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如果许诺了就要做到。同时,父母也不要总是让孩子承诺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的坏习惯。
诚实的习惯
法国是一个首饰大国。法国的珠宝金银有一种体制,业内的行话即所谓“签名”。一件“卡地亚”牌的首饰上往往有“卡地亚”的“签名”。比如在戒指内环上刻上Cartier几个字。一旦一枚戒指上有这么几个字,其身份就大大上升。
我们可能会想,这样一个签名,哪个工匠不会冒签一个。确实,从技术上来讲是再简单不过了。然而法国人不会这么想和这么做,如果做了且被有关部门查出来的话,那就一辈子别想再在这一行业混饭吃了。有关法律规定:一个首饰商要是在他自己做的戒指上刻上Cartier几个字冒充卡地亚产品的话,一旦被查出来,将要坐牢14年,罚款几十万(往往罚到你倾家荡产),而且从此在法律上规定再也不允许从事该行业。
在法国做生意,除了会计方面要准备好各种账簿之外,还要专门给警察准备好一本“警察专用簿”,上面记录生意来往中的所有进货、出货的详细情况,以便警方在必要时查看。平时并没有人来督促你做此事。但法国商人们都会自觉地做好这个簿子。因为一旦警察来查而你没有这个簿子,结果只有一个:当场封店。这种严厉惩罚使得法国社会的诚信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培养孩子做人方面的好习惯(7)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发达国家都具备较高的诚信水平。
有一位在德国出生的中国男孩,为学习中文,主动与中国来的一些研究生在一起。一天,他发现中国的研究生买16岁以下儿童票坐地铁,立即断绝了与他们的来往。德国有一套机制来维护诚信,比如说德国人没有听说过“做假账”这个词。德国的财务人员不敢做假账,他们是大学毕业之后,还要经过大约两三年的学习才能够做财务人员,要是做一次假账,就终身不得再做财务工作。
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曾经引发过一次诚信危机。很多中国人弄虚作假做惯了,“枪手”、“做假证”什么的传到了德国,甚至在报上登广告,这在德国引发了诚信危机。
德国驻华大使馆为此专门成立了留德学生审核部,中国人要去德国变得比以前麻烦多了。在德国,中国学生考试,德国人会拿了照片,反复地看你的脸相,要看长得像不像这个人。在德国留学的许多中国学生都觉得脸面蒙羞。为什么德国人不用看,日本人不用看,偏偏只中国的学生被反复地看呢?
这就是诚信危机。分析世界上一些大企业家成功的因素不难发现,第一个原因就是诚信。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没有诚信哪有市场。这是最基本的交往的规则。
诚信需要从小培养,父母就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起到好的榜样作用。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说了实话,父亲知道是孩子做了错事,反而大发雷霆,把孩子痛打一顿,那孩子以后还敢说实话吗?我们要让孩子感到,对父母讲真话并不可怕,完全可以得到父母的谅解,而不必说谎。
从小培养孩子诚信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成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2。经常讲一些“做人要诚实”的道理。由于孩子年龄小,必须把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才能接受。所以,可利用故事,把做诚实人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使孩子明白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假和欺骗,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3。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如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会得到满足的。这样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来而又不告诉家长和小朋友的情况发生。
4。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发现孩子有不诚实的言行时,要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压力,进行打骂、体罚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为了躲避责罚打骂而说谎。
5。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有了错要勇于承认,凡是答应别人的请求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做好等。这些规则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并要重视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对执行规则,家长要态度坚决,严格要求,切不可迁就、姑息。
6。成人要以身作则。孩子好模仿,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家长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凡是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兑现。如因情况有变或因其他原因兑现不了,也要向孩子说明情况,解释清楚,表明不是有意骗他。要孩子做诚实的人,家长必须首先做到待人诚恳,不说假话,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错误。家长用这样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有利于孩子逐渐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培养孩子做人方面的好习惯(8)
自信的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凡的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他的父母和老师对他有没有信心。信心是能够传递的,只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有了信心,孩子对自己才会有信心。
