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艉奂5叵允咀约旱牟聘唬冒牙掀攀笔惫以谧毂撸韵允酒浼彝サ暮湍篮臀萝啊H么蠹揖醯盟唤鍪鞘乱瞪系某晒Γ被故羌彝サ目!4右桓鲋泄说慕嵌壤此担诒鹑说难壑杏Ω盟愕蒙贤昝懒耍残碓诿菜仆昝赖谋澈笥凶胖疃嗟牟豢盎厥缀湍岩云舫荩凶判乃嵊胄耐矗暇共皇撬伎梢运嫠姹惚隳艹晒Φ摹V皇撬凰担嗣侵荒芸吹剿晒α艘院蟮淖颂运绾巫叩浇裉斓目部阑故侵跎伲运匀硕允碌牧胬且仓跎伲颐侵豢吹降氖墙峁皇枪獭�
欣语欣愿
/// 2006/01/08 /// 21:04:23
能够真正拒绝烟酒的人其实是很自由的人,应该珍惜。
一刀
/// 2006/01/09 /// 00:30:42
不依赖烟酒对身体来说是有益的,不过少了这些精神上的奢侈品,人生是否有些索然无味了呢?任何情致都不得尽兴。
路人
/// 2006/01/09 /// 07:10:09
来平反,也许是基因失常。
罂粟科有28属,250多种,分布于北半球亚热温带,主成分吗啡。抽鸦片可缓解气道疾病,据统计约40%的疾病具强烈家族关联性,与基因失常呈正相关,做全族血液检测排序,宿疾易治,能预防。
狼的故事
//blog。sina。/u/4679dbbf0100009w
看完《狼图腾》这本书后,让我想起的是小时候,我对狼的最初印象以及和狼打交道的经历。
我出生在甘肃天水,在历史上这个地方叫秦州。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这个地方是属于陕西。与甘肃省更西北的甘州、肃州的风俗习惯完全不一样,近代才把秦州划分到了甘肃。我们天水的许多语言、风俗、饮食习惯更像陕西,天水与陕西的联系更紧密。秦州人从历史上就是给陕西人当“麦客”,秦州人去当“麦客”时,总是带上一袋炒面。有麦子割时,吃陕西人的饭,没有活干的日子,就吃自己带的炒面。所以,陕西人把我们秦州人叫“炒面客”,而把整个的甘肃人都叫“洋芋蛋”,因为甘肃人的主要食物是土豆。无论陕西人如何看我们甘肃人,甘肃人心目中八百里秦川的陕西,是富裕的,是诱人的。
解放前,天水有一所国民党的骑兵学校,养了许多军马。据说马得病死了后,就把它们扔到我们村子对面的山沟里面去,马的尸体吸引了许多狼,方圆几百里的狼都汇集到我们村子附近,据村子的老人讲自从有了骑兵学校,我们村子附近的狼成倍地增长。解放后,我爷爷回到了村子。据我父亲说,我爷爷常告诉他,当农民太轻松了,太好了,比打仗轻松多了,也没有任何危险。他在我们村子对面的山上开了一块荒地种土豆,这块地到现在地名还叫“狼窝里”,在地边上有一狼窝,里面有许多狼。据我父亲说,他小时候跟我爷爷在地里刨土豆,地边上的狼在跑来跑去,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我们村子对面的半山坡上有个小村子,叫河沟里。这个村子住着几户人,有一户人家的媳妇是从阶州娶来的。阶州是历史上甘肃的一个州,现在的地名叫陇南。所以她讲话和我们当地人不一样,大家都叫她阶州媳妇。她有一个女儿,女儿很小时,她带着女儿在地里干活儿,狼来把女儿叼走了。阶州媳妇看见女儿被狼叼走了,一直追狼,狼叼着女儿跳下了几丈高的悬崖,阶州媳妇也跳下去,跳到了狼的身上,狼丢下她女儿跑了。多少年以后,我回到老家,很关心这个小女孩的下落,村里的人说,小女孩长大成人了,已经出嫁了,嫁给了镇上的一户富裕人家,现在日子过得很好。
