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好意思)。你会听到“不要生气,他们只是在嫉妒你”这类的话。在私人关系中,明晰显现嫉妒的机会反而比较少,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虽然它还是存在,但会以一种比较微妙的方式显现,它会隐藏,会令人感到羞耻,往往连说出来也成为一种禁忌。
从一些妻子比较成功、赚钱比较多、比较有名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证实这一点。在我们的社会中,长期以来,男人习惯性地成为一家之主,是领导、扶养、保护这个家的核心人物。这不是能在短短一个世纪里就会消失的文化,只要观察一下至今意大利、北欧及美国的父母仍分别替男孩与女孩买不同的玩具就不难理解了。在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女性的偶像崇拜还是停留在传统型:小女生们疯狂地喜欢偶像歌星,令她们兴奋的不只是那些音乐,还有歌星们的成功;就算她们长大后成为经理或各种职业妇女,她们还是会在男性身上寻找一些特质,如坚强的意志、战斗力或温柔而优雅的个性。如果用一个陈旧的名词来表示,这种魔力其实就是“魅力”:它代表受到上天眷顾,代表这个人是“被选出的人”。
对于热衷事业的女性,男人会因为怕被她们超越而采取一些劝退的行动:他会将女人的努力贬得一文不值,强调她的失败,特别夸大职业生活的负面因素和危险。他不会把其他女性的成功归功于她们的特质,而是归功于她们的男伴或丈夫,就好像女人若不借由家庭背景或出卖自己的身体就无法达到成功似的。
有时候,男人会将这种情绪化为怀疑,变得喜欢猜忌。事实上,猜忌背后所隐藏的是竞争的心理。女性成为一个他必须打败的对手,在试图夺回失去的优势的过程中,他会慢慢消耗自己的力量,直到这些徒然的疲劳变成憎恨和一种想摧毁无法达到的目标的渴望。
另外还有一种男女关系间的嫉妒,它比较狡猾、比较难解释。这种嫉妒常常会和其他感觉混在一起——例如挫折感、失望或是不忠实引发的猜忌。我们在以下情况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情绪:一个出身平凡的人成功地和一位大家崇拜、赞叹、爱戴的名人——一个“他/她”一开始也崇拜爱戴的人结为连理,虽然整个过程中,男女并无差别,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名人都是男性,所以我们不妨以女性的角度来观察这类案例。
一开始,女方会惊讶自己竟然如此幸运,也会很高兴自己是“被选出的人”,而不像那一大群默默无名的崇拜者。她知道有很多人嫉妒她的好运,私底下她也会因此感到一丝窃喜,但她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思索,因为她还迷失在对她的男人的崇拜中。
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而眠、穿着同样精致的服饰,共同拥有高级轿车和别墅,享受同样的特权;一段日子之后,女方就会开始把自己视为和丈夫同样高贵,想变得跟他一样。以前丈夫是神,而她只是平凡人,但现在她觉得自己也升格为奥林匹斯山上的神明了。在另一方面,她观察他的日常生活,看他做最平常的事情,发现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感到害怕,也会妥协,他并不能创造一切,只是将他人的贡献组织一下罢了。这时,女方就会问自己:为什么只有丈夫被崇拜而她没有?严格说来,他们之间一点差别都没有!由此她产生一股怨恨,一股新生的嫉妒,变得多管闲事,渐渐开始取代丈夫的地位,开始以他的名义说话,严重到男方必须击退她的入侵,避免自己和女方的人格变得混淆不清。
然后女方就会开始猜忌,觉得到处都是情敌。如果她不能升到与男方同样的阶级,就必须将对方降格到自己的阶级。她会仔细观察对方的弱点、缺点和卑微之处;她会把观察到的一切都放大,并且沾沾自喜地跟别人谈论;她会渐渐看不到男方身上那些其他人仍然继续崇拜的特质。她会深深感到不平:为什么一个跟大家一样、甚至比她还要卑微的人(这只有她自己这么认为而已)可以受到那么多的赞美?最后,她会自认是在伸张正义,终其一生尽力毁灭男方的传奇故事,将他的缺点弄得众所周知。
