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5年底,刚刚在陕北落下脚跟的中国红军,依然身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仅陕西一带就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西面是“马家军”,往东是阎锡山的晋军。这几十万人马,都奉蒋介石之命要“围剿”不足一万的中央红军。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毛泽东、彭德怀、刘志丹的指挥下,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目的是到山西西部开辟局面,然后转往绥远直接对日作战。。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关于山:激凸南蛮呈刚烈(10)
这次渡河东征,虽没有达到原定的战略目的,却扩大了红军,在山西十几个县开展了工作,为稍后在河东一带建立根据地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筹划渡河时,虽是初春二月,黄土高原不仅冰冻未化,反而飘起鹅毛大雪,仿佛是要为出征的红军将士们壮壮行色。
看着这一切,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就像火团一样,在毛泽东的胸中燃烧起来,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就这样诞生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
一年后的清明节这天,中国大地上两个阵营的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派代表来到这里,祭奠共同的祖先,携手抗日。黄土高原,海拔最多也不过2000米,他就在这样一个高度,与蒋介石联手赶走日本人后,谋划着推倒“三座大山”。
这个湖南男人做到了。从他进驻西北坡后,不到4年,他将钟山,这座诸葛亮称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都”,踩在自己的脚下。
遍地英雄下夕烟
1949年4月24日下午。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凉亭。一个安坐如山的男人。他在静静地看报,报上是他自己亲手写就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然后踱步,然后赋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是的,他把横在自己面前的“最高的山”征服了,湖南男人毛泽东。同样,在不到100年前,湖南一个姓曾的家里两个男人带着一群湖南男子血洗了这座城池,然后将旗插在钟山上。
几年以后,在紫金山上,同样吃辣椒的四川人陈毅指着眼前的一座小山头对毛泽东说:“那里就是当年太平军和清军浴血激战的天堡城要塞遗址,主席是不是上去看看?”说话间,毛泽东由经一条陡峭的小路,健步登顶,依着天堡城遗址,俯视山下,古城墙、玄武湖、田野、长江尽收眼底。毛泽东说:“天堡城地势险要,是保卫南京的前哨阵地。当年太平军与曾国藩在此血战了两年多,真不简单。如果当年洪秀全能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情况就会好得多了。”毛泽东谈到了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荃在家排行老九,而曾国藩呢,就是从这山脚下一个叫“龙脖子”的地方攻入南京城的。当年那里还有一块石碑立在那里记载这些情况。这时陈毅插话说:“曾国藩、曾国荃还是主席的同乡哩。”毛泽东笑而未答,但陈毅这句风趣的四川腔,却使这段沉重的历史对话平添了不少诙谐的气氛。
毛泽东在杭州期间,特别喜欢山,他已将“山”看成了自己的对手。“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他先是兴致勃勃地登了北高峰,并写下这首名为《看山》的诗。尔后爬了玉皇山、城隍山、北山、钱江果园、五云山、狮子峰、天竺山等,几乎把杭州市周围所有的山都转遍了,有的地方还去过多次,差不多每个星期出去一次。他对杭州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这里有他的诗《七绝?五云山》为证——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
