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章大人没有什么急事,这就走吧。”
章惇暗想,自己从来和孟皇后没有来往,她为什么这时候请自己去吃荔枝?是了,高太后去世,孟皇后无以依附,所以想拉拢自己。章惇是个聪明人,一猜就透。但是他也看出,哲宗对刘婕妤宠爱有加,以哲宗的性格,孟皇后虽然位列东宫,早晚必被废除。因此,有些沉吟。
陈迎儿年龄虽小,却也是聪明伶俐之人,她察言观色,看出章惇的犹豫来,便上前扯着章惇的朝服说:“章大人,您要是不到,皇后肯定会责怪奴婢办事不到的。”
章惇慌忙说:“迎儿姑娘,你别这样。”章惇担心被宫中的人看到,谣言四起,对自己不利。陈迎儿偏偏不放手,笑道:“章大人,你怕什么,奴婢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反正你不答应,奴婢就不松手。”
“好好好,我去,我去。”章惇知道,既然孟皇后打了自己的主意,躲是躲不过的。
孟皇后其实也算得上是标准的女人,虽然品貌不如刘婕妤,端庄处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高太后给哲宗主了这门婚事,考虑到大宋帝王基因的问题,也不能随便找个庸脂俗粉。不过,高太后没有想到,她的一意孤行,恰恰让哲宗产生了反叛心理。所以,尽管孟皇后现在已是后宫之主,依然得不到哲宗的宠爱。绝大多数的女人有妒忌心理,尤其面对宫女出身的刘婕妤,孟皇后久来寂寞,难免会忌中生恨。她邀章惇来,便想在朝中找一些得力的助手,搬掉刘婕妤。
章惇进来时,孟皇后已经站了起来。章惇慌忙行礼,说道:“微臣拜见皇后千岁。”孟皇后玉臂一抬,在章惇胳膊上托了下,轻启贝齿,柔声道:“章大人不必多礼。”章惇心中一慌。他虽然处世凶狠果断,但已是六十岁的人了,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对皇后心有异念。陈迎儿在旁暗乐,顺手将章惇按在了椅子上,娇笑道:“章大人,以后景灵宫就是你的家,想来就来,不要客气。”孟皇后瞥一眼陈迎儿,心道:这个小妮子果然很懂我的心事。章惇却受宠若惊,额头浸着密密麻麻的汗珠。
孟皇后亲自为章惇剥了一枚荔枝,向他递来。章惇望着那只白嫩的手,连接也不敢接。孟皇后吃吃一笑,说:“章大人,你是可以做我长辈的人,还有什么拘束的。”章惇擦了擦额头的汗,心说:这个女人处心积虑,看来要让我陷进派系之争。章惇由于受司马光等旧派的压制,对高太后恨之入骨,因孟皇后是高太后的人,所以自然对她有几分厌感。
孟皇后倒也再没有过分的行为,只是陪着章惇聊些无关疼痒的问题。一晃就到了中午,陈迎儿端上了点心。章惇一惊,隐隐觉得自己在景灵宫里呆得久了,说不定要惹出什么麻烦,因此站了起来,向孟皇后告辞。孟皇后笑盈盈起身,让陈迎儿将章惇送出宫来。
出了皇后的寝宫不远,迎面过来一个男孩,年岁与陈迎儿差不多大。章惇认识他是遂宁郡王赵佶(即日后的徽宗),慌忙上前行礼。
“老臣见过遂宁郡王千岁。”
赵佶说:“章大人,是不是去皇后那里了?”章惇大惊,他知道赵佶深受向太后的宠爱,向太后原是神宗时期的皇后,神宗逝世后,向太后的光环不再,加上这些年高太后的专权,她也一直抬不起头来。那赵佶颇讨人喜欢,虽然贪恋玩耍,但当着向太后的面,常常假装诵读夫子的书,因此,在诸王之中,向太后是最喜欢端王的,每每看到他,寂寞的心才算有了几分宽慰。
赵佶笑着说:“章大人,你不用害怕,我是不会告诉太后的。”说着,嘻嘻一笑,去花丛中抓蝴蝶了。章惇松了口气,心说,但愿他贪恋玩耍,把碰到我的事抛于脑后。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十日。元丰六年,刚满一岁的赵佶便被神宗封为镇宁军节度使、宁国公,哲宗即位,晋封遂宁郡王。此时,赵佶还是遂宁郡王身份,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才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身份封为端王。
再说章惇刚走出宫门,差点与一人撞个满怀,仔细一看,原来是开封府尹蔡京。章惇见他满头是汗,便问:“蔡大人,你在这站了很久了吧?”
