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谐语人生-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取得很大的主动。
  第二个环节是“广闻”。也就是广泛的调查研究。刚才讲了亲历是非常重要的,但人们不可能事事去亲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大量的还是要靠广闻。所谓广闻,就是广泛地听、广泛地调查研究,它同样可以起到亲历的作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伊尹,是商汤的重要辅臣,他原来是奴隶,没有文化,给奴隶主当厨子和招待所的招待员,为不少来访的首脑端菜上饭,了解了好多天下的事,经过认真思考,他对国家建设很有见解,辅佐商汤建立了商王朝,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
  关于调查研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怎样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特别是发现重大问题并且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有的同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这个方面我感到有三个问题:
  一是要纠正重结论、轻联系,重定性、轻定量的倾向。这里所讲的“结论”是指倾向性的意见或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调查对这是不是“问题”形成估量。一般情况下这个要求大家容易做到,但是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一定要在调查事物相互关联方面下功夫。定性必须和定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对问题的大小、宽窄、影响程度有个量的感觉。也就是说,只有把宽大的正面一个一个地弄清楚,才能在一定范围内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达到既了解清楚是不是个问题,又了解清楚这个问题的重要程度,从而有个科学的计算。有的同志在调查中满足于发现了问题,却容易忽视了解形成这个问题的诸种因素,这样就会对造成问题的各方面原因缺乏定量分析,因而就无法更深刻地认识问题的本身,也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基层忙乱,我们到连队调查很容易了解到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有些同志了解就比较少。所以从60年代起,大家一直讲基层忙乱的问题,但解决的办法却不多,或者是虽然找了些解决办法,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感觉主要是对形成这个问题的宽阔的正面了解不够。这样对问题的实质和主要症结就很难找准。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有一年我们下部队搞过一次调查。首先,我们把连队工作量和有关单位做了比较,感到,一个连队就百十号人,都很年轻,而且都是从地方挑选来的比较优秀的年青人,管理者除了班长、专业军士、排长外,还有3名连队干部。无论与农村、工厂基层的车间相比,工作量并不比上述单位大,干部配备量都不比上述单位少,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忙乱呢?我们按照柳比歇夫的时间运筹法,分工每人跟一个干部(包括排长),对他们每天的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统计,然后综合起来看它究竟是哪些问题。一个星期后算一下就看出问题来了。一是忙在上级机关政出多门上。机关部门多,综合协调能力差,几十个部门线条式地争相下达任务,使下边穷于应付。二是忙在形式主义上。连队干部大量的时间忙到了检查卫生、追求到课率。比如基础训练年年搞,本来讲课时去一个干部讲就可以了,但现在却是连队干部人人都到场,为什么呢?因为强调到课率,并把它作为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因而干部到课不是为了工作需要,而是为了表示联系群众的态度,表明我今年到训练课堂多少次。结果大量的人力浪费到这上边。三是忙在缺乏分工上。大家经常为同一件事忙,一个坑里挤了几个萝卜。比如说上级工作组要来,需打扫卫生,如果分工科学的话,给各排划好区域,派一个干部或者卫生员去督促就可以了。但由于缺乏分工,每次搞卫生不管那个干部有什么事情,都是全连干部齐上阵,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排长一哄而上。四是忙在内耗上。连队干部编制多,有人多可以多干工作的一面,也有人多矛盾增加内耗的一面。一般来说,连队的团结搞不好,多数原因是连长指导员有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当然,连队忙乱与上级机关政出多门等工作弊病有直接的原因。但从连队的角度看,自身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上级布置给它的任务,究竟用多大的力量干,主动权基本上在他手里。我们到连队去调查一下就知道,机关布置的有些事情,连队也没有完全按机关的要求搞,如有一年曾发过一个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电报,大军区的司令、政委,亲自过问这件事,强调要重视安全,下边层层都很重视。我们在这个电报下发后,曾追踪调查,从军里到师里、团里都很重视,层层开会,在电文里加上本级党委首长的要求,电文越来越长,有好几页。按常规,这个电报到基层肯定很重视,可能会学半天,其实到了连队,电文的内容根本没有传达。只是指导员在开完一个会后说了一句话:“最近大家还要注意安全啊,上级还有个电报呢!”就这么一句话。所以说下有对策,也是为了应对太忙想出来的办法。因此我们讲连队忙乱有机关的原因,但作为连队本身来说,确实有管理不科学的问题。有的同志在调查研究中,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看问题的表面上,没有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性,所以这个问题讲来讲去总是解决不好。以上讲的是调查研究一定要把结论和事物的联系结合起来,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判断出问题的轻重,掂量出这个问题的分量,从而为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奠定基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笔下文章怎惊人(8)