大山经年不语,巍峨和思想在静默中凸显。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坚忍不拔,承载起最可靠的力量与信赖,因此山的雄伟、坚强、博大自古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湖南人刚烈的性情里,最是隐藏着深深的大爱与柔情,所以,湖南承传辈出山一样的男人,湖南人也崇尚活得像山一样有气势也有内涵。
关于水:隐逸性灵显智慧(1)
立于湖南地形图前,湖湘水系像一只迎风招呼的手,伸展着洞庭宽厚的掌,舞动汨罗江以及湘、资、沅、澧5指,波涌着5432条血脉,轻抚着湖湘大地。这只血色、刚毅、智慧而灵动的手,“袖里青蛇胆气粗”。兰心蕙质的汨罗江,红色革命的湘江,桃花相映的资江,至善至上的沅水,落英缤纷的澧水,注入洞庭,气蒸与波撼着中原文明。相信精神与物质互变的湖南人,一次又一次的*,颠覆,融汇,渗透,形成了隽韧睿智,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厚实的部分。
蓝墨水上游
血色黄昏,暮云四合。一位仗剑披发,形容枯槁的老人,面对一湾碧绿的江水,高举双手,呼唤着、呐喊着,舞动腰际那节青铜,划破那道悠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随后,这位行吟不绝的歌者,将称为《怀沙》的文字,撂置在玉笏山一块青石板上,随手捡了一块麻石,揣在怀里纵身一跳,转眼间就沉入涡旋湍急的激流。
这天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条江叫汨罗江。
这老人名叫屈原(前340—前278)。
当时正是“战国七雄时代”。湖湘大地隶属七国中的楚国。楚怀王即位,水草肥美的长江与洞庭湖,把楚地滋养得白白胖胖,其国力仅次于秦国。楚国强大,还因为楚怀王身边有一班治国理政的行家里手,譬如屈原,譬如昭睢。
屈原后来获得“世界文化名人”殊荣,后人都抢着做屈原的老乡。先是湖北人,后是湖南人。湖南人“面子当先”,似乎把屈原争回了家。其实屈原出生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终于有了圣贤屈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就字面而言,“离骚”就是再见了(离)发一通感慨(骚)。《离骚》带自传性质。屈原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四句说白了就是,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名叫“平”,字称“原”。平就是公正,原就是公平。公正公平,这样的人做宰相当总理哪里去找?!
楚怀王先前信任屈原,任他为左徒,后升为三闾大夫。楚怀王常与屈原、昭睢等商议国是,参与法律修订,推行“明法度,举贤能”的政治改革,外交上与齐鲁大地上崛起的齐国强强联手,“联齐抗秦”。一段时间后,楚怀王有些飘飘然了,觉得人生苦短,将案头上的工作全推给了屈原等人。湖南人的耿直也就含有这种成分:士为知己者死。屈原是理政谋略大家,在原有基础上,他对内推出一系列诸如薄赋减税的改良措施,对外竭力主张“合纵抗秦”,除联齐外,还与诸如吴、郑等小国合作,对付如狼似虎的秦国。楚国前景一派光明。
“福以祸兮倚。”郑袖是楚怀王的宠妃,子兰是郑袖与楚怀王的儿子,还有个叫靳尚的上官大夫,这伙人整天围着楚怀王团团转,没事也要鸡蛋里挑骨头,何况屈原捂了他们的面子,伤了他们的自尊,堵了他们的财路……这样一来,从容辞令的屈原,在会吹“枕头风”的郑袖跟前,显得相形见绌了,再说,谎言重复千遍也就成了真理。酒色昏头的楚怀王,便疏远了屈原。
秦国的谋臣张仪像只蚊子,很快闻到了楚国这只鸡蛋发臭的味道,并盯上了罅隙。他揣着金条来到楚国,收买了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怀王更是飘然了:咱楚人历来尚武侠义,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秦人呢,只知道胡服骑射,看牛放牧,怎么能坐头把交椅?!于是与秦“连横”,与齐绝交,并对屈原下了放逐令。
关于水:隐逸性灵显智慧(2)
楚人自称“楚狂人”。楚人狂啊,楚怀王更狂!我是狂人我怕谁?!
