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节
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钟太平具备了冒险精神,加上继承了父亲遇事冷静的品质,使得他的样子看上去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符,是少年老成的那种。十四岁和同龄人玩耍的时候,钟太平自己划着一支竹排,沿着将军寨东面的河流去追一条巨大的鱼。同龄人个个都绷着脸劝他不要去送死,他却胸有成竹地叫他们回去告诉他父亲钟大汉,请他两天后叫村民拿着木盆去河边分鱼。钟大汉听过孩子们的话后,吓得脸色铁青,嘴唇颤抖不已。他摸着黑,跌跌撞撞地喊来村里的男人,把这件事跟他们说了,并且请他们连夜划着竹排去寻找钟太平。看着钟大汉慌张的样子,如果不是为了钟太平,大家都会以为他肯定是在白天遇见鬼了––––在他们眼里,钟大汉是勇敢的化身,他从来不惧怕任何东西––––可他终究是血肉之躯,面对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他更看重的是亲情。
大伙举着火把,朝着白天钟太平离开的方向一路找去。他们大声高喊,把火把举得很高。由于从来人没有走过那条河流,一路上大家都提防着野兽的袭击,有时河里的一个大水泡、或者旁边树林的一点动静都会让他们神经绷紧。钟大汉自然走在第一的位置,虽然他在几年前娶了一位远方的妻子,如今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是他仍然不听妻子的劝阻,驾着竹排前去了,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家里担心。两天过后,钟大汉和村里的人仍然没有找到钟太平的下落,于是只好掉头回去;因为再走下去的话,他们要迷路了。
半个月后,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候,钟太平却划着竹排奇迹般地回来了,他身后拖着一个庞然大物。据后来的老人回忆,他们第一眼看到钟太平拖着那个庞然大物时,还以为是一座黑色的山。钟太平就是一个大力士,把一座山搬回村里来了。当时钟太平累得两个眼眶都变成了黑色,可看上去还是全身充满力量。他半个月前看到那条黑色的大鱼之后,一股劲跟了上去。那条鱼时不时冒着水泡,这让他有了线索。可它时而露出水面,激起的波浪淹没了钟太平的头颅,第一次的时候由于没有准备,他掉落到水里去了。第二次时钟太平抓住了机会,他把竹排里的粗绳系在自己身上,抓起长矛,飞身跃到鱼的背上,把长矛狠狠地插进去,然后迅速解开绳子,把它套在长矛上。他一共跳了十八次到鱼背上去,成功了十次。那条巨型鱼被惹急了,它不停地摆着尾巴,激起的浪涛高过了岸边的树林。钟太平全身湿透了,他匍匐在竹排里,双手紧紧抓住粗绳。那条鱼由于伤口发作,发疯似地游得很快。钟太平的长发随风飘荡,两岸的景物像一条不断的线在他的眼角里往后消失。就这样,他紧紧跟着那条鱼,自己也不清楚过了多久,只记得头上的太阳下去了又上来了,月亮爬上来了又下去了。在一个夜晚的时候,那鱼游到了河的分岔口,它快速地往右边转角。钟太平看不清前面的情况,结果被甩出了老远,他从竹排里飞了出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下午了,钟太平被波浪冲到了岸边,尽管感到四肢有些酸痛,但他还是沿着河岸追了上去。到了第五天,他的双脚起了血泡,皮肤被植物刮得起了青霉,可当他看到河里的鱼血时,总是不服气地说:“不能就这么算了!”于是又继续顺着河流跑去。终于,在第七天的时候,他追上了那条鱼。当时那鱼已经快断气了,它游得甚至比乌龟还慢。钟太平松了一口气,这时他才感觉肚子早已是干瘪瘪的了。他在岸边找了一些可以充饥的青草和野果子。等到了起风时,他游到竹排上,拉起绳子,顺风而归。在途中,不少的鱼闻着鱼腥味一路跟在竹排的四周,有时一些大的鱼也会袭击那条巨鱼。钟太平只好用竹篙予以还击,那些鱼儿只好没趣离开了。他回来用了五天时间,肚子饿时,就跳入河里抓来虾和小鱼充饥。
第四节
钟太平回来后,受到英雄般的接待。钟大汉激动得像刚打完架的公鸡,他抱起还不会说话的两个儿子,热泪盈眶地喊着:“你们的英雄哥哥回来啦!”他的这个举动吓得一旁的妻子目瞪口呆。钟大汉马上吩咐妻子提上木桶去河口接钟太平,他抱着两个儿子挨家挨户地去告知这个惊人的消息。
那条大鱼被村里人分成了十几份,每家都分到七八桶,他们吃了半年也没吃完。剩下的骨架被人扔在河边上,一些小孩子整天在上面玩耍。几年之后,当外人经过将军寨看到这个骨架时,仍对钟太平那段惊险的经历津津乐道,不惜花费几个铜板请村里人讲一遍给他们听。
