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师传医话系列(一):中医观念治大病-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你是想说中医不科学?其实中医就是“科学与非科学”的产物!所谓科学的部分可以在中西医共同认识的物质领域完成一小部分的结合和统一,所谓中医在精神意识领域不科学部分需要中医人按照经典理论认真解释,而不要牵强附会;实际上中医理论是十分严谨的科学理论,只是古人隐秘含蓄的做法导致中医经典散落在不同的记载中,需要不停地整理并作出符合科学道理的解释而已,相信有一天世界会发出惊呼:“中医生命理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生命科学理论!”其宝贵价值远远超出许多科学发现;

  弟子:怎样理解“科学与非科学”?

  先生:“科学”一词来源于西方,西方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对他们有用的都可以叫“科学”,对他们没有用的都可以叫“非科学”;换言之,今天这个“非科学”对他们有用了他们会马上改口说:“以前的认识是不对的,中医也是很科学的。”,认真研究一下西方医学对待扁桃体和阑尾等器官的态度就知道了,另外,针灸在西方很吃香,而许多中国人视而不见。

  弟子:问题是现代许多国人也认为中医不科学,有些人还提出废除中医的建议。

  先生:这些认识是正常的,原谅他们吧,也许他们受到过伪中医的伤害,也许他们的认识过于偏激,也许他们看不到中医的希望;因为关于中医完美的经典理论被搁置的时间太久了,即使有人暂时疾呼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当他们看到正宗的中医理论告白于天下之时,他们的心情会被震撼,而且会流出悔过之意。

  弟子:我想知道中医的确切定义,好让我增强对于中医的信心。

  先生:不要陷于科学与非科学的争议之中,换一个角度给你解释,用佛家的话讲就是:西医所做的事情具有生命断灭像,中医所做的事情具有生命永续像,西医是阶段医学,中医是过程医学,是整体医学,人的生命不仅要有阶段还需要有过程,有完整的过程才是完美的人生;

  所谓的“非科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种是它根本就不是科学,一种是科学还暂时没有认识到它的科学性,而中医就是这样一种现代科学还没有认识接纳的非科学,所以完整中医理论势在必行。

  弟子:我茅塞顿开,如果仅仅限于目前人类的科学定义,人类的科学就无法向前发展!

  先生:对呀!不要认为这里说了西医具有断灭像就不好,中医具有永续像就都完美,治未病是中医独有的内容,治已病是中西医之间的交集,在这方面可以交流互相学习,所以强调“关注未病,化解已病”才是医学和医生真正应该关注的工作和话题。

  弟子:怎样才能让大家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

  先生:把完整的中医理论呈现在大家面前,并合理解释其真正的内涵;所谓科学的概念是人类的发明,它的来源正如中医来自中国传统根文化一样,根植于西方文化大背景之中;中医文化秉承根文化的特点:师从自然,生命万物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和科学也仅是自然的一小部分,科学和自然仅仅能够在物质部分有较小的交集,而不要妄想人类的科学可以涵盖自然的一切,既然中医从自然而来,就一定有科学涵盖不了的自然部分,就是不科学部分,这也是中医理论几千年来争议不断的原因,但这并不能够为中医开脱,令中医人不去积极正确地解释中医生命理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弟子:黄帝和岐伯都没有做到,那么多名家都没有做到,您能做到?

  先生:黄帝和岐伯只是假托之名,事实上中医早就做到了,只是时机不成熟,中医真正的理论就散落在经典之中,随后会逐渐地揭示出来;

  弟子:赶快讲吧,我迫不及待!

  先生:这需要一些铺垫,正像一个大汗淋漓的人不能马上吹风一样着急!中医是一门综合医学,又从根文化而来,所以要区分一些事情;

  弟子:区分哪些事情?

  先生: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是不是哲学的问题,养生中的道医问题,根文化中的易医问题,中医生命理论中的自然参照系问题等等,需要把这些一一弄清楚,分门别类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弟子:还真是复杂,但意义重大!