楚国注定要失败了。
忧愤交加的屈原,来到汨罗江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也装“狂”,疯疯癫癫地大发牢骚,对苍天诘问。把泪与血,灵与肉全交给了蓝天白云。
苍天不语。
劳累了,茫然了,便息在扁舟之上,随波逐浪。
“你不是三闾大夫么,放着好好的官不做打鱼来了?”渔翁问。
“这世界也太肮脏了,只我还算干净。这世人都昏了头,我却醒着。我不被流放还有谁?!”屈原回答。
“沧浪之水澄清啊,可洗我的帽带;沧浪之水混浊啊,可洗我的双脚。”激越的渔歌与屈原擦肩而过,消失在水天一色……
这就是《离骚》,这就是《天问》,这就是《渔父》……
悲壮的行吟,激越的情怀,浪漫的文字,构成了血性,奋进,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源头。即使孤灯苦读的文弱书生也透出一股阳刚之气,那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始皇剿灭七国后,坐了27年江山便被楚灭了。
屈原投江殉难,湖南人万分悲痛。为了不让鱼们“伤”了屈原(珍贵的肉身),湖南人将米饭投入江中。为了米饭不至于即刻消融,便用粽叶包裹着,这便是粽子。粽子就成了屈原肉身的替代品。这是一种祭献,对一位伟人的祭献。自此,此俗世代相传,就有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伟人是不会死的。伟人在大众爱戴过程中总被祝福永生,屈原无疑是伟人。端午节那天,屈原还戴着高高的冠,穿着长长的衣,佩着冷冷的剑,乘着橙橙的龟,游离戏谑于汨罗江上呢。于是,湖南人争相撑船去追。桨棹齐下,水花翻飞……屈大夫终没见着,但信念尚存。翌年端午又继续着……
于是,就有了龙舟竞渡。
于是,就有了以龙舟为载体的龙舟文化。汨罗江成了龙舟的发祥地,龙舟文化就成了湖湘文化的部分。
延续两千年的龙舟竞渡总是这样开始的:三牲,香火,圣水,纸糊的龙舟,披袈的和尚,幽灵般的唱和……这是一场没有舞台的戏,从形式到内容已固定下来。随后湖南人为烘托气氛加进了玩狮舞龙。
撼天动地的鞭炮锣鼓声中,由导者牵“狮”须引入祭祀前坪。炮仗、锣鼓与狮同时动作,有时还杂以数10响三眼铳。闹过一阵后静下来听“彩”(彩头多是四言八句极具韵脚),“彩”一完又舞将起来。尚武的湖南人舞狮特有的看家功夫便是,柔功飞桌、硬功跑桩、轻功沾壁。
玩龙是湖南人武侠与智慧,组织与协调的统一。龙由撑球人导入。撑球人像乐队指挥。“头把”多为青壮年,且武林高手。龙尾也是“铁帚”,决不能龙头蛇尾。中间环节也不可忽视。10多个汉子,一路拳脚棍棒,让湖州滩头尘沙蔽天遮日。“五龙捧圣”,即5条龙搅在一起,黄龙总以极快的速度最先脱离,且一路“卷洞”翻过去。龙行走时必作翻卷状,呼呼唤云催雨。打开发黄的“湖湘文化”拓印本,就有一条条黄龙呼呼而出……
龙在水里,就成了龙舟。每条有一个叫响的名字,“雪里红”、“满江红”、“浪里白”与“飞天云”。有个称头桡的(第一位选手),在龙头巴掌大的地方武杂耍,如刀尖上的舞蹈。金鸡独立、倒挂金钩……阳光倾注在周身抹油的桡手身上,凸突的肌肤,极具张力的血性,牵引着善男信女们的目光。而“抢头”(猪头或羊头等)的结束戏,还会演化成一场不大不小的“群殴”场景,这是湖南人血性的原始呈现。
关于水:隐逸性灵显智慧(3)
汨罗江,是一条怀古的江,它的历史自然伴随一股血性的力量在无声贲张。
天下之水
走进岳阳城西门明朝遗存的古城,抚摸着城砖凹凸的印痕,瞭望“六月湖水平”的洞庭,想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忆湖滩上1918年的“城奥会”……身边这片土地,因了洞庭而神圣起来。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号称“天下水”的洞庭水域,自然经济给了她一个动感的称谓——“鱼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