小詹妮就是一个很自信、不自卑的孩子。詹妮刚上中学的时候,学校有一个特别试验班,能在这个班级里学习的孩子数学水平都很高。詹妮很想进入这个班集体,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她面临很大的压力。
细心的妈妈看在眼里,就劝她不要去什么特别班了。可是詹妮却不同意,她说:“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一定能进入这个班级的。”
之后,詹妮用数倍于别人的努力去学习。第一学期坚持下来,她的各科成绩都获得优秀,并顺利地通过了特殊班的测试,圆了自己的梦想。
自信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不是盲目地自以为是,而是面对压力知己知彼,从容对待。
刚进入中学,学校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拓展训练:站在一个7米高的木板上,从一块木板跨到另一块木板上。詹妮起初很害怕,她去问教练:“两个板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教练说大概是一米到一米三吧!詹妮偷着跑到旁边,在平地试了一下,发现自己使劲跨出去,能跨出一米五六,她心里有数了,完成了“知彼”。她又想:上去就当在平地,最差掉下来也有防护设施,只不过寒碜点而已,于是,她又完成了“知己”。结果,她又一次成功了。
这件事情让詹妮大受启发:只要做到知己知彼,就有成功的把握,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
自信使詹妮在学校里出类拔萃,她多次获得高额奖学金,还获得学校演讲比赛第一名。她到当地一家电视台当了一次嘉宾,就被导演看中,不久,成了这个节目的业余小主持人。
是什么让小詹妮有如此大的自信呢?用詹妮的话说就是:我的自信正是来自我的妈妈。妈妈从不给我任何压力,而是在一旁赞赏我已经走过的路程,帮我“数脚印”。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她是怎样帮助女儿树立自信心的呢?仔细思考之后,母女二人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今天比昨天强。妈妈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好。”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
那么,年轻的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们在家教实践中参考运用。
1。培养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倾听。你的孩子能对你说很多很多,当你花时间倾听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认为你很在乎他的观点和看法。当然,你要尽可能的与孩子保持平等并亲切和蔼。避免说一些如“现在不行,宝贝,你看妈妈正忙着呢!”这样的话。如果你确实不能马上听孩子说,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说,如“现在不是最好的交谈时间,我们改一个时间,行吗?”接着安排好时间。
2。赞扬你的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无论是家里的事或是学校的事都可以,比如孩子在家里扫地,即使你不很满意,你也要说“房间扫得真干净!”
3。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即使一天只有10或15分钟,所花时间的质量往往比时间的长短更重要。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开心小游戏。
培养孩子做人方面的好习惯(9)
4。参与孩子的活动。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讲故事比赛等等,你的出现会让孩子知道你很关心他。
5。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创造各种家庭活动项目,并让孩子在活动中承担某些特殊的任务。这些活动项目可以是孩子们的小聚会,也可以全家一起出外旅游,让孩子自己准备食物,保管重要物品。
6。孩子们喜欢别人需要他的感觉。给他们分派任务,如自己整理床或打扫房间,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7。无论什么时候,尽可能给孩子阅读,鼓励孩子提问、发表对故事的看法和评论。
8。你自己要表现得非常自信,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或问其他的人“我这样做可以吗?”之类的问题。孩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读”成年人,他是以照葫芦画瓢的方式来学习的,对大人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
积极乐观的习惯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父亲送给两个孩子每人半瓶饮料,悲观的孩子没有喝,因为他看到只剩下半瓶了。乐观孩子拿起来高兴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呢!”
即使是在同样的境遇、同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人幸福,有人则沮丧。其实,所谓幸福与不幸,都是人自己的看法而已。你觉得他很可怜,可是他本人也许会觉得很幸福。一般说来,感到幸福的人通常都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事物。相对的,感到不幸的人通常都抱着悲观的态度。
要想让孩子生活幸福,就要教会他们从小就乐观地面对人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学会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6岁左右便能明显地表现出对于相同的社会事物做出不同反应的预先倾向,乐观与悲观的生活态度在这时候已见端倪。
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呢?我们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概念——“感染”。心理学上的“感染”与医学上的“感染”不同,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的相互影响。父母的人生态度对子女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