“是,下官一直在等候左相。”
“找本官有什么事吗?”章惇挺了挺腰板,出了皇宫,章惇此时的爵位已是万人之上,除了宫里这帮人,还没把谁看在眼里。
“天已是晌午,下官想做东,在五帝酒楼上摆一桌,不知左相可肯赏脸?”蔡京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腰弯的像虾米。
章惇抬头看看天色,道:“好吧,就给你一次机会。”
在章惇认为,自己能去吃蔡京一顿,也算他的造化了。毕竟章惇位尊权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请到他的。所以,请的人破费了,还要觉得荣幸。
事实上,章惇也有些饿了,景灵宫的那些水果只能润喉,不能裹腹,况且,在皇后那里,他哪里敢多吃。不然的话,很难说,章惇会给蔡京的面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03章:各怀鬼胎
第03章:各怀鬼胎均为己
孟皇后的荔枝没敢多吃,但是,蔡京的酒章惇是来者不拘的。
五帝酒楼位于开封东城,是东京颇具盛名的地方。这五帝指的却不是民间相传的三皇五帝,而是指北宋以前,在开封建都的五个国家。即战国时的魏,五代时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当然,五帝酒楼最有名的还是其镇店三宝,既大厨司马公的拿手好戏黄焖鱼、火烧夹羊肉、胡辣汤。司马公的胡辣汤,连往来于东京的川地客商都留连忘返,每次必然要喝上满满的一大碗。
章惇和蔡京到酒楼上坐下时,二楼靠窗处便坐了一位外地客商,头上包着宽宽的布,蒙了一只眼,看不清面目,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胡辣汤。尽管满头的汗水,还是忍不住地喝好。听口音,正是位川地商人。
章惇素喜清净,便欲到楼下去。蔡京低声说:“章大人不妨忍耐片刻,那商人不过喝一碗汤,稍时便走。”果然,当蔡京要的菜上来时,那川地商人站了起来,背了行囊向外走。川地商人经过章、蔡两人身边时,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柄匕首,向章惇刺来。章惇是个文人,当时就吓呆了。就在危急时刻,蔡京似有防备,顺手一带川地商人的手腕,将他推开,张着双手拦在章惇身边,道:“有本事冲姓蔡的来。”
那川地商人一时呆了。蔡京趁机大叫:“来人,抓刺客。”蔡京的喊声未落,从楼下跳上两个衙役来。那俩衙役来得好快,链子一抖,就把川地商人套了起来。蔡京说:“朗朗乾坤,竟然行刺朝廷命官,带回去等候本官发落。”
等衙役将人带走,章惇这才舒了一口气。蔡京不住地自责,意思说,您瞧,在下官的治理之下,居然有人敢行刺您,这是下官的失误。章惇却满心欢喜,认为蔡京在关键时刻,不顾自己的安危,舍身保护,值得嘉奖。章、蔡两人继续吃喝,等一条黄焖鱼吃的只剩下骨刺,两人舌头也直了。章惇拍着蔡京的肩膀,许了愿:“蔡大人,你放心,本官一定在皇上面前替你美言。”蔡京喜不自禁。饭后把章惇送回了家,才打道回了开封府。
来到内堂,那川地商人早在椅子上坐好了。此时,他已经摘了头上的布和眼罩,居然是个年轻的公子。蔡京说:“翛儿,这件事你做的不错,为父会大大地有赏。”
原来,那年轻公子便是蔡京的四儿子蔡翛。蔡翛仗着老子是开封府尹,在京城横来竖去,十足一个花花公子。这小子觉得还是老爸的权利实惠,无论捉奸犯科的案子,都捏在他的掌心里。
“老爸,一般的赏赐我可不要。”
蔡京知道蔡翛贪得无厌,便问:“说吧,你想要什么,只要老子能办得的,一定给你。”蔡翛说:“我想当开封府尹。”蔡京呵呵大笑,说:“真吾儿,有志气,好,只要老子升了,这开封府尹迟早会落到你的身上。”
第二天上朝时,哲宗似乎眼皮还没睁开,他的屁股刚靠在龙椅上,就打了个哈欠,说:“众爱卿,有事快奏,无事就退朝了吧。”
章惇看了蔡京一眼,出列说:“万岁,微臣早上起来,发现一只喜鹊,口衔菜叶,落在枝头,久久不肯离去,特向圣上报喜,恭喜圣上得到一位贤臣。”哲宗说道:“喜鹊?贤臣?章爱卿到底要说些什么?谁是朕的贤臣?”章惇道:“微臣闲来曾学过解梦术,相传古代的学子如果高举中第,会有喜鹊飞至故乡登枝报喜,今番喜鹊衔菜落在枝头,想必是向圣上举荐一位文官。”“哦,那会是谁?章爱卿可否知道?”“据微臣猜测,这菜与蔡谐音,想必是开封府尹蔡京蔡大人。”哲宗大喜,说:“昨日朕还在怀疑,由此可见,蔡爱卿必是朕的不二忠臣,蔡爱卿听封。”
