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招安”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李逵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鲁智深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刷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第三章 说组织 话管理(7)
三位刚烈的汉子同样反对招安,可是宋江对他们仨的言语完全不一样。对李逵是“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理!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而对武松与鲁达却是这样说的:“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来冷了众人的心?”“众兄弟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清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在归附梁山的四座山中,二龙山的实力最大,他们的头领是武松、杨志、鲁智深、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鲁、杨、武三人名望很高,更兼武艺出众,是真正的重量级成员,不亚于原来梁山的任何一员战将。因此在梁山排座次后,这股势力在四个地方分公司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鲁、武、杨都进了三十六天罡的领导核心层,级别较高。且在职务分工中,分充了先锋使和步军头领。其次就是少华山,头领中的史进、朱武、陈达、杨春中,史进进了三十六天罡,朱武成为七十二地煞之首。桃花山势力最弱,李忠、周通不但武艺平平,而且一人吝啬,一人好色,被江湖人瞧不起,只能排名靠后,在梁山上基本失去了话语权。*山从一开始就可算成梁山的支系,头领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宋江除了权谋过人外,在拳脚、棍棒方面的造诣实在有限,他指导出来的徒弟能高明到哪里去?这股人马的势力可以忽略不计。
鲁智深、武松、杨志对梁山一直保持某种自觉的疏远。杨志因为晁盖、吴用等人劫了生辰纲而受到连累,不得不逃亡,因此他对梁山诸人,如朱仝对李逵一样,有某种难以释怀的心结。而且相对梁山前期以地方恶霸、流浪汉等底层人物为骨干相比,鲁、武、杨三人具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语言,鲁为提辖,杨为制使,武为打虎英雄兼都头,其名望不在一个小县押司宋江之下。他们不像阮氏兄弟、刘唐一样,能主动爽快地做强盗,而是不得已上山逃避。归顺梁山,是因为慕容知府和呼延灼即将大举征剿三山,凭他们的力量难以抵挡官军。如果他们早想去梁山,何必推迟到此时?柴进庄上,宋江对武松极力拉拢,鲁智深相交最厚的兄弟林冲早就上了梁山。
从对李逵的呵斥和对武松、鲁达等人的安抚解释就可看出当时水泊梁山的权力架构,对同样火一样性子的李、鲁二人,宋江的表现亲疏有别。李逵是家奴,是宋江在江州脱险带出来的亲信,反对自己招安大计,宋自然很伤心,而且对家奴大声呵斥不以为过,还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给心中还反对招安的人其他看看。当然宋江知道别的弟兄会替李逵求情,他也会就坡下驴,你以为他真的会杀自己最管用、最忠诚的打手么?而对武松、鲁智深这两个二龙山来的头领,他只能安抚,因为二龙山人马和梁山人马近似一种联盟关系。一家小公司和大公司合并成一个新公司而已,大公司不容易也不可能完全控制小公司中的高层人士。
而梁山原来的人马中,也是派系林立。柴进从情感上亲近宋江,但他的出身觉得不可能像李逵、戴宗那样成为宋江的奴才。林冲这位既有武艺,又有智慧而且善于决断的独立人士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在感情上他更亲近晁盖的人马。和晁盖一同起事的人中间,吴用这位智多星审时度势,和宋江结成了利益联盟,阮氏三兄弟、刘唐是晁盖旧部,晁死后不得已归于宋江,但未必对宋江忠心耿耿。在揭阳岭碰到的李俊、李立、童威、童猛四个地方恶霸也是依宋江之名望壮大自己,对宋江的招安选择,一直心存怀疑。即使是江州劫法场后、白龙庙小聚义的那些人马,也非全部是宋江的人马。最后归附的一股势力卢俊义、燕青、蔡福、蔡庆和宋江基本上处于平行的结盟关系,不存在彼此的控制。宋江真正可以依仗的,除李逵、戴宗外,重量级的选手就是花荣、张顺、张横、雷横、朱仝。他在刺配途中收容的燕顺、郑天寿、王英、吕方、郭盛、薛永等人,才能一般,不但没法和二龙山的人马比,连与少华山的相比,都逊一筹。。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 说组织 话管理(8)
当杨志提出请宋公明前来帮忙时,鲁智深的一席话饶有意味:“正是如此,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在盛赞之下,包含的是一种怀疑。世人皆曰善未必是真善,鲁智深故说“想必”是个真男子。到了梁山后,鲁达、武松确也一直坚持相对独立的行事风格,尽量避免和宋江的人马过多的混在一起。
由此可见,梁山一百单八将虽为结义兄弟,但这“同心结”却并没有“结”好,在“求同”的同时也要“存异”。
团队中人情的作用
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是历史上一场规模很小的起义,被施耐庵夸大后写进了小说中,它没法和陈胜、吴广,黄巾、绿林以及黄巢起义相比;从和现代的时间距离来看,也不如李自成起义、洪秀全起义离得更近,可为什么《水浒》的故事能如此影响中国人呢?
