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克麦赖夫-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火热的无间道中。当然,一个好人做坏人肯定要容易一些,这个角色也比达蒙的容易出彩,但迪卡经过与老马的合作对自身演技对剧中人物的塑造都有着明显得进步,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说到杰克,这个老戏骨张扬的演绎方法一直都能叫人过目不忘,但放在此片中却多少有些另类。说实话,杰克的残暴与罪恶的确很让人惊心动魄,但唯独少了一些智慧,与曾志伟相比,他还不够老大的份儿,这是我个人看法。

  对于整部影片,在我看来,精致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氛围,不是影像的,而是人物内在的心理上的氛围。马丁的翻拍对压抑的镜像做得十分成功,但对人物剧本上的改动显然缺少了一些绝望的感觉。似乎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无间地狱的含义,所以单从讲故事来说,很不错,单从人物性格来说,也是个个丰满,但唯独放在一起,令人有些失望,失去了人物内心中真正的挣扎。

  评述这部影片有许多“也许”存在,西方式的思维方式(例如达蒙的弑父心理),对无间地狱的理解深度(例如达蒙之死的终结),还有马丁独特的社会意识(例如台词多,影像粗糙感)等等,再加上前面所说的先入为主的比较,这些“也许”造成了笔者不能以一部原创的态度来观看本片。所以笔者较为客观的评价来说,马丁这部影片在影视语言上虽然还是大师级作品,但错误却出在了剧情的些许改动上,而且还有演员的演绎方法(内敛还是张扬,哪个更贴合本片的主旨?)。

  所有这一切我们只能说这是一部马丁作品,而绝不是《无间行者》!

  韩兮

  2006…11…10于通州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猜火车》:在迷幻中生存

  我们关心另类人群并不因为我们具有仁慈与博爱的善心,那救赎的大悲悯也只是戏说的幌子,但我们还是为所看到所听到的另类生活而感到兴奋,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生活并不另类,甚至是自以为是的正常。所有的另类都是相对而言的,他们只是少部分,但跳出了社会的习惯,过着最实在但也是最颓废的生活。也许这是自我毁灭的道路,在海洛因的迷幻中,在同性恋的亢奋中,他们失去的却仅仅是生命,至于来自正常的现实中那些不正常的眼光,他们泰然处之,甚至视其为敝帚,视其为另类。被另类人群视为另类社会中的人们将这种另类提升到一个文化层面,当然这里有些许的人文色彩,但更重要的是在正常的社会中潜流着一股好奇与向往的满足感,这满足感隐秘而强烈,是一种被压抑的罪恶,无论是否被觉悟者所意识,它的存在却是真实的,我们为这真实的罪恶而毁灭着。

  《猜火车》被誉为一部经典的另类影片,不仅仅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另类人群的生活,更在于那些超常规的拍摄手法。在这部片子中,导演将另类的人群界定为一群吸毒的年青人。在反映另类生活的作品中,瘾君子们的生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无疑的,毒品是可怕的,贩毒者是可耻的,但吸毒人却是可怜的。对于可怕与可耻,我无须多言,但那可怜的吸毒者中间是否还隐藏着什么,影片导演向我们所揭示的便是这隐藏在可怜背后的精神寄托。

