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言(1)
“日久生情”这种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实质上,男女间本来就有说不清的“那一层”!“这一层”人们已经研究了上千年,因为它变化出来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在不同的关系里,由于看不见“这一层”,所以也找不到运用它的方法。然而,“这一层”究竟是什么呢?
从科学的角度是看不透“这一层”的,因为细胞的结构都差不多,科学只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对未知领域总是束手无策。历史证明,科学对于反物质的认知,总滞后于所谓的宗教、先知。宗教裁判所对布鲁诺实施火刑,大祭祀逼着苏格拉底吞下毒药,并不能证明宗教家们的高明。我们所说的,是真正的宗教,没有被异化、走入邪教的那些伟大的智慧。
基督耶稣对上帝的理解和忠诚,建立在“神爱世人”的基础上;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先将自己修炼为融于自然的普通人;佛陀仰望星空时的顿悟,拈花时的微笑,更是找到了解脱死生烦恼的方便法门,因此永远被众人恭称为世尊——三位圣者都阐述了离苦得乐的理论,对象都是心灵,没有哪一位圣人建议你去改造环境。
环境就是由男女两种人构成的。道家的理论认为乾坤为天地人,这三位一体的系统,存在于所有人的心灵中。男人中有女人,女人中有男人,孩子便是性别上的男女结合出来的又一个男女之合……无论他们是男是女,第一个细胞都是男女、阴阳、精卵的结合——无论他们成长到何种年龄,只不过是在这一基础上的不断分裂、复制。
一位智者曾说过,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只做一件事: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他们不知道,另一半就在他们的生命里,只不过在久远之前被封闭于某种经验。也就是说,在精卵之间,一个人的阴阳属性被割裂了,因此他们特别需要环境替他们负责,表现形式就是寻找异性并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一个孩子在4岁前,他的阴阳两性是完整的,还没有被社会化分裂,因此他是快乐的,感受是纯粹的。之后,由于社会化的需要,他不得不产生“与环境共存”的理性,逐步使自己成为父母或环境需要的男孩或女孩。
这就是心理学中俗称的“俄狄浦斯期”,也可以称为“性别认同(划分)期”。在4…6岁这个阶段,孩子们被迫从感性自我过渡为理性自我,因此它也是心理学所称的“自我”形成阶段。因为社会的需要,一块完整的玉被迫分开,以区别于异性,并与社会认定的同性相符。在“切割”的过程中,孩子是愤怒的,就如同被迫离开自己的亲人。
有的父母会这样教育男孩子:“男子汉不能哭,要坚强!”
有的父母会这样教育女孩子:“女孩子别疯跑,要文静!”
当孩子服从于这种社会化指令的时候,他们的另一半被迫封存起来,男孩子被“定做”为社会认为是男人的那个模样,女孩子亦然。他们体内的亚当、夏娃告别了,他们因此而抱怨蛇和苹果树,同时也祈求上帝不要将他们逐出伊甸园。可是,他们已经知道了善恶,他们的智慧从此开了,他们知道必须系上围裙遮羞——他们必须社会化。
引言(2)
这本来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律,如果被逐出时没有太多的强迫性,那么亚当和夏娃还有个缓冲期去适应——在男女改造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感受到“被尊重”与“不得不”是共存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将之内化为一种社会化的情绪:理智。
可事情并不全是这样,有些孩子在这一阶段被强迫逐出,就像手无寸铁的百姓被一群兵匪拿枪押着离开家园。可以想象,那时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愤怒,可他们无力反抗。因此,这愤怒没有发泄出来,能量被卡在身体中的某个部位,而越是带有强迫性的改造,孩子心中积压的愤怒就越多。
愤怒的背后,是对自己另一半深深地渴望,可他们就像牛郎、织女般天各一方。
