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卡中的表现的确有些意外。
在希腊神话中,潘神是指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故事发生在西班牙,所以那种土地的概念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在这片土地上,正值二战尾期,游击队与法西斯正在进行着艰苦的战斗,躲在山林中的游击队无药少粮,处于极度危险之境。而12岁的小主人公却跟着母亲来到了法西斯的营地,投靠继父,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残的法西斯上尉。继父以杀死游击队员为最高荣誉,而母亲则面临分娩,身体虚弱,在这种情况下,小主人公奥菲利娅便显得是那么地孤独那么地无助,于是,在战争的影响下,在寂寞空虚的心灵中,小女孩便幻想出来一个新的世界。
影片的开头,小女孩路经丛林,无意中拾起一块石头,原来是雕像的眼睛,于是她也便被潘神所选中了。与其说这是雕像的眼睛,莫若说这是小女孩本人的眼睛,只不过仅此一只,于是看到的世界不免极度变形了。
驻营的附近是潘神的迷宫,虽然已经废弃,但在小女孩的眼中,有天使也有潘神,于是她得到一个许诺,即完成三个任务之后便可以走向一种解脱。影片在开始时曾说过,一个从地府走失的公主在人的世界中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只留下了父亲悲伤的等待。虽然有继父的存在,但奥菲利娅显然还是一个缺失了父亲的角色,于是她准备完成这三个任务,以到达自己的梦想世界,当然更主要的是见到自己真正的父亲。
第一个任务是取得金钥匙,树木已死,里面一只巨大的蟾蜍在那里耀武扬威,小女孩成功地拿到了钥匙。蟾蜍那身绿色的肮脏的癞皮被褪了下来,这仿佛就是一个预言,当邪恶的蟾蜍死后,那棵古树便可以成长起来。古老的拉丁民族只有摆脱了法西斯的统治,它才能真正地活过来,于是,这种暗喻极为明显地体显了出来。而在现实中,女侍者悄悄地送药给游击队,虽然并不是那么地成功,但事实上却表明了这种预言的可能性。
第二个任务是用金钥匙取得那柄圣剑。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奥菲利娅犯下了巨大的错误,她吃下了葡萄于是惊醒了灰白骷髅人,于是两位天使也身首异处了,与此同时,凶残的上尉重创了游击队员们,而且杀死了医生,抓住了女侍者。
第三个任务则是对婴儿的争夺。首先说明的是,这个婴儿被维系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潘神的魔法,树根似的孩子浸泡在滴过血的牛奶之中,这是一个明显得土地的力量,于是,这个新生的孩子便成为西班牙的象征,所以第三个任务则是对西班牙的争夺。奥菲利亚勇敢地保住了孩子,但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残忍的上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将孩子交到游击队的手中。这是一个胜利的信号,虽然奥菲利娅只能躺在迷宫旁任由鲜血浸润这片土地。
与《纳尼亚传奇》一样,这是一部借助魔幻元素反战的影片,然后对我们的主人公进行一下勇敢责任等方面的教育。但这个影片其实要晦涩得多了。通过小女孩的魔幻历险似乎更有种预言性的意味。
在古老的拉丁土地上,西班牙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仿佛是那沉睡中的大树一般,被邪恶的法西斯所左右,死亡遍布着整个土地。但正义的力量终究会胜利,无论那个丑陋的蟾蜍还是可怕的骷髅,都无法阻止这种胜利的到来。这段文字虽然显得十分地教条,但的确是影片的主旨所在。
而对于小女孩来说,她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寻父的过程,代表着法西斯的继父虽然凶残,但却永远不是自己真正的父亲,勇敢责任则让小女孩找到了那个梦想的世界,找到了悲伤的父亲,虽然这个过程有恐怖与血腥,但西班牙大地就此而被唤醒了。当女侍者对上尉说怀中的孩子将不再认这个法西斯父亲的时候,我们知道法西斯的幽灵将在新的生命面前不堪一击。