钟太平捕鱼回来后在家里休息了两天,他要求上山去看能不能捕一头野猪回来。可钟大汉死活不让,他担心钟太平精力还没有完全恢复;更重要的是,他答应了全村的人等钟太平休息好了以后,给大伙讲讲他是怎样捕到那条大鱼的。钟太平勉强答应了父亲,他如实地给全村的人讲了整个捕鱼过程。全村的人无不竖起耳朵来听,他们屏住呼吸,有时忍不住捂住自己的嘴巴。看到村里人如此紧张,钟太平私下对自己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五天之后,他独自一人上山去了。这一次他没有捕到野猪或者其他猎物,他发现了一座神庙。用他以后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愚昧都是在这神庙里摆脱的,他的品质都是这里学到的。那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庙宇,是一个家族的祠堂。
清兵入关前,江西一位姓陈的朝廷命官测算到明朝气数已尽,用不了几年就会改朝换代。一天晚上,他把测算到的结果跟他的小妾讲了。谁知小妾把这话告知给了当地方长官的父亲,她父亲立刻把他的姑爷抓到牢里,利用酷刑逼问,结果过了三天那位姓陈的小官就死在牢里。家里人买来棺材给他收尸,把棺材抬到牢房时,尸体居然自己走进棺材里,然后刮起一阵大风,那棺材就不见了。族里的人找遍了所有可能找到他的地方,去了所有生平他去过的地方,最后都没有找到。这样过了一百多年,那时明朝早已被清朝取代了,族里的人都在同一天晚上作了一个相同的梦,他们梦到一百多年前,那位失踪的祖先就在千里之遥的一座山峰里。那座山峰石崖突兀,烟霞常照,奇花异草日日新,峰顶上泛着祥瑞。族人根据所托之梦,不远千里找来。他们找了八十多年也没找到,一些人一辈子都在找那座山峰。后来,族里最小的一位男丁说他知道山峰的所在位置,族人跟着他终于找到了那副棺材和那位祖先。他们找来的时候,棺材早已被日月腐蚀掉了,只有一副人的骨架挂在一处石壁上。族人把那副骨架按照梦里祖先跟他们说的那样,把它就地埋了。从那以后,陈氏家族的人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都会下来拜祭这位祖先。
钟太平走进这座神庙,里面的一位云游和尚跟他介绍了这座庙的来历。云游和尚见钟太平相貌不凡,头上泛着一股正气,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他解开木箱,把里面的书籍统统送给了钟太平,并对他说只能在这里看,不能带走。
第五节
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钟太平就偷偷地来到那座庙里读书。他坐在石板凳上,后来时间久了,石板凳被他坐出了一个小坑,地上放脚的地方也凹了下去。他最喜欢儒家的《论语》和《孟子》,往往读到痴迷的境界。
钟太平从书本里学来的仁爱之心给将军寨带来了生机。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从外面接回了一批又一批的乞丐。钟太平请求他的父亲给那些乞丐们良田和居住的地方,他说这些人在外面慌乱的世界里受了苦难,无家可归,他们除了等着饿死之外,再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了。钟太平的话终于打动了钟大汉,他叹着气说一定会给他们土地和房子,让他们和将军寨的人过上一样的生活。那些乞丐跪在钟大汉的家门前,哭着说他是活菩萨。可悲的是,到了*的时候,那些乞丐们的后代谁也不记得钟大汉了,他们只知道地主。
村里突然多了不少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唆使自家的小孩去接近钟太平,但是他们很少能见到他,每次到了家里时钟大汉都说钟太平上山去了。钟太平逐渐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他喜欢独自一人呆在山上。后来他在庙里读到了《左传》和《孙子兵法》,对里面的军事计谋大为赞赏。他整天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将军,带领着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他穿着闪闪发光的盔甲,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只要他拔出宝剑向上一挥,士兵们无不拼命地往前冲,他们和自己一样不惧死亡,英勇杀敌,而且每次都是凯旋而归。