大嘴认为:这首先是因为《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中的人不仅仅是造反,也不仅仅是招安。他们根本没有像洪秀全金田起义或李自成起义那样要与朝廷决一雌雄的气魄,《水浒》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他们曾经只想过着殷实、安逸的日子,可在社会的惊涛中,他们没办法把握自己。这种深深的无助感、这种小草一样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大多数中国人都能体验到,最后风云际会他们都上了梁山。
这是小人物在生存的困境中结下的一种“互助组织”,梁山人所谓的兄弟情谊其实都是建立在彼此结盟才能生存的需要上的,他们这些小人物在那个时代没办法独活,因而必须结成命运共同体,在结成共同体的过程中,宋江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梁山另一个首领晁盖则没有他做得好,试将两人比较一下。
从本性上看,晁盖和宋江不同,他并不热中于权力,也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只是想当一个草莽英雄。晁盖走的是稳健之路,而宋江不同,他还很年轻,可以把“脸皮厚、心肠黑”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而晁盖可能是一个企业家,但绝对不是一个商界奇才。
宋江对晁盖颇有微词:“似这般,可得富贵么?”他问别人,实则在问晁盖。
人在江湖,不飞则已,一飞就要冲天,这就是宋江的理想。为了达到他的理想,宋江开始慢慢地把权力从晁盖的手上转移过来。
山寨之主晁盖陷于郁闷之中,他觉得自己真的成了灵魂人物。梁山绿林公司的大小事务都由总经理宋江一手搞定。在绿林公司内,众人还把晁盖当董事长看待,不时给他一些香火供奉;但在绿林公司之外,江湖上只知“及时雨”宋江的大名,不知有晁盖。宋江这个黑厮实际上成了梁山集团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把手。
晁盖也许很愤懑,因为连吴用那样的书生都被宋江拉下了水!但他无能为力,因为宋江并没有让他抓住什么贪污、腐化之类的把柄,他的业绩和脸皮一样出色,在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的同时,在架空晁盖、取得绝对领导权的同时,还显得自己十分忠心耿耿。
晁盖希望改变自己的处境,还好,机会来了。盗马贼“金毛犬”段景住盗得一匹好马,浑身雪白,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一日能行千里,唤作照夜玉狮子马,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在经过曾头市时,这匹马被“曾家五虎”夺去了。段景住上了梁山,希望能把马要回来。
第三章 说组织 话管理(9)
耐人寻味的是,段景住声明,那马是献给宋江而不是晁盖的,“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晁盖听了“金毛犬”的表述,觉得脸上很挂不住。“金毛犬”是很市侩的人,他的话清楚表明了晁盖在梁山和人们心目中的实际地位。晁盖大怒,决定亲自出马,夺取曾头市,却不幸在交战中丧身。
宋江是一个组织团体的高手,在权力场上成功的基本上是宋江这样的人,如出身贵族的项羽有扛鼎之勇,就是斗不过出身小吏的地痞刘邦。这不能简单地用厚黑、用虚伪来解释。在宋江和刘备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深刻答案。这二位都以仁慈体贴著称,在他们身上,暴力集团的成员们寄托了最佳预期,血酬收入的最大化预期,在他们的麾下卖命,可以卖个好价钱。
因此,刘备和宋江无须逞匹夫之勇,他们的才干是当好一个组织者,扩大地盘,获取血利,然后公平分配。宋江和刘备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深刻地了解当时中国人的人性,当时中国的世情。这种人性和世情就是:实在的人情,虚幻的原则。他们用人情建立了为自己所用的团体。
是兄弟就平等吗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中国民众并不陌生的一句话,一见到不认识的欲找麻烦的人,许多人都不会忘记用上它,大嘴也曾几次用过他,却不见得中国人都对这句话认同。
其实这句话出自于《论语》,是由孔老圣人的弟子子夏提出来的。但耐人寻味的是,它后来却成了许多大字不识只知道杀人放火的草莽人物的人生信条。
水浒世界里的梁山好汉也信奉这句话,希借此而达到“梁山世界大同”。他们中的很多是一见之下,义气相投,便结为兄弟,这正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最好注脚,不仅如此,有些好汉还明确讲出了这句话。实为好笑!
《水浒》第二回中,盘踞少华山的跳涧虎陈达带人马要攻打华阴县,来史家庄借路,陈达见到史进,开口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相烦借一条路。”可当时史进还并没有和他“皆兄弟也”的兴趣,反而出马交手捉住了他,不过最终倒是不打不相识,他们还真是成了兄弟;又如第四十四回,石秀对萍水相逢便“赐酒相待”的戴宗、杨林表示感谢时,杨林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还有第四回中,鲁达对热情款待的赵员外表示“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时,赵员外说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也许在书中,爱刺枪使棒的赵员外算是一个“准好汉”吧。
还有不少好汉讲不出这话,但结交结拜、称兄道弟却也是家常便饭。于是便有不少人以为水浒世界真的是在鼓吹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人平等的理想,把这当作水浒世界的一条重大精神。
例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她的英译本《水浒传》于1933年出版时,即把书名改为《皆兄弟也》,对此,鲁迅先生在《给姚克的信》中表示了看法:“近布克夫人(按:即赛珍珠)译《水浒》,闻颇好,但其书名,取‘皆兄弟也’之意,便不确,因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
鲁迅先生的话是深刻的。实际上,“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是仅限于好汉级别内部的。你可以相信宋江和李逵和武松是兄弟,也可以相信武松和菜园子张青和施恩是兄弟,但这绝不意味着李逵和被他一拳打得吐血的店小二、武松和卖水果的乔郓哥、史进和他的庄客是兄弟,甚至鲁智深和被他救护的金翠莲父女间也不是,那是恩人与受恩者间的关系,所以他们重逢鲁智深时,极为虔敬地分别“插烛也似拜了六拜”,兄弟之间哪用如此?
第三章 说组织 话管理(10)
王学太先生在《中国流民》一书中,曾就此分析说:“《水浒》虽然到处以兄弟相称,很多萍水相逢的好汉,一见如故,情逾骨肉,但这并不普施于所有人。贪官污吏不必说,他们是水浒英雄的打击对象。就是许多无辜的平民也常常死在好汉们的板斧或屠刀之下,他们心中决不会产生半点兄弟之念。因此,‘兄弟’这个称呼仅仅是给予能够互相救助的自己人,或有可能加入自己的群体的游民的。换句话说,就是属于自己帮派或有可能属于自己帮派人的。”梁山好汉固然有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