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养生就靠好习惯-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蚍⑿梗嵯ゴ蟀搿�
  6。 着衣养生防疾病
  寒暖饥饱,起居之常。惟常也,往往易于疏纵。自当随时审量,衣可加即加,勿以薄寒而少耐;食可置即置,勿以悦口而少贪。《济生编》曰:衣不嫌过,食不嫌不及。此虽救偏之言,实为得中之论。
  春冰未泮,*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棉衣不可顿加,少暖又须暂脱。北方语曰:若要安乐,不脱不着。南方语曰:若要安乐,频脱频着。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燕居:闲居在家要养心(5)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起居养生的重要性了,《黄帝内经》中曾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便是对起居养生最好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曹老先生说,生活中,寒暖饥饱要随时审量,在饮食上,不要因食物爽口就多吃一些,不好吃就不吃或少吃。身体需要平衡的营养系统,太过与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当然,对老人来说,肠胃功能下降,不及或许比太过更利于健康。
  在衣物上,也应审时度势,该加衣服时就应增加衣物,不要因不够寒冷而忍耐,天气转暖,就应减少衣服。春天气候变化快,是增减衣服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但曹老先生却提醒大家,春天时应注意腿部保暖,上衣可以略微减少衣物。这是因为上体为阳,下肢属阴,春季万物生发,正是阳动阴藏之时,上衣略减,可以养阳之生气。另外,老人在衣物加减上还应注意,天气寒冷不可立即穿棉衣,最好有一个过渡;而春天天气转暖时,也不可立刻脱棉袄,因为春季冷暖天气变化快,过早脱掉棉袄容易导致着凉。最好的做法是,等待天气完全转暖,再减少衣服。
  养生课堂
  衣服与饮食一样,都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食物提供给人能量,而衣服可以调节人体体温,保护人的身体。既然饮食与衣服都为了保护身体,那么穿衣饮食则应以有利身体健康为原则,不应一味寻求美观,而且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穿衣要凉头暖足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属热,应尽量适应自然温度的变化;而脚则是最接近土地的部位,应经常处于温暖的状态,天气寒凉时,更应注意足部保暖。
  ◇多穿棉质衣物  老人皮肤干燥,应穿柔软的棉质衣服,以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加重皮肤瘙痒。
  ◇夏季穿衣不可过薄  夏天天气炎热,很多老年人喜欢打着赤膊,在树下乘凉,其实这种做法对健康危害极大。夏季虽然炎热,但树下亦有凉风,老人气血本就虚弱,在树下赤膊乘凉,更易伤及脾胃、气血。因此,夏季老人也应着衣而行,而且还应注意背部、腹部保暖。
  7。 顺应阴阳最好
  夏月冰盘,以阴乘阳也。冬月围炉,以阳乘阴也。阴阳俱不可违时,《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调寒暑。然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戒纳凉,凉人里也。
  《济世仁术编》曰:手心通心窍,大热时,以扇急扇手心,能使遍体俱凉。愚谓不若谚语云:心定自然凉。“心定”二字可玩味。
  中医认为,一年之中随着四季太阳的变化,亦有阴阳消长的变化,而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与之相适应。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人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黄帝内经》中曾有记载说,长寿的人养生,一定是按照四季不同而调节寒暑的,即不同的季节应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如春季应晚睡早起,以应肝之气;夏季阳气生发,也应晚睡早起;而秋冬养阴,则应早睡早起或早睡晚起。然而,即使四季养生的大规律是如此,每人还是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另外,曹老先生也说,冬天寒冷,烤火还可以接受,但夏天一定要注意纳凉的危害,而且先生还提醒,老人最好戒除纳凉,因为纳凉往往伤及里,而烤火只是浮于表。