二是要纠正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在探索了解问题时要舍近求远,直至问题的终点。也就是说要重视了解这个问题之后还有没有那个问题,那个问题背后还有没有问题,一直把问题的终点找到,把问题形成的整个过程摸清,这样站在全局看局部,局部就会看得更清楚。因为发展过程渗透着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结果并了解过程,就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这个问题也就形成了透彻的了解。比如,刚才讲到机关政出多门给连队造成忙乱,而且也把自己搞得很忙,机关也是整天忙得团团转,我们机关的人员不少,为什么还这么忙?忙的过程是什么?往往有些同志就不太了解。这样就无法抓住问题的核心,也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年,我同几个同志一起下去,想了解一下机关为什么这么忙?这时部队正搞新兵教育,新兵教育期间宣传部门历来都忙,我们就认真看看究竟是个什么过程。我们先从总部开始,了解到先头的新兵刚到部队,宣传部等单位便到部队了解新兵的情况,还到地方了解应征青年状况,起草了一个时间、内容、目的、要求都比较具体的《关于今年新兵教育的意见》,发到军区。军区接到这个电报后,又到连队搞试点,也到新兵中去了解情况,然后发了一个《关于贯彻总政今年新兵教育意见的意见》,发到各军、各省军区。我们又到军级单位了解,看到军接到这个电报以后,也是到一个连队了解了情况,搞了试点,然后向所属师级单位下发了《关于贯彻总政、军区两级政治机关今年新兵教育意见的意见》,然后发到了师里。我们又追到师,师里也是以同样的程序办,只是把转发两级政治机关的意见改为三级政治机关意见的意见,这样意见的意见层层加码,不仅各级重复劳动过多,而且越加越长,越加越具体,最后时间、人员、任务、目的等等都很具体,指导员拿着干就行了。这个过程说明了机关为什么忙。
  从编制上来说,一是纵向分工不清楚,重复劳动,层层做指导员该做的工作。二是横向分工过细,组、干、宣、保各管一行,部队工作的规律是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重点,机关分工太细,每个部门各管一行,就容易这个部门忙时那个部门闲,工作高峰期时,相关业务部门忙得不可开交;工作低峰期时,业务部门许多人都想找点事做,几十个线条式的部门层层出点子,下达指示,就把连队也搞忙了。这样一层层把问题追下去,一直追到最后,找到问题的终点。然后从终点回过头来看,哪一段是怎么回事就更清楚了。作为机关干部,有义务把部队存在的各类问题都一个个地摸清楚,弄清它的表层是什么,里层是什么,深层是什么,这样才会对全局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解决一些问题,推动部队工作的前进。
  有些事即使暂时解决不了,但我们起码可以做个明白人,明白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要认识这个问题的人多了,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了,这个问题总有一天会解决。尤其是在高层机关工作的同志,更应该下功夫把我们面临的问题逐个摸透,这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要纠正重规律、轻体验,重理性、轻感性的倾向。
  善于抓住那些不确定性因素,把问题形成的因素搞全。近年来,许多同志学习了现代科学管理知识,重视用定量分析的方式、理性思维的方式来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找出规律性东西,这是科学调研的一大进步。这个方法一定要坚持下去。但是,我们在重视这个问题的同时,还要重视另一种倾向,就是不能因此而轻视了感性体验。
  西方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能套用,因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有很多东西尤其是思想上的东西,很难完全用定性定量的尺度衡量出来,也很难用规范的标准去普遍衡量一切事物。因而我们在调查研究中,既要重视定量、定性分析,更要重视实际体验,从感性到理性。
  比如,1979年,部队决定以后不从战士中直接提干,战士入党要按比例,三年调整期间地方不从退役战士中招工。这个问题对战士冲击很大,战士的安心程度受到了考验,各部队都在想法探索提高战士积极性的路子。有的按定性分析的方式调查后认为,战士当兵是来尽义务的,这是《兵役法》规定的,因而只要加强义务兵教育,使大家认清我国兵役制度的性质,懂得当兵是来尽义务,而不是为个人谋出路就行了。这个结论从定性分析上看是对的,这一教育也确实是重要的。但从部队的实际情况看,只这一条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还有的学了外国的经验认为,有的国家士兵头两年训练,后一年学民用技术,而且这个技术是部队的专利,有了这样的技术,士兵退役时地方很欢迎,他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算了一下我军有多少战士,拿出多少钱搞专利技术培训,战士回去就能都找到工作。
  这个算法看起来精确,但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一是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健全,有的人法制观念还比较薄弱,部队搞到专利技术,只要是热门的,要不了多久,地方也会传开,也会搞这方面的培训;二是我国地区差异大,在这里有用的技术到另一地不一定有用,而战士是到四面八方去的;三是我国是农业国,城市户口无法每年大量增加。怎么办?还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当时我们也搞过一次调查,去了十几个不同条件的县,看到有些复员战士确实很穷,但有些生活却很好,如在街上修个手电筒、电视机、自行车、锁、农机等等,就比单纯搞农业收入要多些,这些小技术千姿百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通信团八连搞了个试点,引导战士利用课余时间,学一门实用科学技术。试点后写了篇东西,《解放军报》发了头版头条,还加了好长一个短评。总政领导也很重视,还专门作了批示。这个例子说明,我国有自己许多不同的国情和特点,不少东西是靠体验得来的,不完全是靠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搞出来的,在调查中进行广泛的了解和体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笔下文章怎惊人(9)
第三个环节是“深研”。我们调查了以后还要研究,不研究就很难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调查更艰苦,有时要花七分的力量去调查,花三分的力量去思考。研究中有三个辩证关系应引起重视:
  一是大胆设想和谨慎求索的关系。就是说,想问题的思路一定要很广,可以海阔天空,广泛地探讨。思路越广,越容易突破原来的框子,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办法。广思敢想,才可以上下求索,让思路在无穷无尽的规律之海中遨游,才能捕捉到真谛的所在。我们在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有些问题有时实在找不到办法的时候,由于不受正常逻辑的限制,突发奇想,一石掠开水中天,会突然找到解决问题的妙方,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研究问题必须广开思路,但是落实在文字上却要谨慎求索,来不得半点含糊。拿出的东西不稳妥就行不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