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证明*的错误非常简单,按照他的理论,我们只要发展好“6+1”的“6”就能在国际产业链竞争中取胜,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迎刃而解,而实际上,中国在 “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六个环节早就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许多世界品牌的这六个环节都是中国人在做,除了产品设计这一环可能稍逊,其他五环中国人做的非常好。
事实上,问题的关键根本就不在于这六个环节本身,问题仍然在于产品(品牌),国际竞争仍然是产品的竞争,而不是所谓的产业链竞争,你只要创立了世界级的品牌,那六个环节自然而然就运作起来,如果你没有品牌,去搞这六个环节就如同“巧妇做无米之炊”。也就是说,所谓的六个环节,是围绕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去运作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品牌竞争胜利之后催生了六个环节,而不是靠六个环节本身去竞争。如果中国创造出一个可以和耐克匹敌的世界级运动品牌产品,那六个环节马上就会运作起来,大学生就业岗位就源源不断。
品牌的打造只与六个环节中的“产品设计”有关联,单靠产品设计是打造不出品牌的,品牌打造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工程。所以说,“6”是果,而不是因,把大学生就业难归根于“6”本身是荒谬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是治本之策
“6+1”理论除了肤浅之外,还在于片面,仅仅设计了产业领域的大学生就业,而实际上,政府部门也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领域,政府对大学生的需求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维持日常运作,二是开发公共产品(包括国防产品与技术研发、制度设计、法律建设、经济政策研究等等)。大量的大学生是直接进入政府工作或者为政府打工的,国家战略和方针政策也就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想综合考察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但政治层面只一笔带过:
其一,国家战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低技术发展战略,国家对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投资严重不足,这一领域恰好是需要大学生来完成的。
其二,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法制化进程障碍相当大,行政力量依然非常强大,法律“说话”不算,这就导致法律人才的需求大打折扣,如果我们能像美国那样,每一个人都聘请为自己长期服务的私人律师,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将大大增加(增加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数千倍),不够用了,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就会转法律类。
其三,其他一些短期政府政策。
我们回到经济层面作为探讨的重点,毕竟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从经济角度看,只有两类产业“大学生密集型产业”,这就是高技术产业和“虚”的产业,大学生就业难在于缺少这两种“大学生密集型产业”,而不在于什么“6+1”。
从高技术产业看,我们的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汽车工业、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没有一个能在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量太小,自然就无法吸收更多的大学生来生产、研发产品。在这些方面,中国哪怕能在一个领域占据世界市场的较大份额,就能让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就能大大改观,韩国都能创造出现代这样的世界品牌,难道中国举全国之力就不能做出一个来吗?
从“虚”的产业看,我们几乎不拥有世界级的品牌,没有一个奢侈品牌;我们的明星娱乐产业冲不出华人圈;我们的金融业非但不能剥削别人,反而成为国际游资席卷我国财富的工具,所谓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主要靠大陆支撑着。虚的产业无一例外都是大学生密集型产业。
如果我们有世界级的品牌,我们就可以虚拟化经营,让印度的廉价劳动力为什么生产物质产品,我们只须雇佣大量大学生进行技术研发、外观设计,广告宣传(明星代言),须知,韩国三星手机仅仅外观设计团队就聘请了五百多名艺术类的大学生,软件和硬件等技术类的大学生更是数量巨大。
如果我们有真正的世界级的金融服务业,我们经济类的毕业生就不必挤破脑袋去外国的投行,我们自己就能消化掉这些毕业生。
如果我们有能走出国门的明星娱乐业,我们就需要大量的文科大学生进行编剧、摄像、表演、导演、营销、宣传、策划等等,事实是,我们连“韩流”都抵挡不住。我们所谓的去了好莱坞发展的导演和演员,只不过出口转内销而已,他们只是充当了美国人占领中国市场的好工具。我们的娱乐明星也如果只能在华人圈里折腾,那么所能吸纳大学生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
如果我们能有在世界范围内或者至少在亚洲范围内大行于世的软件、网游产品,我们就可以吸收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软件开发和产品生产。事实上,我们的网游市场被韩国人占据了半壁江山。
纵观所有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在某些虚的产业或高技术产业上在国际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这是他们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共同原因。法国有无数奢侈品和国际品牌、还有飞机,德国也有诸多国际品牌,日本汽车工业世界首屈一指,美国军工、金融服务业、汽车行业也是世界领军,韩国也有三星、现代等国际品牌。所以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不在于“6+1”,不在于高校扩招,也不在于专业不对口,我们的大学生比例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在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和虚的产业,一句话,我们缺乏“大学生密集型产业”。
要解决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大力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要在高技术和虚拟产业上在世界范围内杀出若干条血路,日本和韩国都能做到,中国也一定能做到,须知,日本和韩国乃至香港和台湾都是依靠大量虚拟产业寄生在中国大陆无数劳动者身上的,我们必须摆脱这样的悲哀局面!
