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主也不应当凭个人的私心去用人,大臣也不应当苟合君主的私心而取得官位。何况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正应当扶救倾危的国家,振兴国政消除战乱,一定要再造王室一统王业,以成就国家中兴的大业。君主对待大臣,怎么能以避免形迹上的嫌疑为事,轻易提拔和罢免,而大臣又怎么应当从苟合皇帝的私心的方法保住官位呢?陛下如果批准李纲辞职离开朝廷,一定是不把全国人民的意愿当做自己的意愿。李纲如果一定要辞去宰相职位,就是不对陛下尽忠并且辜负了全国人民的期望。黄潜善、汪伯彦这些人,如果一定要把排挤李纲作为自己受重用的策略,就是不把皇上和国家放在心上,而且不畏惧全国人民的舆论。
如果说李纲用人,不时有错误推举的,这也是全国人民所共同知道的,我正要为陛下谈论这一点。然而李纲大致上可以维系全国的人心。假使李纲不离开朝廷,难道还会有前段日子发生的徽、钦二帝被掳的变故吗?侦察敌情的人听到金朝贼帅粘罕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种师道已经死了,李纲已被驱逐朝廷,一定可以攻取中原了。”李纲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怎么可以离开朝廷一天呢?考察李纲荐举张所、傅亮;最符合全国人民的舆论。听说张所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希望有所作为;敢于接受困难很多的事务;傅亮熟悉军事有计谋,而且军队纪律严明,这两个人国家都不能失去。如果他们停留不进兵,督促责备就可以了;如果马上就要罢免驱逐,那么他们招抚民兵渡河抗金,收复失地的事又要中途废止了。前段时日发生的徽、钦二帝被掳的祸患,正是朝廷的对策一时定不下来,用人不专一,犹豫不决的罪过,于是终于导致大的祸变。今天难道可以重蹈上一次的覆辙吗?京城城门以外的战事,是将军主持的,将领统帅的任用,尤其应当专一,自古以来,帝王任用将帅进行战争,从没听说要由中央朝廷作主张的,况且宰相那样的大臣,怎么可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国家呢?希望陛下因此而明察他的忠诚,不允许李纲辞掉关键的职务。希望陛下姑且督促张所、傅亮向前进兵,并从各方面予以支持,为他们创造条件,要求他们成功立业。
黄潜善、汪伯彦,陛下如果认为他们可以委以重任,那就立即重用他们成就国家中兴的大业;如果认为自己在艰难之中曾经得到他们的帮助,而他们两人只是对陛下个人有私恩罢了!我个人认为当时他们不过是劝陛下不要继续进兵,以此作为保证陛下人身安全的计策。这正是陛下的罪人,而不是对陛下有恩的人。即使说有恩,陛下也只应给予他们高爵厚禄,让他们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完完全全地享受富贵就可以了。难道可以将宰相大臣的职位用来报答私人的恩情吗?全国的舆论,都说李纲的宰相之职一旦被罢免,陛下一定会让黄潜善当左相,让汪伯彦为右相,而这两个人,只不过是劝陛下迁都金陵偏安东南罢了,一定不会有什么长远大计的。陛下如果有一天渡江南下,那么中原的广大地区,明天便会属于别人!我所草拟的上书,详细陈述了当今最急迫的任务,以及全国最重要的事务,有关南下迁都金陵的利害关系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请允许我抄写后继续进呈给陛下。现在全国的事务,可以谈论的实在很多,对于让李纲为宰相,朝野的议论也不一致。陛下如果挽留李纲,让他继续当宰相;我会替陛下分析李纲的功劳与过失。李纲已经辞去宰相,离开朝廷,我又何必再说什么呢?我与李纲、黄潜善、汪伯彦以及张所、傅亮都素不相识,从来没有见过面。我所谈论的不是我个人的意见,而是全国人民的意见。我只听到全国人民的议论,说李纲可以担任宰相,说张所、傅亮可以担当大将,说汪伯彦、黄潜善如果在朝廷,一定会破坏国家中兴的大业,说黄潜善在徽宗朝曾经依附奸相王蘸和窃权贪赃的大宦官梁师成,取得显要官位,被人称为投机钻营的官吏。如果陛下不聪慧明察,一定会被这个人所迷惑。这样的人今后还有什么脸面占据朝廷大臣的位置呢?君主的职责,只不过是提拔罢免大臣罢了,希望陛下严肃慎重。如果这样的话,是国家的福气,是全国人民的福气!
