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上了博客
几年前我简直是个网盲,对上网的知识一无所知。前年学会了用电子邮箱,今年一月在新浪网上有了自己的博客。开博之前,一听人说博客,我就联想到“黑客”,全不知博客为何种爱物。
有了博客,才知道博客有多可爱。整个的个人博客,被工作人员设计得十分精美,背景模块都有很大的选择性,就像一份电子画报。它可以使你的文章在你的博客网络空间发表,并且因为你加入了圈子,你的文章会自动发到圈子里。这些圈子就似文学报刊一样,圈友们的文章都可以在圈子里展示,,优秀之作还被推荐到“精华博文”栏目上。博友之间可以自由地互访博客,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并加深了感情。有的博友之间就互相成为博客好友,在彼此的博客的好友记录中都留下了对方的名字和网址。
我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和未被采用的好一点儿的文章,都发到了博客上。博客于我来说就成了自己的电子作品集。博友之间常常到对方的作品集中学习交流,这种互动是纸质报刊所望尘莫及的。有了博客之后,我上网的时间增多了,在博客访问中还与一些诗人作家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交流,这也是博客平台的独有优势。
有了博客,我也没丢掉书籍,毕竟读书自有其上网不能替代的好处。同时,我也注意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因为生活毕竟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总沉湎于网络之中耽误工作和其它要事。
博客,真的是现代人的一种先进的文化载体,它使网络有了一片十分纯净的绿地。尤其是文学圈的博客,还有力地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
(本文曾发表于《黑河日报》周末版《古城晚刊》2008年5月31日之“读书上网”版)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拥有“健康”
拥有“健康”
王平
成功、快乐、金钱是几乎每个人都追求的东西,可如果失去了健康,不管拥有什么都不免黯然失色。
那么怎样才算得上“健康”呢?健康不单指一个人的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健康还包括一个人的心理也是正常的,能够适应各种人际关系,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能够胜任并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生活中年纪轻轻,就身体“欠佳”的例子不为鲜见,不到三十岁就患了“肝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人是有一定数量的,这些人普遍缺乏健康意识,以至抱憾终生。
一个人的健康教育应该从他(她)懂事儿时就开始了,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和希望,能否拥有健康,直接影响到他们步入中老年时可否发挥更强的骨干作用。拥有健康的人生,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坚持运动,合理饮食,尽可能每年都做一次健康体检;拥有健康的人生,就需要我们远离不良嗜好,过度地吸烟、饮酒,过度地搓麻将、上网等都会明显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人生,还需要我们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多读好书,多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能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拥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朋友,为了你的健康努力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取得人生成功的基础。一个人能够拥有身心的健康,不但对自己和家庭有很大益处,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因为你可以凭借健康的身体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样的“教”应当禁止传播
这样的“教”应当禁止传播
最近听说农村有一种很特殊的“教”在传播,不同于基督教或天主教,这种教的信徒有病可以不就医,“祷告”就可以了。