有的父母会对儿子说:“再哭我就揍你”,或者总在众人面前抱怨他不像个男孩子,没出息,没有闯劲,甚至会说自己的儿子像个女人……总之,他们会发挥各种想象力,不择手段地要求、改造自己的儿子,其目的就是把孩子定做成为社会认同、父母满意的男子汉。
性本身就有分裂的意思,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认识到性时,便意味着自我分裂。一个孩子是没有“他”和“她”的划分的,在孩子的心目中,所有人都是“它”,包括自己。他们会心疼一只狗,也会不忍心打死蚊子,因为他们不认为蚊子和狗与自己有什么本质区别。
然而,当他们一定要认同自己与它们有区别时,他们就掌握了知识,学到了社会需要他们背诵和理解的东西,他们就已经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当这种必须的速度过快时,等于让他们“不咀嚼就生吞下一块肉”,伴随着无奈的同时,他们把自己的血液变为了愤怒的岩浆——我们常见一些孩子在吃饭时显得特别烦躁,在表达时显得不知所措……在本我与社会化之间,他们被分裂时的那种疼痛几乎让他们不知如何转化。
有的父母会以打骂或苛责严令儿女转化,此时,儿女的血液中充满了岩浆,父母一再为他们制造火山。等到这些孩子长大,与某人接触时,越是亲近,就越有“喷发”的可能。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得到一种经验:亲人制造的岩浆,理应还给亲人!特别是在性别划分期制造的岩浆,就让它在两性关系中得以喷发——性欲,是愤怒的产物。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种说法:神把所有人分成两半,从此,这些“半人”在世间拼命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似乎可以用来解释男女间的缘分。其实,它是指人类在拼命地寻找自己,而人们越是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就越希望在环境中得到弥补,并在环境中落实这种弥补,同时,也就越远离自己真正的另一半,这是个恶性循环,也是性欲的来源。
许多灵修者在静坐时引入意念,他们尽量让自己的身、心、灵远离社会,其目的就是“唤回”自己的另一半。其实,另一半就在体内,只要摆脱社会暗示,那一扇扇封闭之门自然就会开启,阴阳能量重新合二为一,那时,一个孩子又会无忧无虑地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欢笑——那种快乐是由衷的,无须外求。而通过性交得到的快感需要借助环境,也需要借助实质的异性合作完成,显得比较被动。可那个孩子是自主的,它无须借助于环境,它只是和自己在一起,它是绝对的完整,所以那种快乐远大于后天两性的快感。
有人认为出家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没有男女间的快乐。其实,高僧大德在听到这种说法时只会笑笑,因为他们已经可以让自己活回4岁,甚至更前,他们的快乐已经超越性本身。因此有的佛像是看不出男女的,他们非男相、非女相——这是指他们已经将阴阳合于一身;非众生相、寿者相——这是指他们已经超越了生死,解脱了世间烦恼。
而世间的绝大多数人,毕竟由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组成,我们的造化、缘分还没到,仍在生死轮回的苦海里摸爬滚打,执迷不悟地追求着名利的嘉许,环境的证明。当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合二为一时,便拼命地寻找环境中的另一半,但我们没有标准,只能按自己的父母经验为公式,解读两性关系中无穷无尽的难题,当公式无效,此题无解时,我们便开始烦恼,不是与配偶吵架、分手,就是另寻新欢,试图让自己经验里的公式再一次生效。
这时,心理学站了出来,说它正在研究家庭系统和两性关系,同时它心里还有另一个声音:我的能力有限,只能帮你们处理到一定程度。其意为——
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其实,对心理学而言,这种境界已经相当健康了,可五祖弘忍大师对上座神秀的这首偈并不认可,因此并没有把衣钵传给他。直等到慧能做偈后,五祖才认可:他才是我要寻找的禅宗六祖,其偈为——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才是禅的境界,它无相可求,没有男女关系可以调整,没有心理学可以研究,没有环境可以依赖,因为“世间本无事!”
