了1500名巴难民。这一惨案震惊了世界。许多人认为,他希望有朝一日成为总理的梦想早已被他力主入侵黎巴嫩而永远地埋葬了。然而,沙龙多年的顾问乌里·丹却说,那些不想看到沙龙担任参谋长的人,看到他当上了国防部长;而现在,我要说,那些不想让他当国防部长的人,将不得不接受他有一天当总理的事实。
这句话在2001年2月变成了现实:沙龙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身份参加了以色列总理竞选并获胜了。对沙龙的上台,巴勒斯坦谈判代表埃雷卡特说:“对于中东地区任何一位*人、任何一位穆斯林来说,这只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以色列通往和平的大门关上了。”
果然,在很长时间里,对于中东和平进程,沙龙一直坚持“以和平换和平”的立场,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立场。在战场上多次与*国家交手的沙龙眼中,所有*国家都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他坚决反对“在以色列领土上建立一个自治的巴勒斯坦国家”。沙龙对尽可能多地修建犹太人定居点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心,他认为,如果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安置200万以上的犹太定居者,以色列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保障。
沙龙一向以自己从未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握过手为“荣”,并且在接受美国《纽约客》杂志采访时公然斥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首领阿拉法特是“骗子和刽子手”。
达甘的“心病”
比起鸡尾酒男士哈列维,毫无疑问,同为军人,并且同样曾经参加过六日战争以及黎巴嫩战争的梅尔·达甘更符合“以色列之王”和“贝鲁特屠夫”沙龙的胃口。而事实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