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不起。我叹了口气。
是啊,天真冷。
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会突然想起这个零度以下的午后,那刺眼但不再温暖的阳光,以及这凛冽的寒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故人·故事
故人?故事
——凝聚一段无法触摸,但仍然可以遥望的岁月。不可改变的历史,但却是我心中的历史。
狼族的起点
——大蒙古帝国五十年兴盛史
关键词:蒙古族兴起 蒙古汗国建立与扩张战争
摘要: 蒙古族为虎狼之族,拥有剽悍之血性,嗜血善战,被称为马背上的狼群。现对其前五十年历史进行阐释。
一、蒙古汗国
渊源:北方东胡(春秋战国)→蒙室兀韦族(唐)→蒙古族(臣服于辽金)
蒙古族相关资料:
① 部族背景 北方游牧部落之一,鞑靼为其泛称,分为若干支部,如蒙古、汪古、塔塔儿等部。后,蒙古部实力渐雄,吞并各部遂称霸草原。
② 生产力状况
风箱炼铁技术无疑是生产技术 上首屈一指的改革。从此,拥有铁制马蹬扎实的根基,蒙古族马背得天下的宏制伟业,才在那时,步入实质性的起步阶段。
③ 军政制度
a。领户分封制(十户、百户、千户长制):
为蒙古部落活的流动兵团,战时拔营参战,和平时期繁衍生产。
b。怯薛军 :
蒙古精锐的骑兵团。正是这支部队,随铁木真踏遍欧亚大陆。但之后,由于元内部的腐败,终于使这只由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勤王特种部队蜕变为一溃千里的残败之师。各中原
因,若日后的八旗子弟可以知晓并为加以吸取教训。也不就会重倒其灭亡的覆辙了。
④ 法制《大扎撒》:
蒙古汗国唯一一部成形的法典。但由于民族发展的落后,使它难逃具有野蛮,血腥的国家机器的性质。
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年)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段父亲被亲族用药酒毒毙后在草原和森林边界所度过的时刻与饥饿和死亡抗争的的少年生活,出生于勃尔只斤氏的铁木真就不会有获得命运赐予他用来驾驭世界上最广袤土地的野心、机智(甚至是一种狡诈)和博大宽容之心。
他是草原上的头狼,高飞的雄鹰。
这种英雄,注定是要名传千古的。消灭异族势力,排除内部绊脚石,只是他发迹的一小步。这个拥有“海一样广阔胸襟”的天之骄子,当然不会把他的视野停留在苍茫漠北。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基本统一蒙古各部。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到大沙漠,北达贝加尔湖的广大领地,成为蒙古军征伐的根基所在。
三、狼族扩张史
“太祖皇帝初起时节,哥哥弟弟们商定,取了天下各分地主,共享富贵。”草原上的狼族,在集结完毕之后,就冲向那些富饶之所,去获取属于他们的猎物了。
由骑兵做主力军实行屠城节略政策,以闪电战为主,采取诱敌深入策略。狼一样的追击和耐性,却从不恋战。锋利的马刀,鹰羽的尾箭,就这样势如破竹地向纵深地带进发。猎猎作响的旌旗,扫过俄十万重装步兵和罗马锁子甲的人海阵地。在火炮还没投入实战之前,蒙古骑兵队即是古中东和欧洲谈之色变的“上帝之鞭”。
且看这一辉煌的战绩吧!
a。中原本土:公元1209年 攻西夏,西夏纳女请和
1210年 迫畏吾儿归顺蒙古
1218年 灭辽
1227年 蒙军西征班师途中,顺道灭了早已风雨飘摇的西夏政权
1221——1234年 具有血海深仇的朝代,终于在蒙古两代铁骑的冲击和 内部后代的堕落之下从历史名单上除名
甚会享乐的金哀宗,在绝望中的自我了断,好歹为这个曾经光辉的完颜王朝保留了最后的颜面。
公元1235年,当年联合夹击金国的合作者一朝翻脸,展开弱肉强食的生死之战。那些“错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腐败分子,面对蒙军的铁骑,自然吓得屁滚尿流。是啊,苟且相安的花花公子乞讨之下得来的王位,在被迫放弃的时候,反而丝毫没有大势已去的绝望,倒显得那些奋勇抗击的英雄们的悲壮和一丝“愚钝”。若干年后,“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的那一刻,是否感到了生不逢时的怅然呢?那个报幼帝投水自尽的陆秀夫,及南海十万兵勇,面对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他们的不妥协又是何其惨烈!