美国剥削中国的四架马车(1)
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赶上美国,更为艰难的地方在于,当今世界已经形成的发达国家的格局,这些“既得利益”的发达国家将拼命维护现有格局,极力阻止新兴的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领头羊,它本身的对中国的经济战略就是中国赶上美国的极大障碍,中国有发展经济的所谓三架马车,而美国拥有剥削中国的四架马车,这四架马车每时每刻都开足了马力,压得你中国透不过气来,想要有出头之日谈何容易。通过本书前文的铺垫,各位已经不难想象美国有哪四架马车剥削中国,那就是金融、品牌、娱乐业和技术专利,这四样东西无一例外是一本万利的虚的东西。
三、剥削中国四架马车之三:虚拟化经营的世界超级品牌
我已经在本书中多次强调,品牌已经是当代帝国主义剥削发展中国家的重型武器,通过品牌来剥削,其“效率”远远超过了旧帝国主义的战争掠夺。我也多次阐明了,在品牌上当代发达国家的富国逻辑:一百年前,发达国家用工业品交换我们的农业品和原料,所以他们富裕;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也能生产工业品了,发达国家如何维持以往的“剪刀差”呢?用品牌,他们对我们说,你们看啊,虽然你们造的工业品和我们的是一样的,但是其实不一样,我们的是品牌产品,是高档品,用起来倍有面子,所以我们一个产品可以换你们的几十个几百个乃至于成千上万个(同样的产品,他们的价格是我们的x倍)。
所谓的品牌,卖的是符号,值钱的是符号。物资层面的工序成本都差不多,比如熟悉皮鞋行业生产读者的都知道,商场里售价上万元、几万元的皮鞋,其成本也就是几十元人民币。同理,售价上万元、十万元、数十万元的路易威登的小皮包,成本也高不到哪里去。现在的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一样的“血”一样的“种”,一样的皮一样的包,贴个世界品牌的标签身价就百倍了。
发达国家拥有品牌,用同样的东西可以交换我们百倍的东西,这样的剥削你可曾在*那里读到过?没有,因为还没有人真正认识到这种残酷的剥削,这种剥削率百分之一万的剥削,你学过的剥削,都是不超过百分之百的(以往的剥削是指资本家从工人创造的财富中拿走的比例,总会给工人留点,不会达到百分之百,不然工人饿死了,谁给你干活),所以品牌的剥削,是超乎你想象的剥削。美国的一个可以换我们一百个,净赚了九十九个。
我要告诉各位的是,美国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品牌剥削发展到今天又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新阶段,那就是虚拟化的品牌经营。美国人最初是怎么搞出的这种发明创造的呢?很简单,我前面说了,品牌商品的“价值”不在于商品物质实体本身,而在于其符号,我都能看明白的问题,美国无比奸诈的资本家怎么会看不出来?既然如此,他们就想啊,干脆老子只经营“品牌符号”算了,我没必要再辛辛苦苦去造产品,产品的生产就让那些穷国代劳吧,等他们生产好产品,我们贱价收购过来,贴个标签,价格翻一百倍出售。这就是虚拟化的世界品牌经营。美国的品牌总部只负责做广告和产品设计,在全球推广品牌符号,不断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产品物质实体则全部由穷国(例如中国)代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美国剥削中国的四架马车(2)
这种虚拟化的品牌经营是美国哪个哥们最先发明的呢?是耐克的创办人Phil Knight。耐克从20世纪70年代就完全不生产鞋子了,它全部的生产流程都交给了日本和西欧的厂商,80年代则进一步蔓延到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和印度,90年代东南亚也逐渐有了耐克的代工者。耐克总部都干些什么呢?就是品牌经营,做广告,比如请乔丹做代言;产品设计,比如1994年设计了“双重气垫系统”的运动鞋,1998年又推出了“全掌气垫鞋”。
我在前面已经(多次)举了一例美国如何通过造鞋业剥削中国,这里再重复一下,各位可以加深印象:美国的耐克鞋有30%左右都是中国东莞一家叫做裕元工业的台商企业生产的,假定一双耐克鞋最终售价1000元人民币,裕元工业顶多能拿到100元,中间商(运输、售卖)和品牌所有者(即耐克总公司)各拿450左右。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把中国人生产的鞋子,贴上一个商标之后又卖给了中国人,赚到的钱又可以回过头来从中国进口五双同质量的鞋子。这就是说中国的裕元工业每为耐克生产一双鞋子(卖给中国人),最终还要再附送五双同等质量的鞋子给美国人穿。这样的空手套白狼的国家,物质能不极大丰富吗?
实际上,何止耐克是裕元工业生产的呢?中国人在大陆购买的几乎所有国际知名运动服装(包括鞋子)品牌的运动鞋都是裕元工业生产的:耐克、锐步、阿迪达斯、彪马、新百伦、天木蓝等,裕元工业生产了全世界知名品牌运动鞋的17%,这个产量不但足够供应中国大陆市场,还远销全球,这就是你在国外买的名牌鞋经常是“中国制造”的原因。这其中最知名的耐克是在裕元工业生产最多的,例如,2002年,耐克鞋全球的总产量的25%都是裕元工业贡献的。最后,别忘了,中国大陆还不止一家为耐克之类的品牌代工的工厂,中国大陆为耐克总共生产了多少,还无法统计,肯定远大于25%。
事实上,美国虚拟化经营的品牌远不止运动鞋,还包括了所有服装品牌,所有其他类别的品牌,例如汽车、电视机、冰箱、电脑等等,只有那些不方便交给中国生产的,他们才会自己生产,比如涉及到保密的军事工业、高技术产品等等。
美国通过虚拟化经营,让中国人白白为他们干活还倒贴数倍的财富,多年来从中国攫取了数不清的财富。我们单拿汽车行业为例。
美国的汽车品牌不算是完全的虚拟化经营,但与虚拟化经营也差不多了,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品牌在美国本土的生产是长期亏损经营的,全靠了中国市场的巨额利润来弥补。美国的福特、通用、克莱斯勒都在中国大陆有生产基地(与中国企业合资),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大部分都是被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公司拿走的 ,2008年,福特(美国车)、丰田、本田、日产、现代等企业的外国母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获取的净利超过2000亿,占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的60%左右。
我们以通用为例说明美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攫取的惊人财富。?通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