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并没有对她的赞誉之词照单全收,而是经常找她谈话,努力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潜能。经过几次谈话以后,我发现,她认为我具有某些她所没有的积极特质。为了让她明白事情并不是这样,我要她具体分析一下,我身上究竟有哪些特质是她认为自己没有的。蕾切尔的情况就属于积极投影,因为她把自己的积极特质投影到了我身上。我成为了她的镜子。因为她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所以只能通过我来认识她自己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从她的生活中消失,她的这些积极特质就会重新潜伏起来,直到她把它们投影到下一个人身上为止。那些我所表现出来的、令她崇拜的特质,其实只不过是她自身潜能的反映而已。
'27'第27节:别人就是自己的镜子(2)
如果我们压抑了自己的积极特质,就会觉得别人身上的这些特质是我们所不具有的。当我们崇拜别人的时候,其实是在崇拜我们自己的影子。这种积极的投影作用与消极的投影作用一样,都是有害的。我们必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出投影的源泉,承认这些特质原本就存在于我们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找回完整的自我。
如果说我崇拜马丁·路德·金的勇气,那是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所能表现出来的勇气;如果说我崇拜奥普拉·温芙瑞的影响力,那是因为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所能达到的影响力。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自己心中潜藏的积极特质投影到他们所崇拜的人身上,这就是影视明星和著名运动员收入如此之高的原因。人们只是一味崇拜这些所谓的偶像,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偶像变成了代表某些积极特质的符号,人们所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们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积极特质。如果你觉得别人很伟大,那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了你自己也有可能表现出来的伟大。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我与那些我所崇拜的人同样伟大。";或许你并没有像他们一样,把内心中的伟大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你不具备这种伟大的话,就不可能被他们的伟大所触动。你所要做的,就是发掘自己的伟大。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与他们所崇拜的人相差太远,所以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例如,有些人崇拜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那个年代相差太远,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米开朗基罗的境界。其实,他们应该仔细分析一下,他们所崇拜的究竟是米开朗基罗的哪些特质。如果他们崇拜的是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天赋,那就说明他们自己的艺术天赋并没有被开发出来;如果他们崇拜的是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那就说明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受到了压抑。如果他们能够把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潜能充分表现出来,就不必再去崇拜米开朗基罗,或是任何别的艺术家。
你所崇拜的必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这个人身上的某些特质,你自己同样拥有这些特质。你对这个人的崇拜,反映了你想要表现出这些特质的愿望。乔布拉曾说:";愿望本身就包含了实现愿望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凡是我们心中的愿望,必然是我们有能力实现的,如果某种东西不可能实现,我们也就不会把它作为愿望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歌德曾说:";人能够想到、能够相信的,一定是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克服我们心中的恐惧,因为恐惧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别人会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不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记住,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拥有与你完全相同的经历、梦想和追求。要发挥你的潜能,实现你的目标,只能靠你自己。
'28'第28节:别人就是自己的镜子(3)
几个月之前,一位名叫南茜的朋友来拜访我,我邀请她跟我一起去听励志讲座,主讲者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励志大师之一。讲堂上,我们都很安静,我一直在专心做笔记,并没有注意南茜的神情。讲座结束之后,南茜对我说:";那家伙真失败。";我感到非常惊讶,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告诉我,那人实在是太过自负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开车回家的路上,她不断地挑剔那人的缺点。到家之后,我问南茜,她是否真的觉得那人很失败。她用非常肯定的眼神看着我,点了点头。于是我找来纸笔,问她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她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在纸的正面,我把我所知道的关于主讲者的一切都写了下来。他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担任顾问。他已经出版了许多励志书籍和磁带,收入颇丰,单单一场演讲的出场费就高达五千美元。他结婚已经二十多年了,有三个健康的孩子。在纸的背面,我写下了南茜的情况。她跟丈夫离了婚,没有孩子,跟家人也很少联系。她失业之后一直想自己开公司,但却一直没能成功。她体重超标,身材很糟糕,并且患有好几种疾病。她不仅没有一分钱存款,还欠下了超过五万美元的债。等南茜读完纸上的内容,我问她:";假如我现在去找十个人来,把这张纸的正反两面给他们看,你觉得他们会认为谁比较失败?";
起初,南茜根本不愿开口说话,因为我说她是一个失败者,这触动了她最脆弱的神经。我对她解释,她只有承认和接纳了自己作为失败者的一面,才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她之所以说那个主讲者很失败,是因为她把自己作为失败者的一面投影到了他身上。几个小时之后,南茜终于意识到,她在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这样的想法让她非常痛苦,所以她总是刻意去压抑它,否定它的存在。她的父亲曾对她说,她这辈子注定一事无成,这话对她的影响非常大。从小到大,她的潜意识让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她总是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总是把自己的失败投影到别人身上。南茜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终于能够接受自己作为失败者的一面,放下心中的包袱,开始新的生活。现在,她已经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不仅收入丰厚,而且生活非常幸福。
