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胸中应该说是欠缺文墨,她的语言没有什么书卷气。但是,却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新鲜、热辣的生活的蒸气。朋友们可以仔细地去看、去品味,凤姐的语言里面,独多那种俗语、俚语、歇后语,这是口语里面的一些精华,曹雪芹在凤姐这个人物语言里头,提炼了很多这样,老百姓语言里头的精华,凤姐的语言里面独多这个东西,她拟人、状物、叙事、言情都很生动。她会说,赌钱嘛:“钱箱子里头的钱,得了得了,把我面前这一吊也拿进去得了,里头的钱在招手了,你就一咕脑儿拿进去,省得里头的钱费事。”这是一种拟人的办法。其他是用什么谐音,不会做诗,她就说:“我也不会做什么干的、湿的”,用谐音,用对偶,用拟人,无论她叙事、言情、状物、拟人都是很生动的,好像无师自通。那么她的源头不在书本,而在生活,在于生活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和智慧。当然,凤姐的语言里面,也还有很多粗俗的东西,凤姐骂人有的时候是很俗的,很粗的,这个也免不了。但是总体来说,凤姐的语言是来自于生活。所以我们说,我们看凤姐的语言,不仅使我们眼界大开,可以看到种种的生活态,和社会相,而且心智大开,可以窥见一个聪明绝顶的、变幻莫测的机心。也就是说,这几个方面是相联系的。
最后,我们不要忘记,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当中的一个人物,她也是入于“薄命司”的,她是归入“薄命司”的。所以对于凤姐其人,作者固然有非常深刻、犀利的批判,和洞幽烛隐地揭露,却也有一种不可遏制的赞赏,赞赏她的才能,和叹息她的命运。要不然,怎么入“薄命司”呢?我们前面谈的所谓“辣手”、“机心”、“刚口”,不能简单地说,是褒还是贬,不能以简单的褒贬来概括她。那么就算王熙凤的判词和曲子而言,也充满着一种很精辟的、很警策的一种箴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箴”就是一种告诫。判词和曲子也有一种反复地咏叹。可见,无论是作者的态度,还是读者的感受,都是很复杂的,不是用一个褒,或者用一个贬,或者用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尽的。何况文学作品还有作者意识不到的,曹雪芹也意识不到的,一些远期的效应和永久的魅力。《红楼梦》里面的人物,不错,多数是女性。但是,这些女性的形象,她的悲剧的意义,和人性的内涵,远远超出了性别的界限,我觉得,是这样的。不错,《红楼梦》是以中国女性,特别是传统女性为描写对象的,但是因为它写得很深,那么这些艺术形象,它的悲剧意义和人性内涵,远远超出了性别的界限了。就王熙凤而论,她的才干,她的欲望,她的命运,就如同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不只是《红楼梦》里讲的“风月宝鉴”,我觉得,它应该是一面“人生宝鉴”,它正面那样地光彩照人,它反面是身败名裂,它也是一面“人生宝鉴”,不只是适用于女性的。在今天,当今那些才华横溢的,而又贪欲难遏的风云人物,我觉得,王熙凤的形象对这样的人,有一种特殊的警示的作用。有时候在我们当今,在当今社会里头,确实有很多人非常有才,真是才华横溢,或者是政绩卓著,但是他没有很好地节制自己的欲望,由于他的贪欲逐步地发展,不能遏制,最后走到身败名裂的地步,是很可惜的。如果能够从《红楼梦》这样的作品,从王熙凤这样的人物身上,把这面“人生宝鉴”来照一下,我认为,有一种警示的作用。因此它的意义,不限于一个女性,不要说,光光讲“女强人”,或者说,谈到这些,我们才来谈《红楼梦》的意义,这个是远远超出了这个的。那么这个大概是曹雪芹,他是想不到的。但是杰出的作品,我认为,都会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好的作品,它必定会有比较深的人性的内涵。我觉得,一定在这方面是会有它的,就是会这样的。那么像《红楼梦》里的人物,当然不只是王熙凤,它对人性的丰富性,对人性的复杂性,对人性的局限性,它会展示得相当地深刻。那么有些作者,他本人不一定从道理上这样意识到,但是他确实是写出来了。那么今天我们再读作品的时候,应该对我们有这样的启发吧。那么至于在艺术领域内,王熙凤永远是创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峰,和评论家善说不尽的一个课题,对于读者来说呢,王熙凤也是一个话题,《红楼梦》它既是一个课题,也是一个我们日常可以谈论的话题,我们都还有很多话可以说,以至于可以永远说下去。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
《红楼梦》的断臂之美 -梁归智
央视国际2004年12月17日14:09
主讲人简介:梁归智,男,1949年11月生于北京,祖籍山西祁县。199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林系,1978年至1981年师从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姚奠中(章太炎的研究生、关门弟子)读研究生学习古典文学,毕业后曾长期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1991年评为教授,1999年调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1995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元曲研究和传统诗词创作方面成绩突出,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影响巨大。已版学术著作《(石头记)探佚》、《神仙意境》《箫剑集》等十余部。◆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梁归智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研究与元明戏曲研究方面,特别在《红楼梦》研究与元曲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在红学研究领域开创了“探佚学”新分支,认为只有通过“探佚学”严格区分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续书,才能真正进入、区分、理解、鉴赏《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
内容简介:《红楼梦》是一部残缺不全的著作,人们没有看到曹雪芹笔下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后来一个名叫高鹗的清朝文人续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他笔下营造了这样一个结尾,王熙凤巧使掉包计,薛宝钗成了贾府的宝二奶奶,林黛玉为此含恨而死,贾宝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是这样吗?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专门创立了探讨《红楼梦》遗失原稿的探佚学,努力接近曹雪芹的创作思想。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先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探佚《红楼梦》丢失的原稿内容理出了这样一个结局:林黛玉并非含恨而死,而是受赵姨娘和邢夫人诬蔑诽谤死去,后来由元春赐婚,贾宝玉与薛宝钗结为夫妇,而后贾宝玉抛弃了薛宝钗,遁入了空门,但他在空门里也没有找到出路,后来偶遇史湘云,与她结合。《红楼梦》的故事到此结束。这个结尾得出的根据是什么?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到底是什么样子?