上高宗第一书(4)
我身为一个卑贱的平民百姓,承蒙陛下记录下我的姓名,在即位之初就颁赐诏书召我前来为国效力,我不敢不把全国人民的议论和意见报告陛下。虽然想到一定有一些朝廷大臣对我的意见感到恼怒,但我只知道不能欺骗君上,所以不管个人生死,一定要说出全国人民的意见以报答陛下!严重冒犯了陛下的威严,我不胜战栗冒冷汗。
不合时宜的热血青年(1)
有必要先简单说说《上高宗第一书》的第一读者,宋高宗赵构在此之前的人生轨迹。
这厮运气奇好,活到八十一岁才死那是后话。其实皇帝这职位本来没他什么事儿,他只是北宋最后一任老板宋钦宗的弟弟,倒数第二任老板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名号仅仅是个“康王”,热爱体育运动,特别是打猎。要不是老爸和哥哥把家给败了,他的人生也不会出现奇迹。
靖康二年,金人占领北宋首都开封,徽、钦二位大老板和他们的大小老婆、菲佣,以及贵族子弟、大小官员等一万四千余人都被金人掳了去。好死不死,赵构正在河北出差。宋朝上下乱成一团,全国山河一片惨烈。这时,只要是赵家的直系亲属,男性,即可担任新一任老板。体育运动业余爱好者赵构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在南京就职上任,时年二十岁。
据当时的八卦小报,也就是野史记载,小赵名声一贯很差。金人问战俘宋国的情况,谈到赵构,战俘甲说:他那眼神儿,贼精,色迷迷的,就跟他爸一个样儿。他家里的佣人,只要是雌的,下场都是死的多……这还不算,小赵上任后没多久就惦记上了女人,下达最高指示让下级弄了许多女童来玩儿,惹得老百姓一片鬼哭狼嚎。(朴素地说,这事儿还是有报应的,后来小赵年纪轻轻就被金人吓得不举,从此再不能人事。这是后话哈。)
小赵从没想过真刀真枪地干架。老爸和哥哥在国外过着啥日子他不关心,国家领土和主权被践踏也不关他鸟事,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金国好心地给他留块自留地;再给他留几个女人,总之只要别再来找麻烦,他啥都愿意干。
但他刚上任时,全公司上下一片激愤的情绪。他屁股底下的板凳还没坐热,心有点虚,于是开了个记者招待会表了个态,口水四溅地发誓一定要把老爸老哥给接回来,报仇雪恨,让人民群众从此过上安稳富裕的小康生活……天花乱坠。
此外,小赵虽一心一意想和金人谈和,但他也清楚,如果一点资本都没有,就算哭着喊着亲爷爷贴到别人屁股上去,也不顶用。于是,小赵起用了主战派人士,提拔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和侠义的化身李纲为公司总裁,吓吓金人。而且李纲在人民群众中挺有名气的,也算是安抚一下民心。
几手表面文章一做,小赵就开始打算跑路到江南。李纲不仅坚决反对,还一天到晚操兵练武,一副死磕到底的架势。拖了几个月,小赵实在受不了了,把金国那些祖宗惹急了可咋办啊?再等黄花菜都凉了。两个坚决主张求和的马屁精黄潜善、汪伯彦(两人的光荣事迹被《宋史?奸臣传》记录)也一直在他耳边煽风点火,小赵终于爆发了,开了个记者招待会,直着脖子耍泼,差点没满地打滚儿:丫李纲老把我当成小孩子!
仅仅当了七十五天的总裁,李纲就被炒了鱿鱼。
这事儿一传出去,天下大哗。宋朝连连割地赔款还不算,国家最高领导也被抓到国外蹲号子,啥脸面都丢尽了。眼瞅着有个李纲有希望雪耻,却又被老板给炒了!这当口,刺头儿陈东挺身而出,用《上高宗第一书》喊出了群众的心声。
陈东不是一般人,除了唐太宗那种人,应该很少有老板会喜欢他。早些年还在读本科的时候,就名声在外,很有志气;很清高。有这么一件小事儿;当时公司出了首新曲子;要选拔五百个大学生参加排练,演出成功了就有赏赐。所有大学生和有钱子弟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陈东啥小动作也没做也被选进去了,可很快就主动向老板要求退出。老板很奇怪,说你这孩子脑袋被门板挤了?弄好了就能当官儿,别人想来还来不了呢?陈东回答:我是那种总想着侥幸当官儿的人么?
