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去的骑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仲英在战火中接见迪化和谈代表,师部直属特务营纵马而来,军容整肃,代表们暗暗吃惊,36师锐气丝毫未减。马仲英侃侃而谈,口气强硬,一边摆弄苏式转盘机枪一边跟代表们说:“去告诉盛世才,举城投降,条件吗,由我来定,军队全归我,我可以考虑让他当省主席。边防督办他不能做,边防督办是掌兵的,他应该学金树仁,做省主席。”
  马仲英很客气,用苏联罐头和饼干招待大家,还特意捎给盛世才两筒苏联饼干。
  盛世才接到马仲英的礼品,脸上的肉直跳,当他听到马仲英的和谈条件时,他笑了,“要么咋叫他尕司令呢,他的条件可以考虑。”部下急了:“交出兵权可就完了。”“政权才是一切。”部下还是想不通,从蒋介石到各路诸侯,谁不抓兵权呢。盛世才微微一笑:“执行吧,你们以后就会明白。”“对外边怎么说?”“就这么说,大张旗鼓地说,让人人都知道。”
  和谈的内容传遍迪化城。没有人怀疑盛世才的诚意。连马仲英也感到意外,慕僚们也不相信盛世才这么痛快。“他可是一条老狐狸,他能满足一个省主席了?”幕僚们见多识广,他们从事地下活动也都是搞暴动,搞兵运,一直盯着军队。包括像吴应祺这样的留学生,也识不透盛世才的真实意图。迪化方面很诚恳,请36师派人到迪化商谈具体事宜。
  参谋长吴应祺和政治部主任杨波清代表马仲英进入迪化城。会议室里竟然有两名苏联高级军官,苏联驻迪化总领事也在座。盛世才受不了杨波清和吴应祺嘲弄的眼神,盛世才咳嗽两声说:“盛某早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向往社会主义,立志打倒列强军阀铲除黑暗势力。苏联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大本营,在新疆搞革命一定要有苏联同志的帮助。”
  杨波清说:“有这样帮助的吗?你连金树仁都不如,金树仁下台的时候还知道不依仗外国势力坐天下。”
  “金树仁是反动军阀我是革命者,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盛世才一口气背出许多社会主义口号。杨波清笑了:“我们36师在肃州四个县城写满了这样的口号。”

第一部第一章(5)
“36师是国民党的军队。”
  “是国民政府的编制,可它是西北民众的武装,政工人员全是共产党员,你没想到吧。”
  让盛世才更没想到的是吴应祺会俄语,吴应祺直接跟苏联领事和军官交谈,谁也不知道他们谈什么。杨波清也听不懂。盛世才心里很紧张,脸上淡淡的。
  秘书懂俄语,休息的时候,秘书把详情告诉盛世才;吴应祺的主要目的是告诉苏方,马仲英是个革命者,36师对苏联是友好的,进攻迪化时36师曾派小分队赴塔城边境与苏边防军联系过。“苏方什么态度?”盛世才最关心这个,秘书让督办放心,苏联军方对哥萨克骑兵师的惨败极为恼火,一定要消灭36师,一个也不剩,红军的血不能白流。“督办你放心吧,36师全是共产党也没用,都打红眼啦,苏联要36师退出战场,后退五十公里,吴应祺要苏军先撤,撤出国境线。”“你听清楚了?”“一点没错,我听得清清楚楚。”
  盛世才太紧张了,回到家里还皱着眉头,夫人邱毓芳问:“苏联出兵了你还担心什么?”“马仲英竟然要苏军撤出去,他是不是疯了?他派来的谈判代表在苏联留过学,是个共产党,一方面要跟苏联合作,一方面却要苏联撤兵。”
  “你要是马仲英你会怎么办?”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他们派往塔城边卡的联络分队被我们截住了,他们无法与苏联取得联系,没想到36师有那么多*人员,竟然有苏联留学生,差一点坏事。”
  “他们没有谈成嘛。”
  “我紧张呀,我不明白马仲英为什么放弃这个机会?”
  “你现在关心的事情不是马仲英,是这个谈判代表,这个人太危险了,千万不要让他与苏联人再接触。”
  “他们谈崩了,苏军一定要消灭36师。”
  “你就这么相信苏联人?现在他们打红了眼,等他们不打了,这些*分子的话就会起作用,那咱可就惨了。”
  盛世才马上召来警务处长,把马仲英的代表关起来,不要告诉苏联顾问。
  “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盛世才的心只放了一会儿,就悬起来啦。夫人生气了,“你又怎么啦,这饭还吃不吃?”
