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竭力在记忆里搜索着,自己在好莱坞所认识的人中有谁能前往看望她,但可惜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胜任。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呼吸急促,头昏眼花,两腿不听使唤,猛然滑跌在电话亭的地上,听筒也从我的手中滑出。大概过了几分钟之后,我才恢复了知觉,她那轻轻的声音还从我头上摇来晃去的听筒里沙沙地传出来。过了一会儿,我站起身来与她继续通话,使她再次恢复了理智。通话结束,她将想方设法在第二天不让这种事发生在她身上,就只管做好工作。当这部电影拍完后,我俩就将结成眷属,开始新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我对这件事不再想得更多了,爸爸,我没有能力独自抗争,我想和你在乡间一起生活,做个好妻子,倘若有人要我拍一部精彩极了的电影……” 我离开身后的公路,蹒跚着返回两间单幢住房。以往我从未昏厥过。这次我有一种长时间哭泣过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又恢复正常,仿佛跨过一个内心极限,达到平静的境界,我爱她就好像我的一生都爱她似的,她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 就这样,他们彼此被对方深深地迷住了。梦露非常钦佩米勒的才智,也常常被他身上那种“男人的温情”所吸引。在他的影响下,她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她常常静静的坐在一旁,听他谈论各种社会问题。米勒则称赞梦露是他所见过的最有女人味的女性。他对于舆论界关于梦露各种绯闻的传言毫不在意,甚至认为“她和任何人发生关系对她来说都是富有意义的,都是建立在某种希望的基础上,不管过错有多大。” 当时,米勒是个左倾的知识分子。玛丽莲和米勒的频频约会,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密切注意,他们对玛丽莲增设了档案,怀疑她是苏联的秘密间谍,并对她严加监视。 拍完《公共汽车站》,梦露来到纽约与米勒相会。此时,米勒正在华盛顿特区出席美国国会非美活动委员会的听证会,他被起诉为一名同情共产主义分子,面临入狱的危险。经过冗长的令人气愤的审问之后,米勒要求发还他的护照,“以便能和即将成为我妻子的女人团聚。”他在这次听证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他将娶玛丽莲·梦露为妻。而此时,他未来的妻子正坐在纽约的一台电视机前,她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她十分惊喜,不知说什么好。虽然他们讨论过结婚的事情,但此前并未有详细的计划,“他用这种方式把他的计划通知我,真是有点荒唐的美意。” 法院大厅里的记者们都忘记了他们对麦卡锡主义者的疯狂迫害的兴趣,转而兴奋地问起婚礼将在何时何地举行。阿瑟·米勒要和玛丽莲·梦露结婚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 米勒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我很快就要离开内华达的时候,我开始担忧公开我俩结婚的新闻将使我们不知所措。某天早上,我意识到我低估了这种情景:一辆摄影车开近湖边路旁我们的小屋,一个摄制组走了下来,一位记者准备就我们的计划进行一次采访,他问了一连串的问题。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在那种情况下一个人能在很多字面上的含义成为公共财产。 当我回首往事时,我唯一能谅解的是我在一生中也许仅看过6部电视剧——我甚至没看过一场电影,在1956年,很多人都会有相同的情况。这是一个绞尽脑汁的事业,要不是有更多明显的干扰的话,我会很快就意识到,在我内心深处多少为能够与玛丽莲结合在一起而感到自豪。而且我也知道,使我们能产生如此轰动的新闻效应的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看起来是如此不协调。 1956年6月29日,阿瑟·米勒与玛丽莲·梦露规模不大的婚礼在康涅狄格州米勒家农场附近的教堂举行。玛丽莲在他们的结婚照片后面写上了“希望!希望!希望!” 大群记者和倾慕明星的人们聚集在他们途经的路上,有位法国《巴黎竞赛镜报》的女记者——玛拉·谢巴托夫,在驾车追踪这对新人的途中,因为车速过快,撞在了路旁的大树上丧生。玛丽莲为此深感不安。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阿瑟·米勒(6)