最让老板头疼的,他还是一进步的愤怒青年,尽跟公司对着干,著名的学生运动靖康###就是他领导的。
当年宋钦宗还在任时,有次金人打到首都,他差点没吓得尿裤子,蔡京几个大污吏趁机撺掇他罢免了抗金大将李纲、种师道的职务。正合孤意啊!本来他就不想抵抗,跑路是正经!正是陈东,组织了几百个大学生到街上游行,在皇宫外请愿,强烈要求公司处置几个奸贼,恢复李纲等人的职务。老百姓一听说有学生请愿,也群情激愤地跟着声援,很快皇宫外聚集了几万人,大呼口号,声势浩大。宋钦宗本就是个脓包软蛋,一看事情闹大了,眼看收拾不了,没办法只好处分了蔡京等人,重新任用李纲。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合时宜的热血青年(2)
这次学生运动取得了全面胜利。当时有人曾劝陈东跑,说:要是追究下来,你就是头一个上黑名单的,要命的话就跑吧。陈东不怕死,回答很牛:如果真的追究,总有人死,我跑了,死的就是你们,还不如让我去死!
不怕死的陈东在李纲第二次被炒的时候,再次上书请愿。只不过请愿对象换成了高宗。
一开头,陈东足足用了三段来赞美高宗和李纲,尤其是高宗,一开头就说他“必聪明睿智,英特果断,足以用天下,而天下之所归向者也……”连篇累牍地又吹又捧。地球人都知道赵构是个什么玩意儿,去赞美他;真是委屈了陈东一身天不怕地不怕的硬骨头。越真诚,陈东的急迫心情越表露无疑。他不怕死,就怕老板不听!作好长篇铺垫;切入正题。“窃闻道路之言曰:‘纲所坐,止以荐举张所、傅亮往河北措置边事,而所、亮逗留不进,朝廷大臣有力请陛下罢此二人者;而纲力争此二人不可罢,颇贻陛下之怒,以故求去甚力。’”
把小赵炒掉李纲的原因扯为两个人用人意见不一致。陈东避实就虚,给小赵留了点面子。虽然大家都知道,小赵想和,想跑,想甩掉李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可是,陈东不想撕破脸,小赵未必不想。
这封信写得紧急,也考虑不到那么多了。后面的话说得挺直,什么“臣窃以为方太平无事,治不忘乱,安不忘危,人主亦不可以私意用人,大臣亦不当偷合备位”,什么“而二人者是于陛下有私恩耳”,恳切、急切、激切。说不要因为汪伯彦、黄潜善和你私人关系好就听他们的。还说,那两人除了劝您到江南去,还会些啥?(小赵心里说,废话,老子除了江南,哪儿也不想去,啥事都不想干。)
陈东慷慨激昂,好话歹话说尽,把不能用汪、黄二人的理由细说了一遍。还强调说,今天时间比较急,我只说了一部分,回头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说给您听。
可赵构是个什么东西,陈东的话他能听进去么?在他眼里,只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热血青年,在一个不合时宜的地点和时间,放了一个不合时宜的屁,臭不可闻。
之后,陈东陆续又发了二封信给小赵。居然进一步提出让小赵亲自率领军队跟金人干仗,把他爸和他哥接回来。这下彻底刺激了小赵。老爸老哥回家,我又算个啥?你劝我重用李纲我已经很冒火了,还让我主动下台!反了不成!
不久,陈东被赵构下令斩首,时年四十二岁。据说被捕的时候,他对抓他的官员说:不要担心我跑;我要是怕死我就不说话了,何必等到现在?
不怕死的陈东死了,民间哭声一片。但这有什么关系?没过几个月,赵构终于如愿以偿跑到扬州建立了南宋小朝廷,重新做起了绮丽春梦。
胡铨
胡铨 (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庐陵芗城(今江西吉安市南)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绍兴七年(1137年),为枢密院编修官。次年,朝廷中投降派头子秦桧对金统治者屈膝求和,胡铨上书坚决反对。被贬到很多地方任职,最后到了海南岛。直至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始得迁入内地。宋孝宗时官至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著有《澹庵文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戊午上高宗封事(1)
臣谨案: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