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力:做内心强大的自己-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M》tp://book。mihua。net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越来越少的画家能坚守内心的理想和对艺术的忠诚。诚然,在艺术品投资市场火热的今天,若拒绝迎合市场的价值偏好,恐难有一席之地。也许面壁十年,到头来孤灯一盏,青春殆尽。但是,我们总能吃惊的发现,那些趋势媚俗的作品永远都不会成为珍宝。而只有那些有着超凡坚守的大家,最终才会登上艺术的巅峰。某知名画家,从小就自修文史哲,研究绘画理论,饱读诗书,当成为名家,震动画坛之时,他说“我只是坚守着中国传统笔墨精神的定力”。外缘虽热,内境清凉,余定力尚可乎?——这是纷扰的当代画坛可贵的冷静、沉着,而耀眼的成功光环闪耀着定力的光辉。

    存乎中,形于外,这便是定力。相传,老子倒骑青牛、西出函谷时,曾著《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是“道”的性质。于此观之,定力亦是一种道,它本无相无形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由“戒”来,向“慧”去;作用于内心,而指导行为;可为百炼钢,亦可作绕指柔;可理解为高深莫测的“禅定”境界,也可以当做是为人处世的简单心态……总之,定力与人是不可分割的,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并影响着人的意识与行动;反过来,不同人的悟性与经历会形成不同层次的定力,这里的层次是指程度和范围两个方面。

    柏拉图在《大希庇亚篇》中还原了苏格拉底和希庇亚关于美的对话,我们或许很清楚什么是美的,但对于“美是什么”却很难给出本质的回答。定力也是如此,所以——定力到底是什么,这其实并不重要;定力是怎样的、定力能带来什么、怎样去培养定力,这才是价值所在。
戒律和智慧,人忙心不盲(11)
    戒律和智慧,人忙心不盲

    在现实社会里经历从稳定到动荡、从平均到不均、从和睦到竞争、从贫困到富裕的种种过程,在每个阶段的变迁给现代人的心灵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过后,我们无奈地发现,“慌”之心态就像毒菌一样侵扰着我们的生活,不经意间,它便成为追随我们的影子。人没钱时慌,有了钱还慌,有了大钱更慌。有时候,金钱带来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夺走了安全感与幸福感。

    在这种特定的情形之下,人只得把安全和幸福视为人生的一种奢望。每天早晨,在闹钟响三遍后极不情愿地爬出温暖的小窝,半小时化妆,一秒钟操起冰冷的早餐奔跑在追逐公交车的道路上;见到老板,立刻甩去彻夜工作的倦容,抱以灿烂的微笑,老板走后,疲惫比变脸来得更快;中午叫一份简单的外卖,尽管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美式快餐店很对不起人类的胃,也还总是会在午餐时间挤得水泄不通;上班,下班,加班,推开家门的一刻,一天又结束了,但又仿佛是才开始……每日的劳苦奔波,疲倦的容颜下是孤独落寞、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心灵。

    正因如此,应时而生的诸如“破译幸福”“成功之道”“心灵密码”一类的畅销书,在图书市场大兴其道。这正是抓住了现代人对安全感和幸福感求而不得的急切心理。但是,若没有看到“定力的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精神根源,一切说教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缘木求鱼。理解本书阐述的“定力”,你会发现,“慌”之心态并非不可避免,它完全可以改变和防御。

    首先,定力依靠戒律而形成,正所谓“摄心为戒”,对内心的控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面对纷杂的社会,不着急、不浮躁,方能不慌乱、不迷失。学会控制情绪,是收放自如的前提;戒,是遵守生活的基本准则,以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所谓“基本准则”,是给你的生活明确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例如,不随意发火、不恶意辱骂、不消极颓废……糟糕的情绪常常像毒品,我们知道它有害,却依然很难拒绝,一旦接触便在心底一点点累积,聚少成多,成为不知不觉中深入骨髓的“性格”。“慌”之心态也是如此,慌乱往往会导致失误与错误,让生活、工作等陷入窘迫的境地;而对于内无定力的“心慌者”来说,困境无疑更加深了“慌”的程度。如此循环往复,人生自然落得“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惨淡场景。所以,若想打破这种境况,非戒除慌乱的心态不可——戒“慌”,是直面人性的弱点,将伤口暴露在空气里,也许会疼痛,却最是益于治疗。给自己一个适当的阻力,让奔驰的脚步放慢,让紧张的心跳放缓,你才会在人生长跑中保持一个最完美的状态。人忙心不忙,才能看清自己的路,才能在千舟竞发的时代里,不断调整好自己的方向与航速。而此时,你还会慌么?
戒律和智慧,人忙心不盲(2)
: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其次,定力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内心有定的人,往往具备人生的大智慧。何为智慧?真正的登山者,并不只为立身峰顶,将一路的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收进行囊,道途坎坷不妨欣赏一下风景,前路漫漫正好似来日方长——这就是智慧。内心安定,目标就在前方,走下去,无论多远定会到达。那么,我们还慌乱什么?这慌不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么?不幸的感觉也是如此,我们常常能看到别人的快乐,却很少意识到自身的幸福;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痛哭流涕或欣喜若狂,转过身,只能感到自己的世界漆黑寂静、冷清寂寞。一个拥有智慧的人,从来不知道何为慌忙,内心镇定、从容豁达:即使“忙”,也同样能做到不慌不乱;越是“忙”,却越是能“忙里偷闲”、“忙中取静”。换句话说,忙乱的生活,也是一种充实和奋斗,若心中不“盲”,在看到美元、美女、美酒的同时,会看到更多的美景、美梦、美满。

    其实,人生最为可怕的不是“忙”,而是“盲”。“忙”是一种快节奏的生活节拍,而“盲”却是内心不定的迷失状态。毕淑敏在《幸福盲》中说,“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而这个擦亮双眼的过程,正是积淀定力的过程,正是足够强大的内心定力转化为人生智慧的过程。之后,你会发现,所谓的“安全感”、“幸福感”,是一种人生常态而非奢望与幻想;坚守定力,忙也可以不忙,忙也可以不盲!