  身体对冷热的感应,除了生理的感受外,还取决于心理。当心情烦躁时,血液循环加速,自身产生的热量增多,人往往会感到热,于是曹老先生说“心定自然凉”,只是这“心定”两字便又回到了养心之方上来。
  养生课堂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天地万物皆是阴阳调和的产物,皆有阴阳之气,四时亦有阴阳,因此,人体养生必要顺应天地间的阴阳之气。
  ◇春季应养阳,培养经络之气  阳气存于经络之中,为五脏动力,此时阳气不足,人容易表现出怕冷、手足发凉、疲劳乏力的症状,而多晒太阳、经常开窗通气,以及经常出去做深呼吸等有助于养阳,增加身体抵抗力。
  ◇夏阳最旺,宜养阳  夏季养阳应注意时间,一般上午九、十点钟的阳光最好,最宜晒太阳。另外,夏季昼长夜短,多到户外活动,如到公园、高山、湖边漫步,可有效补阳,锻炼身体。
  ◇秋季阳消阴长,顺势养阴  秋天阳消阴长,应顺势养阴,尤其是阴虚津亏者,应通过多喝水;到公园、山林、湖畔等地做深呼吸,以及多吃水稻、藕、菱角等食物,来达到养阴的功效。
  ◇冬季重点养阴,兼顾养阳  冬季为冬藏季节,是人体养阴的大好时机,阴虚之人可以借此机会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具体做法有多喝水,多吃养阴的食物,如冬枣、雪梨等。另外,由于冬季寒冷,易损耗人体的阳气,因此,在养阴的同时,也应通过多晒晒太阳、经常出去等方法养阳。
  此外,阴阳调和也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季节也需搭配不同的饮食,如春食酸,以抒发肝脏之气;夏季天气炎热,应多吃清淡之物;而秋冬天气转凉,则应适量多吃温补之食,如萝卜、羊肉等。
  好习惯小结:静下来,更健康
  1、不被外界环境所动,隐忍地守住自己的内心。
  2、粥饭要适度,饥饱要适时。
  3、不要大声谈笑,不要长久使用视力以及听力。
  4、无事时常在室中静坐。
  5、以理智克制脾气,平静心情。
  6、春天时应注意腿部保暖,上衣可以略微减少衣物。
  

第六章 出门:老人出门需讲究(1)
【出门】
  老人出门需讲究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对旅行以及各类活动越来越热衷。然而,古语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常伴随着不可预测性,为了预防外出时意外的发生,老人最好做到有准备地出行。
  1。 不宜出行的天气
  邵子自言四不出:大风、大雨、大寒、大热也。愚谓非特不可出门,即居家亦当密室静摄,以养天和。大雷大电,尤当缄口肃容,敬天之怒。如值春秋佳日,扶杖逍遥,尽可一抒沈郁之抱。
  外出是调节身体最好的方式,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尽管经常外出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对老人身体健康非常有益,但也应注意,天气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千万不要因一时的疏忽导致身体的不适。
  古人曾说,大风、大雨、大寒、大热的天气不宜出行,因为,天气变化是由于天地阴阳之气变化而引起,不利于体内阴阳之气的平和,对身体健康不利。曹老先生也同意这种观点,并认为,遇到风雨寒热的天气应居家守静,以顺应天地之气,待天气清朗,阳光温和,才可外出漫步,以抒发心中沉郁之气。
  现代养生观认为,不好的天气情况确实不适合出行,尤其是大风、大雨、大寒、大热之时。因为大风时,空气中浮尘将大大增加,此时出行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过于寒冷或过于炎热的天气,一方面会对交通、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不利于老人出行;另一方面还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如着凉、中暑等。
  养生课堂
  不良天气对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老年人脾胃虚弱,免疫力下降,身体各系统适应快速天气变化的能力也逐渐下降,无法快速调整天气对身体的影响,最终导致疾病。为了避免天气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老人应做好以下几点:
  ◇大风大雨的天气最好不要出行。