  先生:这些必须突破,否则说也白说,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迎接挑战的准备!。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章  健康的标准
第二卷  疾与病

  生命的破口有许多,疾和病并不一定都是人们借口衰弱下去的理由,反而在大多时候会提醒人们:痛苦的经历也会开出人生之中绚丽的花朵!只是千万不要一直让它们缠绵不去,或者干脆把自己吓死!

  第十章  健康的标准

  弟子:健康和生命迹象的关系?

  先生:什么是生命迹象?就是能够自主呼吸,有体温,可以自主过日子,都是大白话;什么是生命迹象的完整性?就是不生病、不虚弱、气血充足,思维正常,形神兼备。生命迹象有其固定的模式和范围可以探寻:

  第一 所有的生命迹象都来之于传承,传承是所有生命迹象的延续,无母则无子,医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和“继承”;

  第二 所有的生命迹象都要仰赖生存的环境,就像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大自然;

  第三 所有的生命迹象都有一套完整的生命体系,互相牵扯,整齐划一,无法分离。西医把这套看得见、摸得着的体系称为人体生理解剖系统,中医则统一称为形与神俱,和自然无法分离。

  弟子:何谓疾病?

  先生:在中医里疾就是疾,不能叫病;病就是病,不能叫疾,聪明人观注小疾,糊涂人常治大病,小疾和大病是健康人体(平人)出现的两个不同的坏阶段,如何对待和把握十分关键!

  弟子:何谓健康?得病很痛苦,还要买药花钱看医生!

  先生:现代人对于健康的答案很不标准,全世界的人都希望长生不老,有的人希望自然寿终,有的人希望平平安安不要生病等等;另外健康还有很多外延的概念,总括起来健康两个字指的是:身体“保障有力、气血通顺畅达” 的意思,所以健康的概念具有连续性和贯穿性,而不能把它分成不同的阶段去处置。

  健康就是不病,就是自然活到天然的年龄,民间叫寿终正寝,中医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注意是“阴平阳秘”,而不是“阴阳平衡”,阴阳始终处于动态的调整中,这个世界找不到绝对精准的阴阳平衡现象,一切都在看似平衡实际并不平衡的变化当中,生命现象也是这样!

  弟子:健康和疾病有什么不同? 

  先生:健康具有连续性和贯穿性,是人生中不能缺少的东西,这是健康鲜明的特点。疾和病是人生中不同阶段的衍生物,把握正确可以做到不生病、少生病、或者不得大病,大多数都能够恢复和逆转。

  健康和疾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疾和病是人体对于人的认知和意识的提醒和警告,因为人体对人不会说话,才拿疾和病的状况与人沟通,是人体反映发生不正确状态的一种表现,不能像西医那样一概都拿症状来说事儿,这方面中医认识的比较深刻。

  弟子:所以中医说疾和病是人体内部五脏的“藏(Cang)象”?

  先生:看来你已经开始了解中医了,中医的确把很多人体的表现叫做“藏象”,形式上可以简单看成五脏在放电影,医生看到的都是五脏放出来在身体上的影视现象,有时候情节简单明了,有时候很混乱,情节很复杂;关于“藏象”理论在后面有更详细的论述,有兴趣可以深入了解。

  把健康分成阶段的时候也就是人体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所以健康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能分成N个阶段,分成阶段就是已经开始生疾得病了,比如“亚健康”。表现在生理方面一般人(中医叫平人)的健康规律是:

  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完成,精气充足有余,来去如风,吩咐个事喜欢跑着去办,像你妹妹;

  二十岁的时候,血气方刚,肌肉刚刚发育完成,办事的时候喜欢一溜小跑,像你;

  三十岁的时候,五脏运行稳定,肌肉结实健硕,血气旺盛,身体进入发育的顶峰,不愿意静爱动,喜欢到处奔走,像你大哥;