信这种教的人数虽然很少,但就我所知的某村就有若干人信这种教。该村信此教的人中曾有一位癌症患者,已经到了晚期,需要用一些药物缓解患者的痛苦。该患者及其妻子均是此教信徒,妻子力主其祷告,拒用药物。“祷告”岂能止痛?后来在亲友们的一再劝说下,其妻才将其送到医院治疗。还有一位此教的信徒,也是男性,六十多岁了,患糖尿病十多年了。两年前信此教便开始停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相信信教祷告已治好了自己的糖尿病,吃甜食也像一般人那样没什么顾忌。结果不久前患了严重的“脑梗塞”,瘫痪在床。如果该患者坚持就医,合理用药,很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健康状态。
我记得以前看过的电影、电视剧中有信基督教的人,其本身就是医生或护士,不从医的信徒也都可以正常就医。让人费解的是不知是谁竟然创建一种用祷告就可以治百病的教派,愚弄欺骗善良的农民,令人发指!有的村民干脆将这种教称作“邪教”。
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更有生命尊严不被侵犯的权利,不准就医的“教”应当禁止在民众中传播。
2009年4月24日
民间历史学者肖歧
民间历史学者肖歧
王平
现年53岁的肖歧先生,自小就迷恋历史,对研究历史有一种近乎痴迷的情结。
肖歧从1995年开始在爱辉信用社担任主任,该单位在他的领导下曾被黑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业余时间肖歧仍不忘钻研历史,潜心拜读史学家们的著作,特别是关于爱辉历史的有关著述。
2000年春天,肖歧不幸患“脑出血”,在医院里住了整整一个月的院。人生的不幸并没有将他击倒,从信用社病退后肖歧一面坚持步行进行康复训练,一面开始系统研究爱辉历史。对他来说,爱辉历史不但是警醒国人牢记“祖国不强,家破人亡”史训的经典史料,爱辉历史本身也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补充,以显示其更加清晰的本来面目。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肖歧又骑上了自行车,即可健身,还便于他走访那些古稀老人。
从2004年夏天开始,肖歧以爱辉区幸福乡的长发屯为起点,进行系统的走访调查,一直访至孙吴县沿江的每一个村屯。长途跋涉十分艰辛,常常得啃干面包,喝井水来充饥解渴。有时甚至得取干净的河水喝,因为他喝不惯纯净水。走访工作虽然艰苦,却得到了许多素不相识的群众的热心支持。肖歧说起了其中的两件事。一次他走访时行至大五家子农场,在当地的一家小饭店吃饭时,他对经理说:“你知不知道你们这儿是新中国第一个满族自治乡?”然后二人便攀谈起来。经理被肖歧忘我研究历史的精神所折服,说饭钱免了,还给肖歧备了一大瓶凉开水。肖歧还是笑着把饭钱付了,拿了凉开水道谢后继续赶路。还有一次在一个叫下马场的地方,肖歧走访一位姓王的89岁的老人。当时是秋天,肖歧在院儿里与老人侃侃而谈。不知不觉院外围了三四十人,人们很好奇地听着他与老人的谈话,没有一点喧哗之声,甚至连咳嗽声都没有。采访完老人,肖歧与周围的群众说起了话,他们都很愿意回答肖歧提出的问题。
肖歧说,走访老人时不能随听随记,有的老人会因此觉得奇怪而停止谈话。他说,每当采访完,他总是出了屯子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把刚刚听过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有的时候走访了一天,说了快一天的话,只有一两句话是值得一记的。就是这样,肖歧仍没有放弃对历史的寻根。2005年,肖歧还买了一台傻瓜相机,对爱辉城的遗址遗迹进行了有计划的拍照。
肖歧说,自己研究爱辉历史不仅得到了家人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一位同仁还经常帮肖歧查阅资料,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并定期免费邮寄资料〈历史档案〉给肖歧,这些都对他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苍天不负有心人,肖歧在研究爱辉历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7月出版了《带您游历爱辉》历史长卷,该长卷米长,分七个部分,共有152幅彩印图片组成。2006年12月出版了与女儿肖丽莉合著的历史文献性著作〈〈让历史扮靓爱辉〉〉,上述二作均受到了有关人士的好评。几年来,肖歧还绘制了〈〈爱辉遗址遗迹分布图〉〉、〈〈爱辉镇分布图〉〉等十余幅地图。同时,他还将自己搜集的十几件文物捐给了有关部门,并向有关部门指明了散落民间的十几件文物的去处。
肖歧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越学越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什么也不知道”,凭借他这种谦逊的态度和勤奋的品格,以及对史学独特的悟性,一定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来!