影片用诸多因素形成了一个寓言,也可以说是一种比喻,迷失西班牙被勇气与鲜血拯救。显然,此片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人,更有一种民族感与土地感,这样说起来颇有些诗意的韵味。但影片的镜象却又是如此的残暴与血腥,阴暗恐怖。
由于影片对暗喻情节的迷恋,致使许多地方颇不流畅,尤其是三段任务的编排显得有些牵强,颇有为了编排而编排的意思,虽然其立意比《纳尼亚传奇》更要深厚许多,但对于观众来说,多少有些晦涩,而且其镜头表现手法也的确值得商榷。
韩兮
2007…2…28于通州 。 想看书来
《皇家赌场》:拼凑起来的剧情
其实007系列没有看过几部,虽然它的名气很大,但总觉得《警察故事》做起来肯定会更爱看一些。
闲话少说,单提出这部影片来,至于男主角是不是比得上布鲁斯南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部拼凑起来的电影,至少从剧情上看是这样的。
影片前部分很象九十年代王晶所泡制的一系列香港赌片。但从故事的角度来说似乎还有些不如。
香港赌片分两类,一类是关于成长的,影片在前面做了大部分的人物戏份,有关友情爱情还有学艺的过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铺垫一些关系紧张的对立戏,第二种很直接,即影片开始对立的双方就体显了出来,然后会加入一些情感戏,当然,主角一方往往是落难的英雄,但两类片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最后一场戏肯定是在牌桌前完成的,所以牌桌前的戏份做得极其炫目,说实话,周星驰的《食神》也是这种套路。
《皇家赌场》的故事套路与香港赌片就很类似,当我们看前部分的时候,007所面对的坏人已经彰显无遗了,恐怖投机失败于是准备搞个大赌局,一切恩怨情仇似乎都要在这里解决了。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来到了赌场上,此时影片才进行到一个小时左右。
按照港氏赌片的规律,赌场的戏一定要好片,在这间房子里,所有人的表现都要十分地出众,或沉稳,或阴险,或张扬,所用的手段也是阴谋论的,镜头更不用说了,极尽东方武侠之色彩,虽然可能有些高科技的东西引入,当最后决定胜负的往往是至高无上的判断力,天才的决定。
在本片中,显然没有重复港氏赌片的老路,首先就是把一间房子里的事情拆开了,让我们的主人公赌两把便出来溜达一下子,然后发生点什么事情,例如杀死两个黑人了,或者中个毒了什么的。这样一来,导演等于把赌场的戏份拉长了,但个人以为却没有港氏的那种张力在里面。即每一个赌场的高潮即将来临的时候,人物就走开了。高潮被缓解了,虽然影片的节奏把握还是很到位的,但这种将高潮分散或说延续的手法对于看过香港赌片的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除了下个毒酒之类的东西,007没有绝地反击的情节,即便最后赢了也显得极为平淡。总体来说,影片对赌场的把握是十分失败的,看来还得学学王晶这个怪才。
关于赌片向来是赢了钱的人都没有好日子过。
于是,《皇家赌场》终于没有延续港氏影片而是继续走了下去。于是,一个圈套产生了。此时影片达到了一个半小时,所以这个圈套几乎可以说是增长的东西。许多作者,无论编剧还是作家都会犯同一个毛病,即当作品看似结束的时候,故意设出一个圈套来,让人继续走下去,但有时候的确是画蛇添足了,这部影片就是这样的。
影片中最后这个圈套的主要人物自然是那个小美女,之所以走了歧路因为有个前男友,于是,影片在前部分为了这个动机而设置了项链一环。可惜的是,这个项链太单薄了,并不能足以撑起最后这个圈套,于是,我们能够感觉到最后半个小时有些狗尾续貂的意思,当然如果你把前部分当作貂的话。
但我们也能够看出来,所谓的圈套中,导演在极力地表现小美女与007的关系,仿佛两个人就如一对情侣一样。于是我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这个圈套不是为了那笔钱而设的,只是为了两个人那段短暂的感情。
说到这里,我们跳出来将这部影片分为两个线索,第一条是007在办案,第二条是007又钓到了一个小美女,关于第一条,90分钟剧情就可以搞定,赌场出来直接一场决斗就万事大吉了,而第二条则是120分钟的戏份,这两条不等长的线索放在了一起,剧情当然就有拼凑的感觉了。