  片中的主人公青头是一个具有自觉精神的吸毒者,前后共有三次向往新生活的经历,第一次以失败告终,第二次终因一个婴儿的死亡而彻底戒掉毒瘾,而第三次则因出卖友情再次踏上新生活。然而,这种对新生活的奢望远不如他那吸食海洛因的日子来得有趣,虽然他走在阳光的大道上,但那一丝微笑在灿烂的背后是否还存有一份妥协与无法自拔。从大量的独白中,我们了解到青头实际上是一个感到生活枯燥无味的人,在吸毒以及为了吸毒而坑蒙拐骗的日子里,他仿佛还可以令心情有所激动,即便他意识到这种尴尬的境界,即便有女友戴安的安慰,但他还是无法摆脱对毒品的依恋,那是他唯一需要的,真心的,实实在在的迷幻与逃避。在逃避现实以后,青头却并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满足,暴戾的巴闭令他憎恶,自以为是的色仔令他厌烦,还有可怜的暑麦与汤美让他感到更无助与更加悲哀。本以为在迷幻中有一种迷幻的享受,但这迷幻的环境同样令他感到生活的可耻。在暑麦入狱与那婴儿死去之时,青头的心中背负着巨大的罪恶感,对生活的罪恶感,以及对自己的不可饶恕令他迈向真正的死亡之路,在这里,导演用了两个极为震撼的拍摄手法。一是躺在棺材中的青头的主观视点,那道窄门很宁静,不知它何时可以关闭,但现实的世界依旧在救赎中生存,而且这救赎常规而机械,面对一个即将死亡的人并没有过多的同情,只有冷静与程序,按步就班的执行着现实社会中的人道主义,一切显得那么冷漠与残酷,显然,青头的自我毁灭对这个世界是毫无意义的,他迷幻的只有自己,一个卑微的可耻的生命。第二个镜头组合便是青头在戒毒时的幻觉,这组镜头在剪辑与音乐以及整体的拍摄手法上都明显地带有MTV的痕迹,变幻快捷的切换,非常规的角度以及强烈的鼓点均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冲击力。这是影片的统一风格,只是这一段更为明显,更为集中,更为震撼。婴儿死去的灵魂,暑麦沉重的镣铐,汤美无助地呻吟以及巴闭残酷的嘲弄无不令青头胆颤心惊,这一切都是罪恶,这一切都反映出那迷幻中的堕落,然而,青头那扭曲变形的肢体则告诉我们,这罪恶与堕落是无法逃避的,它嚣张而理直气壮地折磨着这个正在走向新生活的年青的躯体。摆脱罪恶竟是这样的困难与无理,这便是影片主要要传达的思想。同样的,影片的前半部也有这么一个镜头反映了这个主题,并且其震撼冲击力绝不亚于那段戒毒的戏份,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肮脏的马桶象征着堕落的生活,污晦得令人作呕,但每一个吸毒的人必须依靠它,没有另一个地方可以接纳这些卑琐的灵魂。当为了摆脱这种生活的时候,他们必须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磨难,哪怕被这肮脏所排泄,哪怕在这肮脏中寻求更为肮脏的自渎,当这一切终将过去的时候,一潭清蓝色的生机勃勃的世界会等待着你,这组镜头是完全抛开现实的非常规思维,它给人的印象更深,更迷人。可爱的青头便在这种自我反省,自我救赎的日子中生活着,延续着。

  影片并非在讲述吸毒者的苦难生活,而是揭示出更为深刻,更为严峻的问题,即吸毒者最可怜之处在于他无法摆脱的境况。青头的眼中,社会的人道主义已然丧失,变得没有丝毫同情心,而要挣脱这可耻的境况,除了死亡与灾难外,唯一可以救赎的方法便是将这罪恶典当,出卖了友情,出卖了过去,换回一个灿烂明媚的,却呆板无趣的生活。与此同时,无论如何改变,那典当的东西依然令人恶心,当票也无法洗去。

  吸毒的人在救赎中堕落,在堕落中救赎,另类人群大多如此,但自视为正常的人们呢,没有的耻辱正是他们的耻辱。

  韩兮

  2000年于小西天

《追梦女郎》:时代,商品,音乐和人
首先八卦一下,也算是对电影盛事的预测,珍妮佛哈德逊极有可能将那个奥斯卡女配角的奖项揽入怀中的,大凡看过此片的人恐怕都会对她所扮演的埃菲要刮目相看的。只是有一点,此片中她的戏份与人物的内心冲突性恐怕应该是第一女主角的位置,之所以去竞争女配角大多是制片方为了保证获奖而采取的战略上的考虑。

  回到影片,本以为这是一部励志的电影,梦幻女郎,追梦人的成功经历,但事实上影片绝不是励志那么简单的。为了说清此片,大概要介绍一下此片的背景,大体上是根据真实事件所改编的,梦幻女郎的组合是60年代在美国乐坛盛极一时的The Supreme三重唱组合,组合中最知名的黛安娜罗丝被迈克尔杰克逊称为教母。而这个组合的故事曾被美国百老汇改编成歌剧而大获成功,此片是在歌剧的基础上拍摄成功的,所以在影片中有大量的类似于歌舞剧的桥段,于是也有人将此片归纳于歌舞片的范畴。