三、轰动英伦 7月23日,这对新婚夫妇和随行人员,一起来到伦敦,拍摄玛丽莲·梦露电影公司与英国华纳公司合拍的影片《王子与歌女》。该片的导演和男主角的扮演者劳伦斯·奥立佛是享誉世界的著名艺术大师。玛丽莲几年前见过劳伦斯·奥立佛,当时她还是个无名小卒,而他已经是劳伦斯爵士了。 劳伦斯·奥立佛是英国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他扮演过121个舞台角色、58个银幕形象、15个电视剧人物,并执导了38部戏剧、6部电影和6部电视剧。劳伦斯·奥立佛是第一个将莎士比亚戏剧搬上银幕的人,他使得晦涩难懂的莎士比亚戏剧成为通俗易懂、家喻户晓的艺术品。 劳伦斯·奥立佛从11岁登台到81岁辞世,塑造了罗密欧、哈姆雷特、亨利五世、查理三世、奥赛罗、李尔王等许多感人至深的形象。他把奥尼尔、契诃夫、萧伯纳等世界著名戏剧大师的名作形象地再现于观众面前。由于劳伦斯的杰出表演,他曾3次荣获奥斯卡奖,3次获艾美奖,托尼奖以及其他众多奖项。他享有英国艺术家不可多得的荣誉——勋爵和男爵称号。 他们合作拍片的消息在1956年年初传出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这条消息是头版新闻,它所制造轰动效应,甚至不逊于艾森豪威尔总统和戈登首相之间的新年会谈。 玛丽莲·梦露的到来,轰动了英国,英国各家报纸都在头版登载了有关玛丽莲到达英国的消息和一些花絮,使当时的外交部长安东尼·艾登警告英国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发言黯然失色。 该片的剧本作者特伦斯·拉蒂根举办了一个庆祝这对蜜月夫妇的盛大晚会,出席的有各种爵位的爵士和夫人,甚至有美国驻英国大使等著名人士。 同时,民众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一家报馆送给玛丽莲一辆自行车让她在英国乡下骑着玩。一些英国老太太们用金线和银线织成了玛丽莲的肖像。玛丽莲被邀请去参加斗蟋蟀比赛;到苏格兰射松鸡;和“特迪青年”(常穿着二十世纪初爱德华七世时期的服装的英国青年)一起吃鱼和炸土豆片。 米勒写道: 1956年7月,在向《金融时报》总经理维斯康·穆尔租借的一间杂乱无章然而并不太潮湿的乡间房子里。我和玛丽莲睡得犹如昏迷过去那样熟,这时候我梦到我聆听到一阵天使赞美诗的男声歌唱,那是用高八度唱的,还混杂着一种纯粹的超自然的声音。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在做美梦时,就会感到自己仿佛漂浮在空中,快速移动。但那种声音不绝于耳,开始唤醒了我。 当我逐渐清醒过来的时候,这个声音依然回荡在我耳畔,我睁开双眼,觉得我自己想必已经发疯了,因为这时我已经清醒了,但整个房间还是有这种此起彼伏的声音。坐在黑暗之中,我摸索到帷幕重重的窗台旁,我下床去,小心翼翼地分开窗帘,只见小阳台栏杆外面有几百名男孩和穿着运动服地小伙子,在明亮的月光下列队展开,立正着,虔诚地对着我们的窗户在唱赞美诗。我赶忙叫醒梦露,她迷迷糊糊地,来到窗前和我一起向窗外窥视。 我们身后没有灯光,从外面看不见我们,我们站着静听窗外传来的唱诗声,寒夜的空气使我们冻僵了。 “我们该怎么办?”她问道。 她仍然处于半真实、半梦幻般的境地,我已经全然没有了主意:我们可以走上阳台向他们招手,但没穿外衣会显得不伦不类。我们应该去穿上衣服吗?看来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除此之外,从阳台上像一些皇家贵族夫妇那样招手会不会显得荒唐可笑?而不那么就是否显得不大方? “可能你要穿上一件晨衣,向他们挥手。” “我?” “是的,他们不是向着我歌唱的,亲爱的。” 她唉声叹气,筋疲力尽,我开始觉得在这种现实面前没有更充足的理由能去说服她,伦敦警察厅一位便衣警官在陪伴我们从机场抵达这里时曾告诫过我们,在英国有各种类型的疯子,因此规劝梦露在没有警卫人员在近旁时,无论如何不要接触群众,甚至连唱诗班的孩子也会招惹麻烦。 “可能就这样站着,”我说,立即意识到我在自己一生中还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样我俩就毫无目的地站着,她半睡半醒地摇晃着身体,与此同时,几百个虔诚的声音达到了高峰,经过那湿冷的英国之夜,继续向我们汹涌澎湃地压过来。 在我们打定主意之前,主旋律轻轻地停顿了。