我七八岁的时候,当时爸爸右派还没有平反,我们还在农村,养了一头猪。这头猪不是我们当地的品种,是头洋猪。喂猪的事情基本上全是我干,从小就盼望着猪长大,杀猪过年,这对小孩儿来说是最高兴的事情。天天喂猪,是件很累的事情,似乎和这头猪没有多少的感情。一天晚上,一只狼跑进了我们家的猪圈,猪大叫,我爸爸冲进猪圈赶走了狼,猪的嘴被狼咬掉了一块肉,猪吓得全身直打哆嗦,紧紧地靠着墙。爸爸赶走了狼,我拿着煤油灯去给爸爸照亮,看看猪的伤口。从这件事后,我好像和这头猪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情,在和狼的战斗中,我们和猪是一条战线的。过年了,这头猪被杀了,让我们家过了一个高高兴兴的年,在煮好的猪头上缺了一块儿肉,妈妈说这就是那天晚上被狼咬掉的一块儿,这是我记忆最深的。
又过了一年,我们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反标,大队书记把所有识字的人全都召集起来,要破案,昼夜不能回家,关了许多天,也不在地里干活儿了,写反标的反革命案也没有结果。最后,大队书记决定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谁是写反标的反革命分子。一天深夜,我爸爸突然跑回家,跟我妈妈说,投票结果是他的票最多,可能要出事了,他告诉我妈妈,第一反标不是他写的,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给他伸冤;第二,一定要带着两个孩子活下去。在睡梦中我被爸爸妈妈叫醒了,爸爸又简单地跟我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说他有可能成为反革命了。他说我是一个男孩儿,一定要像男子汉一样,要帮助妈妈和妹妹一起活下去,无论到任何时候都要活下去。他反复强调反标不是他写的,要为他伸冤。当天晚上我感到了恐怖,比那天晚上狼钻进了我们家的猪圈更恐怖。也是从那天晚上起,我发现我长大了,我身上有许多的责任,要保护我的妈妈和妹妹。最后我们村子的反标案件破案了,是耕读学校的一位老师写的。这位老师曾给我上过课。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这位老师被五花大绑、游行批斗。他旁边总有两个持枪的民兵,我见到后很害怕,我怕民兵用枪把这位老师打死在我面前。
又过了一年,我们村子来了许多知识青年。我家的鸡圈里有四只鸡,过了两晚上全没有了,许多人说不是狼叼走的,是知识青年晚上偷走煮了吃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家的四只鸡是被狼吃了,还是被知识青年吃了。
评论///
风宜雨静
/// 2005/11/10 /// 16:15:40
狼虽然厉害可怕,但人比狼更厉害,也更可怕!一位伟大的母亲不顾个人安危,本能地从狼嘴里救下孩子;一位父亲勇敢地把狼赶出猪圈,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了孩子;###的年代人性的迫害比狼还恐怖;而狂热的知青总会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重复着狼干的事情……人性中既有伟大勇敢的一面,也有比狼还阴暗的一面。
解脱
/// 2005/11/17 /// 09:17:19
要想在目前的社会活的出色和出类拔萃,身上就得流点狼血。
shirley
/// 2005/12/03 /// 22:56:17
记得看过一篇贾平凹先生的书,叫《怀念狼》。记忆尤为深刻,同时还对狼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同情。最近看了一部关于狼的片子,描述了它的真实生活。其实,它们猎杀动物只是一部分,为了生存,那是必须的。我尤其同情独狼的生活,被狼群抛弃后,死亡的几率是极大的,而它们却不愿放弃,这种极大的生命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呢?而且我觉得,人较之狼,远比狼残忍!!