顺便说一句,小美女要搞鬼的话似乎早就有动手机会,这与最后的圈套没有关系,但那样就没戏了也不好玩。还有,影片开始那个被007打死的黑人还是很不错的,对于他的技巧式的奔跑的确很耐看,这让我想起一部法国片,名字忘了,看来肢体语言还是我喜欢的动作。
韩兮
2006…12…15于通州
《迈阿密风云》:浅说
还没有看《黄金甲》,所以暂且评述一下巩俐在《迈阿密风云》中的表现。其实对于演员的表演,除非过份做作的以外,本人是不大关心的,只要能够很好的完成影片在我这里就算基本合格了。
之所以关心起巩俐的此部影片中的表演是由于巩俐这个女演员本身的问题。
巩俐最出名的作品还是属于张艺谋导演的那种农村女性,隐忍的同时具有不可小觑的内在激情或爆发力,这是她相当拿手的角色,而且每一部类似的作品似乎都没有失败过。
巩俐的失败在于转型,主要是到香港发展时出现了一个个莫名其妙的角色,在影片中多少有些只会傻笑的样子。所以有种论调是巩俐不能演商业片。
但好莱坞是一个商业片的大厂房,而《迈阿密风云》又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片,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都有,巩俐这一次可以说是冒险之极。
说到商业片,女人无遗是筹码之一,从观影角度来说,女人是欲望客体,这里要说明的是,女人在影片中不仅仅是性的欲望代名词,还有勾起观众的保护欲,同情心等等,当然,绝大多数影片中的女人都是以“性”角色出场的,年轻的靓丽,成熟的性感,不可否认,巩俐属于后者。
在中国有种怪现象,这可以应用到大多数女演员身上,即许多女演员所饰演的角色与其真实年龄极度不符,大妈级的扮演少女,少女级的扮演老太,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电影中的女性演员几乎没有独当一面的,即独立一个人支撑起某部剧来,除非象《阮玲玉》这样的女性电影。也就是说,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更处于花瓶地位,比好莱坞更有欲望客体的味道。
但由于中国千百年来的意识形态,一般来说少妇的故事几乎很少,即电影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年龄设定几乎都不是三十到五十岁之间的。(这里主要指一些商业型的类型片,比如爱情片等等。)换句话说,中国女性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应该处于内敛时期,不但没有爱情,即便是事业也要少一些,这个古已有之的观念很深入地根植在众位编剧的心中。偶有这样的作品,往往都是被性压抑久的角色,仿佛这就是中国女性的唯一追求。所以在中国影片中,这个年龄段的角色多少都有些畸型的意味,当然,除了编剧也有观众心理上的感受。
说上述有关中国电影中女性年龄问题是要谈到巩俐在迈阿密中的表现。
毫无疑问,巩俐在此片中与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一样,是女客体,即是为男人服务的角色,从岁数上也极度贴合美国此类影片中的女人扮象。注意一点,国外大多数商业片,除校园青春片外,女性的岁数都是三十到五十岁之间。此时的女性成熟性感,也许这就是老外们的审美标准与我们严重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一些观念和此种审美标准的不同才造成了中国电影中女性与国外电影中的女性的不同境遇。所以,巩俐在《迈阿密风云》中作为欲体出现与中国青春片中二十岁左右的小女生出现是一个道理的。正是由于这个因素,所以巩俐在此片中的发挥肯定不会太大的,观者也不必抱有什么期望。
但有一点,在美国影片中虽然三十到五十岁的女性大多以性感出场,但她们的戏份却绝不少的,尤其是个体魅力,不仅仅是性感,还有自觉性。自觉性表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主动,有意志,象个男人一样也是故事中的一员,而不仅仅是花瓶,这一点是中国女性或说中国剧作中最缺乏的。能够演好这样的花瓶,在国外必须是真实的年岁,其阅历,其表演水平都可以与剧中角色贴合。
但十分不幸的是,巩俐在此片中几乎没有个性可言,完完全全地只是一个花瓶。在影片中,这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