    对于人来说,外界环境通过物质作用于意识,而意识凭借其主观能动性又会反作用于外界事物。在这一入一出的过程里,内心定力指导下的观察力与行动力至关重要:透彻清晰的本质认识、正确坚定的有力行动,是我们平衡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根本之道。“戒,定,慧”,是一个没有明显界限的系统整体,没有绝对的戒律、定力与智慧,只有在这个完整的系统里,我们才终会掌握生活的“根本之道”。
精神活动方式,抵抗诱惑的思想力(1)
    精神活动方式,抵抗诱惑的思想力

    关于人类情感最露骨的本质性描述,莫过于本能和欲望。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曾提出,人类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和个体生存本能。可见,欲望与本能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本能也不过是被我们所客观接受和承认的一种普遍性欲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而当“欲望”这一赤裸的字眼进化为气质优雅的“需求”,全人类的定力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质的飞跃,因为我们终于意识到欲望本身并不可耻,我们学会勇敢并智慧地正视我们存在与生存之根本。

    与欲望相生相伴的另一个词语,则是诱惑。诱惑,是一件很奇怪的东西,如果你单纯地用贬义词来描述它,那么许多由于诱惑而产生的巨大爆发力将被无情地忽略。利益的诱惑点燃了殖民压迫的导火索,诚然,人类的近代史是血腥而又悲惨的,但从今天看去,大机器生产时代的到来正是历史转型的源动力;黄金的诱惑开启了西掘之风,抛弃“拜金主义”不论,这对美国西部的开发来说,无疑是自发性推动器。可以说,诱惑的一面,是毁灭性的迷失;而另一面,则是创造性的契机。╋米╋花╋在╋线╋书╋库╋ ;。。

    那么,到底是毁灭还是创造?是迷失还是契机?

    答案取决于你的定力!

    正如我们所知,欲望的主体是人,欲望的客体却可以是世间万物。小至一草一木,大至生老病死,皆可为人类所求所欲。只是一旦欲望不被满足,正所谓“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麻烦便产生了,欲望升级为诱惑。所以,诱惑既源自内心,又产生于外物。简言之,诱惑源于人类对想要得到却没有得到的事物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贪欲。此时,人类的欲望往往过于剧烈强烈,所谓“贪欲”,是一种不满足感。

    人生在世,纷纷扰扰,摆在面前的诱惑太多:名、利、权、色……究竟想要什么,又有多少人能分得清?陶渊明挂印而去,曹雪芹苦心孤诣,杨慎对着行贿之人大声地喊出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声音,与其说他们人格高尚,不如说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其实就是“定力”的体现。而要想在种种诱惑面前拥有一份“定力”,何其难哉!所以,吴承恩老先生才以戏谑的笔调把一个接一个的美女放在了猪八戒的面前,八戒在这些美女面前是丑态百出,令读者观众笑声不断。这笑,其实也是在笑我们自己。与八戒相比,唐僧则可谓是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慧能对为风动还是幡动争论不休的和尚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一语惊人,静言思之,颇具道理。在世俗生活中,如果心能“定”的下来,想明白你想要的、你能要的,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
精神活动方式,抵抗诱惑的思想力(2)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志减肥的人来说,像冰淇淋这样的美味诱惑是无处不在;对于职场中人来说,一家公司开出更高的薪水,让你离开已经服务近十年的公司,也是一种诱惑;面对一份唾手可得的私利,只是需要损失一点集体的利益,也是一种诱惑……有时正是这些诱惑让人怦然心动!然而,面对诱惑,到底是一次契机还是一个深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你依靠内心的定力去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否有把握得到。跳槽,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留下来,也或许会收获更高的薪酬与更好的发展前景。

    说到底,对于诱惑的处理,要做到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第一,问问你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需要——所谓诱惑,诱惑在哪里,它给你带来的利益和价值是什么?第二,想想关联人物——你的一个决定,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利弊影响,程度有多深,他们怎样去承受,而你需要为此做些什么。第三,审视环境,环境支持因素与环境阻力分别是什么,而在现行条件下,达成目的的胜算有多大。最后,你需要考虑自身的实力以及做出选择的后果。

    有时候,诱惑常常能让人陷入危机。但危机本身,就意味着危险与转机。心存定力,你就会看清局势、趋利避害;运用定力,你甚至能化危为机、扭转乾坤。

    正如,伟人之所以能成就丰功伟绩,缘于他们对内心的认知与把握——他们清楚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要舍弃的。一颗缺乏定力的心灵是空虚的、游离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园的灵魂,他们觊觎着远方的美好,但走得越远便越难回头,最终只会迷失堕落;就像失去了根系的大树,一味地追求着参天的高度,而伸得越高便越缺少养料,等待它们的只有枯萎;就仿佛失去源头的大江,在追逐海洋的道路上,首先要面对的恐怕是枯竭与干涸。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许多不可预测的事情。守住最后的防线,心存高洁,不做灵魂上的背叛者,这是我们应该学会并坚守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诱惑,然后知其人之正直也。因此,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成就惊人的伟业,有的人却成了诱惑的俘虏;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守住精神的底线,有的人却成了道德的叛徒;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参悟人生的真谛,有的人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