蔡京心中暗喜,赶紧出列,等候听封。就在这时,一人跨了出来,说道:“万岁不可。”哲宗一看是同知枢密院事曾布。
曾布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曾巩给神宗当过中书舍人,也就是在中书省负责草拟圣旨的官。
章惇脸色有些难看,因为哲宗亲政后,是他的举荐,曾布才从知饶州,升至同知枢密院事。
哲宗问道:“曾大人,你有什么话要说?”曾布说:“万岁,蔡大人为人心机颇深,反复无常,不可重用。”说完,曾布便退回班列,不说话了。
哲宗有些犹豫。曾布为人温和谦恭,做事沉稳持重,因此,包括哲宗,对曾布的意见常无异议。哲宗看看文武百官,问:“众卿有什么异议?”百官无人肯言。哲宗看看赵挺之,说:“赵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赵挺之时任吏部侍郎,专职官员出任、升迁之事。
在政治上,赵挺之观念倾向于章惇,但是,他与曾布又是朋友,所以于公于私一时难决,便道:“万岁,微臣以为,我朝姓蔡者并非只有蔡京蔡大人一人,还有蔡卞、蔡懋诸位大人。”
哲宗一笑,说:“既然如此,就统统封赏了吧。”哲宗亲政以来,发觉当皇帝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享用后宫佳丽若干,二是可以随意封谁的官,罢谁的职。
于是,哲宗封蔡京为户部尚书,蔡卞为礼部侍郎,蔡懋为开封府尹代理。当然,蔡京的儿子蔡翛由于职位不到,难以平步青云,是沾不了此次“青菜”光的。不过蔡京既然成了六部重臣,不久便给四儿子找了个事干,让蔡翛步蔡绦之后进了禁军队里。章惇一次“喜鹊解梦,成就了蔡氏数人,朝中甚至有人误认为蔡懋与蔡京也有什么关系,其实,两蔡非一蔡,并无血缘。蔡京是从开封府尹位上提起来的,京都出了什么事,皇帝居然习惯问蔡京,而不理蔡懋,这让蔡懋心中十分恼怒。
再说大殿之上,“几颗青菜”该封的封了,哲宗又问:“诸位爱卿,谁还有事奏?”
章惇说:“万岁,微臣以为新法推行还有诸多细节要考虑。”
哲宗说:“那各部就讨论一下吧。”
于是,大殿之上议论纷纷,许久,各部尚书、侍郎没有统一口径。哲宗不耐烦了,他担心刘婕妤在后宫等急,便给李宪递了个眼神。李宪扯着嗓子喊:“各位大人,这新法的事到底要商量到什么时候?可不能累坏了万岁爷的龙体啊。”章惇忙说:“万岁,曾大人位高权重,可听听他的意见。”
哲宗说:“曾爱卿,你有什么意见?”
曾布暗骂章惇,瞥见蔡京正面带微笑,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便说:“万岁可听听户部蔡大人的意见,蔡大人是喜鹊送给万岁的重臣,自应有良策。”
哲宗道:“蔡爱卿,你有何高见?”
蔡京早就看出哲宗坐不住了,于是说:“以微臣之见,可按熙宁之初变法,照例行之。”
哲宗大笑,说:“就以蔡爱卿之意,传旨下去,凡熙宁新法,一概执行,朝廷不再另行新法。”
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元年自1068年起,至1077年为末年,共计10年。以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称“熙宁变法”。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道:“以择术为始。”
早在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王安石就写过一篇《言事书》,洋洋洒洒,足有万言,陈述新法思路。王安石当了十几年地方官,对当时大宋的财力、军力、风俗等等,都有所了解,因此,忧国忧民的王安石便慷慨进书,希望能够挑起变法的重担,改变宋国内忧外患、贫瘠衰落的现状。只可惜,当时,仁宗皇帝对王安石的新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