  ◇出行前最好提前了解几天内天气变化情况,特别是远行。
  ◇出行时要量力而行,不能乐而忘返,造成疲劳。
  ◇应注意出行场所选择,尽量在田野、公园、湖畔、河边等宽阔平坦之地,不要独自去偏僻之地。
  一年四季中,天气变化最为反常,尤其是春夏之际,此时最容易使人出现不适症状,老人出行应格外注意。
  相关链接
  出行归来解乏妙招
  由于出行时足部、腿部肌肉不停地进行收缩运动,容易引起疲劳酸痛,老人回家后,可以用热水泡脚,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快速而有效缓解因步行过多引起的疲累。另外,用热水泡脚还可使皮脂腺的分泌和毛孔散热作用恢复正常,改善足部干燥皮肤的状况。
  2。茶果暖衣随身带
  偶然近地游览,茶具果饵,必周备以为不时之需,置食簏,竹编如盒,叠作数层,外以环约之,使一手可提。《记·王制》曰:膳饮从于游,乃兼具酒食,如近地亦非必备。
  春秋寒暖不时,即近地偶出,绵夹衣必挈以随身。往往顷刻间气候迥异,设未预备,乍暖犹可,乍凉即足为患。
  出行时,体力消耗较大,身体对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需求增大,因此出行时饮食是保健的重点。即使是近地游览,也应准备一些饮料水果,以备不时之需。古时人们出行必备食盒,手提而行,所谓“膳饮从于游,乃兼具酒食”即是如此。如果是出门锻炼,只需带少许饮料、开水即可。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出门:老人出门需讲究(2)
除了饮料、开水外,老人还应随身携带一件衣服,尤其是春秋寒暖变化之时。天气变化较快,随身携带衣服可保暖。
  养生课堂
  老人体力不强,手脚不灵活,视听能力不如从前,对外界的反应较迟钝,所以在外出时,尤其要注意身体保健。
  ◇老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容易受凉感冒,所以出去时要随身带衣服,以便随时增减。
  ◇外出行走出汗时,也不要马上*敞怀,要休息片刻,待汗消以后再解开衣扣乘凉。
  ◇老人外出时,最好穿比较鲜艳的外衣,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同时准备防风镜和墨镜。
  ◇外出时,特别是远行时,要准备适量的饮食,如水、水果和一些点心等,以备不时之需。
  ◇外出饮食要注意清淡、卫生,多准备水果、蔬菜,不准备膨化食品或具有刺激性的食品。在外地时,不要食用心里没底的食品和饮料,不食未经煮熟的海产野味,不要饮用生水。
  ◇面对各地风味小吃时,也不宜吃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即使是近地散步或游览,也要准备适量的水。
  另外,老人易疲劳而且不容易恢复,在外出时要注意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如果感到体力不支,可休息一下,或中止旅行。
  3。 行程交通计划好
  乘兴而出,不过迩在村郭间,可泛小舟,舟前后必障蔽。乐天诗所谓“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也。舟中不能设椅,屹坐摇杌,殊觉不宁,制环椅无足,平置舟板上,与坐环椅无别。居家时不妨移置便榻,亦堪小坐。
  舟中另置褥,厚而狭者,可坐可卧。另置枕,短而高者,可靠手,可枕首。微觉懒倦,有此则坐卧胥安。
  人体进入老年后,各项机能开始衰退,体力、反应均不如以前,出行难免使用交通工具。古时,交通不发达,能代步的工具无非是舟、车、马、轿等,其中舟为南方水域的交通工具。曹老先生说,乘舟而行时,舟前舟后一定要有遮蔽,大概是为了良久乘舟遮阳而用;舟中不能设椅,而应设置小杌或没有椅足的椅子,因为椅子过高,舟行时摇摆不定,不利于心神宁静。另外,舟中还应该准备靠背或椅垫,以备老人疲累时倚靠之用。
  曹老先生所指的交通,显然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情况下的产品。如今满街公交、出租盛行,从前老人乘舟、坐车要准备的靠垫、小椅如今车内已经具备。尽管曹老先生所说的具体的策略已经不适合现代,但曹老先生提出的外出养生观却没有过时,即外出时,必须做一定的准备。
  养生课堂
  尽管现代交通方便而快捷,但老人外出时,仍要注意以下几点:
  ◇除了体质较好的以外,大多数老人都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因此,能以车代步便乘车,尽量不要步行走太远路途。
  ◇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出租车,因为出租车座位松软可靠,比较舒服,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