感谢王阿姨
感谢王阿姨
王平
“多亏了王沪红阿姨,不然,你的命就很难保了。”当我也成为一名白衣战士的时候,母亲的话语便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五六十个上海的知识青年,背起行李卷儿,乘上火车来到黑龙江省爱辉县的一个小村插队。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大眼睛、双眼皮儿,叫王沪红的姑娘,学过医。于是,她就给村里当起了卫生员。
一天夜里,不到一岁的我突然发起高烧,脸儿滚烫烫的,还不停地喘息着。母亲着急了,赶紧让父亲去找上海知青王大夫。父亲穿上衣服急匆匆地赶往村里的青年宿舍,敲响了王沪红阿姨的门。正在梦乡中的王阿姨二话没说,穿上衣服背起诊包在深秋的凉风中,踏着浓浓的夜色赶到了我家。她一看我那副样子,便用上海话说:“不是得了肺炎吧?”然后给我量了体温,用听诊器认真地给我听诊了一遍,最后便确诊说得了小儿肺炎。王阿姨给我做了青霉素试敏,肌注了安痛定和青霉素,还开了一些口服药。之后,她对母亲说:“大姐别着急,我天天给孩子定时打针,孩子的病会好的。”从那以后,王阿姨八小时一次准时给我肌注青霉素。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三更半夜,她总是一个人背着诊包来为我治病,之后便是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就往回赶,因为还可能有其他病人等着她去医治。就这样,经过王阿姨半个多月的医治,我的病终于痊愈了。
听母亲讲,王沪红阿姨不但当医生,而且还和其他几个上海青年当村里的饲养员。她虽然养猪没有什么经验,但却蛮认真的,经常向姥姥请教猪的饲养方法。当时的生活对于她们这些从城市来的青年确实太苦了,可她们对生活仍然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爱,对村里的老乡都那么好。有一年夏天的夜晚,姥姥突然得了急性胃肠炎,村里的卫生所药不全,王阿姨顾不得天正下着大雨,和父亲一起披着雨衣,去邻村的卫生所取药。回来后,她赶紧给姥姥打针、服药,并不停地安慰着姥姥:“大娘别着急,不要紧的。”
尽管这一切都是听母亲讲述的,但王沪红阿姨的身影却总是在我脑海中出现。我常想,王阿姨她们那时虽然处在那样的时代,经受那样的命运考验,可她们许多人却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如今王阿姨返城已20余年了,我真想对人到中年的王阿姨,也是我的老师说上一句:“王阿姨,你好吗”
注:本文原发表于 1996年6月15日《健康报》未改动。
环行中国陆海疆的勇士
环行中国陆海疆的勇士
王平
李根浩的名片这样写着:“作者、钓者、摩者、驴者、环保志愿者”、“走遍中国大江、大河的第一人”,名片的背面还书有行书字:
挥霓踏浪钓白云
谁忧七星浮与沉
——逍遥戏鲛客
其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及旷达豪迈的情怀不能不让人心生钦佩之情。
2009年5月21日晚,李根浩“环行中国陆海疆”行至小镇爱辉,拜访旧友刘嘉瑞。李刘二人是2006年李根浩“走遍中国大江大河”之旅来到小镇爱辉时相识的,二人同为吉林老乡。适逢陈乐增宴请好友,大家有机会与李根浩把酒畅谈,对他的事迹略有了解。
李根浩是吉林省延边州文化局文化艺术中心的研究员,今年49岁。他从2004年至2008年历时近5年时间完成了“走遍中国大江大河”的壮举。具体踪迹是:2004年分别访了中朝界河图门江以及东北虎保护区的上游浑春河;2005访了鸭绿江和松花江;2006年访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2007年访至黄河、长江;2008年足迹亲临多条河流: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珠江,完成了走遍中国大江大河的壮举。
李根浩从今年5月8日开始投入到了“环行中国陆海疆”的新的壮举中。从吉林出发,开始了他的环行中国边界线之旅,21日晚到达东北边陲小镇爱辉。他说现已完成全部行程的十分之一,将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这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