会想到这种情况是出于嫉妒的人并不多。一般人都会以为这是因为男方亏欠她,有了外遇,或是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忽略女方了。嫉妒在抱怨、愤怒,特别是猜忌中隐藏得太好了。因此这种状况会发生在许多家庭、许多夫妻之间。有些男人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妻子或看到她在社交界中的成功时,就会大发脾气——这里当然也涉及猜忌,但严格来说,这不是猜忌,而是嫉妒。也有女人会猜忌丈夫的工作,以及他的成功、他的长时间不在家、他所接受的认同——但这不是猜忌,是嫉妒。事实上,并没有情敌存在,没有失去爱情的危机。猜忌是由爱所生,嫉妒则不是,它和爱情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对方稍微往上爬升一点,他们就要马上把他往下拉回来,如果不行,就把他摧毁。所以,嫉妒只是恨的另一种表现。
控制欲
最近我很惊讶地发现有一些关于离婚的争论具有两种极端的倾向:全然支持男性,反对女性;或者全然支持女性,反对男性。就像在*或法律判决中,一定有一边全部都错,而另一边全部都对一样。事实上,在观察两者的真实行为时,我们会发觉他们都同样是慷慨及贪婪、无私与自私的混合物。
两性之间当然有差别,这点我在关于*的书中特别强调过,但是爱的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而用来压迫或操纵对方的手段通常也是由同一个主体变化出来的。
两人互相操纵对方的几率比我们承认的还要高出许多,在有些案例中,我们甚至会觉得这对夫妇整天都在压迫对方。侵略性操纵的基本形态是什么?就是扰乱对方,使他失去自信,让他变得犹豫不决,最后则让自己成为他思想上的主宰。
大约一个世纪前,前苏联学者巴甫洛夫用以下这种方法造成许多只狗精神紧张:一开始,他先让狗习惯看到圆圈时表示有食物,看到椭圆时表示会受到轻微的电击。在狗对圆圈的正面反射动作及对椭圆的负面反射动作形成后,巴甫洛夫开始将圆圈渐渐扩大,将椭圆渐渐缩小,一直到两者看不出差别。这只可怜的狗因为无法分辨出两种刺激而发狂了,经过许多个月才康复。
在夫妻关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造成类似效果的机制;虽然结果可能因男女之别而有所差异,但是基本原理都是一样。
通常当男性赚钱比较多,成为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时,他就会通过降低妻子的地位、不让她出去工作或贬低她的工作来达到操纵她的目的。他会像对待一个无法独立思考的小女孩一样对待她;他不会对她凶,反而会非常彬彬有礼,可是不论妻子买了些什么,他都会批评说她被骗了、她应该小心点、她不应该受别人的影响。
有时为了动摇妻子的安全感,他会批评她的背景,从她父母、朋友、死党的行为中找出些许的不妥、虚假或愚蠢。他还会如此批评妻子所受的教育:“就是因为这样,你才会一直出错!”她每次买的衣服颜色总是不相配,出去买菜时总会花一大笔钱买些无用的东西,或者没有在应该省钱的地方节省,家里永远整理得不够整齐,食物永远都煮得不够好吃——至少会嫌她盐放得不够。相对的,丈夫所选的朋友,他建议买的轿车,她听从他的意见而去度的假期都是完美的。而他也不会忘了强调那一切都是他的功劳。
这种用批评所组成的疲劳轰炸,这种用隔离、排除妻子亲友的做法,到最后会造成女性持续的焦虑,使她再也无法自己作决定,只能焦急地等待丈夫的认可;她作每一个选择之前,都必须先听听丈夫的意见——她完全被丈夫掌控了。
以上是男人最常用的方法,而女人所使用的则是一种被动式的操纵。例如,她会让丈夫必须持续为某些事烦恼,还会在丈夫工作时打扰他,叫他回家,或者替她跑腿、打电话给某人。晚上睡觉前,她会将自己的忧虑讲给丈夫听;早上一起床,便告诉他一个不安的噩梦。丈夫要出门前,她会依依难舍;他出差时,她会在晚上打电话跟他说一些令他不安的话。妻子总是露出一副哀伤、忧虑、痛苦的表情,还会更加展现出自己的脆弱。如果丈夫不高兴,她会增进他的不悦;如果他在忧虑,她会使他更焦急。她的脸上永远都看得到无声的谴责。