  四十岁以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已经成熟,而且平定下来,这时候人的肌肤纹理开始变得粗糙,肤色不再鲜亮逼人,个别黑发开始变白,遇事不急不躁,行为上喜欢坐,像你二叔;

  五十岁以后,人的肝脏开始走下坡路,影响到胆汁的生发,眼睛出现昏花、模糊现象,像我;

  六十岁,心脏功能开始衰弱,变得多愁善感,血气空虚,没事的时候喜欢躺着,像邻居的大伯;

  七十岁,脾脏变得虚弱,皮肤多皱而且干枯;

  八十岁,肺脏功能下降,办事、反应变得迟钝,语言多有失误;

  九十岁,肾脏功能已经下降衰落,其它四脏经脉越发空虚;

  上百岁以后,五脏皆虚,神气不在,形骸独居,等着寿终正寝时刻的到来。(以上文字依据《黄帝内经·天年第五十四 》)

  中医把握住了生命现象的精髓所在,所以才有:“上工治神,下工治形”的说法,有很多人指责中医对于人的重要思维器官“大脑”视而不见,其实是大大地不理解中医的缘故,中医不仅重视大脑的存在,而且十分重视大脑的功能作用,只是通过深入观察和剖析,把大脑的众多功能分配给了不同的脏器管而已,有很多学医不精的人不懂还瞎说,致使中医理论给人留下牵强附会的印象,实在令中医蒙羞。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一章 人可以不生病
第十一章 人可以不生病

  弟子:我有一个愿望向您求证?

  先生:说出来听一听;

  弟子:我想知道:人能不能够不生病?人到底能活多久?人又是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我看了一些书,他们的答案在我心里无法接受;

  先生:这哪是一个问题,分明是生活和哲学里的两大难题,人从那里来?又往何处去?我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也常常像你一样提出这些看似稚嫩的问题,但令许多专家无法回答。

  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地繁衍至今,得益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精妙无比、谜一样的人体。在显微镜下看人体,人的整个身体都是松散的、是由小分子构成的,就象是沙子一样,颗粒状的、运动的,整个身体都在蠕动着、运动着,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在运动着,整个身体表面并不光滑,也不规则。

  一个细胞生病了,人体不会感觉怎样,一部分细胞生病了,人体就会感觉不舒服,所有的细胞都生病了,离人体生命的终结也就不远了,但你始终不知道你从那里来?又往何处去?的确,无论人的生还是人的死,都存在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

  细胞,对于人体来说是“你的微观存在形式”;人体,对于细胞来说是“你的宏观存在形式”,也就是说细胞和你存在着相对应的关系。你说,怎么可能?细胞那个样子,人体这个样子?这就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打个比方,你看气体是什么样子?在天上是云彩,在地下是河流;把它放在方的容器里是方的,把它放在圆的容器里是圆的,遇冷会凝结成变成水珠;你看冰是什么样子?加热它就化成水,再加热它就化成气;你再看水是什么样子?遇热升腾成气,遇冷冻结成冰,它们之间都是多么的不同,可它们终究都是一种东西—水,都由H2O组成!

  同样地,这种对应关系也适用于植物界,你看种子是什么样子?把它们埋在地里,春天生长开花,夏天成长,秋天结果收获,冬天又变成种子,不同的种子生长出不同的样子,差异不小吧。

  用中医理论准确地回答你:人可以做到一生都不生疾病,人也能够做到长生久视;人呐,由天地阴、阳二气交合而来,人又因阴、阳相隔而形神分离;阴阳决定着人的生死弥留、生杀大权!这些,在2500年以前中医的始祖就找到答案了!

  弟子:从哪里得到证据?阴阳又为何物? 

  先生:这些,在中医的经典里都有,你看了那么多书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弟子:我看书的重点不在这里,我受西化的影响,认为传统的东西都不科学,从心理上产生鄙视,不值得一提;

  先生:也难怪,现代的许多人与古代的先贤产生了距离! 不过学习经典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相信她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