我拨开帷幕向外窥视,只见唱诗班全体小心谨慎地越过树篱与栅栏,像小人国地居民返回蘑菇荫下似的消失在黑夜中,显而易见,他们为总算将歌声送入玛丽莲·梦露的美梦而感到心满意足。 总之,玛丽莲每到一处,都受到公众的围观,他们竞相争睹这位好莱坞红星的风采,还争先恐后地请她签名。 影片《王子与歌女》拍摄期间,米勒夫妇住在英格汉姆的园林院落里,地处温沙公园附近。那里碧树参天,绿草如荫。每到傍晚,他们都会到幽静而美丽地公园里散步、放松。 终于,《王子与歌女》开拍了。劳伦斯也已经听过一些和玛丽莲·梦露合作的一些头痛的事情,但他认为他能够应付。他跟曾经与玛丽莲合作过的三位导演约翰·赫斯顿、比利·王尔德和乔舒亚·洛根打听过玛丽莲的情况。洛根曾经反复写信给劳伦斯,警告他:“请你千万别告诉她如何表演,她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表演的人,不要去向她下命令,这会使她甩手不干,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第八章:阿瑟·米勒(7)
《王子与歌女》是一部古装喜剧片,以乔治五世加冕之际,英国王子与美国歌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为情节。这部作品原为舞台剧,由劳伦斯·奥立佛及其夫人费雯丽主演,他们的舞台表演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这部电影搬上银幕的时候,女主角由费雯丽换成了玛丽莲·梦露。在四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和以往一样,葆拉·斯特拉斯伯格和梦露一起呆在拍摄现场,对梦露进行现场指导。但是影片的导演、男主角扮演者奥立佛希望她的表演能够贴近英国古典戏剧的风格。梦露的丈夫米勒也认为斯特拉斯伯格的“无意识”表演,对于玛丽莲成为一个“演技功力”深厚的大演员,没有什么好处。但是玛丽莲坚持留葆拉在身边,对奥立佛的指导听不进去,最终使得他们两人所演的角色神色各异,像是不在“同一情景”之中。三人各执己见,各不相让,使得玛丽莲·梦露的精神大为紧张。最后,不得不把她的精神分析医生——玛格丽特·霍恩博格从纽约专程请来。 关于这个表演艺术上的争执,也很难说谁是谁非。但好莱坞著名导演比利·王尔德对玛丽莲的表演评价中可见一斑,他说:“如果玛丽莲要演戏,那还需要她对角色进行更深入、广泛地理解。她是继卓别林之后好莱坞最出色的喜剧演员。她的表演特点是:只要告诉她所扮演的角色和台词,而不用理解镜头如何,让她轻松自如地表演,就能很好地体现角色的性格,并且能演得相当精彩。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她就像是儿童演员和动物演员一样,是靠本色表演的。而斯特拉斯伯格对她所传授的,并不是演技,而是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本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 在四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劳伦斯对玛丽莲的迟到;在镜头前的不知所措;有时不友好地合作而烦恼透顶。他试图帮助梦露克服怯场的毛病,但操之过急。他让玛丽莲坐好以后数到三然后念台词。但这样做失败之后,他终于不耐烦的朝她大喊大叫:“你连数数都不会了?!”梦露认为这损害了他们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玛丽莲在几年后说:“劳伦斯爵士试着和我友好的合作,但他做不到,就好像将我当作从贫民窟来的人一样对待我,我就存心和他作对,我总是迟到,他最恨我迟到,我想你既然不尊重你的艺术伙伴,你也不会和她合作得好。尊重别人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就在这部影片快要拍摄完毕的前夕,奇迹真的像一些先前与玛丽莲合作过的导演所体会过的一样,劳伦斯也体会到了,那就是玛丽莲竟然变得非常合作,使得最后的一些拍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劳伦斯自己也在回忆录中写道:“玛丽莲是太奇妙了,是所有演员中最好的一个。” 1957年,影片《王子与歌女》拍摄完毕并上映。尽管这部电影的票房价值不高,玛丽莲本人也认为这次的表现与在《公共汽车站》中的相比,倒退了一大步,但她仍然在英国是轰动一时的人物。在离开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