吴宝庆
/// 2006/02/02 /// 13:19:38
见仁见智,对《狼图腾》我谈些感想。姜戎先生的《狼图腾》真实地描述了狼群、羊群、马群的猎食与防卫。小说再现了动物世界狼群的智慧与勇敢、忍耐与爆发、巧取与豪夺。狼猎黄羊、狼马大战、人们围捕狼群,一次次残暴的捕杀与反抗的壮景,勾画出震撼人心的宏大战争场面和充满生机的完美画面,这就是动物为了生存需求的天性行为。
《狼图腾》展示了一个道理,“需求”是动物世界中各种行为的原动力,是矛盾产生和释放的根源。
我用“‘需求’是行为原动力”的观点试着分析动物世界、人类社会发生的事情,许多过去的不解全通了。
人、人类社会没有脱离动物、动物社会的自然属性。狼群没有人类社会的文明,是那样的直白,那样的原始和真实,为了生存而厮杀、狂奔。多么明了浅显的道理,但又展示出深刻的天道。人、人类社会(生存、利益、情感)的“需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间活动的原动力,抓住了这一点,抛开各种思想束缚,仿佛找到了社会诸多现象的核心。“需求”是坐标的原点,以此原点定位现实,把个体、群体、社会的“需求”看作曲线,同向运动集体有凝聚力、社会政通人和;交叉运动就会冲突;相向运动就是矛盾战争。
天道玄妙,浅显的道理支配出无限的故事,就如天体运行和原子内部运动形式极其相似一样,简单而又复杂,是矛盾中的平衡与和谐。
至此,想起圣经故事,想起年轻时在恐惧中所读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原来是对人类史自然属性的描述,现在对这些觉得亲切多了。
六妈
//blog。sina。/u/4679dbbf01000049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家乡大旱,粮食收得很少。村子里的许多人都翻过秦岭去陕西要饭了。父亲常说,我们家的人饭量小,所以不用去要饭。政府隔几天发一次救济的食物,是从河南运来的红薯干,用开水煮着吃,也可以磨成面,做馍吃。我们从小吃惯了玉米面,觉得红薯面做的馍很难吃,吃了之后常冒酸水。但无论如何也要感谢河南人,这次大旱中,河南人的红薯不知救了多少甘肃人的命。父亲很少与村子里的人打交道,遇到领救济粮的事,总是我去。有一次我去领救济粮,队长不发给我,说是有政策,不能发给地主家。我回来跟父亲说了没有领到的原因后,父亲去与他们交涉,终于搞清楚了政策界限,是不发给地主分子家。奶奶是地主分子,但已经与我们分家了。
我们家没有地主分子,所以政策容许我们继续活下去。领到了红薯干,回家的路上,我很高兴,但我发现父亲一直不高兴。回到家,妈妈很高兴地告诉我们说,中国的卫星上天了,还会唱《东方红》。奇怪的是父亲一直没有高兴起来。我大了以后,才看到有“嗟来之食”一说,说的是春秋时齐国发生了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到这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父亲一定早就知道有这则典故。中国古代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骨气,真是让人佩服。
我们村子这一带,把婶子叫妈,把叔叔叫爸爸。妈叫妈妈,爸爸叫大大。六妈是死了第一个丈夫后改嫁到我们家的,嫁给了我的六爸。据妈妈说,六妈刚改嫁到我们家时,她和爸爸也刚回到农村,六妈长得特别漂亮。六妈特别喜欢孩子,但她的命不好,生了几个孩子都病死了。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在我们村子里死小孩是经常的事。每个孩子的死对六妈的打击都很大,特别是一个和我同岁的儿子,名字叫克里。克里病死后,六妈哭得死去活来。六妈特别喜欢我,有一次,我去问六妈,刘少奇打倒了,他还有饭吃吗?六妈说,孩子别担心,毛主席是好人,不会让刘少奇饿死的,至少一天能吃上一碗面条。我小时候总在想,刘少奇比我们吃得好。在我的心目中,面条可比红薯干好吃多了。
我们家进城后,我也出来上学了。六妈在我们家住了几天,说在城里住着不习惯,又回乡下去了。我好多年在外上学,后来给城里人盖房子,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前几年回到村子去,六妈请我到她家去吃馓饭,一种用玉米面做的食物。和六妈在一起吃馓饭时,我真有点不习惯,没有桌子,没有盘子,只有一只大碗和一双筷子。六妈住的房子没有任何的变化,房子的大房桌和花瓶也没有变化,但总感到房子小多了,没有小时候大。六妈问我,在北京城里能不能吃饱,吃的饭习惯不习惯?我说习惯了。六妈说,你小时候长得很胖,也很漂亮,现在瘦成这样了,以后要注意身体,多吃饭。我说,好!六妈,放心吧。
前几个月,六妈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姐姐到北京来,住在我家。她说六妈去世了。我说,你怎么没有告诉我?姐姐说,六妈不让。临终前她说,活着的时候,太给他添麻烦了,死的事,千万不要再麻烦他了。听姐姐讲到这里,我流泪了。
评论///
磨刀老头jesse
/// 2005/10/16 /// 10: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