由于达到了忘我的境地,钟太平见到村里的小孩时,都让他们称呼他为将军。每当到了黄昏时,他总是一个人躲在家的后院里,他弄来许多小石子,在空阔的院子里摆阵布局;按照书上所述,钟太平设置了险要地形、河流、大城和道路,用小石子代替军队,然后演练起打仗来。每次他都杀得天昏地,都是钟大汉点着蜡烛叫他回去的。钟太平对钟大汉说自己要做一名出色的将军,希望有一天能带领村里的人保卫将军寨。钟大汉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因为村里的乞丐人数越来越多,即使不发生战争,这些人也得有人去管理。第二天,他从乞丐堆里找来一位铁匠,让他给钟太平打造一把世上最好的宝剑。铁匠听了钟大汉的话,像接到任务似的,丝毫不敢怠慢,毕其毕生所学之技,用三个月时间找来材料,三个月时间放在炉子里熔化;再用三个月时间打捶,三个月时间在磨刀石上磨。一年之后,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横空出世。铁匠当着村里人的面拔下自己的一根头发,他把头发放在空气中,然后拔出宝剑轻轻一碰,头发瞬间变成两截。村里人大为惊讶,多少年后他们仍然记得这位铁匠。钟太平接过宝剑之后,如同着了魔一样,他挥舞着竟然引来许多小鸟和蝴蝶的围观。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六节
第一批乞丐来到将军寨之前的几年里,钟大汉一直忙着上山打猎。对于再娶妻生子他是一点准备也没有的,自从来到将军寨之后,他就打算着一人独自孤老。可是当在山上遇到一位晕倒在荒山野岭的姑娘时,钟大汉还是把她背了回来。那位姑娘就是他现在的妻子,叫杨凤芳,是一位精明的人,虽然身材不高,可脸上的两个酒窝弥补了她的不足。在钟大汉家里的那一年夏初,当钟太平把前来神庙祭拜的江西人请到村里来时,杨凤芳竟然有条不紊的招待了他们。她叫村里的妇女把家里的凳子搬到开阔的地方,送去好吃的干果和清凉的泉水。江西人坐在那里讲了两天两夜,他告诉将军寨的人,说如今时代变了,女人不缠足、男人不留辫子,天下已经没有皇帝好几年了。村里人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消息,他们问现在统治者叫什么。江西人回答说:“叫总统,可是他们喜欢打仗,整天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而大动干戈,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他们给村里的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陶瓷、茶叶、糯米酒和衣服,后来江西人离开了家乡,全族人搬来将军寨,他们把家里养的家禽和家具统统用板车运来。加上后来到来的山哈人,将军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交流语言––––一种新的客家语。到了夜晚,江西人杀了一头猪用以感谢将军寨的人收留他们,那头猪足足有三百多斤,村里人一直吃到天亮。
那时将军寨的事业蒸蒸日上,钟大汉和村里人一起劳动,用他勤劳的双手为村民造福。大家都对钟大汉钦佩不已,划分田地都请他放下一块地基,建筑房子都请他选好时间和地点。村里丰收之后,他们把家里多余的粮食交给他,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送去。他们亲切地叫钟大汉是“东家老爷”,村里的大小事务都有他裁决。
杨凤芳像丈夫一样勤劳。除了做家务活之外,白天还和妇女一起上山采蘑菇和摘果子。虽然她一辈子也没喝过几杯酒,但是杨凤芳还是从乞丐和江西人那里学会了酿酒。到后来,她家的田里有一半种着江西人给她的糯米稻子,她总是最早出现在田里锄草。那时河里的路每逢雨天总是泥泞不堪,老人和小孩都不敢经过;多亏她勤快的双手,那条路才铺上了碎石子。由于她和钟大汉一天到晚都忙着村里的各项事务,所以她找来两个帮工负责照看他们家的两个儿子和家务。 。。
第七节
自从钟太平打通第一条与外界联系的河流以来,将军寨里的人就开始把山上采来的蘑菇、摘来的果子和河里捕来的鱼运到外面去卖,然后载着日用品回来。不到一年时间,钟太平和村里的年轻人就组成了一支运输队。每个月的第一个日子里,杨凤芳早早去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