由于蒙军主力皆投于西征,因此南宋的正面进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至1251年蒙哥即位之后,转前后夹击策略,因而取道南行征伐大理。
公元1253年,蒙哥出兵大理,沿途收降吐蕃。两年后,这个被瘴气隔绝的南诏小国,在铁骑践踏之下被劫掠一空,城毁人亡,灰飞烟灭,为以后灭宋大业铺平道路。
b.西线扩张:
公元1219——1225年 成吉思汗挥师向西,灭中亚花剌子模、阿速,越高加索山,于乌克兰境内横扫俄罗斯重装兵团。
公元1235——1244年,拔都、蒙哥率军,占俄罗斯。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波兰、匈牙利。后因拔都战死而被迫班师。
公元1243——1259年蒙哥之弟旭烈灭木刺夷,报达攻入大马士革,占领西南亚,后因南宋前线传蒙哥战死之噩耗而班师回朝。
盟军三次西征,彻底撼动了欧洲政治格局,世界的版图为之改变。对欧洲来说,狼族的入侵,不仅仅带来死亡还有黑死病的蔓延,以及罗马帝国的大分裂。那个雄踞一时的恺撒,万万没想到在上帝之鞭的挥笞之下,他苦心经营的基业在江河日下中成了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
三次西征的胜利,奠定了大蒙古帝国的基础。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实现了征服的野心,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草原猎场:钦察汗国,察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窝阔汗国拉开了横跨欧亚大帝国的序幕。
世民的难题
暮色笼罩下的昭陵,显现的是一种无尽的悲凉。时间之风,吹散了往昔的繁华,昭陵六骏的嘶鸣犹然在耳,时光却已过去了数千年。那股英灵,应该也在回忆吧,回忆那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翠微宫。临终的他一定还在为王朝的继承者担忧吧。长孙无忌这只狐狸,他套住了他的话,所谓金口玉言,他没了退路。讲什么“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不过还是为自己的“长远”打算。说什么“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不过是一句借口罢了。毕竟权力的欲望人人都有,到此何不一博?他对一切真是太过熟悉了,然而除了等待离开,他又如何决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除了忠告,还是忠告。他一定还想告诫他的儿子,当心如今在感业寺里蛰伏的才人吧。“昭仪乃异女子也”。那双微阂无神的眼睛,似看穿一切,然而很多事情,他仍未看透。
“(武德九年)###,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
玄武喋血,那射出去的利箭,早已将亲情抹杀的一干二净了吧。也许那杯鸩酒更是早已说明了一切——必须有人死。他,应该也想起广了吧。自从那个下午开始,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建成、元吉的名字了。他还没有接过权力之杖,已赔上了同族之血,来祭奠这条不变的真理。
大隋的亡国,对他的震动实在太大了。雁门之围,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他应该也道听途说,甚至亲眼目睹广的病容和歇斯底里毫无斗志的状态。
“不行,这国会亡。如果……”那个时候,他一定深为父亲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吧。明日如何,他真的无法想象,真的。不过,他一定把广的病容和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百姓一起刻在了脑子里。
他成功了。
“父亲老了。”不对,或者说,他无法再等。就让父亲在寂寞中迅速地老去,死掉……他取而代之。正值壮年的渊,只能在女人堆里寻求最终的价值。翠微宫中父亲的叹息,在最后的日子中, 他一定在睡梦中 ,真切地听到了吧。