孩子就是这样,它没有所谓的“菩提树”、“明镜台”,没有道德规范和父母经验,而所有的人都曾经是孩子,因此六祖也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当然了,谁不是从孩子成长到今天的,谁不曾“合二为一”过?
然而,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能体会六祖那样的无上境界。老实讲,活到神秀那个程度,就已经超越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离孔孟也不远了。因此,若试图在生活中尽量让自己自在些,就要学学那些孩子,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当自己有孩子的时候,就等于我们有机会获得再教育的机会,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的老师,没有徒弟不供养老师的,因此要无条件地供养孩子。
活回孩子的境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在处理两性关系时,没有投射,没有因愤怒产生的岩浆(盲目的性欲),我们就会像两个玩过家家的孩子一样,像亚当和夏娃一样,活在天堂。
。 想看书来
新婚期的磨合一:蜜月初婚(1)
案例 1
咨询师:老同学,听说你和英子认识两年后结的婚。
强子:是啊,我们没那么多坎坷经历。可蜜月刚过,英子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动不动就说我没出息,不自立,有时甚至冷嘲热讽、恶语中伤。我尽量忍,可有时也忍无可忍,就回敬她几句。但我始终克制着自己不要冲动,因为,我怕家庭分裂,不愿承担分手的罪名。
咨询师:是,我了解你这一点,平时你就特别厚道。
强子:是啊,就算是这样,可英子面对我的让步,一再变本加厉。有时明明知道我第二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谈判,可前一晚偏不让我好过,并明确地告诉我说:“我就是不让你明天好好谈判,怎么了?我就不为你着想,就不支持你工作,怎么了?”
咨询师:是吗?
强子:唉,有时候我都会想是不是选错了老婆,而且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她并不爱我,不珍惜我,她根本不顾我的感受,有意破坏这个家。
咨询师:那么你打算怎么做?
强子:我仍然不想主动提出分手,只是想回避她。可我每天都得回家,都要面对她的发作。有时我甚至想找一个情人来报复她,同时也为自己找点平衡。当然,这一切并不打算让英子知道。
咨询师:你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你无意亲手破坏自己的家庭,只是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强子:是的,我都有点走投无路了,快给我支点招吧!
咨询师:据你所说,我推断,英子可能患有自闭症,也就是有过被囚禁的经历。
强子:是的,谈恋爱时英子曾告诉我,她小时候一犯错,她妈就把她关进小黑屋,直到她上高中才停止这种行为。后来发展到只要她看到她妈脸色一沉,就自觉地把自己反锁进小黑屋里,直到她妈让她出来,她才敢走出来。难道说,这就是你说的自闭症吗?
咨询师:是的!你们现在住的房子不大,正向朝阴,据你所说,英子经常冲着装有防护栏的小窗户独自生气,正如一个小女孩幼时被关在小黑屋里朝着小窗户运气一样,只不过,她把对父母的抱怨、无奈一概发泄到你身上,这就是迁怒。
强子:她为什么迁怒于我?我并不是她父母呀?
咨询师:因为她当年是在家庭中遭受的心灵伤害,所以也会在家庭中犯病。其次,父母是她最亲近的人,你也是。在心理学上,这叫投射,或称为移情。也就是说,正因为她把你当亲人,才会如此。你们以前在谈恋爱时,没这么亲近,因此不太会表现出来。
强子:哦,明白了!按你这么说,她的所有反常行为就都能解释清楚了。老天,人的心理原来这么错综复杂,心理学原来这么深!那我下一步该怎么做?
咨询师:按今天我们诊断的结果,回家和英子沟通,找个合适的机会,我相信你能行,在咱们班你就是最聪明的,但请记住,多理解,少抱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婚期的磨合一:蜜月初婚(2)
(三周后)
强子:对不起,平时我太大意了,没有尽到做老公的责任。
英子:我不太明白,你平时不是一直都忍受着我吗?怎么今天倒做起检讨来了?
强子:你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还记得吗?过去你曾对我讲过,你小时候只要一犯错,你妈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