老话说得好:";只有自己才能认清自己。";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特质,往往是我们自身的投影。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和接纳自己的这些特质,就可以用更自然、更轻松的眼光看待别人。有人说,空气对鸟儿来说是一个谜,水对鱼儿来说是一个谜,人对自己来说是一个谜。我们很难直接认清真实的自我,只能把周围的世界当成镜子,从镜子里看清自己的形象。
'29'第29节:人人皆有金佛
1。 ;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记录你对别人的评价。当你对别人的某种做法或特质感到不满时,尽快用笔把当时的情况和你的感觉记录下来。随时记录你对亲朋好友和家人的看法。
那些让你特别敏感的做法和特质,往往正是你内心的阴影所在。当你分析自己心中的阴影时,记录的内容可作借鉴。
2。 ;记录你给别人的建议。你是否会经常建议别人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否其实是你自己想要做的?有些时候,我们给别人的建议,其实是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一种提醒。
人人皆有金佛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那是我们灵魂的精髓。然而,这块金子往往会被黏土掩盖起来,这黏土是我们心中的恐惧,是我们为了遮掩自己内心世界而戴上的面具。只有直面内心的阴影,才能摘下这层面具,把我们最宝贵、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1957年,泰国一家寺院迁址,其中一部分僧人负责搬运寺院里一尊巨大的黏土佛像。在搬运过程中,一名僧人注意到,佛像表面的黏土上出现了一丝裂缝。为了避免佛像受损,僧人们决定暂时中止佛像的搬运工作。那天夜里,一名僧人打着手电筒来检查佛像的时候,忽然发现裂缝处在手电光下发出了奇异的反光。这让僧人非常好奇,于是他找来了锤子和凿子,开始凿宽佛像上的裂缝。随着一块块黏土的落下,佛像逐渐现出了黄澄澄的颜色。最终,辛苦了几个小时的僧人抬起头来,发现灰扑扑的土佛已经变成了一尊华贵的金佛。
许多历史学家相信,这尊金佛是在几百年前被当时的泰国僧人们用黏土覆盖起来的,因为当时缅甸的军队正在入侵泰国,他们要保护佛像不被敌军掠走。所有参与保护佛像的僧人都死于战火,所以直到1957年寺院搬迁的时候,佛像的秘密才重新被人发现。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像那尊被黏土覆盖起来的金佛一样。因为害怕外面的世界,我们会用恐惧把心中的金子掩藏起来。只有鼓起勇气,敲掉表面的黏土,才能让金子重新焕发出光芒。
我有时会遇到一些常年接受心理治疗的人,他们总要问这样的问题:";这一切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还得忍多久?我还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这样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心中的那块金子是被黏土保护起来的。他们只是一味地憎恨那层黏土,却没有意识到它所发挥的保护作用。
'30'第30节:不要成为伪装大师
我们之所以需要面具的遮掩,是因为面具能够在许多方面保护我们的心灵。尽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摘下面具,还原成真实的自我,但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面具的作用。
当那位僧人最终凿开佛像外面的黏土外壳时,佛难道会说";终于解脱了!我对这层黏土实在是深恶痛绝";吗?还是会为这层黏土赐福,因为有它保护佛像才不至于被敌军掠走,背井离乡?
不要成为伪装大师
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总是把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态度作为保护自己的黏土壳。似乎只要对自己说一句";这一切我都不在乎";,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挺过去。当我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时,这层黏土就裂开了一条缝隙,让我得以窥见里面金子的颜色。然而,只有当我学会理解这层黏土存在的意义,以及它的具体成分……我用来保护自己的各种观念和情感时,才能最终打破它,让内心世界重放光芒。
你心中的黏土壳,就是你用来展示给别人看的那层面具。藏在面具之下的那些特质,就是你内心的阴影。阴影的内容往往与我们所展示的面具截然相反。有些人表面上无比坚强,内心却非常敏感;有些人表面上风趣幽默,内心却非常悲观;有些人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却非常暴躁;有些人表面上聪明伶俐,内心却总觉得自己非常愚蠢。许多时候,我们的面具实在太过完美,不仅骗过了别人,也骗过了我们自己。要想透过面具检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感到不满意、不高兴、不痛快的时候,这是我们的面具与内心阴影在相互冲突。
要想改变生活,你必须首先改变观念。你必须承认面具本身的积极意义……保护你的心灵免遭伤害,而不是一味把面具当成妨碍你实现梦想的阻力。毕竟,面具也是你的一个方面,也是你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当你找回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时,自然也就不再需要面具的保护了。你用不着再伪装成另一个人,用不着再掩饰任何东西。大多数人之所以很难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不愿承认";自我";的客观性,不愿交出对自己生活和情感的控制权。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中曾说:
";我们记不起自己真正的身份……本性。因为狂乱和害怕,我们到处寻找,胡乱抓一个认同者,却抓到一个正掉入深渊的人,这种虚假无知的认同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所谓的'自我'。";
'31'第31节:阴影会隐藏(1)
这里所说的";本性";就是真实的自我(self),而我们平时所认同的往往是虚假的、意识层面上的";自我";(ego)。当你开始发掘内心的阴影时,或许心中会出现一个声音,声嘶力竭地叫你停下来。不要理会那个声音,因为它只不过是你虚假的自我而已。只有推翻了对自我的虚假认识,你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性,找回真实的、完整的自我。
阴影会隐藏
以他人为鉴,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的面具。跟你的朋友、爱人、家人和同事谈话,问他们最喜欢你的哪些特质,最讨厌你的哪些特质。努力让他们表达出心中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明白,你不会因为他们泄露了你的";秘密";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