命运女神给予他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他兢兢业业,极力做个完美的男人。大批的才子汇拢在他身边,文臣武将和谏臣,他自始致终都不曾缺少;他宽广的胸襟,使不同血统的兄弟称他为“天可汗”。
“一切还不够好。”他提醒自己,稍有不慎将重倒广之覆辙,他不能让一切在他手里葬送。《贞观政要》、《谏太宗十思疏》、“水舟定理”等等,都是他的教训总结。他只是希望他的后代能和他一样保护大唐江山,记住历史。他清醒的头脑得到了奖赏。“看,这是你的成功,祝贺你。”他顺利地度过瓶颈,有了“贞观之治”。
“居安思危”。他的心里总有一面镜子,虽然他把魏征称为镜子,而魏征知道,他不是。他只是尽到为人臣的职责,不管结局怎样,他愿意随时赴死。魏征知道世民心中住着一个亡国的幽灵,它不停地折磨着他的君王,整夜整夜。“感谢你的知遇之恩,有生之年若有缘,为臣定当为您驱散之。”在写那篇千古名谏时,他一定在默默祈祷着。
“创业易而守业难。”繁华过后的隐患,毕竟还是来得太快。征高丽的失败,打击了他的自信。“魏征若在,他定不容忍朕之作为!”他后悔了,但一切并不像亡羊补牢那样简单。魏征到死还是那个魏征,而原来的世民早已消失。
时间这个东西毕竟太过可怕,人还是会变的。魏征累死在扶持太子事务上,也算是种幸运。至少以他刚直之脾性,也不用再见到太宗的步步堕落,及外戚长孙狐狸的专权和控制了,更不用看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似的新一轮权力争夺。
“未来的事自由未来的人来参与,你出局了,好好休息。”命运女神的太过理智,让大唐在一代繁华过后,遭遇一次不大不小的劫难,是福是祸,后人自知,犹如立于乾陵的无字碑,一切任后人评说功过。
人,不能总让强者罩着。
世民是幸运的,一辈子既有反面教训,又有时时刻刻跟在他屁股后面监督他的谏臣史官,更有可以放心依靠的肱臣志士,他还缺什么?还有什么理由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他不去创一代伟业!
但“古之治天下者,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魏征都如此说了,要“正身以黜恶,毋亲小人而远君子”,可事实又如何?
他怠慢了,自满了,也老了。遗忘,或许也是衰老的征兆之一吧。那个幽灵终于被尘封了,因为成功,也因为时间。还有优柔寡断的性格。他甚至忘了在以前,自己是那样的叱咤风云!想想当年平定突厥的时候,他的坚定刚毅令敌人闻风丧胆,可现在,子嗣问题却一步步把他推向毁灭的深渊。他内心矛盾与困惑之极,竟将他逼到挥刀自尽的地步!小人佞臣的蜂拥而上,使他终于变成了一个花花老头子。身为天子,岂非金刚不坏之躯,百毒不侵之身?不,他只是个心智正常的男子而已。他支持不住了……
时间之轮仍然在不停地向前滚滚前行,它碾碎了不知多少人的权力欲望,但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
世民的晚节不保,无论史官或后任君主以何种目的加以掩饰,仍然藏不住繁华过后的惨淡经营。说得更残忍一点,这世上决不会有完美这个词,除非见好就收。如果世民在魏征之后而去,倒也落个名留青史,老来也不用落下如此败笔。可惜李家之后竟出不来一个能人,只能让世民苟延残喘地背着黑锅了,直到奇女子的出道。
“所以,权力这个硬币不是那么好拿的,即使你用它获得了最大效益,但要是你忘了它是双面的,代价就会降临哦。
这就是游戏规则,世民最终犯规了,他对成功太过留恋,那张世界上最不舒服的椅子,竟让他沉迷了那么久,直到他走进坟墓 。
过客的停留
——苏子?黄州?赤壁赋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该经历的业已经历,身处风波浪尖,遭受世间种种磨难,走了太远太累,就要停下来思索生命的真谛。渐渐看透世间的悲欢离合无非只是过眼烟云,同时面对年华的老去,开始再次做出抉择:是急流勇退,还是奋而前行更进一步,在这个时候,一切都会有最后的答案。这,就是不惑。
苏子到了黄州,大约就是这个年纪。此前,他爱过恨过,疾恶如仇,做N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