  “我就是不明白马仲英为什么放弃成功的机会?”
  “我知道你想什么,宁可失败也要轰轰烈烈,做个气壮山河的英雄!”
  “我们来到大漠不就是为了做英雄吗?”
  “你怎么有这种想法?我当初喜欢上你就因为你身上有我们关东人的英雄气概。”
  “我现在是不是有点那个?”
  “更成熟更狡猾更阴险啦我亲爱的丈夫,马仲英是草原上的鹰,你就是一只荒原上的老狼,狼更适合大漠。”
  “谢谢你夫人,你总是给我力量。”
  “骑上你的快马到外边去吧,军队需要你鼓舞士气。”
  红山顶上的省军官兵被一阵暴雨般的马蹄声所吸引,他们的长官骑着大白马冲上西大桥,桥下是白浪翻滚的乌鲁木齐河,源自天山冰川的寒冷的大河。咆哮的冰河和暴雨般的马蹄声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头屯河的战火中吸引过来。马仲英围攻迪化时,先头部队一度攻入城内,在西大桥与省军激战,最精锐的军校学生兵被冲垮了,西大桥上全是马仲英的骑兵,在欢呼胜利,而不是趁胜追击,向西大街以西猛攻,再攻一点点,迪化城就完了;根本不需要大部队,36师的先头搜索部队就可以拿下迪化。省军最清楚他们的危险,连最能干的军官都放弃了抵抗的打算,全军崩溃,逃到红山顶上。大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他们的长官盛世才带着十几名卫士狂风般冲上西大桥,给狂欢中的36师骑兵以致命的一击。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东北义勇军,一个营的东北军呼啦冲上去,紧追猛打,把这一小股骑兵逐出城外。现在大家又看到了西大桥,他们的长官骑着大白马威风凛凛地冲上桥头,冰河雪峰与骏马所构成的景象使大家为之一振。长官没有带部队,身后只有两个卫兵,疾风般穿过西大桥向郊外驰去。大家都以为长官是去观察敌情,要准备反攻了,谁也没想到是远方的炮火在吸引着他们的长官,长官比他们更好奇,他们可以爬到红山上尽情地观赏战争奇观,长官就不能这么随便。

第一部第一章(6)
郊外已经没有36师的部队了,那个白马旅刚刚撤走,投入头屯河战场,种种迹象表明,36师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苏军被挡在头屯河已经一个礼拜了,炸弹和炮声响彻大地。盛世才跃马天山顶上,战火一下子从声音变成画面,头屯河根本不是河,全是冰块和血肉之躯。那是中亚大地罕见的严寒之冬,炮火耕耘之下,冰雪竟然不化,壮士的热血全都凝结在躯体上,跟红宝石一样闪闪发亮。多么奇怪的场面,坦克装甲车排列在河的西岸,万炮齐鸣就是不敢发动冲锋,只有空军,黑压压的一大群轰炸机反复盘旋着投放炸弹,打机关炮。低矮的山冈上不时冲出一个骑兵,像是从地缝里蹦出来的,在马背上举着机枪朝飞机扫射,飞机一下子蹿上高空,马上有一群飞机从四面八方围上来,机关炮的火网把那个骑兵连人带马吞噬掉了。
  盛世才和他的卫兵全看呆了,盛世才几乎是脱口而出:“他们应该把阵地构筑在天山大峡谷,飞机坦克就会失去大半作用,这么矮的山,简直是开玩笑。”
  语言黯然失色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无法回避的现实:头屯河之战把马仲英的军事生涯推向了高峰。天山顶上,寒风刺骨,盛世才竟然冒出一身热汗。
  回到迪化,盛世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吴应祺。盛世才非常坦率,老狐狸的坦率总让人感到奇怪。
  “盛先生还有兴致去欣赏战争奇观?”
  “不谈战争,谈谈马仲英,这个人太不可思议了。”
  “勾起了盛先生美好的回忆?”
  “是美好的回忆!”
  “盛先生是从西伯利亚大铁路进入新疆的。”
  “是这条路,去新疆都走这条路。”
  “左宗棠以后就很少有人从丝绸古道去新疆了,这就是盛先生和马仲英的不同。”
  “你是基辅军校毕业的,你们36师怎么能把阵地建在头屯河,那里都是低矮的山包,把战场摆在天山大峡谷,飞机坦克就会失去作用。”
  “山地作战骑兵也会失去作用。”
  “你们想进攻?”