红学研究者仔细研读《红楼梦》,得出《红楼梦》丢失的文稿它是什么内容,从而去完善《红楼梦》的结尾。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利用中国汉语表达含蓄的优势,把一些想说而又不敢说的字眼很模糊的表达,来传达他的思想,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只要我们仔细琢磨《红楼梦》里的文字,就会发现曹雪芹的别有用心。他通过谐音法、谶语法、影射法、引文法、化用典故法来叙说着《红楼梦》里的故事,红学研究者也正是利用这些方法去还原《红楼梦》的结尾的,可以说《红楼梦》里的每一个文字都值得我们仔细推敲。
(全文)
主持人: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是清朝乾隆、道光年以后,社会上热读《红楼梦》流行的一句口头禅。这也说明《红楼梦》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后三十回丢了,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成了断臂的维纳斯,那么给广大的红学迷们,红学家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想像和探佚的空间,今天我们就请梁先生为我们讲断臂维纳斯——红楼探佚,大家欢迎。
主讲人:那么我们知道《红楼梦》的原稿并不是没有写完,而只是八十回以后的原稿丢失了。“佚”就是丢失的意思。那么这个丢掉的原稿,我们有什么根据来探索呢?会不会是一种主观的猜测呢?它有没有科学性呢?
那么下边我重点讲一下,第一种根据,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各种表现形式。因为这个应该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需要证明的。否则的话大家总是会有点神秘感,说曹雪芹就那么神吗?其他作家怎么都没有那样做呢?每一句里边都有那么多玄机,这是不是你们研究者主观臆断的呀?我们下边就把这“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几种表现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听了以后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研究者臆断的,还是它就是客观地存在于《红楼梦》的文本之中。
第一种就是谐音法。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一种单音节的象形字,这样一种文字的特点,就产生了同音字的效果,就有许多不同的字,却读同一个音。但是我们由于在上下的语境之中,它不会发生误解,因为它有着上下语境的制约了。这样一种谐音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字的谐音文化,这是散布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比如说年前我到南宁桂林去旅游,那是在春节之前,我到外地商品店,我看有什么礼品卖,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礼品,它是用金纸做成一个棺材,死人的棺材。我就问售货员,我说过年过节谁买你这个棺材做礼品呢?售货员说棺材是又升官又发财。这不就是一种谐音文化的产物吗?那么曹雪芹非常艺术地把这样一种谐音文化运用到了小说的创作之中。我们知道主要是体现在《红楼梦》的人名这个方面,大家都很熟悉,小说一开始就是两位人物,贾雨村、甄士隐。小说的正文也交代了,它是谐音,“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当然那个“村言”根据专家们的考证,应该是存在的“存”,语气虚词的那个“焉”,但是文本里边是村子的“村”,言语的“言”,因为要跟这个对仗,那个“隐去”和“存焉”应该是对仗的。咱们不管是“存焉”还是“村言”,总之它是说,我这是隐喻曹家历史的。那么“贾”和“甄”,这两个姓氏就是谐音“真假”那两个字的。同时我们知道,小说中有一位贾宝玉,经常还提到一个甄宝玉。京城的贾家,又说到江南的甄家。这个小说妙得很,到了第五十六回,贾宝玉就梦见那个甄宝玉了。甄家的人就进京到贾府来拜访了,我们知道小说原著结构是108回,第五十四回是前一半,正照风月宝镜,五十五回以后的,后五十四回是反照风月宝镜。你看刚过了五十五回,五十六回贾宝玉梦见甄宝玉了,甄家的人来了,这就是一个大象征。就是假的已去,真的要来了,假的是荣华富贵,真的是什么呀?破败毁灭,这是《红楼梦》的根本的宗旨。所以假和真,这在《红楼梦》它是一个大的隐喻,它也是通过谐音来体现。我们再看贾家的四位小姐,大家都知道,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非常明确地指出,这“元迎探惜”那四个字,是谐音“原来应该值得叹息”那个“原应叹息”四个字,就是她们的命运是非常可悲的,是值得同情的,你要为她们发以叹息。
所以《红楼梦》的人物很多具有这种谐音的暗示,它暗伏了情节的发展和走向,这是第一种方法谐音法。
第二种方法是谶语法。谶语就是我们对语言有一种迷信,所以咱们讲究要说吉利话,不要说不吉利的话,要多说好话,那么曹雪芹呢,又非常巧妙地把这样一种谶语文化运用到了小说情节的暗示之中。具体可以分为诗谶、谜谶、戏谶、语谶四种,我下边分别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诗,我们知道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那回里边,警幻仙姑带贾宝玉到薄命司,看那个册子,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不都是一幅画,后边是四句诗嘛,隐喻了她们未来的结局。比如第一幅,画的是一围玉带,两株枯木,一堆雪里边一股金钗,那就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是隐喻林黛玉和薛宝钗未来的结局。比如说贾探春,她的册子上,画的是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上有个女子,在那掩面啼哭呢,还有两个人在那儿放风筝。后边它也配上四句诗,“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