如此一来,丈夫必须一直自问:我到底亏欠她什么?我在哪一方面忽略她了?有时她会突然变得温和有礼、亲切、慷慨到牺牲自我的程度,那么丈夫的罪恶感就会更大,可是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罪恶感,因为妻子的脾气实在太飘忽不定了。有些时候,妻子会显得好像不存在,或是变成聋子一样……
渐渐的,男方会失去信心,变得焦虑不安,必须随时盯着妻子的脸,看看她到底高不高兴。直到最后,他无法自己下评语。被妻子刻意表现出来的情绪所影响,等于必须完全依靠妻子。
我们由以上例子得知:不同的做法所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丈夫利用妻子天生的依赖性,妻子利用丈夫的责任感——不论如何,他们都能将对方的信心击垮,造成对方心中的混乱,让对方一直有失败的感觉,从而成功地支配对方。
野心
年轻人通常都期待从老年人身上得到了解、同情及帮助,特别是那些已经达到巅峰、有权有钱的人。在年轻人的想象中,这种人应该对他们所做的一切、所得到的一切都感到心满意足,因此应该能和全天下和谐相处。他们认为老年人所有的野心都已经得到满足,侵略性已经收敛,在经过那么多年后,对竞争者的恐惧也都已经消失了。年轻人还会认为,老年人应该对他们有好感,被他们的青春所吸引,而且也会根据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对人的观察给年轻人提供机会,知道如何让年轻人发挥。年轻人把老年人想成一种没有激情、没有弱点的生物,永远友善、主观、平静、慈祥、足智多谋。所以,当一个年轻人在老年人那里受到委屈,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感到无力、迷失,甚至惊恐——因为从旗鼓相当的对手那儿受到委屈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老年人那儿受委屈却会把年轻人对世界的正面印象摧毁,使他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可以让他躲在里面安心成长、表达自我的地方。
年轻人的这种期待来自老年人的外在形象——一个宜父宜师的形象:一个父亲很高兴被自己的孩子超越,一个老师很高兴教导一位有天分、随时准备学习的学生。
然而这种期待并不符合事实。一般男性只会对自己的孩子慈祥,绝对不会对一个陌生孩子慈祥;老师们——至少大学教授是如此——大多都只会照顾自己的学生,对其他老师的学生就有主观的偏见。老年人的慷慨和兴趣只针对被他们视为生命延伸的那些年轻人。基本上他们和年轻人一样—— 一样有野心,一样会恐惧。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察觉到老化。老化被认为是一种外在的变化:身体变形,失去美丽和力量,罹患疾病的几率大增,疲劳成为一种常态。这些都是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些变化,就像跌断一条腿或在车祸中脸部受伤一样;但他的思想、灵魂、真实的自我并没有消失在生理衰变中,只是被困在这个身体中罢了,就好像被活埋、监禁一样。他只能无力地看着囚禁他的栅栏,一直期待可以恢复自由,可以成长、变得更好、变得更丰富。生命对他们而言,依然是一种成长、一种不断向上的进步。
所有的人,不论年轻或年老,一生中都会不断渴望进步和得到新的认同、新的成功。达到巅峰的有权有钱的人并不会因此而满足,反而会有还未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的感觉。于是最伟大的演员一直希望下一部影片是他今生的代表作,画家期待看到毕生的杰作,作家会等待灵感完全发挥;爱因斯坦一直到死前都在追求将地心引力与电子学合而为一,意大利知名企业家伽迪尼在买下一家公司后,开始梦想并购更大的企业。
许多被认为是专属于年轻人的优缺点在老年人身上同样可以找到,只不过换成另外一种面貌出现罢了。例如说急躁,再也没有比急躁更可以代表年轻的了:急于要得到某个东西、急于同时做一百件事,以及对拒绝的不耐烦。但是老人也会急躁,他们受不了别人迟到,他们马上就想要拿到某些东西。年轻人急于发挥自己的优点,而老年人则急于看到自己的功劳被众人认可。
大胆投资以确保未来的生活,这也被认为是年轻的特点。事实上,所有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