  “军人必须进攻,即使面对飞机坦克也要进攻。”
  “用兵之道要灵活机动。”
  “你是不是太灵活了?你如果亲临头屯河战场你就不会说这种话,骑兵把空军和坦克部队挡在一条干涸的小河边寸步难行,世界军事史上有这种先例吗?”
  “我刚从头屯河回来。”
  “去那里需要勇气。我给你讲一个更精彩的故事,知道马仲英怎样刀劈顿河骑兵师师长吗?大家都盯着马仲英怎样把刀子塞进哥萨克的喉咙,很少有人听见他嘴里发出的声音,一种很庄严很悲壮的生命的誓言:当古老的大海向我们涌动迸溅时,我采撷了爱慕的露珠。”
  盛世才叫起来:“古老的大海,戈壁沙漠是大海?”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也是大海。”
  “你去过东北?”
  “你忘了我是基辅军校毕业的,从满洲里坐火车,穿越西伯利亚,黑土地的林涛就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了。后来到大西北,我又看到黄土高原的深沟大壑,没有水,却都用水做地名,一碗水,喊叫水,马莲井,清水一碗水、喊叫水、马莲井、清水都是甘肃、宁夏干旱地区的地名。,一直到梦想中的大海,久久地翻滚在人们的血液里,当他们捍卫自己的生命时,刀锋就变成波浪,一浪连着一浪,铺天盖地势不可挡。”
   。 想看书来

第一部第二章
最先激起这股波浪的是左宗棠,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铁血将军,率领精悍的湘军,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挥师西北,势如破竹,陕西回民义军白彦虎率部远走新疆退入俄国,甘肃回民义军退守河州大河家。谁也没想到大军压境之际,回军首领马占鳌能举兵反攻,用黑虎掏心战术掏掉湘军十营。太子山麓大夏河畔就这样被血水浇灌成沃野,黄土滋儿滋儿,仿佛痛饮甘霖。左帅站在河州高高的旱塬上目瞪口呆。
  马占鳌率得胜之军投降,成了左宗棠的部将,随军远征新疆,剿灭阿古柏。马占鳌的子侄们封官进爵,这就是后来的西北五马西北五马:马安良、马福祥、马麒、马麟、马廷襄。的开始。后来,八国联军打北京,骁勇凶悍的蒙古王爷僧格林沁被捻军打死在山东,湘军淮军溃不成军,河州马家军奉旨进京,用叉子枪顶住洋鬼子的大炮机关枪,护送光绪皇帝和西太后逃出北京,“西巡”古长安。
  负责护驾“西巡”的七老太爷马海渊,成为西军最有威望的军人。
  大阿訇应七老太爷邀请来到西宁。宁海军的武备学校设在这里,学生全是马家军的军官子弟。宁海镇镇守使的官职是马麒花钱买的。同族中的马福祥中了武举,靠功名做了宁夏镇镇守使,算是改门换户,马福祥的儿子马鸿逵就一直看不起马步芳,逢人就说:“马子香马步芳:字子香。跟我比不成,我是宦家之后,他的先人是土匪。”马氏家族一直忌讳土匪出身,满清垮台,民国初立,正好是改换门庭的时候。侄儿马步英看不起伯父的做法。“土匪就土匪,刘邦朱元璋哪个不是土匪。”他父亲马宝在宁海军当营长,儿子的话把马营长吓一跳,“娃娃不敢胡说,伯父是为大家好。”
  “为他还是为大家?”
  “对长辈不许这样!”马营长还特意叮咛儿子,“不要跟堂兄争高低,能让就让。”
  “我不能让到沟里去!”
  “你这我儿你这我儿:西北方言,第二人称,常做口头禅。,人没长大哩心先长大啦,大得没边边啦。”
  马营长操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那时,马仲英上武备小学,堂兄马步芳、马步青上武备中学。马仲英当时的名字叫马步英,与堂兄闹翻后改名为马仲英。
  兄弟几个端坐在厅堂里静候贵客来临。这里来过德国和日本的教官,洋教官对大西北回民的尚武精神非常钦佩,认为它可以跟大和武士道和日耳曼条顿骑士团相媲美。日本教官告诉他的德国同事:这荒凉的土塬产生过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汉唐王朝,中国的重心南移后再也没强大过。德国教官说:这里坚硬的黄土跟我们北欧的冰雪一样,能产生军人气魄。
  兄弟几个都在猜测贵客是哪一国人?在他们的印象中,德国和日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