  闲话少叙了,影片在开始的半个多小时中,笔者看得似乎是一头雾水,片中的梦幻女郎组合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没有任何坎坷可言,顺顺利利地便成功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这几乎就是一个流水帐式的叙事,没有冲突,也没有矛盾,更没有所谓的励志在里面,平淡无奇,令笔者深感意外。

  但再继续看下去,影片便开始了真正的冲突。

  与许多关于乐队传记式的影片一样,成功就意味着分手,否则似乎没有任何传奇可言,但第一个矛盾的产生却不是分手,而是组织灵魂的变更。埃菲这个组合的灵魂要被蒂娜所替代,这是经纪人克蒂斯的决定。克蒂斯这个人物原型几乎是昆西琼斯,即迈克尔杰克逊的恩师,也是美国音乐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黑人音乐制作人,他,无疑是本片中的灵魂。

  克蒂斯提出更换灵魂的决定是极具前瞻性的。于是,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那些所谓的成功,原来都是在黑人团体之内,当时美国黑人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根本进不了大雅之堂,为了将这个组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于是克蒂斯提出了更换主角的问题。

  坐巴士的受众因此改换成了乘小轿车的听众。

  这次变更在剧情的角度上来说极为重要的,第一,通过这次变更的情节体显出了克蒂斯雄雄的野心,这是一般人所无法达到的,其目光之远见几乎无人能及。换句话说,也许只是这一个小小的变革,黑人音乐从此可以与那些高雅音乐同台演出了。克蒂斯这一步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二反映了当时美国一种变革,美国被称作汽车之国,而那个时候,汽车还是区分低层与上层社会的主要标志,而克蒂斯却预感到一个人人有车的时代的到来,组合的音乐不能再固守在某些大众化的剧场内了,要随着汽车而奔向整个美国,于是,这个变更从表面上看是关于音乐如何成功的标志,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则是从音乐这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的变迁。但这两点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将黑人音乐过份地商品化了,于是克蒂斯这个商人角色也突显了出来。这将对下面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前提条件。而第四个作用则是将埃菲与克蒂斯等人的关系恶化,埃菲这个音乐天才终于被商业文化所击倒,她失去的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对音乐本身的梦想。

  故事发展到这里,前半部基本算完成了,于是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那前半小时的平淡无奇才发现其中蕴藏着的只是一种力量,一种将克蒂斯这个人物慢慢扩大化的力量,梦幻女郎的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也真正地成熟了起来。但成熟的标志是极度社会化的。

  第二部分开始时梦幻女郎组织已经是如日中天了,而克蒂斯俨然成了音乐界的首领,他用了十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黑人音乐的帝国。但时代又在变化。

  十年后的美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大批越战老兵开始对美国进行着反思,那些华丽的商品式的音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本身的要求,一种极度渴望唱出内心的思潮冲击着每一个人,于是埃迪墨菲所扮演的歌手吉米的戏梦开始加重了。新音乐,内心真实的感受是吉米所追求的,但克蒂斯却犯下了所有成功人士都会犯下的错误,他一度地追求着自己的商业帝国而忽视了这种渴望自由的声音,他的*式的专制不但令妻子不满而且令自己旗下的歌手们也都心不在蔫。由于过度追求商业,他残酷地与吉米终止了合同,最终导致吉米由于吸毒过量而死。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墨菲在片中所扮的吉米虽然也极具个性,但角逐奥斯卡恐怕还有一定的难度。

  吉米的死却引出了埃菲的复出,这个沉寂多年的音乐天才终于找到了自己释放才能的机会,那是非商业的,是心中本意的,于是,她在弟弟的帮助下终于东山再起。而克蒂斯此时敏感的嗅觉立即闻到了埃菲新歌中的最大商业利益,于是便毫不客气地窃给梦幻女郎组织。可这一次都被他妻子识破,无法忍受克蒂斯专权的妻子终于找到了一个反客为主的机会。

  梦幻女郎这个组合存在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美国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此片导演显然绝不是想通过这个组合简单地传达一种所谓的励志精神,而是通过梦幻女郎组合的事情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思维变迁,五十年代末那种激进思潮下掀起的平等意识,还有七十年代初对帝国性质的反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